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轻取高分秘籍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docx

    • 资源ID:11036360       资源大小:472.2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轻取高分秘籍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docx

    1、高考地理轻取高分秘籍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高考地理综合题型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 一、在简答题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生害怕做简答题,对着题目,或者脑海一片空白,或者千言万语就是写不出来。原因是:脑海中没有知识可以调用,或者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就是不能有序地表达出来;在考试时,写了一大段文字,并且也能列点,但就是得不了高分。原因是:没有系统的答题思路,答题随意性强,有效答题率不高。(答题角度不到位);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不精练简洁,用词不严谨、不规范、不科学、关键词错别字多。 二、备考策略 【策略一】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

    2、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策略二】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综合题答题思路。 地理特征(特点)类答题思路小结 区域特征描述:A、自然要素一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资源(状况) B、人文要素一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贸易、人口、城市(状况)、环境承载力和主要环境问题。 A、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模式: (1)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征: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某区域地形特点的描述:地形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哪种地形为主;主要地形分布)+地势特征(

    3、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势高低、地势起伏变化特点)+特殊。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 基础回归:七大洲地形地势特点:(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某种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海拔高低+起伏变化+特殊地形地貌 例: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小型“坝子”。 基础回归: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3)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哪种气候为主)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光照状况气候分布气象灾害基础回归司:七大洲气候特点 例:中国主要的气候特点

    4、: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某种气候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的组合(季节+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年际)变化+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掌握13种气候的特征) 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4)河流(详见前特征描述)特征: 水系特征:源头、流向、注入海域、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湖泊)多少、河流形状类型(向心状、放射状、羽毛状、树枝状、不对称状等)、河道特征(河面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水能资源丰歉程度+特色 水文特征:流量(径流量)、流速、汛期(水位)、含沙量、结冰期、补给方式、水能资源丰歉+特色 某湖泊:地位;内(外)河;咸(淡)水湖;原因类型(构造湖、火山湖、堰

    5、塞湖等) 例:描述海河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模式: 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模式: 河流航运的评价模式: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类型水平分布规律垂直自然带特点 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6)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运与水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B、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1)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位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按土地利用分;按地域特色分;按农业地域类型分。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

    6、方式不口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 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征: (2)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例:日本工业生产特征 (3)交通、人口与城市特点与分布 区域交通特点:主要交通方式辅助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密度综合运输状况。主要线路和港口、枢纽分布港口区位特点: 水域条件:航道深度和宽度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船船停靠港湾 陆域条件:开阔平坦地形广大腹地依托城市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人口、城市分布特点:面状分布一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一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等。 【

    7、策略三】构建答题模式。 1、农业区位分析模式: 例1:中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有利条件制约因素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夜雨,利于作物吸收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河西走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水源紧缺;风蚀强烈,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季,多积雪和季节性冻土,使土壤具有良好的墒情纬度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易受洪涝(夏)、寒潮、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华北平原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处暖温带,热量相对充足。春旱

    8、,多风沙;旱涝灾害频繁。 例2:某些地区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的分析主导性原则。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农业生产地区主导区位因素南疆的长绒棉生产水源云南昆明地区的鲜花生产市场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热量珠江三角洲的鱼塘地形松嫩平原的大豆生产土壤西藏沟谷农业热量阿根廷的牛肉出口欧洲科学技术2、工业区位分析模式: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常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经济效益主导要素:运输费用、协作程度、市场需求和距离乳制品厂、制糖、水产加工、水果罐头原料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电子(集成电路)、软件开发、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技术指向型啤酒饮料、家

    9、具制造、印刷、食品加工等市场指向型环境效益污染企业类型、工业区与其它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大气污染风向与城区水污染河流与城区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城区的位置社会效益国防需要、就业需要、区域平衡、个人偏好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3、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例:某些城市分布主导因素区位因素分析 4、铁路区位分析模式: 【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的制约因素】 5、港口的区位 6、航空港的区位【策略四】认真审题,答题规范。(一)审出关键词,准确完整答题。研究高考行为动词和参考答案,结合地理学科素养的三大思维能力的要求,通过简述(概述)、分析、指出(说明、列举)的

    10、具体实例,得出下面的结论:1、分析、推测、比较是高考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简述、概述、综述等是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的较高体现,指出、列举、归纳是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低要求。2、说明是高考思维考查中最复杂的要求,要根据说明的内容来确定答题的要求,可能是分析比较类型的、可能是概述类型的、也可能是列举类型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析、推测、比较是高考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主要体现在结论要具有比较、综合、区域思维三大能力要求,答题语言一定具有因果关系,既要全面分析,又要通过具体的区域来例证因果关系中的果。4简述、概述、综述等是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的较高体现。体现在结论一般只要求具有比

    11、较和综合思维,不要求通过具体的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来论证结果,答题语言也不要求一定具有因果关系。5列举是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低要求。很多指出、说明类试题也和列举一样。如说出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指出影响等温线弯曲的因素等都和列举类要求相同。6描述是考查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要求用词精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例1】根据图和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尼罗河径流量构成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考试思路】本题的基本概念有三个:径流量、季节变化、分析。只分析河流水文特点中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及原因而不是年际变化及原因就是比较思维;

    12、气候是河流之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要分析河流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类型和降水差异,要回答洪水期和枯水期出现的具体时间,这就是综合思维;能结合青尼罗河、白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的具体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雨林气候和草原气候来分析,就是区域思维。答题语言要组成因果关系。【答案】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原因:(1)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半球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

    13、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东非高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冬季降水比其余两条支流多,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例2材料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考试思路】本题基本概念有分析、东汽、搬迁。比较思维:东汽的搬迁属于工业生产的区位选择,从十堰搬出到武汉,则十堰有其限制条件,武汉有其优越的自然和社会

    14、经济条件;综合思维:从位置、交通、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协作条件)、农业条件、历史状况、国家政策来进行对比分析,区域思维:就是结合到秦巴山地(南阳盆地),长江与京广铁路,大冶铁矿、江汉平原、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葛洲坝、三峡电站等具体的地点和事物来分析说明十堰的限制和武汉的优越。答题语言要组成因果关系。【答案】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武

    15、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分)。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例3下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节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简析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全国卷)【考试思路】本题基本概念有荆州1地区(洞庭湖平原)、农业条件、简述。比较思维: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分析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综合思维: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来分析,目口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由于高考行为动词是简述,不要求具有区域思维,所以不需要具

    16、体说明是什么!气候、什么地形区等,答题语言也不要求具有因果关系。【答案】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湖众多);人口较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补充: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频发)例4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右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考试思路】基本概念有说明、花卉生产、自然条件。比较思维:花卉生产属于城郊农业带,只说明有利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比较思维还体现在自然条件中的四个类别是否都要分析?要注意花卉的生产重点需要气候条件和水

    17、源条件;综合思维: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进行总结,总结要详细,气候要素药分析到光热水三方面及其配合情况;区域思维:热带、南美洲安第斯山;高考行为动词为说明,其说明的是自然条件,相当于分析(这里最关健);答题语言最好体现因果关系(以免失分)。【答案】(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水源充足),(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年温差小。例5(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 (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分)材料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

    18、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 “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乐汽”已全面搬迁。(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壬要原因。(12分)【试题解析】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然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箭头向左。该区域的旅游名山是鄱阳湖附近的庐山。降水有类型有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等,这次的属于对流雨。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流水侵蚀。【答案】(共36分)答案要点:(4)(12分)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

    19、不畅,泥沙容易沉积(2分)。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2分)。治理措施差异: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2分);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2分)。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柚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2分)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2分)。(5)(11分)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武汉(乙地

    20、)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2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分)。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例6(60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

    21、”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4)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5)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6)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8分)【试题解析】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对外联系、资源开发、旅游和贸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昆曼公路穿越了我国的云贵高原和中南半岛,云贵高原卡斯特地貌发育,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公路的建设有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答案】(4)(4分)

    22、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2分);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2分)。(5)(8分)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分);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分);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分);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2分)。(6)(8分)地势起伏大(或川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2分);泥

    23、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分)。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口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列举正确一例给2分,正确两例给4分)。【策略五】以专题形式归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农业专题为例(一)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例: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二)

    24、农业中常见概念区别 1、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包括: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梁)、豆类作物(大豆、蚕豆、碗豆、绿豆)、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棉花、黄麻、亚麻)、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糖料作物(甘蔗、甜菜)、饮料作物(茶、咖啡、可可)、药用作物(人参、贝母)、水果(苹果、柑橘、香蕉、荔枝) 高考中出现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指天然橡胶、香蕉、剑麻、茶、咖啡、可可。天然橡胶、椰子多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棉花多分布在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苹果、梨、桃多分布在暖温带气候区;柑橘多分布在亚热带气候区;甘蔗多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

    25、带地区;甜菜多分布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茶叶多分布在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亚麻一般生长在阴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黄麻一般生长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水稻要求水热充足。地中海地区的典型农作物:油橄榄。2、农业结构:结构是事物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大小比例。农业结构指农林牧副渔的大小比例;经济结构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大小比例。3、农业部门: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产业)、副业。4、农业类型:指农业的特定分类,有水田农业、旱地农业、基塘农业、河谷农业、生态农业、绿洲农业、城郊农业。中国几种特殊地域的农业类型的差异:(1)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和西藏的雅

    26、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此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2)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与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有灌溉水源而成为荒漠地区发展农业的理想场所。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3)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极少的千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区。灌溉农业通过各种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以实现稳产高产

    27、,有时还可以培育肥力和;中洗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4)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石灰岩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中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5)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类型,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果树、桑树、甘蔗,这种生产结构称为果基鱼塘“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这种生产方式使农业各环节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6)城郊农

    28、业:为满足城市对副食产品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分布在城市周围的农业类型。5、农业地域类型:指特定区域的特定农业类型:东亚、东南亚的水稻种植业、东南亚和中美洲、巴西等地的种植园农业、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欧洲的乳畜业。6、农业生产特征: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7、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8、复种指数:(可以用一年几熟来理解)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一般的,轮、间、套都是充分利用光照资源。(1)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2)澳

    29、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3)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9、世界农业发展动向:(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农业产值结构中畜牧业比重会上升,发达国家畜牧业比重一般超过种植业。(2)生产集约化:依靠资金、技术的大量投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如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精确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通过生物工程改良品种等。(3)经营专门化和地域专业化:由于交通运输和冷冻保鲜技术的发展,世界大市场正(4)生产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有利于农产品深加工和保证市

    30、场销路,如我国订单农业的兴起。(5)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现代农业在获得高效高产的同时,也带来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于对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心,一种既强调水土资源的保育和生态平衡的管理,又能生产出自然安全农业品(有机、绿色食品)的绿色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绿色农业在我国的一种发展形式,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生态农业的内涵是: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指导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副业,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人工设计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我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南方出区的立

    31、体农业、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模式、黄土高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等。10、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我国耕地持续减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淡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粮食安全资源和灾害)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一要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生产力,二要靠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要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四要靠建立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我国耕地减少主要是由于生态退耕、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和自然灾毁、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原因。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是粮食生产的前提和基础,18亿亩耕地是必须保障的底线。11、区域农业开发:协调人地关系,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开展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关注东北农林基地建设、华北中低产田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南方低山丘陵农业开发、海南热带农业的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轻取高分秘籍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