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当代文学史上.docx

    • 资源ID:11122447       资源大小:39.58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当代文学史上.docx

    1、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十二章 沈从文第一节一、特殊的身世经历带来的特殊气质(1902.12.281988.5.10) 1917年(15岁)从凤凰县第一小学毕业,这是他的最后学历。同年8月,即按照当地的风习进入地方行伍,在军队中流浪了近6年,经历了不易设想的痛苦怕人生活 见识了湘军的强悍和杀人如麻的残忍,也见识了地处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湘西这方土地上的人民的美好人性。2、作家,教授,文物学家 1922年(20岁),独自闯荡北京,自学,开始文学创作历程。24岁,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鸭子,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1928年应胡适之邀,担任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师,讲授写作。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逐

    2、渐走向成熟,成为京派作家中的代表人物。v 1934年在国闻周报发表中篇小说边城,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 教书,1945年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教书,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左翼称之为“无思想,无灵魂的作家”,五十年代认为他是“一个反动作家”“一直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 v 49年后停止文学创作,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 v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二、乡下人的立场和意识v 乡下人身份的表白不仅是沈从文对生命根源和自我角色的认知,是其自我意识和自我想象的独特表达,更体现了其独异的文化价值观。 v 从出生地来看

    3、 v 从文化传统影响来看v 从社会观和文化价值观看,在沈从文的话语体系中,乡下与城市是对立的,乡下是自然的代称,它是原始的,自然的,未经规范的;所有生命,皆遵循自然的法则,强胜弱汰;而都市则代表着现代文明,它虚伪,诡诈、物质化,有违自然人性 。独特的文学观:v 一是反对将文学纳入商业或政治的功利圈,以文学观照和重建社会道德;v 二是以文学启示生命,即通过文学唤起人的感觉、想象,让人重新体验思考和发现生活。 第二节、湘西与都市对立的文学世界:沈从文的创作疏政治而亲人性,以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追求“自然人性”的审美选择,构筑起自己的小说世界。一、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v 沈从文描绘了一个充满质朴、

    4、和谐、自然人性的“湘西世界”,来批判现代都市文明。 1、下层民众的“自在状态”与质朴坚韧的生命本性:v 始终信守着用小说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原则,大部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都被置于一种原始封闭的社会背景下,一种被净化了的环境里。萧萧、 丈夫 、柏子 。2、边城:支撑湘西世界的柱石1)、创作动机: (汪曾祺 说:“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 2)、爱与美的颂歌v 边城的主线是一个哀婉动人、和谐恬静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纯真专一 ; 傩送的热情正直 ;老船工的慈爱善良,美好的道德品性; 船总顺顺的大度3)、 “爱”

    5、与“美”的精灵 翠翠与爷爷相依为命,边城的青山绿水“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翠翠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是他崇拜的爱神和美神。为了表现这种“人性的极致”,作者从一开始就制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作品开头的那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3、文化意味: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和人事的纠葛,而是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致镂刻,生动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让人们从中认识 “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二、都市:病态文明景观v 沈从文较多地看到现代都市文明和文化的缺憾,

    6、尤其是都市人性异化的现象, 如:绅士的太太 、八骏图 、某夫妇 、都市一妇人。 v 高等人的虚伪、无聊、压抑和变态,文明导致生命力欠缺的都市“阉寺病。v 讽刺调侃的调子。v 【思考题】1、试评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v 2、 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评析沈从文湘西与都市艺术世界的文化内涵。 第十三章 小说(二) 第一节 “左联”和左翼小说一、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小说”一)代表性作家作品;“革命加恋爱”的主题模式;地泉重版序言蒋光慈的小说创作:从少年漂泊者到咆哮了的土地 二)、柔石的二月与为奴隶的母亲 1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海宁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2 .幻灭小说二月 A青年

    7、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对个人奋斗和人道主义理想的反思 B肖涧秋:追求精神自由的“寻梦者” 3 . 为奴隶的母亲 A野蛮的“典妻”习俗下的阶级压迫 B春宝娘: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形象 C冷峻的白描手法 三、左联”青年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左翼新人:张天翼,沙汀 ,艾芜,叶紫等。 左翼小说:从革命的“浪漫蒂克”倾向走向现实主义 (一) 张天翼 1张天翼(19061985),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讽刺小说家。 2从 “笑料”暴露社会弊端,讽刺丑陋灵魂 A暴露芸芸众生的社会相:短篇脊梁与奶子、中篇清明时节、长篇鬼土日记 上层人物的“禽兽”面目小市民的灰色人生旧知识分子的虚伪无聊 B讽刺传统的文化心态:

    8、包氏父子 C讽刺抗战阴暗面:速写三篇(二)沙汀 1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四川安岳人。讽刺小说家。 2讽刺小说 A早期暴露旧社会的腐败,讽刺下层黑暗势力的各种丑类: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土饼和苦难。 B抗战期间集中揭露国民党基层政权的腐败: 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等。 3川味小说:“一个道地的四川故事”。 (三)艾芜 艾芜( 19041992 ),原名汤道耕,四川新都县人。 从浪漫抒情小说到现实主义小说 早期浪漫抒情小说:小说集南行记流浪者的手记浓郁的异国情调和边境的风土人情社会边缘人的残酷命运和美好心灵 抗战以后的现实主义小说:长篇丰饶的原野、中篇一个女人的悲剧、短篇石青嫂子 分析

    9、代表作山峡中 (1)独特的题材:描写社会边缘的“山贼”生活。 (2)特殊的人物:“野猫子”集野性与女儿性于一身。 (3)浪漫主义色彩:景物描写与情节融为一体,弥漫着神秘悲凉的氛围。 (四)丁玲 1、丁玲(1904年1986年) ,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 1)不同凡响的起步 1927年发表小说,第一篇是梦珂,第二篇是莎菲女士的日记。2729年末,小说集有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这是丁玲创作的早期,表现其艺术个性的萌芽。 2) 反映革命与恋爱的冲突 个性解放主题的淡化与阶级解放主题的强化。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光赤的阱”为工农代言中篇小说水是丁玲创作转换方向和内容的重要标志。田家

    10、冲、母亲、奔,艺术个性失落,革命倾向增长。这一时期,丁玲写了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夜、三八节有感等,艺术个性的回归与拓展期。太阳照在桑河上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2等奖。四 东北作家群及萧红的创作一、东北作家群1、形成过程 30年代中期,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所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骆宾基、罗烽等。2、创作特征群体意识: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正确对待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成为时代愿望的体现者和时代思想的表达者。题材选择与形象塑造:大多选取沦陷区血腥的故事和浴血奋战的场景,集中地写日寇的暴行、人民的苦难和人们的抗争,塑造受难者和反抗者的群

    11、像。风格基调:粗犷雄浑的格调,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力。大多抒发悲哀、愤怒、豪迈的激情,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性。 在小说体式、风格方面的探索远胜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二、萧红(1911.6.11942.1.22)(一)飘泊岁月寂寞路 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 。1、父亲的家与祖父的家2、青春时代3、爱情与写作4、女性的抉择用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来建筑艺术世界(二)萧红的创作情况 以1938年为界分为期后两期,前期作品包括与萧军合著的跋涉,以及生死场、手、牛车上、商市街等小说和散文 后期作品有民族魂、鲁迅先生散记、山下、旷野的呼喊、小城三月、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呼兰河传。1、“死的挣扎”“生的坚强”

    12、生死场, 35年出版 ,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 主要塑造在苦难屈辱中由愚昧、屈从到觉醒、抗争的农民群像 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各种各样农民的艰辛劳作、悲欢离合、愚昧无知的悲剧 揭示了奴隶们从不甘奴役地位走向反抗的全部生活情景 体现了作家对民族命运的殷切希望2、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先从宏观角度鸟瞰呼兰河城的风土人情、生存世态再通过“我”这一叙事者和作品的人物,叙述小城故事。3、出色的艺术才能散文化的小说结构,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却韵味深长。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

    13、物性格的刻画。 茅盾在呼兰河传序里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三、萧军 (1907年1988年) 原名刘鸿霖,笔名三郎、田军等,辽宁义县人。代表作长篇八月的乡村,结构是短篇连缀式的,更接近生活原型,全书响彻着革命英雄主义的音调。过去的年代人物众多,结构宏大,情节曲折 四、端木蕻良(19121996) 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县人,1933年写出第一部长篇科尔沁旗草原 ,注重方言的运用,自觉地吸收电影剪辑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有跳跃性,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第二节 京派小说和新感觉派小说一. 京派小说:(一)“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

    14、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没有正式的结社 ,有自己的阵地,如文学月刊、骆驼草、 水星 等。“京派”作家 在小说方面,有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 师陀 )凌叔华、后来的汪曾祺等。在散文方面,主要有废名、何其芳、李广田,还有沈从文、芦焚和后起之秀吴伯萧等 。在诗歌方面 ,有卞之琳 、何其芳 、李广 田 。在戏剧方面 ,主要有李健吾 、林徽因等 。在理论方 面,主要有朱光潜和李健吾等。 (二)代表作家:废名(19011967)冯文炳,京派小说“鼻祖”。早期小说有短篇集竹林的故事。短篇桃园、菱荡,以及长篇桥,为其小说的代表。多写乡土题材,尝试了多种手法,具有田园牧歌

    15、风味,后转向诗化小说,内容多为自然风物并蕴涵禅趣,追求平淡古奥、朴纳静美的审美意境。文字简省,富于弹性。凌叔华 (19071990)原名凌瑞棠,早年作品酒后、绣枕等 多写绅士家庭的生活情趣和中等人家女儿的梦,长于心理描写。其后的小哥儿俩、花之寺、疯了的诗人等小说,礼赞童心,吟咏自然风物,神往于古代的高人雅士。 融诗、画艺术于小说之中,具有传统写意画的神韵。(四)“京派”小说的特点1. 在视角上,往往以“乡下人”目光,从乡村与城市比照中建构文学世界。2.内容上多写自然风物、纯真爱情、美好童心与原始纯朴的人性美、人情美,时或也对都市上流社会发出讥刺。在题材上,大多倾向于对“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

    16、的描写。 3. 在风格上,倾向于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既有乡野质朴之美,又带古朴之风。 4. 在表现上 ,形式感强 ,讲求叙事 ,作品有“ 文章之美 ”,以抒情散文体见长。 二新感觉派(现代派)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又称心理分析小说,是在弗洛伊德学说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而形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三十年代初期曾轰动一时,主要人物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一)新感觉派形成过程三个发展阶段:1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 29年9月,刘呐鸥、施蛰存、戴望舒等又合办了新文艺月刊,翻译介绍日本片冈铁兵等新感觉派小说,并发表新感觉派小说。 21932年5月,

    17、现代创刊,编辑施蛰存对穆时英、刘呐鸥的作品高度评价 ,新感觉派创作这时达到了鼎盛时。 31932年以后,刘呐鸥远走日本,穆时英在政治上也趋于堕落, 1935年,施蛰存、杜衡等人退出现代杂志编辑部,新感觉派解体。 (二)“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人物1、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 成名的小说集是上元灯。以纤细的笔触描写少男少女纯真的初恋,衬托上淡淡的社会贫富不均的背景,充满了诗意。梅雨之夕、 春阳转向较为典型的心理分析。2、穆时英(19021940)浙江慈溪人,笔名伐扬、匿名子。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等小说用印象式、卡通式的跳跃写法。白金的女体塑像 、圣处女的感情 3、刘呐鸥(1900

    18、1939)原名刘灿波,笔名洛生,台湾台南人。短篇集都市风景线,内容多为大都市纸醉金迷的病态和糜烂。 (三)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揭示了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精神的疲倦和心灵的孤独。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热衷于描绘都市文化的时尚特征,穆时英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以一个周末夜总会为场景,描写了五个人生的失意者 。 2、运用弗氏的学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作为创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以回忆、联想、闪念、梦境、幻觉等方式,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刻画人物的性格分裂和变态心理。施蛰存 梅雨之夕 。3、注重主观感觉的捕捉和刻画,将物象个性化

    19、,生命化,同时追求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翻新。上海的狐步舞4、女人作为都市的象征城市,常常被看作欲望的孽海,而女人则是表现欲望的符号。女人与大街与城市混为一体,城市被人格化、女性化,也色情化了。男主人公只是这个城市的“看客” 。 三、“京派”与“新感觉派”的不同1.“京派”注重道德与文化上的健康与纯正;“新感觉派”注重都市风的机械文明。2.“京派小说” 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的从容隽逸的描绘之中,形成了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式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新感觉派”则在“十里洋场”的糜烂罪恶中寻觅五光十色的美,这种东方“恶之华”的寻踪,使小说艺术体式和表现手法在贴近畸形都市商业文明的节奏

    20、和情绪中,发生了别开生面的解体和重构。3.“京派”将知识者与“乡下人”合为一体,厌恶城市文明和美化乡村文明是他们共同的“文化审视心理”;“新感觉派”则是“都市之子”,对大都会五光十色生活的厌倦更加深了他们的依恋性。思考题1、简评莎菲女士日记中莎菲形象的矛盾性与时代色彩。2、比较分析沙汀与张天翼的讽刺艺术。3、比较左翼和新感觉派作家的都市小说。 第十四章 新诗(二) 第一节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与臧克家的创作 一、中国诗歌会概况 二、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对时代重大事件的迅速反映;“诗的意识形态化”;对现实的直接描摹;“歌谣化”的诗歌形式 三、蒲风的茫茫夜、六月流火和杨骚的乡曲等 四、臧克家诗歌创作的

    21、特点;代表作老马 老马: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装车(实写)扬鞭出发(虚实结合)老马(农民):倔强、坚忍、悲愤、无望主人(统治者):贪婪、残忍、凶狠、无情作者:同情、不平、愤怒、诅咒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一、现代派的形成与代表诗人二、现代派的基本特征 “现代情绪”;“现代词藻”;“现代诗形”三、戴望舒、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诗歌主张v 其一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v 其二是“现代的词藻”,指的是能表达“现代人”情绪的词语;v 其三是“现代的诗形”,指的是现代口语式自由体诗。基本特征:1 诗作内容: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2 现代诗派以诗歌作为痛苦灵魂解脱、净

    22、化的途径,表达的是“浊世的哀音”。 从诗的体式上看:A审美原则:隐藏自我与表现自我,朦胧美。B表现方法:意象化,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意象抒情诗”。C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情绪节奏代替字句节奏。三、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笔名有江思、郎芳、常娥、戴月等,浙江杭县人 。v 戴早年的诗作,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并塑造了两类抒情形象:苦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少女。 v 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与“记忆”时期、 “残损”时期。v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v

    23、雨巷系其初期的代表作。该诗采用象征主义方法,标志着诗人从早年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向现代派诗的过渡。v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的匀称和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诗风的特点。 v 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诗人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诗作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汉园三诗人”的诗作:v “汉园三诗人”是因汉园集而得名。汉园集是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位青年诗人的诗作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如果说“新月派”与现代派诗人主要是从西方汲取艺术养料,则汉园集诗人堪称是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结合后的“新生代”。 1、

    24、卞之琳 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诗歌合集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1)、雕虫纪历(1979)。代表作品有:断章、圆宝盒、距离的组织等。 卞之琳属于后期新月派诗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卞之琳的诗歌是他人生体验与沉思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技巧上,融会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构成了隐晦的艺术世界;诗歌讲求格律形式,用韵追求复杂,诗体形式繁复。以断章为例,意蕴:爱情的寄托人际关系的哲理性思考人与人:互为目的和工具。爱情本义。存在主义的注视概念。相对性。艺术:抽象观念

    25、知觉化主要词语复现(揭示诗行的逻辑关系,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奏)2、何其芳 (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 。汉园集 、燕泥集诗中冷艳的色彩、感伤的情调和精致的艺术,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前期抒情诗的特点是:以象征手法和华美多姿的文字,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唱着忧郁缠绵的爱情、梦和对美的追求,如预言、爱情、慨叹、花环抗战前,何已开始转变美学追求,到了40年代,其诗作则以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化为特色。其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等代表作品,显示出热情明朗、乐观向上的昂扬基调。3、李广田 19061968,山东邹平人。 诗集主要有地之子、窗等,其诗风

    26、是浑厚朴实。思考题1、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诗歌竞存局面。2、结合诗歌,论述戴望叙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演变。 第十五章 鲁迅(二)第一节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及其重大意义一、鲁迅杂文创作概况。共创作16部杂文集;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前期4部,后期12部一、鲁迅杂文的分期:1、19181924年,初创阶段,形成期。2、19251929年,发展阶段,发展期。3、19301934年,成熟阶段,飞跃期。4、19351936年,最高阶段,高峰期。二、鲁迅杂文的文类特点: 1、文体很杂,计有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化评论、时事评论、杂感、随笔 2、题材很杂,其单篇虽都是独立的

    27、艺术作品,但从其整体与编年来看,则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三、鲁迅杂文的突出特点1、批判性、攻击性的特色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3、杂文思维中“个”与“类”四、语言艺术匕首 笔杂文 投枪 1、尖锐性 2、形象性 3、抒情性 4、哲理性 5、讽刺性 6、音乐性(1)回环往复,一唱三叹。(2)讲究节奏(3)讲究韵律、排比、对偶。第二节 故事新编一、故事新编概况 这部集子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它的性属新历史小说,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其中补天原名不周山,写于一九二二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历史小说。奔月、铸剑两篇是一九二六、二七年所作。其余非攻、理水、采薇、

    28、出关、起死均作于三十年代。 二、故事新编中的“古”与“今”之间的深刻联系及“油滑”手段的运用1“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2手法的杂文化“带叙带议论,自由说话”;3语言的杂文化讽刺、幽默4刻划人物的杂文化漫画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三、故事新编中的“庄严”与“荒诞”两种色调的渗透 第四章50年代、6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戏剧概述 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49年至1957年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1958年至1976年是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1977年后中国当代戏剧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戏曲、话剧和歌剧是中国当代戏剧的三大主要剧体。 1

    29、、当代戏曲的改革19491957年间,戏曲改革主要历史任务是进行戏曲的推陈出新;19581966年间,戏曲改革的历史使命是京剧现代戏的革命;进入新时期以后,戏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则是戏曲的“戏曲化”和“现代化”。2、当代话剧的新变话剧是当代戏剧的主力。新中国初期的话剧主要是反映各族人民在新社会里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喜悦和自豪,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崭新的精神风貌。但也存在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3、当代歌剧的发展两种倾向:一是倾向于话剧,音乐采用西方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如白毛女;一是完全倾向于西方歌剧。第二节 老舍的茶馆 1957年收获创刊号上发表了三幕话剧茶馆,它是老舍全部剧作中最有光彩的作品之一。 作者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它通过对旧中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近50年来风云变幻的描绘,埋葬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茶馆透过北京一家茶馆的历史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命运,以及环绕着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来折射出时代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这是必须埋葬的时代和社会!茶馆,对于全剧来说,不仅是一个环境,而是一个象征,一个具有诗意的象征。茶馆的三次历史变迁,征兆着历史,也征兆这历史必然被埋葬的命运。茶馆剧本三万字,时间跨度五十年,写活了七十个人物。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浓郁的民族气派,浓重的历史含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注意事项

    本文(现当代文学史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