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红对勾学年高中化学 31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资源ID:10996464       资源大小:115.9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红对勾学年高中化学 31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1、红对勾学年高中化学 31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红对勾】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1-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A BC D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B. 两种化

    2、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D.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3. 在1.013105Pa下,测得的某些烷烃的沸点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在标准状况时,新戊烷是气体B. 在1.013105Pa、20时,C5H12都是液体C. 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降低D. C5H12随支链的增加,沸点降低4.进行一氯取代后,只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

    3、D(CH3)3CCH2CH3525时某气态烃与O2混合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至25,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再经NaOH溶液处理,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该烃的化学式为()ACH4 BC2H6CC3H8 DC4H106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丙烷和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符合通式CnH2n2(n1)的物质均属于烷烃C丁烷的一氯代物有5种D等质量的丙烷和丁烷完全燃烧时,后者耗氧量大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4、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A B只有C只有 D只有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烷烃,彼此都是同系物B两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二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戊烷有三种同分异构体9(多选)下列各组内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答案1C烷烃分子中无论是碳碳键还是碳氢键,都是单键,说法正确;烷烃属饱和链烃,其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通常烷烃不与酸、碱、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反应,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法不正确;因分子通式CnH2

    5、n2中的氢原子已达完全饱和,因此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一定是烷烃,说法不正确;烷烃在光照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是烷烃的主要特性之一,说法正确。2. D(1)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不一定相似,如CH3CH=CH2与,A说法错误。(2)若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它们的最简式必定相同。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也可能不是同分异构体,如CH3(CH2)2CH3、CH3CH(CH3)2,CH2=CH2、CH2=CHCH3。B说法错误。(3)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很多的,如无机物中的H2SO4和H3PO4,又如有机物中的C2

    6、H6O(乙醇)与CH2O2(甲酸),这些物质都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由于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C说法错误。(4)当不同化合物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时,其分子式一定相同,因此这样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3. D新戊烷的沸点是9.5,标准状况下是液体,20时是气体,则A、B均错误;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升高;C5H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随支链数增加,沸点逐渐降低。4DAD分子中的等效H原子分别有5、4、2、3种,则进行一氯取代后,生成的一氯取代物分别为5、4、2、3种。5A最终容器内几乎成为真空,表明气态烃与O2恰好完全反应,容器内压强为原来

    7、的,表明生成CO2的体积为原混合气体的,利用化学方程式:CxHyO2xCO2H2O,由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前后压强之比等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得:,解得y4(2x1),讨论:当x1时,y4;x2时,y12,舍去;x3时,y20,舍去。故选A。6B丙烷和丁烷互为同系物。丁烷的一氯代物有2种。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取决于y/x的大小,该值越大,耗氧量越大。7A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但反之不成立,错误;同系物的前提是结构相似,不能保证这点,错误;C2H4与C3H6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当然碳、氢的质量分数相同,但C2H4只能为CH2CH2,而C3H6若为时,二者不是同系

    8、物,错误;同分异构体之间物理性质有差别,若为同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若为不同类物质,则化学性质不同,错误。8DA项中,正戊烷,异戊烷与新戊烷属于同分异构体,不是同系物。B项中,若两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它们的最简式必定相同。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分子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CH2CH2与CH2CHCH3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项中,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分子式可能不同,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HCOOH与CH3CH2OH。9CD同系物的判断抓住两个字。“似”是指结构相似,题中A、B、C、D各类物质都是结构相似,“差”是指分子组成上差“CH2”原子团。C中分子组成相

    9、同,D中三种物质分子组成相同。10燃烧0.1 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生成3.58 L CO2(标准状况)和3.6 g H2O,则混合气体中()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烷C. 一定无甲烷 D. 一定有丙烷11某气态烷烃20 mL,完全燃烧时,正好消耗同温同压下的氧气100 mL,该烃的化学式为()A. C2H6 B. C3H8C. C4H10 D. C5H1212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的烷烃是()A. 乙烷 B. 丙烷C. 正丁烷 D. 新戊烷二、填空题(共52分)13. (10分)“立方烷”是一种新合成的烃,其分子为正方体结构,其碳架结构如图所示。(

    10、1)立方烷的分子式为_。(2)该立方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_种,生成的二氯代物有_种。(3)若要使1 mol该烷烃的所有氢原子全部被氯原子取代,需要_mol氯气。14(12分)如图表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结合。(1)图中属于烷烃的是_(填字母编号)。(2)在上图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共价单键,还可以形成_和_;不仅可以形成_,还可以形成碳环。(3)上图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与_;B与_;D与_(填字母)。15(12分)已知某种气态化石燃料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为了测定这种燃料中碳和氢两种

    11、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将气态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得到如表所列的实验数据(U形管中干燥剂只吸收水蒸气且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被吸收)。实验前实验后(干燥剂U形管)的质量101.1 g102.9 g(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312.0 g314.2 g根据实验数据求:(1)实验完毕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_g。假设广口瓶里生成一种正盐,其质量为_g。(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g。(3)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g。(4)气态化石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16(8分)现有CH4、C2H4、C3H4、C2H6、C3H6五种有机物。同质量的以上物质中,在相

    12、同状况下体积最大的是_;同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同状况、同体积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同质量的以上物质燃烧时,生成CO2的量最多的是_,生成H2O的量最多的是_。17(10分)正己烷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常用于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擦拭清洗作业。但正己烷具有较强的毒性,挥发快,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职业中毒。(1)正己烷的分子式为_,正己烷的结构简式为_。a mol正己烷含有_mol碳氢键,_mol碳碳键。(2)下列几种烃的结构:其中,与正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填字母,下同),与正己烷互为同系物的有_,与正己烷为同一种物质的是_。答案10. A

    13、生成n(CO2)0.16 mol,生成n(H2O)0.2 mol,因此两种气态烃的平均组成为C1.6H4,根据混合物的平均组成可知,碳原子组成小于1.6的烃只有甲烷,而另一种烃是氢原子数必为4,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2的气态烃。因此只有选项A正确。11. B该烃燃烧时n(烃)n(O2)15,由烷烃的燃烧通式:CnH2n2O2nCO2(n1)H2O可知,5,n3,故该烷烃为C3H8。12. B丙烷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结构CH3CH2CH2Cl、CH3CHClCH3;二氯代物有四种结构:CHCl2CH2CH3、CH3CCl2CH3、CH2ClCHClCH3、CH2ClCH2CH2Cl。13(1)C8H8(

    14、2)13(3)8 解析:(1)1个立方烷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分布在立方烷各顶点。氢原子数目可根据碳原子最多形成4个价键来考虑。由于每个碳原子与其他碳原子均已形成3个CC键,故只能与1个氢原子结合。(2)由于是正方体,8个顶点的位置全部一样,所以立方烷只有一种一氯代物。根据正方体中两顶点的相对位置只有3种情况,所以二氯代物应有三种结构。(3)根据取代反应的特点,完全取代8 mol H原子,需8 mol Cl原子,同时又生成8 mol氯化氢。14(1)A、C(2)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碳链(3)CE、F、HG解析:依据图示和信息,可知一根小棍表示碳碳单键,两根表示碳碳双键同时把碳原子剩余价键用氢原子补全

    15、,即得到相应的烃。15(1)1.85(2)0.2(3)0.6(4)31解析:(1)生成水的质量为102.9 g101.1 g1.8 g,生成正盐即CaCO3的质量为100 gmol15 g。(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 gmol10.2 g。(3)生成的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 gmol10.6 g。(4)碳、氢元素质量比为0.60.231。16CH4CH4C3H6C3H4CH4解析:相同质量的烃(CxHy)耗氧量由决定,越大,耗氧量越大,且生成H2O的量越多,生成CO2的量越少;相同物质的量的烃耗氧量由(x)决定,同碳(x)看氢(y),同氢(y)看碳(x),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同。17(1)C6H14CH3CH2CH2CH2CH2CH314a5a(2)ABCD解析:(1)“己”指六个碳原子,由烷烃的通式CnH2n2(n为正整数)知,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4。由正丁烷想到“正某烃”不含支链,正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3。1个正己烷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含14个碳氢键、(61)个碳碳键。(2)正己烷的同系物是含碳原子数不是6的烷烃,有B和C;正己烷的同分异构体与正己烷的分子式相同,A符合;单键可以旋转,D是正己烷。


    注意事项

    本文(红对勾学年高中化学 312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