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docx

    • 资源ID:11003546       资源大小:105.87KB        全文页数:1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docx

    1、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北师大版2017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 仰望苍穹1 日 出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三、教学时数3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观察前指导:用心灵去亲近自然。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

    2、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观察要细致。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描写也要细致。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批改时注意: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二)安排本文的预习。第二课时(一)导入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二)解题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

    3、背景。(三)学习新课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1、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如: 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

    4、红了。(重音:“.” ;停顿:“/”)2、讨论:作者的描写跟刚才你们的描述是不是完全一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关于日出、特别是色彩方面的新词句有哪些呢?引导学生注意本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以及采用修辞产生的效果等。(1)细致写出日出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天空呈现的色彩变化。如:清冷的淡蓝色 黑沉沉 红带 红海 暗红色的光 黑色无边 磁蓝色 墨蓝色 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 红得透亮,闪着金光 更红更亮的小片 晶光耀眼 整个世界大放光明(2)采用比喻产生的表达效果。如: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

    5、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问:海涅的这组句子中,“一片白浪的海”“洪水泛滥”到底写的是什么?写的是云海和它的状貌。作者实际是站在布罗肯高峰上,他说“群山像是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像是”,“使人以为”就是说并不是真的,“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山峰的大部是被云海所遮蔽,给人造成了错觉。这里用了借喻的手法,写出晨曦微明中从高峰远望,云海茫茫给人的印象。提示:如果直接写“云海”,因为常见,就很难给读者新鲜的冲击力,而作者这么一写,就把他那份独特的感受,细腻而生动地推到读者眼前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

    6、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上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问: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诞生过婴儿的母亲”来比喻整个宇宙?这个比喻与后面的议论有什么关系?与文章所表达的歌颂祖国的主旨相关,因而对后面以议论抒情的方式来歌颂新中国起到铺垫的作用。写作年代是1958年,新中国刚成立9年,全国正处于政治理想的激情中,作者亦同。提示:比喻是散文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目的是使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但是,用什么来比喻是有讲究的。使用比喻,要注意在感情上,语言风格上的一致性。(三)布置作业:1、本文重点字词练习:解释词义,完成加点的字的注

    7、音写字。萧瑟绯红 拂拂 无羁簇拥 瑰丽 黛色2、背诵最后一段。第三课时(一)朗读最后一段。(二)问:上节课我们好像在探讨“怎么写好景物”,谁能告诉我,到底要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板书)细致地观察;细致准确生动地描写;采用恰当的修辞;前后描写的一致性和整体性等。(板书)(三)问:但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让大家来帮我解决。你看: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作者采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云层形容为主动让开的“急流”,这是云层的实际状态,还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呢?还有: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一轮朝日。“肃穆的欢悦”

    8、是太阳自身的状态,还是作者主观的感受?事实上,本文许多句子都是这样。要写好景物,除了准确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以外,一定还要有本人心灵的加入。才能够写出与众不同的那份感受,才能让文字活起来。(板书)古人说:“以情观山,则情满于山”, 不论观什么,都应如此。我们今天讲的,可以说是“以情观天,则情满于天”吧。(四)问1:老师还有问题,本文不是写日出吗?可是你们翻翻,全文作者直接写日出的感受的篇幅有多大?才五分之二!另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是引用别人文章,还有五分之二左右是写自己在印度和黄山两个地方没看成日出。(板书)问2:把这么多的文字花在这些方面是不是跑题了?不是跑题。这样写使文章的表达丰富了。用别人所经历

    9、的日出来烘托自己经历的日出,用自己两次特意等待日出却终竟失望,来蓄势反衬出这次飞机上看到的日出,显出此次观赏的弥足珍贵。这样的写法也是散文常见的写法,我们常说的“形散神不散”。(五)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写文章时不要为了“形散”,而没有主题地随意乱侃,或虽有主题,却没有按照主题来选择和组织材料,那样都会使文章杂乱无章,不知所云。(六)总结:如果说,上节课我们完成探讨的是“怎样写好景物”,那么本节课我们探讨的是“怎样写好写景的文章”。(板书)1、记住无论描写什么,都要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有自己心灵参与,文章才可能活起来。2、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和增加文章内容情感的丰富性,谋篇布局可以采用烘托对比的写

    10、法。(七)现在我们就牛刀小试一下。当堂完成小作文修改:将小作文发给大家,上边已经有老师对一些需要修改的语句画出的批改线条。要求大家根据所学的方法,再次修改自己的小作文,然后誊抄在作文本上,作为正式作业。(八)作业:1、完成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2、默写最后一段。附板书设计日 出怎么写好景物: 怎样写好写景的文章:细致地观察细致准确生动地描写 心灵的参与(主观感受)采用恰当的修辞 文章表达的丰富性前后描写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烘托、对比2 泰山日出一、教学目标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

    11、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日照

    12、虹霓似,天清风雨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三)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四)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我先介绍一下。解题、作者和背景(见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义诗人。)(五)现在大家仔细阅

    13、读泰山日出。(六)阅读之后,梳理字词。解释下列词语,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长绒 溟濛飒飒蜿蜒(七)分组讨论:1、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2、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3、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4、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第二课时(一)开场白:上节课我们各组都已按照所给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就进入表述阶段,看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精彩!各组同学自己给自己编好序号,1、2、3、4、5、6。(二)第一个问题

    14、: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按答的水平打分。)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如: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以“神驹”形容太阳从东而来,光辉灿烂不可阻遏的样子,极有力量与速度。“热奋”,中文本无这个词,这是根据字意临时造词,但读者结

    15、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热烈、兴奋义,促进读者体验到光华无比的太阳强劲地前行的样子。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态之美,以“金”饰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比喻云彩的色调光影的,极尽华丽与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义请调。(三)问: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 明确:本文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

    16、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大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形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四)问: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有什么关键词能提示我们?关键词:巨人 睡意 唤醒 东方 光明 复活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

    17、都是象征五四精神。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五)下面大家的发言是抢答式了,哪个组答得多,答得好,就能赢。问: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自圆其说即可)徐志摩写云海的句子是: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海涅、姚鼐的见练习二。(六)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开放)(

    18、七)作业:完成课后“词句品味和积累”各题。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地驰骋”。附:板书设计:泰山日出生字词: 探究讨论:饱饫 无餍醒豁 消翳厚毳溟濛飒飒蜿蜒第二单元生之机趣3 日历教学目标: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2是重点,目标1是难点。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1、专注地朗读文章至少3遍,并抄写重要词语2遍:倒行逆施 刻骨铭心 黯淡无关 侥幸 拍摄 纯粹2、结合课后练习,先自我思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仔细朗

    19、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教学步骤: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2、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自由朗读,感知深意)再读文章,理清脉络。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

    20、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1、3、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5、

    22、作业: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品味哲理式句子;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意识。教学步骤: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学生以同桌2人或上下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学生 个

    23、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3、质疑与总结。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

    24、解决一些重点疑问)。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

    25、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4、拓展写作。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5、课外延伸阅读。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女人。4 蚂蚁教学目标: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

    26、点为难点。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第一课时主要内容: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教学步骤: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请概括层意。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

    27、法。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

    28、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

    29、运。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板书:人类也是一只蚂蚁 蚂蚁 感悟 人类 (感悟式写法) 自足于眼前的幸福 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自由发言)明确:对

    30、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四、作业: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第二课时主要内容: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教学步骤: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学生(现场交流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WORD.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