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098863       资源大小:72.78KB        全文页数:6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1、15.民族【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16.民族【消亡 】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1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 】、【生活 】、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18.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19.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20. 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

    2、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1.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22.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23.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4.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25.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26.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

    3、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27.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28.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29.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30.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31.在阶级社会里,民族

    4、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 】问题。3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大杂居 】,【 小聚居 】,【 交错居住 】。3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34.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35.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民主 】制度等。36.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 】方面。37.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大杂居 】,【 小聚居 】,【 交错居住 】。38.我国少数

    5、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39.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40.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民主 】制度等。41.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 】方面。42.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 提高民族素质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民主的组织形式 】。43.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6、【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44.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压迫 】,反对民族【 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地位 】和【 权利 】。45.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民主 】运动的一个原则。4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 】,设立【 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4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7、 设立和建设 】;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48.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和自治县【旗 】三个行政级别。49.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的权利。5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5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 】发挥出重要的作用。5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8、深远的【历史意义 】。5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 】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 】,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54.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 】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55.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 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 P143 】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助和【 少

    9、数民族自力更生 】相结合的方针。56.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 国家利益 】和【 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57.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 开发式 】式扶贫。58.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 集约型 】的、【 素质和效益较高 】的经济增长方式。59.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 标志 】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前提 】。60.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 民族教育专门法 】和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其他法律

    10、、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办学形式 】、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6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物力 】、【财力 】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62.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文学 】、科学、【艺术 】、哲学、【宗教 】、风俗、节日等。63.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 条件 】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先导 】。64.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语言感情 】,即通过

    11、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65.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基本成分 】和【表现形式 】的长期稳定。66.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形成 】规律、【发展变化 】规律和【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繁荣的 】规律。67.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了民族本身【发展水平 】和【分布状况 】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68.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 】和【文字的统一 】。69.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承认和坚持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70.民族风

    12、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71.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 生活条件 】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 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 无形 】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72.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 阻碍 】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73.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

    13、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 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联系。74.民族风俗习惯的【 人为改革 】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75.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 藏传佛教 】、【 南传佛教 】和【伊斯兰教 】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76.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 适应性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 社会根源 】和【 认识根源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77.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14、信仰 】问题与【 政治 】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78.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 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与【 唯物主义 】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2、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 重视政策的运用 C 理论和政策兼纳 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 3.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

    15、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民族发展 C 民族之间矛盾 D 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5.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6.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7.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8.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

    16、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9.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 10.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A氏族 B氏族 C 部落联盟 D 民族 11.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 变化 B 演进 C 进化 D 形成 12.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A 融治 B演变 C退化 D

    17、 同化13.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1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15.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16.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17.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18当

    18、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19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0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B 民族与部落 C 民族与氏族 D 民族与部落联盟 21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 12000 C 3 000 D 1000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

    19、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 不同发展水平 B 不同历史传统 C 政治利益 D 经济利益23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多 D20多 24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5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 A44% B54% C64% D74% 26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 27新中

    20、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28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29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30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 A 基本出发点 B 前提 C 根本原则 D 总政策 31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

    21、,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 A 1/2 B 1/3 C 2/3 D 2/5 3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34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 A135 B145 C155 D165 35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 A28 B35 C44 D55 36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37.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22、【 A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38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D 】。A260多万人 B270多万人 C280多万人 D290多万人 39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B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40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D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

    23、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1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2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C 】。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43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

    24、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D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 C阳光工程 D对口支援44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民俗文化 45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科技人员和教员 B科技人员 C教员 D研发人员 46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个。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47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

    25、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48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A12 B13 C14 D15 4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A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5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B12 C13 D14 5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 A 一种突变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

    26、变 C 民族的进化 D 民族的发展 5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D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 传承性 B 演变和发展 C 变异性 D 传承性和变异性 5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 A 原则性 B 灵活性 C 原则性和灵活性 D 前瞻性 54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 A6千多万人 B7千多万人 C8千多万人 D1亿多人 55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

    27、,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C 】。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56.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 C 】。 A奴隶主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57.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B 】。 A自主、自立、自生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58.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 A弘一法师 B延参法师 C赵朴初居士 D青莲居士 3、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


    注意事项

    本文(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