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历史会考第三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docx

    • 资源ID:11123649       资源大小:40.17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历史会考第三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docx

    1、上海历史会考第三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三)世界近现代史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核心概念:(1)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3)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

    2、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君主专制(B)1、形成背景:a. 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c. 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2、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3、影响: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1、时代背景: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2、主观动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

    3、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传播基督教。3、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4、条件: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2、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时间国家人物航线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葡萄牙王室资助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达伽马率领船队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西班牙政府支持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1、对世界:世

    4、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是真正世界历史的开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对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繁荣;为造就后世先进发达打基础。3、对亚、非、拉: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对影响的评价,要注意: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考虑会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问题。所以评价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代表人物和内容(A)1、发源地:意大利2、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

    5、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3、内容: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二、马丁路德(A)1、背景: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2、地位: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3、宗教改革的意义(B)宗教改革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单元核心概念:(1)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

    6、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2)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它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第5课 英国革命1、议会与国王的斗争(A)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圈地运动促进农牧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3、新生的资产

    7、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4、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1、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即“光荣革命”。2、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英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第6课 启蒙运动一、启蒙思想家(A)1、17世纪的英国:霍布斯、洛克等2、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a.

    8、伏尔泰:著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广泛,被誉为启蒙运动的“泰斗”大胆抨击天主教会的繁琐哲学和教条主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著有哲学通信、哲学词典、路易十四时代等。b. 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主张建立一个、相互牵制的法治国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被称为“理性自由法典”。c. 卢梭: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否定封建王权,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教育方法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有发展。系统阐述了人类的平等和自由问题。著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尔等。d.

    9、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代表宣传科学和理性,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反对君主独断专行,主张国家权利来自人民。赞同社会契约论,认为自由是天赋的,人民有权反对违反契约、践踏人民权利的君主。二、批判君主专制(C)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专制统治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追求生存、自有和幸福的自然权利。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三、宣扬自由平等(C)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

    10、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但要“受法律支配”。启蒙思想家们也积极倡导平等,认为人们在法律规定上都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利。影响: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统治构想。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一、独立宣言(A)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二、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B)美国独立战

    11、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三、合众国宪法与联邦制度的确立(B)1、确立:为了加强国家机器,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由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民选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利,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2、意义: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

    12、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8课 法国大革命一、法国革命的爆发(A)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二、人权宣言(B)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示人权和公民权利,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三、法国民法典(B)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通过对外战争,在占领地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第三单元 工业社会的来临单元核心:(1)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并迅

    13、速扩展到西欧、北美及其他地区,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铁路和汽船代替了马车与木帆船,煤炭和钢铁等新能源、新材料被广泛应用。(2)与生产力迅猛发展相适应,工厂制、股份制、社会立法等新制度和新法规应运而生。(3)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社会阶级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等的深刻嬗变。(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5)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孕育(B)1、定义: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

    14、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2、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a.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最早形成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b. 国外市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海上优势和海外殖民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c. 劳动力:“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名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d. 资本: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

    15、面起了重要作用。e. 技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f. 原料:煤炭资源的开发、圈地运动使农业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对外殖民,抢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资源。二、蒸汽机(A)瓦特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3、“世界工厂”(A)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60年,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四、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C)1、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16、。a. 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b. 阶级结构:贵族、乡绅的社会影响力下降,农民人数减少,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c. 生活方式: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2、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如现代工厂制)和新法规(如社会立法)的产生。3、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血汗工厂)4、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10课

    1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一、现代工厂制度(B)1、现代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进行机械化的生产。2、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3、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遭受残酷的剥削,社会矛盾激化,造就了一支有组织纪律性的工人阶级队伍。)第11课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一、“血汗工厂”(A)工业时代初期,早期工厂制度被称为“血汗工厂”。工人在监工的

    18、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受到残酷剥削,女工和童工的处境更加悲惨。二、社会立法(A)1、原因: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2、过程:社会立法首先从工厂法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3、意义: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

    19、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单元核心概念:(1)工业革命开启了财富新源泉,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的社会矛盾,也因此趋向尖锐。(2)工业化初期的西欧社会,冲突迭起,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3)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三大空想社

    20、会主义者(A)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二、共产党宣言(A)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单元核心概念:(1)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美国通过工业革命和南北战争,向着世界强国的道路迈进;德意志民族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统一,在中欧迅速崛起;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后不断扩张,又经历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跻身资本主义国家之列。(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3)新兴强国后来居上,掀起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以英、法、德、美、俄

    21、、日新老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14课 美国的扩张和强盛一、南北战争(B)1、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等一系列重大利益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2、过程: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扭转了战局。 1863年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1865年4月,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3、意义: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

    22、一。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第15课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一、德意志的统一(B)1、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德意志民族统一问题被提上日程。当时各邦国中,以普鲁士邦的综合实力最为强大。俾斯麦力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即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2、过程: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连续发动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全部 取得胜利。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3、意义: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德国资本主义因获得统一的

    23、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2、欧洲头号工业强国(A)德国统一后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正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社会政策。同时推进稳健的“均势外交”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90年代,德国实现了经济起飞。到20世纪初,它在工业方面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第16课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一、废除农奴制(B)1、背景:19世纪俄国的资本主义受

    24、到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发展缓慢。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沙皇专制也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2、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自由经营工商业,订立契约,拥有动产、不动产和独立处理个人以及家庭事务。地主不得任意买卖、处理农民。农民交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规定了赎买土地的手续和赎金计算办法。3、影响: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B)1、背景: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使社会矛盾激化,1

    25、868年,西南各藩的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武装倒幕。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明治政府。2、内容:1868开始,明治政府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a. 政治上: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b. 经济上: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同时鼓励工商、嘉奖贸易。c. 文化教育上:推行教育改革,大办近代学校,引进欧美科技;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d.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26、。3、影响: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使日本成为强国。保留了天皇制度,未能完全确立现代政治体制,给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电力时代(A)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e. 政治条件: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f. 资本条件: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g. 科技条件: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h. 市场条件:欧美和日本等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i. 劳动力条件:自由劳动力;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3、第二次

    27、工业革命的标志:电机的发明和运用4、电的运用:19世纪末,电作为新能源逐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城市公用事业及大众日常生活。电力时代到来了。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j.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k. 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材料上的钢铁时代l. 内燃机的发明汽车、飞机(交通运输),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m. 化学工业成为重要生产部门二、内燃机的发明(A)带动了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推动了石油的勘探。三、垄断(A)1、垄断产生的原因:受科技革命的刺激2、垄断的实质: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3、垄断出现的影响:大企业和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

    28、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1、列强瓜分世界(A)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程度空前激烈。其中,非中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二、殖民体系的形成(A)1、殖民体系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世界殖民大国:英、俄、法、德、美、日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的世界殖民大国。3、殖民统治形式:殖民地:完全丧失独立性,在政治和法律上直接

    29、处于附属地位,在财政、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也都从属于宗主国。半殖民地:是独立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过渡的形式,名义上保持政治独立,但经济、财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强;西方国家强迫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4、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核心概念:(1)20世纪初,世界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竞争激烈,冲突迭起,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彼此敌视。(2)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残酷超乎人们的想像。它摧毁了欧洲的四大帝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实力对比。战后出现的凡尔赛华

    30、盛顿体系是一个新的国际政治体系,它建立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之上,因而只能暂时稳定国际格局。人类社会依然面临下一场战争的威胁。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一、美、日的崛起(A)1、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欧美工业国是主要的工业品生产地与资本输出国,亚、非、拉农业国沦为他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欧美列强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欧洲事务牵一发而动全身。(2)美、日对欧洲优势地位的挑战: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局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工厂”日本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仅次于美国;1898年美西战争与1

    31、904年日俄战争后,美、日两国成为欧洲之外的两大强国。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A)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1882年形成。三国协约:法国、俄国、英国,1907年形成。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一、萨拉热窝事件(A)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了大公夫妇。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二、第一次直接大战的爆发和结束(A)一战爆发: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一战结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一战影响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损失。b. 摧毁了欧洲的四大帝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实力对比。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英国的霸权地位遭到美国挑战;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英国的殖民体系渐趋瓦解,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历史会考第三部分 世界近现代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