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 资源ID:11035621       资源大小:178.2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2、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2018年10月21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该桥的建成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其中仅大桥主梁使用的钢材42万吨。下列材料中不属于铁合金的是A. 生铁 B. 铁锈 C. 不锈钢 D. 铁锰合金【答案】B【解析】【分析】合金是由一

    3、种金属元素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据此判断。【详解】A. 生铁属于铁合金,A不选;B.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是铁合金,B选;C. 不锈钢属于铁合金,C不选;D. 铁锰合金属于铁合金,D不选;答案选B。2.下列含 N 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N2 B. NO C. NH3 D. HNO3【答案】D【解析】【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据此判断。【详解】A. N2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选;B. NO不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是非电解质,B不选;C. 氨气溶于水可以导电,但阴阳离子不是NH3自身电离出来的,是非电解质,C不选

    4、;D. HNO3溶于水电离出阴阳离子,可以导电,是电解质,D选。答案选D。【点睛】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电离出来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选项C。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A. 陶瓷 B. 水晶 C. 玛瑙 D. 沙子【答案】A【解析】【分析】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据此判断。【详解】A. 陶瓷属于硅酸盐产品,A选;B. 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B不

    5、选;C. 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C不选;D. 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D不选;答案选A。4.下列物质不能用作干燥剂的是A. 硅胶 B. 浓硫酸 C. Fe2O3 D. 固体 NaOH【答案】C【解析】【分析】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才可以用作干燥剂,据此判断。【详解】A. 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A不选;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B不选;C. Fe2O3没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C选;D. 固体NaOH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D不选;答案选C。5.下列物质在氯气中燃烧,不产生烟的是A. 钠 B. 铜 C. 铁 D. 氢气【答案】D【解析】【详解

    6、】A、钠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氯化钠,观察到白烟,A不选;B、铜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氯化铜,产生棕黄色的烟,B不选;C、铁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氯化铁,产生棕褐色的烟,C不选;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产生苍白色火焰,不产生烟,D选;答案选D。【点睛】注意把握物质反应的现象以及特性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烟和雾的区别。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装入药品 C. 制取气体D. 收集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 通过微热法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正确,A不选;B. 可以用纸槽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操作正确,B不选;C. 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备氨气,

    7、操作正确,C不选;D.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操作错误,D选;答案选D。【点睛】明确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对常用实验仪器用法不同的了解和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更是做题的关键。7.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 铁红Fe2O3 B. 水玻璃Na2SiO3C. 纯碱NaOH D. 明矾KAl(SO4)2【答案】A【解析】【详解】A. Fe2O3俗称铁红,A选;B.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Na2SiO3,B不选;C. 纯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不是NaOH,C不选;D. 明

    8、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不是KAl(SO4)2,D不选;答案选A。8.氨水中不存在的粒子是A. NH3 B. N3- C. NH4+ D. OH-【答案】B【解析】【详解】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溶于水的氨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A. 氨水中存在NH3,A不选;B. 氨水中不存在N3-,B选;C. 氨水中存在NH4+,C不选;D. 氨水中存在OH-,D不选;答案选B。【点睛】明确氨水的组成微粒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氨气溶于水后并没有全部与水反应,其次要注意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部分电离,最后要注意氨水和液氨的区别。9.做焰色试验时,用于清洗铂丝

    9、的是A. 盐酸 B. 硫酸 C. 硝酸 D. 碳酸【答案】A【解析】【详解】硫酸难挥发,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后有残留,硝酸是氧化性酸,碳酸不稳定,属于弱酸,因此做焰色试验时应该用盐酸洗涤铂丝。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焰色反应的有关判断,需要注意的是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表现的是某一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10.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的记载,如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不属于A. 复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离子反应 D. 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复分解反应是

    10、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A选;B、根据反应方程式Fe+CuSO4=FeSO4+Cu可知该反应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因此是置换反应,B不选;C、反应中铁和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选;D、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有离子参加和生成,因此属于离子反应,D不选;答案选A。11.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生成FeOB. 湿棉花的主要作用是冷却试管,防止炸裂C. 肥皂液的主要作用是检验生成的H2D.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可立即用磁铁将剩余铁粉分离出来【

    11、答案】C【解析】【详解】A.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A错误;B. 湿棉花的作用提供水蒸气反应物,B错误;C. 使用肥皂液的作用是检验反应中生成的H2,反应一段时间后,有肥皂泡吹起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当听到爆鸣声时,说明“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了H2,C正确;D.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四氧化三铁也可以被磁铁吸引,不能分离出铁,D错误;答案选C。12.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Cu2+、SO42-、K+、Cl- B. Ag+、Cl-、OH-、Na+C. NO3-、Cl-、Na+、Ca2+ D. NO3-、OH-、Mg2+、Na+【答案】C【解析】【分析】在溶液中如果

    12、离子间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分析判断。【详解】A. 在水溶液中Cu2+是蓝色的,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B. Ag+与Cl-、OH-均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C. NO3-、Cl-、Na+、Ca2+在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C选;D. 在溶液中OH-、Mg2+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答案选C。13.下列试剂的保存或盛装方法中,错误的是A. 钠保存在煤油中B. 铁罐贮存浓硝酸C. 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D. NaOH 溶液盛装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答案】D【解析】【详解】A、钠能和氧气、水反应,故钠应隔绝空气

    13、和水保存,钠的密度大于煤油,故可以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B、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可以用铁罐贮存浓硝酸,故B正确;C、氯水见光易分解,故应避光保存,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C正确;D、NaOH能和玻璃的成分之一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硅酸钠将瓶塞与瓶身黏在一起,使瓶塞难以打开,故若用玻璃瓶保存,则应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故D错误。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常用试剂的保存方法,而试剂的保存方法取决于其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所以掌握试剂的性质是理解并记忆保存方法的关键。14.物质X既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X不可能是A. Al2O3 B. NH4Cl C. NaH

    14、CO3 D. Al(OH)3【答案】B【解析】【详解】A.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不符合;B. NH4Cl是强酸的铵盐,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盐酸不反应,B符合;C. 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不符合;D.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不符合;答案选B。1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Fe(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eSO4溶液为黄色B. 苯的作用是隔离氧气C. 可将苯换成酒精进行实验D. 沉淀的颜色变化是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答案】B【解析】【详解】A

    15、. FeSO4溶液显浅绿色,A错误;B. 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苯的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因此苯的作用是隔离氧气,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B正确;C.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隔绝空气,因此不可将苯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错误;D. 由于苯隔绝空气,胶头滴管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此可以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所以可以得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特点、苯的作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的防氧化措施:将配制溶液的蒸馏水煮沸,驱除溶解的氧气;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的亚铁盐溶液底部,再慢慢挤出NaOH溶液;在亚铁

    16、盐溶液上面加保护层,例如苯或植物油等。16.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 小苏打与稀盐酸的反应:CO32-+2H+=CO2+H2O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H+OH-=H2OD.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答案】D【解析】【详解】A. 硫酸滴在铜片上不反应,不能置换出氢气,A错误;B.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HCO3-+H+CO2+H2O,B错误;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SO42+2H+Ba2+2OH-BaSO4+2H2O,C错误;

    17、D.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Al3+3NH3H2OAl(OH)3+3NH4+,D正确;答案选D。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试剂或方法ACO2(SO2)NaOH溶液B汽油(H2O)分液CFeCl3溶液(FeCl2)Cl2DNa2CO3固体(NaHCO3)加热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二者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应该利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B、汽油不溶于水,可以用分液法分离,B正确;C、氯气能把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可以除去氯化铁

    18、溶液中的氯化亚铁,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加热法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D正确。答案选A。【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0 g NO中所含原子数为2NAB. 11.2 L Cl2中所含分子数为0.5NAC. 1 molL-1 Na2CO3溶液中的Na+数为2NAD. 56 g 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答案】A【解析】【详解】A. 30 g NO的物质的量是30g30g/m

    19、ol1mol,其中所含原子数为2NA,A正确;B. 氯气所处温度和压强不确定,11.2 L Cl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其中所含分子数不一定为0.5NA,B错误;C. 1 molL-1 Na2CO3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其中的Na+数不一定为2NA,C错误;D. 56 g Fe的物质的量是56g56g/mol1mol,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转移的电子数为3NA,D错误;答案选A。19.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Y的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是A. AgNO3 B. NaAlO2C. AlCl3 D. Fe2(SO4)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

    20、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产生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解,且形成沉淀和沉淀完全溶解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3:1,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详解】A. 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沉淀产生,氢氧化钠过量后沉淀不会溶解,A不符合;B.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不会有沉淀产生,B不符合;C. 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后氢氧化铝又溶解,C符合;D. 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钠过量后沉淀不溶解,D不符合;答案选C。【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图像的答题

    21、技巧: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看线:弄清线的变化趋势,每条线都代表着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看点:弄清曲线上拐点的含义,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曲线的拐点代表着一个反应过程的结束和开始。20.向 a g Al2O3、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0.05mol/L的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恰好全部转化成沉淀,用去NaOH溶液100mL,则此NaOH溶液的浓度为A. 0.2mol/L B. 0.1mol/L C. 0.05mol/L D. 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详解】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1L0.05mol/L0.

    22、005mol,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00mLNaOH溶液,恰好使Fe3+、Al3+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氯离子守恒有n(NaCl)=n(HCl)=0.005mol,根据钠离子守恒有n(NaOH)=n(NaCl)=0.005mol,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c(NaOH)=0.005mol0.1L=0.05mol/L。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21.中国高铁对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有重要的作用。(1)建设高铁轨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是黏土

    23、和_;(2)高铁上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_;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_。(3)高铁上安装有许多玻璃,氢氟酸可以处理玻璃表面的微裂纹,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高铁上的卫生间没有任何异味,是由于所使用的马桶,地漏和洗手盆下水口都是纳米硅胶的高科技产品, 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产生硅酸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石灰石 (2). SiO2 (3). Si (4). 4HF+SiO2=SiF4+2H2O (5). 2H+SiO32-=H2SiO3(胶体)【解析】【分析】(1)根据生产水泥的原料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

    24、硅和硅的用途分析判断;(3)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4)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硅酸胶体。【详解】(1)建设高铁轨道需要大量的水泥,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材料是黏土和石灰石;(2)高铁上的信息传输系统使用了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SiO2;硅是半导体,乘务员使用的无线通话机的芯片材料是Si。(3)氢氟酸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F+SiO2SiF4+2H2O。(4)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产生硅酸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iO32-H2SiO3(胶体)。2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发现和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774 年

    25、,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时,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无意间制得了氯气,此反应中氯元素被_(填“氧化”或“还原”)(2)贝托莱发现,氯气能溶于水,向此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3)泰纳将氯气通入石灰水,并一步步改进,制得了我们现在常用的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4)盖吕萨克发现氯气能与金属反应。氯气与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5)1810 年,戴维经过大量实验研究,确认氯气是一种单质,且有毒。实验室吸收氯气的常用方法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1). 氧化 (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 Ca(ClO)2 (4). 2Al+3Cl22A

    26、lCl3 (5). Cl2+2NaOHNaCl+NaClO+H2O【解析】【分析】(1)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分析;(2)根据氯水的性质分析判断;(3)根据漂白粉的制备原理分析;(4)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5)根据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详解】(1)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无意间制得了氯气,此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2)氯气能溶于水,所得溶液是氯水,氯水显酸性,同时还含有次氯酸还具有漂白性,则向此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3)将氯气通入石灰水得到漂白粉,生成物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因此漂白粉是由氯化

    27、钙和次氯酸钙组成的混合物,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4)氯气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Cl22AlCl3。(5)氯气有毒,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23.茶是中国人喜爱的一种饮品,茶叶中含有铁元素,可以用以下实验操作检验茶叶中的铁元素A取少量茶叶。B检验滤液中的 Fe3。C过滤得到滤液。D将茶叶灼烧为茶叶灰。E用足量稀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填序号)(2)操作 D 所用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_、_。(3)检验滤液中 Fe

    28、3的方法是_,观察到的现象是_。(4)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铁壶泡茶,铁壶泡茶时壶中的铁与茶水中的 Fe3+能发生反应,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答案】 (1). ADECB (2). 坩埚 (3). 玻璃棒 (4).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KSCN溶液 (5). 溶液变成红色 (6). Fe+ 2Fe33 Fe2【解析】【分析】茶叶中含铁等金属元素,灼烧后加稀盐酸溶解,利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1)检验茶叶中的铁元素的正确操作为:A取少量茶叶;D将茶叶灼烧为茶叶灰;E用足量稀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C过滤得到滤液;B检验滤液中的Fe3。所以上述实验操作的

    29、正确顺序是ADECB;(2)固体灼烧需要坩埚,同时需要玻璃棒搅拌,则操作D所用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玻璃棒。(3)一般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则检验滤液中Fe3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4)铁能与溶液中的Fe3+发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Fe33Fe2。【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茶叶中铁元素的方法及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注意掌握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明确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AF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焰色实验均为黄色。其中A为单质,B与C的组成元

    30、素相同,且B为淡黄色固体;D、E、F的溶液均显碱性,其中E和F属于盐,E被广泛用于玻璃、造纸和纺织等。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表示一步反应即可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C_,E_。(2)AD的化学方程式是_。(3)BD的化学方程式是_。(4)区分E和F两种固体的方法是:分别取等量的E和F两种固体少许于试管中,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答案】 (1). Na2O2 (2). Na2O (3). Na2CO3 (4). 2Na + 2H2O = 2NaOH + H2 (5).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6). 加热试管,将导气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E试管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 F试管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F 是 NaHCO3, E 是 Na2CO3(或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CaCl2溶液 ,E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解析】【分析】AF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焰色实验均为黄色,因此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