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贾老师09案例答案.docx

    • 资源ID:11165364       资源大小:53.48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贾老师09案例答案.docx

    1、贾老师09案例答案2009环评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以下资料由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的贾老师整理提供一、水电案例一、南方某山区拟建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开发目的包括城镇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工程包括一座库容为2.4109m3的水库,引水工程和水电站。水库大坝高54m,水库回水长度27km,水电站装机容量80 MW,水库需淹没耕地230hm2,移民1870人,安置方式拟采用就地后靠,农业灌溉引水主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104 hm2,城镇供水范围主要为下游地区的2个县城。库区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耕地,分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工矿业,河流在水库坝址下游50km河段内有经济鱼类、土著鱼类的索

    2、饵场、产卵场。第一组问题(原题):1.大坝上游陆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那些方面?(1)调查上游陆域大坝蓄水淹没区及影响范围内涉及的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2)重点调查陆域范围内有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和特有种,天然的经济物种及自然保护区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生物、珍稀濒危生物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调查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与保护要求等。(3)植被调查可设置样方,调查植被组成、分层现象、优势种、频率、密度、生物量等指标。(4)动物调查,应调查动物种类、分布、食源、水源、庇护所、繁殖所及领地范围,生理生殖特性,移动迁徙等活动规律。(5)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

    3、、结构、功能和演变过程。(6)调查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影响评价的基础。一般从事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均容易解答该问题,但往往回答不完整。陆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不外乎植物、动物及其生境调查,在具体工作中从物种、种群、生态系统、景观四个层次入手,同时考虑气候、土壤、水系等自然因素。在复习这样的题时,同时可以联想一下对于下游地区的生态应调查哪些内容?工程建设对上游和下游生态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可注意一下本书的有关内容。)2.提出水库运行期对下游河段鱼类的主要影响因素。(1)在工程运行期,由于大坝阻隔,对上下游鱼类物种交流有一定阻碍。(2)

    4、本项目大坝下游有鱼类的索饵、产卵场,被大坝截在上游的鱼类进入索饵和产卵场成为困难,而水库不同方式的放水对下游河道的水生生态影响明显。(3)水文情势的变化导致饵料生物变化无常,水温、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的变化对鱼类产卵也有不利的影响。(4)河道中鱼类的种群结构将发生变化、急流性或深水性鱼类将对理游水位变浅不适应。(水库运行期对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鱼类均有影响,但对下游影响更明显一些。这类问题提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问大坝建设对下游鱼类的何影响?对坝上鱼类有何影响?对上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对下游鱼类的三场有何影响?基本大同小异,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及提问的形式,结合实际工作来答。)3、对上游陆

    5、生野生动物有哪些影响?(1)施工期大量的施工人员活动和施工机械噪声干扰,以及库区拆迁、清理等,原来两岸活动的动物受到惊扰而发生逃逸。(2)蓄水营运期,由于水库面积的扩大将造成野生动物生境的淹没、水面扩大影响陆生动物跨河迁移受到阻隔,动物生境有可能缩小。(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一般可按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方面进行影响分析与评价,水力发电站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生态的影响均较为明显。当然也可以考虑施工前期、营运后期等的影响。)4.针对工程移民安置,环评需考虑那些环境影响?(1)移民区遗留的环境影响。遗留的固体废物,建筑残物、生活垃圾,特别是养殖垃圾如不能得到彻底清理,对库区蓄水将造成不利影响;若原

    6、来的陡坡开垦的农田不能及地退耕还林还草,其水土流失也将影响库区水质与水位。(2)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影响。对安置区环境容量的影响,增加了安置区的环境与资源压力,移民安置占地及土地开发植被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农药、化肥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3)移民安置不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是有可能造成移民返迁,加剧库区生态破坏;二是陡坡开垦,使水土流失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灾害。(4)人体健康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移民安置是水电开发项目关注的重要方面,当然也是考试应该考问的要点。这个题也可以按环境影响要素来解答。)5.提出对水库工程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计划。(1)应主要采取以下环境保护工程措

    7、施:库区移民、库底清理措施,保障库区水质。涉及珍稀保护植物的移植、引种栽培、工程防护等措施;涉及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建立新的栖息地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护坡、拦挡、导排洪水的排水沟、导水槽等工程措施。保障洄游性鱼类的正常洄游的过鱼设施、人工增殖放流,如有竹木流放,则需要设置流放竹木的设施。解决低温水影响的能够分层取水的措施。(2)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落实人员与经费,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开展库区水质定期监测、生态调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对鱼类“三场”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应进行调查; 严格分层取水、定期放水、保障生态需水量的日常管理;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

    8、进行演练;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工程建设过程及其环境影响与变化过程,环境调查成果及科学研究成果;在工程竣工后落实竣工验收,并在稳定运行后3-5年内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本题目也可以单独提出工程措施或环境管理计划来要求回答。在单独的提问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细化答案。水电项目也应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本项目有供水功能,而且是向下游两个城镇供水,在机电检修时有可能发生漏油事故;在洪水季节,需注意大坝安全和排洪,也存在安全风险,进而带来环境风险。本工程兼有供水功能,涉及经济鱼类“三场”,工程规模较大,生态影响应为一级评价,因此,也需要在施工期进行环境监理。)第二组问题(本人补充)1.针对河流鱼类

    9、,工程建设及营运期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充分调查和研究鱼类的生理生态特性,在大坝设置过鱼通道,根据河道生态及鱼类生长繁殖的要求分层放水,既保证一定的生态流量又尽可能创造较适宜的水文水力条件。同时,要保证鱼类饵料生物的生活条件。(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鱼类如何通过大坝的问题,二是鱼类生活所需水量、水质及水文水力条件,三是鱼类饵料问题。)2.大坝建成后,坝下减脱水段将发生哪些变化?(1)先期河床裸露,之后水生生态逐渐向半水生或陆生生态转化;(2)原河道中鱼类及水生生物有可能受到大幅度的消减;(3)农田灌溉用水不足或受冷水灌溉的影响而产量减少。(引水式电站,其坝下减脱水段生态变化明显,是

    10、大家比较关注的。)3.大坝建成后对鱼类的产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大坝建设有可能阻断的通道,使其不能到达产卵场;(2)由于流量、流速、泥沙含量、水温等水文情势的变化,对鱼类产卵将产生不利的影响;(3)生境的变化可能会推迟亲鱼的产卵期、或不能正常孵育、或使产卵后成活率降低。4.工程建设对上游2个城镇供水有无不利影响?(1)有不利影响。(2)主要表现为蓄水初期,由于淹没侵入大量的污染物,库区水质较差。如果营运期不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库区发生富营养化或流域内开发建设一些污染型或对生态影响较大的项目,也会对城镇供水造成不利影响。5.30公里农灌水渠施工生态影响主要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

    11、(1)植被破坏、土壤扰动与破坏、水土流失、对野生动物也有不利的干扰影响。(2)合理选址,避开植被丰富区;控制施工临时用地,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弃方及时运走,但不能弃置在河道内,在弃土场采取设置挡墙、导排水沟、绿化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植被临时被毁区在工程结束时及时予以恢复。案例二、水利水电,欢迎大家提意见和建议。拟在已规划进行梯级开发的河道上建一引水式电站,运行方式为日调节。坝高48m,库容约1.9亿m3。工程建设需移民10万人,采取就近后靠安置。淹没区现状有采砂采矿作业。在坝址与发电厂之间临河有一工厂,需取用河水生产,取水量较大。拟建坝址下游50km处一侧有一处面积较大的洪泛区,另一侧有

    12、较多的农田,且下游20km还有一旅游胜地。经初步调查,在拟建坝址下游可能有一处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工程土方量约900万m3,所需石料为商品料。第一组问题:1.指出工程可能影响的主要敏感目标?指出对其中一种保护目标现状调查时应弄清的问题?(1)洪泛区、坝下临河工厂、农田、旅游胜地、鱼类产卵场。(2)洪泛区:应调查洪泛区与坝址的距离、洪泛区形成的河流水文条件、洪泛区面积、水面面积、洪泛区内的植物、动物情况,特别是鸟类情况,有无国家保护动物。(本题如果将农田、旅游胜地、产卵场作为保护目标来解答。农田:农田类型,其中是否有基本农田;农田分布;土壤类型及肥沃程度;灌渠分布、取水口及灌溉定额;主要农作物及产

    13、量。旅游胜区:收集资料,弄清其建设历史、性质、级别、功能分区、保护范围、重要景点分布、交通及旅游路线、景区规划及保护要求。产卵场:位置、范围、鱼类名称、产卵所需的水位、水温、流量、流速、含沙量等水文水环境条件。)2.本工程建设主要生态不利影响有哪些? (1)水库淹没生态损失与库岸稳定性影响;(2)大坝阻隔影响,特别是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3)减脱水段的生态系统改变的影响;(4)移民安置生态破坏影响;(5)对下游洪泛区湿地萎缩、农田灌溉用水量及低水温灌溉造成的减产影响、旅游胜地对水的需求影响、鱼类产卵场生境条件改变的影响。3.若淹没区原本有较多的采砂、采矿作业,环境影响评价除关注一般影响外,还应

    14、关注什么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保护措施?(1)调查采砂、采矿作业造成的生态破坏情况,包括破坏面积、泥沙流入河道的量、地质破坏及库区稳定性、植被损失与生态恢复情况,从而确定是否会造成库区泥沙大量淤积及水库回水影响,进而确定坝址是否合理。(2)如采砂、采矿生态影响突出,应关闭矿山;若造成泥沙大量入河或破坏库区稳定,应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包括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慎重考虑坝址选择的合理性,必要时重新选址。4.若淹没区有国家保护植物,调查时应弄清哪些问题?对珍稀植物保护应提出哪些措施与建议?(1)调查保护植物的种类、名称、保护级别、种群数量、密度、盖度、覆盖率、分布范围、生境条件、生物量,群落结构与功

    15、能,演替趋势,现状问题。可能被淹没的面积、损失量。(2)能就地保护的首先要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应注意生境条件的相似性与持续保存的可行性,一般就近移植;不能移植的应异地建立种质基地或保护区。5.指出本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首先完成流域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在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批复后,方可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案例三、(水电2006年考题)某水电站于2001年验收。现有3台600MW发电机组。安排移民3万人,水库淹没面积100hm2,由于移民安置不太妥当,造成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现象严重。本次扩建拟新增一台600MW发电机组,以增加调峰能力,库容、运行场所等工程不变。职工人员不变

    16、、新增机组只在用电高峰时使用。在山体上开河,引水进入电站。工程所需砂石料为商品料,距项目20km。由汽车运输,路边500m有一村庄。原有工程弃渣堆放在水电站下游200m的河滩上,有防护措施。问题:1.项目现有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确定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1)项目主要环境问题:移民所造成的开垦陡坡、毁林开荒等,容易造成山体不稳定导致塌方,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可引起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工程弃渣堆放在水电站下游200米的河滩上不符合要求。(2)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影响因素水库水质及生态、山体及陡坡植被、野生动物、村庄、下游河道及水生生物。施工活动及水土流失影响水库水质与水生生态

    17、,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与栖息活动。在山体开河,对山体植被影响明显,也会加剧水土流失;既有移民开垦陡坡、毁林开荒造成的植被减少、山体地质不稳,容易导致塌方和水土流失。施工期噪声和扬尘影响居民生活。工程弃渣不当堵塞河道,造成河道不畅,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或地质灾害。由于新增引水式电站,下游河道生态用水存在减少的可能性,对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影响明显。2.生态环境调查除一般需要外,需重点注意哪些问题的调查?(1)调查现有工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陡坡开垦、河道弃渣,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或措施;(2)调查新开垦河道生态环境现状,包括土壤、植被类型、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及水土流失等;(3)调查河

    18、道是否为洄游性鱼类的通道,既有工程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新建工程能否解决既有工程存在的问题;(4)上游淹没区是否存在环境或地质方面的问题,下游用水单位的供水能否得到保障。(曾经有人给出:调查动植物物种清单,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通性和制约问题;水土流失等问题。但本人认为不是最佳答案)3.水电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1)生态影响因素主要是库区淹没、泥沙淤积影响;下游河道减脱水带来的生态影响、大坝对洄游性生物阻隔的影响(包括鱼类的三场影响)、低温水下泄的生态影响、下游用水单位用水保障,水土流失影响。(2)水环境影响。河流上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的

    19、影响、库区水质污染的影响、电站维修油类等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3)库区及河道地质稳定性影响、清水下泄能河道冲刷的影响(4)移民安置的生态影响4.弃渣场是否合理?拟采取什么措施?(1)不合理。(2)该弃渣场容易被下泄水流冲蚀,导到泥石流的发生,并污染水体,不符合“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应予清理,运到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堆存。(本题实际上考的是水土保持法的要求)二、公路案例一、2005年2007年考试大纲例题):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750m),大桥5座(共1640m),隧道4座(共38

    20、00m),其中单洞长隧道(2400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640hm2,其中农田150 hm2,林地300 hm2,草坡和未利用地140 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64万m3,有高填方段2400m。项目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参考答案均为原大纲所给出

    21、的,点评为本人增加):1.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地点、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3)高填方路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4)边坡防护;主要为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参考答案点评:本题实际上抓住重点工程及主要临时工程就可以顺着来解答了。大纲提供的该参考答案给出了5

    22、个主要方面的工程分析内容,但仍然是不完整的。首先应给出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长度、走向、路基高度及宽度、工程挖方量、填方量、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及服务区设置情况;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情况。这些也都是与生态影响有关的内容。)2.说明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

    23、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场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卫星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参考答案点评: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首先要弄清工程沿线影响范围内的生态功能区划情况、沿线生态系统类型,识别生态保护目标及要求。根据题意,本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和天然林),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分别给出应重点调查的内容。除大纲

    24、提供的答案外,森林还需要调查清楚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情况,森林郁闭度、主要树种及生长情况、估算其森林蓄积量。景观资源应调查该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等级、主管部门、建设时间,景区规划及保护要求等基本情况。)3.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略)。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对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6)景观美学评价;(7)噪声敏感点的监

    25、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参考答案点评:一般情况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有生态影响和噪声影响两个方面。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由于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噪声影响主要是营运期交通噪声。对于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按大纲提供的参考答案来答,很容易遗漏。其实,可以按施工期和营运期需关注的内容分别来答,结合项目特点和题干所给的项目区环境特征,抓住生态系统类型及敏感保护目标,该题就比较好答。如施工期,施工作业对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有不利影响;占地对农田及农业生产、土壤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占用;施工期取土场及取土

    26、作业、工程开挖及弃渣对生态有不利影响;施工作业破坏山丘区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营运期,公路切割与阻隔影响野生动物通行;车辆营运噪声影响靠近公路的居民生活,需要进行监测、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运输危险品车辆在经过跨越河流的桥梁段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抓住敏感保护目标,就不会忘记题干给出的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的影响与保护。)案例二、高速公路(2006年考题):某段高速公路2005年建成通车,建设单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该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手续,在初步设计和实际建设中对线路走向和具体的建设工程内容有少量调

    27、整。该段高速公路全长50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设1104米特大桥一座,中小桥若干座,特大桥桥面设排水孔;双洞单向隧道2座,单洞长3200米,互通式立交1处,分离式立交1处,服务区1处,取土场8处,弃渣场20处,共征用土地206公顷,公路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其中通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线路长度5公里,特大桥从A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边界跨越。由于线路偏移,声环境敏感点由原来的12处变为6处,其中4处与环评审批时一致,8个取土场有2个分布在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有1个在重点治理区,弃渣场均分布在沿线的沟壑,服务区靠近一人口约2000人的村庄,设有1.5吨/小时燃煤锅炉一座,烟囱高度

    28、20米,服务区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到服务区外冲沟,经过100米汇入经该村的小河上游,公路沿线部分敏感点情况见下表: 名称与路肩距离(m)与路肩高差(m)临路户数临路情况上湾村168810侧向公路,有围墙青龙坪村6836面向公路,主要为二层楼,位于隧道出口处英雄中学902面向公路,二层楼房马兰村18061村庄大,周围绿化好,树木高大,枝叶茂密牟家村10203面向公路楼前村6845平房,面向公路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给出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的重点内容。(1)工程占地造成的植被损失情况。通过调查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状况,包括植被类型及分布、生长状况,进行必要的估算或测算。(2)调查野生动物分布及活

    29、动情况,调查是否设置生物通道,并分析生物通道设置的合理性。(3)调查公路经过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段及高填深挖路段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效果。(5)调查取土场和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情况,特别是分布在重点监督区的2个取土场和重点治理区的1个取土场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情况,弃在沟壑内的20个弃渣场是否采取工程与生态治理措施。(6)调查隧道、特大桥、互通式立交等重点工程造成的生态影响及恢复情况。(7)工程生态补偿及生物通道设置情况。2.指出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调查需关注的问题?(1)调查工程施工期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调查工程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有效性。(2)分析工程

    30、运营期可能发生的水环境风险,调查是否有应急预案。(3)工程特大桥设排水孔不可行。此特大桥跨越A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边界,一旦发生运输危险品车辆事故,很容易污染水源,应设置导水设施,将桥面径流导至保护区外处理。(4)调查流经服务区附近村庄的小河的水环境功能及利用情况,调查服务区废水经化粪池后汇入小河造成的水环境影响。3.根据表中信息,指出不需要采取隔声措施的敏感点。上湾村、马兰村。4.指出英雄中学噪声监测布点应注意的问题。在与公路与英雄中学之间,垂直公路从路肩开始,在距离20m、40m、60m、80m、英雄中学教学楼前及教室内设噪声监测点。在一楼和二楼的教室均应进行监测。5说明本项目运营

    31、期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主要是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在行驶到特大桥路段时发生事故,危险品大量泄漏进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造成水质污染,危及城市供水。6从环保角度考虑,对服务区设施提出改进建议。(1)服务区废水应经化粪池后,再进行必要的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水尽可能用于绿化、冲厕等。(2)燃煤锅炉烟囱高度应增高到25米。(这实际上是在考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关于烟囱高度的有关规定。不同规模的锅炉,要求设置的排气筒高度也不同,需要注意。)(本题为2006年环评师案例中考出的生态验收方面的案例。2005年验收案例考题是一个工业项目,主要考试内容是水资源利用及污水分流问题、第一类污染物的识别与监测布点位置;验收监测范围及布点原则、清洁下水监测与利用等内容重金属监测方面的内容。)案例三、高速公路历一高速公路历经三年建成投入试营行,分三个合同段分别由三个施工单位完成。现建设单位委托某环评单位进行竣工验收调查。公路沿线高填方路段约30km、深挖方路段17km、隧道2km,其他40km。建成互通式立交2处,有大桥、特大桥3处跨越3条河流,其中一河为饮用水源地,公路附近有一药材基地,原设计不占用该药材基地,但实际占用了5 hm2。其沿线有收费站7处、服务区3处,经过A、B、C、D、E共5个村镇,其中距路肩500m有一小


    注意事项

    本文(贾老师09案例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