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无私奉献黄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docx

    • 资源ID:11091752       资源大小:28.4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无私奉献黄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docx

    1、无私奉献黄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2009年黄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一、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说园(节选) (1)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九狮山亦然。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

    2、,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而对联文字之隽永,书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见到,顿觉心怀舒畅,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称好,游罢个个传诵。至于匾额,有砖刻、石刻,联屏有板对、竹对、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书条石,皆少用画面,比具体的形象来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装裱的屏联,因园林建筑多敞口

    3、,有损纸质,额对露天者用砖石,室内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厅堂斋室,悬挂装裱字画,可增加内部光线及音响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静之感,有与无,情况大不相同。当时宣纸规格、装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据建筑尺度而定。 (2)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曲桥、曲径、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桥,定要九曲,既不临水面(园林桥一般要低于两岸,有凌波之意),生硬屈曲。行桥宛若受刑,其因在于不明此理

    4、(上海豫园前九曲桥即坏例)。 (3)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北京圆明园,我说它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预园内。网师园以水为中心。殿春簃一院虽无水,西南角凿冷泉,贯通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终不脱题。新建东部,设计上既背固有设计原则,且复无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对全园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 (4)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处,正如长歌慢调,难以一气呵成)。我说园外有

    5、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 (5)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画家语),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书家语)。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计成所说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园冶一书终未列式。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

    6、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体宜)。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如果定一式使学者死守之,奉为经典,则如画谱之有“芥子园”。文章之有八股一样。苏州网师园是公认为小园极则,所谓“小而精,以少胜多”。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苏州园林基本上用此法。网师园东部新建反其道,终于未能成功),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物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象一个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 1、文中第五段“于此可悟消息”中“消息”

    7、指的是:(2分) 指建园面积大时要紧凑、面积小时要阔绰的道理。 2、请说明第(1)段写“亭榭之额”、“对联”、“匾额”的用意是:(2分) 以隽永的文字代替画面,更耐人寻味,令人遐想。说明中国园林妙在含蓄的特点。 3、下列对园林中曲与直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但造园者巧妙随直设曲,使游人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 B.上海豫园前九曲桥因为曲折较多,行桥宛若受刑,被称为园林中曲直设计的坏例。 C.桥本事为了连接两点而设,曲桥,曲径,曲廊的设立,使它失去了原来的用意。 D.园林中的曲与直是相对的,其中曲式根本,在此基础上,曲中寓直,曲折有度。 4、

    8、根据选文,简析新建网师园东部的失误之处。(3分) 网师园东部的失误:没有考虑到全园的整体布局,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1分)网师园原是以水为中心,(1分)但新建的东部没有水了,失去了原来以水为中心的特点(答“脱题”也行)。(1分) 5、纵观全文,请分条说明“造园有法而无式”要有哪些基本法则。(3分) 含蓄,曲直适当,因地制宜,有鲜明个性,以少胜多,大小得宜(1点1分) 6、请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4分) 整散结合,多用短句,文白兼杂。(正确的赏析点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述1分)或质朴典雅 (二)阅读下文,完成713题。(20分) 流逝的古典 (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

    9、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

    10、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

    11、的后人! (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

    12、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7)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

    13、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12版) 7、按照“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的句式,填写下面的句子。(写文体名称)(1分) 没有_的时代叫(算)什么大汉 汉赋(或乐府) 8、文章第六段“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一句中,“抚摸”一词用得很特别,淡淡你的理解。(2分) 用得好。“抚摸”一词体现了作者用心体验,感悟之深,表现了作者阅读是满欢思古之情。 9、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听“老教授的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

    14、古典深刻的感悟;(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郑慢慢消逝。(答出一点即可) 10、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BF 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文中的引用和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不至于流逝。 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E.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F.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1、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是。(2分) 质

    15、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级的内核,渐入我们(读者)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 12、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纪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3分) (1)照应处:第(2)段(“怀念这一种意境”一句) (2)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13、阅读(2)(3)段,根据学过的课文,谈谈自己的“河床”,怎样承载了“远古文字”的流淌。(4分) 课文举例正确1分,围绕“可感可悟”来谈2分,语言表达1分。 (三)默写(任选六空)。(6

    1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六空顺序评分】 14、(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出师表) (4)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 劝学) (6)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 登快阁)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后汉书)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竞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

    17、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王维曾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 15、这首元曲所提到的老逋即北宋诗人林逋,因隐居孤山植梅养鹤,有“_”之称。(1分) 梅妻鹤子 16、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雪晴天地一冰壶”,以喻写出了湖山雪霁的皎洁晶莹。 B.曲中提到的“老逋”,以人代花,显得别有情味。 C.“无钱当剑沽”,实写作者买酒没钱,甘心把配件当了。 D.“醉倒在西湖”,是诗人摆脱一切拘束而沉湎于极乐境界的写照。 17、曲中作者写到两次“笑”,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一笑:作者踏雪寻梅之美景雅趣远非王维画笔所能形容。是自我得意之笑。 二笑:自己与梅花相对,

    18、两情相悦。是花下饮酒陶醉的笑。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绩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绩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小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绩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

    19、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绩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闺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绩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胡须。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绩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绩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绩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译文】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绩病重,唐高宗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服侍他。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绩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我本是崤山以东的种田人,遇到圣明君

    20、主,位至三公,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一日,李世忽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于是儿孙全都聚齐。酒席将散时,他对李弼说:“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决别。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我的安排。我的葬事完毕,你即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凡有心志不端,结交行为不正之人的,都先打死,然后报我知道。”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李绩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打胜仗,则把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战无不胜。临战时选派将领,必选择相貌丰满的

    21、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成就功名。” 家内和睦而严肃。他姐姐曾患病,李绩虽已任仆射,还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转,烧焦了头发胡须。他姐姐说:“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 李绩说:“不是因为没有人使唤才这样做的,看着姐姐年老,我自己也老了,虽想长久为姐姐煮粥,办得到吗!” 李绩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蛮横的贼,逢人便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对付的贼,遇到不愉快即杀人。十七八岁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成为大将,用兵使人免于死难。”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4分) (1)修短有期( 长 ) (2)酒阑,谓弼曰( 尽、完 ) (3)爇其胡须( 烧 )

    22、(4)顾姊老,绩亦老( 只是 ) 19、对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2分) (1)致位三公 (2)故人思致死 (3)绩则饵之 (4)战胜则归功于天下 A.(1)(2)同(3)(4)也同 B.(1)(2)同(3)(4)不同 C.(1)(2)不同(3)(4)也不同 D.(1)(2)不同(3)(4)同 20、以下加点字与“绩则饵之”中的“饵”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D A.春华秋实 B.袖手旁观 C.经天纬地 D.斗折蛇行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5分) (1) 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 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从我的规定嘱托。 (2) 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23、。”自是不复更言。 如果他们有思想品德不像样,结交流氓无赖的,就先都打死,然后报告皇上。 22、上文主要记载了徐绩与人的四次对话,从中可以看出徐绩是个怎样的人? (3分) 他本是一个农夫,小时无赖嗜杀,后来逐步改变,成为大将。(1分) 对子孙要求严格,看重姐弟情谊。(1分) 病重时能平静地对待死亡。(1)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3分)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

    24、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 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

    25、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 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

    26、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

    27、)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

    28、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

    29、”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1分)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 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 感情由热烈到凄凉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 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 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

    30、。(4分)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二、写 作 (70分) 28、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不得抄袭,套题。错别字要扣分。


    注意事项

    本文(无私奉献黄浦区语文高考模拟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