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语文c作业答案.docx

    • 资源ID:11009915       资源大小:28.8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语文c作业答案.docx

    1、大学语文c作业答案大学语文(C)作业集答案一一、选择题1.A 2.C 3.D 4.A 二、思考题答案1. 大学人生发展的新天地:大学,是人类的精神殿堂,人文精神的旗帜,也是我们放飞梦想的伊甸园!它比世界上任何机构更关注人的心灵发育与成长,是呵护青年人至情至性的摇篮,是诱导莘莘学子反身体认人格奥秘的智慧谷,更是砥砺青年独立践行精神成人的熔炉。我们上大学, 不仅要“专业成才”, 更要“精神成人”。2.与最美的梦的告别:本诗选自猛虎集。这首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康桥生活的留恋。“康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译的“剑桥”,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象征诗人对“爱”、“美”、“自由”的单纯信仰,对青春的留恋,对理想的

    2、执着。徐志摩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牵引起他无数关于青春、理想、还有对过去潇洒无羁生活方式的回忆。因此诗人告别康桥,也就是和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梦告别。 3.再别康桥怎样体现了 “新月派”的“三美”理论?从音节来说:本诗每节两韵,节节转韵,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产生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音乐美”。从形式来说:本诗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的”、“悄悄的”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具有“建筑美”。从意象来说:诗中的波光、柳树、

    3、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开头、结尾中“轻轻的”、“悄悄的”,与“挥袖”、“云彩”的结合,把内心情感投射于客观物象,融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使诗歌具有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绘画美”。4. (1)“康桥”有什么象征意义?康桥象征诗人对“爱”、“美”、“自由”的单纯信仰。康桥求学是徐志摩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其时他对诗歌发生浓厚的兴趣,走上文学的道路。(2) 起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歌的起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以一个离别的姿势,点染出诗歌整体的离愁别绪。(3) 诗人

    4、在前五节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诗人正是借描写客观景物的间接抒情方式,来贯彻新月派“理智节制情感”的诗歌原则。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二、一、选择题1.D 2.B 3.B 4.B 5.D 6.A 二、思考题答案1.王小波的幽默反讽的语言艺术: 幽默是通过叙述和描写,使某种事物可笑甚至荒诞之处自然呈现出来,从而表现作者的看法观点。如: 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的大叔墓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大叔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

    5、反讽是一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的评价是提高而实际评价为贬低;或者表面评价是贬低而实际评价为提高。如: 根据我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当然,假如你执意要写,我也没理由反对。 2.滕王阁序并诗文中不重得失但求进取的豁达乐观的胸怀:滕王阁序并诗是一篇骈体文中精品。首叙阁饯之盛,中述阁上观感,末陈作序缘起。江山钟灵秀,故先以地理之胜引出宾主之儒雅,盛宴之不俗。接着写远近上下景物之富丽,如诗如画。由景生情,由逸游豪兴引出年少坎坷的感慨,抒写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执着: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6、!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观宇宙之无穷而倍觉人生之短暂,叹世路之险恶而前程实难卜,这种不重得失但求进取的豁达乐观的胸怀千秋同赞。3.领略滕王阁序并诗文本第二段气势浩荡景象万千的艺术特色。 抒情、摹景、叙事、议论交织一体,用典繁密而文思无阻,秀句警语层见迭出,声韵铿锵,文采焕发,确实达到了汉语美文的极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

    7、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4.(1)第二段第一句话用了“推荐”这个字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文品?表达了作者的理性态度和平等的姿态(2) 这两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什么样的看法?工作与人生是一种思想随笔,严肃而又精辟地阐明了作者所认同的人生观的要义。 这两段,第一段,通过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揭示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同时指出国人的另外

    8、两种价值取向,即把生儿育女或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又拿美国人的观念作对照。第二段,指出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3) 举出文中反讽色彩明显强烈的一、二个句子?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的大叔墓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大叔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人在生育力方面比兔子大为不如,更不要说和黄花鱼相比较;在这方面很难取得无穷无尽的成就。5(1)说出这一段文字的作者的名和字。王勃(650-676),字子安。(2) 写出这一段文字的主旨。年少坎坷的感慨,抒写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执着。(3) 评价这一段文字

    9、的人文价值所在。观宇宙之无穷而倍觉人生之短暂,叹世路之险恶而前程实难卜,这种不重得失但求进取的豁达乐观的胸怀千秋同赞。三一、 选择题1.C 2.C 3.A 4.B二、思考题答案1如何评析本文所描写的湘西水手的生活情状?“原汁”“原味”“原生态”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段与美学追求: 对平凡的人生现象的描写中流溢着生命的诗意。 “心灵之笔”“天然的素朴” : 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时,以叙为主,将描、抒、议自然融入,充分发挥想像,描写、勾勒、渲染场面与氛围。 语言质朴、生动,不假修饰。2“低咏高歌” 三首词的新思考。国学大师王国维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10、悴。”“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词喻作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并赋予了全新含义:他认为第一种境界是站得高、看得远、立下宏伟志向;第二种境界是要为了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第三种境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四、一、 选择题1.C 2.A 3.A 4.B 5.D 二、思考题答案1.曹雪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堪称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曹雪芹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

    11、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2.解释金锁记这篇小说名称的含义。金钱成为七巧的枷锁。七巧被金钱支配的包办婚姻所害。七巧婚后不幸的遭遇。七巧为金钱所异化,心理变态。最后,七巧以其一生幸福换来钱,但终于又是一无所有,一生戴上金钱枷锁,又用这枷锁害人害己。小议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异化。3.结合金锁记具体描写,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点染人物心理。营造氛围。象征性的联想。小说中给人印象特别深的还有意象的描写:点染人物心理。营造氛围。象征性的联想。如“酸梅汤”能引起对于七巧赶走昔日情人时那种复杂心理的联想,酸酸的,而且一滴、一滴,像寂寞的夜漏,时间的感觉给强化了,“刹

    12、那”和“一百年”叠合,跟七巧寂寞而漫长的一生融合在一块了。有时意象描写又用于定格、点题,突出印象,增强联想。“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这写的是人物的愣神,而象征意蕴就是七巧悲剧性命运的无可逃脱。另外,小说中每当七巧感情出现大的波澜时往往就写到月亮,共6次写月亮,每次的含义都有所不同。五、 一、 选择题1D 2.A 3.B二、思考题答案1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中爱神维纳斯追求阿都尼的思考。这首长诗有199节, 写的是爱神维纳斯追求美貌猎手阿都尼的故事,歌颂友谊和爱情,诗人把它们看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表征。他特别强调心灵

    13、的结合、忠诚和谅解这些人文主义理想。诗人歌颂青春和美,以与现实中的丑恶相对照,坚信美好的事物应当永存,并可以借助于文艺而成为不朽。文字华丽多采, 当时风行英伦(没有一个美少女不在桌上放一本此诗的)。 节选部分(1-15节)显示了女性之爱的不可抗拒性。2安娜卡列尼娜“第一次邂逅” 中显示的安娜卡列尼娜的魅力:“第一次邂逅” 本文选自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安娜 卡列尼娜,标题是编者拟写的。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19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勃朗峰(欧洲最高峰),主要作品有一个地主的早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第一次邂逅”生动地显示了安娜的外美与内心丰富情感的非凡魅

    14、力- 她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一个向贵族社会虚伪道德挑战的叛逆者。六、一、 选择题1B 2.B 3.C 4.D二、思考题答案1从钱钟书论快乐看,“学者散文”有哪些特点?论快乐阐述快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感情,它是短暂的,无法永远,却是人生永远的诱惑与希望。作者文中一是文章旁征博引,增加散文的知识性。二是语言风趣幽默、蕴涵深刻。三是描摹人生,活灵活现;讽刺世态,淋漓尽致。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收入十篇散文作品,从日常生活中看出矛盾与悖论,专打破对人生简单化的认识,议论风生,多隽思妙语。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性格豪迈,其诗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抒发美好理想,风格雄健奔放,想像丰富奇特,夸张大

    15、胆惊人,语言清新俊逸,被称为“诗仙”。他是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他们对后代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存诗900多首,有李太白集。尽管壮志难酬,但诗人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依旧豪迈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一种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但由于内心的矛盾无法排遣解决,因而诗中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以河水急下、直泻入海的气魄,和笔酣墨饱、豪迈狂放的风格,着力表现了此时的豪纵心情。唐诗别裁云:“读李(白)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七、一、 选择题1.

    16、B 2.C 3.D 二、思考题答案陈情表写得婉曲动人, 说说它在语言和表达技巧上的成功之处。陈情表:李密在晋泰始三年写给晋武帝的表章,请求允许自己留在家乡侍奉祖母。 在表中,作者陈述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暂时不能应诏的苦衷;曲折委婉地表明自己辞不赴命,绝非怀念蜀汉,不事二主。词意极其恳切。全文直抒胸臆,不尚雕饰。特别是作者把进退两难的处境和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写得情透理足,婉转凄恻,情理相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所以武帝读后也终于感动而罢诏。 文章的语言颇具特色,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都形象而生动,词意真切,被传为千古美谈。八、一、 选择题1.(AB) 2.B 3.D

    17、 4.A二、思考题答案1分析巴金爱尔克的灯光文中“灯光”的象征性和抒情氛围。“灯光”是全文的核心意象。作者写了几种灯光,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心灵的灯光,分别象征了昏昏欲睡、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和作者追求新的生活、新的理想的心理动力。整篇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象整体。现实中的姐姐在与爱尔克姐姐的重叠中,姐弟之情变成了终其一生的守候,变成了绕梁多年,挥之不散的呼唤,变成了一个带着永远的遗憾的传说,使这篇散文中的忆旧充满了独具一格的抒情氛围。家庭及其财富并不能“长宜子孙”,青年人应该走出“小家

    18、”,到广大的世界里寻求光明,实现“大我”体现着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人,是在历史中行动着完整的人。 文章起笔,故居门内一线微弱的灯光照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大字。 由“此”念及:欧洲古老传说之一爱尔克的灯光,追忆已经逝去的姐姐,揭露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年的生命与青春的罪恶。 笔锋直指:封建家庭及其制度的腐朽没落、摧残人才、吞噬青年(噬sh),并不能“长宜子孙”。“心灵的灯光”,“我”再度走出,到广大的世界中去寻求光明。2.(1)“大门内的阴暗中一线微光”象征什么?象征了昏昏欲睡、了无生气的旧家庭的命运。(2) 爱尔克的灯光传说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对被旧家庭葬送而无缘再见的姐姐的思念。

    19、(3)说你对“爱尔克的灯光”的意蕴的认识。巴金就出生在有这种观念的旧式家庭中,他这篇散文对这个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以家族败落的现实证明了优越而封闭的大家庭,常常使过着寄生虫般生活的子孙变成碌碌无为的败家子。通过批判,作者坚定了要走出“长宜子孙”的禁锢,追求自己的新生的信念。九、一、 选择题1.C 2.A二、思考题答案1登高和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盛唐伟大诗人,与李白同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杜甫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坎坷困顿、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民生疾苦、社会矛盾以及国事危艰,有深刻的观察

    20、与切身的感受。其诗全面而忠实地反映了所处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而兼具多种色调。古近律绝、长篇短制等各体皆精,尤其对七律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存诗一千四百余首。传世名作有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诸诗以及登高、秋兴、登岳阳楼等。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秋天(767),杜甫在夔州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望夔州秋江的景色,倾诉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诗歌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八句全对,一气流转,给人均齐对称的美感而不见斧凿之痕。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的格律,诗人把家愁与国恨紧密交织,把

    21、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更让人感到这位诗人伟大的人格。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所览之景苍凉雄浑,所抒之情沉郁悲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是一曲卓绝千古的秋之歌。 2艾青北方诗歌的“绘画美”:艾青早年在法国留学,受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很大。印象主义绘画讲究画家个人对光、影的感受,将实物的瞬间印象呈现于画布之上;而象征主义诗歌则注重营造充满暗示和象征意义的意象。另外,中国传统的诗画结合理论也给了艾青以启示。所以艾青的诗歌很有画面感。诗人从“感觉”出发,捕捉瞬间的印象,然后渗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北方体现了诗人深厚

    22、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北方一诗中,“土地”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象特别突出,它既象征着祖国,也象征着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其他的景物:冻结的村庄、山坡、河岸,在风沙中前行的孤单行人、负重的驴子、惊惶的雁群可以说是北方“土地”整体意象之下的一个个分意象,它们联结起来,构成了一幅寒风和风沙肆虐下的北方画卷。3简析登高中杜甫登高抒怀伤时忧国之情。杜甫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坎坷困顿、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民生疾苦、社会矛盾以及国事危艰,有深刻的观察与切身的感受。其诗全面而忠实地反映了所处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

    23、被誉为“诗史”。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而兼具多种色调。古近律绝、长篇短制等各体皆精,尤其对七律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存诗一千四百余首。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秋天(767),杜甫在夔州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望夔州秋江的景色,倾诉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心情。诗歌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八句全对,一气流转,给人均齐对称的美感而不见斧凿之痕。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的格律,诗人把家愁与国恨紧密交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更让人感到这位诗人伟大的人格。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所感。所览之景苍凉雄浑,所抒之情沉郁悲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是一曲卓绝千古的秋

    24、之歌。 十、一、 选择题1A 2B二、思考题答案1余秋雨在对都江堰的描绘和思考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意识。一是大胆置疑和反思原有的历史价值观念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否定秦始皇和长城所代表的政治理想,张扬和讴歌李冰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第二是批判现实的精神。第三是超越具体的历史时空限制,从人类生存的高度看待和思考历史。2余秋雨在对都江堰的描绘和思考中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开头就将都江堰与长城加以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第三节中,作者又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与李冰筑堰的指令对比,从而显示了两者的不同,颂扬了李冰的“智慧、仁

    25、慈、透明”。“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洗炼,容量大,含义深,耐人寻味。如: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

    26、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3说说风波中“七斤”和“赵七爷”是怎样的人物?具有什么文学典型意义?七斤:是当地著名的见过世面的“出场人物”,甚至于受到众人尊敬,有“相当的待遇”的。然而他听到皇帝坐龙庭的消息后的垂头丧气,对妻子责骂时的隐忍,迁怒于女儿时的内心郁闷,实际上却显示着他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民主主

    27、义觉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作品通过这样的人物形象地表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缺乏坚执信仰和殉道精神的民众,与革命仍然极其隔膜,离革命实在还很遥远。民众这样不觉悟,是辛亥革命及其他一切变革终将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类似辫子风波的悲剧不断上演的现实基础。赵七爷:是一个不学无术,精神贫乏、空虚,善于韬晦且阴险凶狠,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他的咄咄逼人的言语,恫吓、欺骗的举动,说明封建复辟势力企图卷土重来的欲望与野心。他虽与七斤等人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在一定意义上,他与七斤等人一样,同是专制统治下无信仰、无特操的子民,他的被人尊敬,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4分析风波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人物描

    28、写上,善于借助性格化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潜在的心理活动,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展现复杂深微的人际关系。所有出场人物都栩栩如生,包括着墨不多的九斤老太和八一嫂,都给人以深刻印象。5.(1)简述这段散文写作上的特点。运用对比:将都江堰与长城加以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2)略说余秋雨对都江堰的描绘与思考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意识。一是大胆置疑和反思原有的历史价值观念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否定秦始皇和长城所代表的政治理想,张扬和讴歌李冰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第二是批判现实的精神。第三是超越具体的历史时空限制,从人类生存的高度看待和思考历史。6(1)本文是如何

    29、运用先抑后扬方法的?从对它先不以为然写起,直写到自己被它震撼衬出都江堰的浩荡气势。(2)作者怎样从侧面营造气氛的? 写环境的润朗,写声音,为都江堰出现诈铺垫。(3)文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对比,拟人,排比。十一、一、 选择题CBC二、思考题答案“桥”的遐思。21世纪是开放、兼容、共享的新时代,数字技术更使影视与电脑网络联成一体,世界成名副其实的“地球村”。重视知识创新和传播是今天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当你进入社会从事职场工作时, 你不仅要处理各种专业事务,而且必须应对纷繁的相互关系。沟通,将对你事业的成功与个人的幸福极为重要:成功之径,构通起步。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

    30、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沟通的起点是包容与博爱, 重点是架“桥”。桥梁是人类最重要的创作之一,它不断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地球上,一头承接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一头通向美好的明天。只要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了路,就要桥。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路,同时哪里也就可能有桥。人是需要桥的,同时人也能造桥。只要有能修的路,就没有不能造的桥。人能移土填海来修路,也能连山跨海来造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上没有不能造的桥。十二、一、选择题ADCD二、思考题答案1理解前赤壁赋中作者写景抒情由情入理生动地抒发的不重得失的豁达乐观的情怀。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湖北黄州任团练

    31、副使,过着受压抑的谪居生活。元丰五年,他两次游览了黄州赤壁并写了前后赤壁赋。苏轼把黄州赤壁当作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湖北蒲圻),以此借题发挥。本篇抒发了作者不重得失的豁达乐观的胸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不满的心情,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通篇由乐而悲,转悲为喜。文中所阐述的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作者由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超手法,写景、抒情和说理的高度统一,形象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使文章成为唐宋文赋中的一篇优秀作品。 全篇可分三部分: 一由清风明月写超然之乐。 二由历史人物写现实苦闷。 三以主客问答阐明变与不变的哲理: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从而生动地抒发了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语文c作业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