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docx

    • 资源ID:10941486       资源大小:37.6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docx

    1、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2017年7月第1版 2018年8月第2次印刷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授课内容24 诗词五首授课月日教学目标1. 诵读并背诵不同体裁的诗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赏析名句。(基础知识目标,重点,涉及积累拓展五)2. 结合作者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三)3. 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写作目标,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积累拓展四

    2、)4.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品格素养目标)教学重点1.诵读并背诵不同体裁的诗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赏析名句。2.结合作者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教学设想1.继续加强诵读的训练。一是引导学生在诵读时体会不同体裁诗歌的韵律。本课所选的五首诗歌,有两首古体诗、两首近体诗(一首绝句,一首律诗)、一首词,节奏韵律各有特点,应当在反复诵中细加品味。二是引导学生将诵读和体会诗歌情感结合起来。饮酒之悠然,春望之沉痛,雁门太守行之悲壮,赤壁之慨叹,渔家傲之豪迈,都应在反复诵读中加以体会,用适当的语气、语调

    3、、语速传达出这些情感。2.有意识地积累和学习欣赏名句。本课所选诗词中有不少传诵千古的名句,要注意积累。但积累不等于背诵和抄录,而是要通过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来欣赏,加深理解,并在适当的场合加以运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希沃一体机教学素材纯古典背景音乐;1. 饮酒视频朗诵WMV;饮酒图片4张;大乔小乔 - 饮酒 歌曲MP3;胡婷婷 - 饮酒 歌曲及朗读MP3;2. 春望图片4张;胡婷婷 - 春望 歌曲及朗读MP3;庞岩 - 春望 歌曲MP3;武怡兵 - 春望 歌曲MP33. 雁门太守行图片6张;宋鑫淼 -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歌曲 (原版伴奏)MP3;宋鑫淼 - 雁

    4、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歌曲 MP3;4. 赤壁图片4张;雅乐诗唱 - 赤壁歌曲MP3;萌萌哒天团、芊芊 - 赤壁歌曲MP3;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查找本课所选诗词的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以帮助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制作配套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XX文库中)。教学小结(课后填写)作 业课文后思考探究及积累拓展;语文作业本;教学步骤 课前出示课题PPT 配纯古典背景音乐。 第一课时一、 导入 漫步在古诗词中,那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尤其那或悠然,或沉痛,或悲壮,或慨叹,或豪迈丰富多彩的情感更是让我们心潮澎湃。今天,让我

    5、们一起走进诗词五首去感受吧。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2.学习饮酒(其五)3.学习春望二、教学目标(见上表格)三、学习饮酒(其五) 配大乔小乔 - 饮酒 歌曲MP3 学习目标写作背景 诗意朗读 析诗内容 鉴诗主旨 赏诗名句1.写作背景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因此本诗从格律上说为五言古诗,从内容上说为抒情诗。这一组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诗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xn)阳

    6、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2.诗意朗读 赏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听准字音。(插入“饮酒视频朗诵WMV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析诗内容第一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字面意:居住在众人聚集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内含: 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作者的心境:对幽美宁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

    7、 的厌倦。第二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字面意: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精神超脱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内含: 写出了生活的真谛: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已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表现作者对超脱尘俗境界的追求。主旨句第三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字面意: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着南山的风光。 内含:写出作者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追求的心情。表现作者安贫乐道,悠闲自得的情态。达到物我合一的化境的名句。 第四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字面意: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秀丽,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内含:具体描写出幽静的自然景物。第五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字面意:这

    8、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内含: 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出此时复杂的感受。写出面对良辰美景的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4.鉴诗主旨 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板书设计饮酒(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淡泊名利 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界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主旨)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

    9、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5.赏诗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思考探究一: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阅读启示:借助前人的评价欣赏陶渊明诗作中的关键词。注意“见”与“望”语意上的差别,以及与全句、全诗意境的契合。6.听饮酒歌曲及朗读,并跟唱跟读,体会诗中悠然之情味。(插胡婷婷 - 饮酒 歌曲及朗读MP3)4、学习春望 配武怡兵 - 春望 歌曲MP3 学习

    10、目标写作背景 诗意朗读 析诗内容 鉴诗主旨 赏杜诗艺术1.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感人至深。2.诗意朗读 赏听歌曲加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听准字音。(插入“胡婷婷 - 春望 歌曲及朗读M

    11、P3”)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so更短,浑欲/不胜shng簪zn。3.析诗内容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字面意: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内含: 这一句是用“山河在”、“草木深”反衬了长安城的残破和凄凉景象。这里运用反衬手法。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面意: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内含: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

    12、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呢?这是触情生情的结果。一种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认为诗中所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有相通处,无论是触景伤情,还是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字面意: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内含: 用“抵万金”来形容战乱中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强烈的思家情思。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字面意: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13、内含: 这一年诗人其实只有45岁,然已“白头”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诗人苍老得如此之快,完全是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华发早生,“悲已”之情跃然纸上。4.鉴诗主旨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前四句重在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盼“家书”、搔“白头”)。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泣血之作。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板书设计(记题目处) 望所见:寄情于物想所感:触景生情 主旨:表达了诗

    14、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感人至深。盼所念:家书万金 感情:沉痛。忧所思:战休国安5.赏杜诗艺术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是唐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诗被誉为“诗史”。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例:积累拓展四 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已日渐衰老的感伤。相比较而言,不同之处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 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

    15、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无愧于杜甫“诗史”的美名。但两首诗在展开诗歌想象的方面颇不相同。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已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已对妻子的思念。清人浦起龙评析月夜的写法为:“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读杜心解)这种写法在古典诗歌中并不罕见,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实也是如此,把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写得婉转有致,深切动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春望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

    16、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直到尾联变成“特写镜头”,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月夜则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而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一如丈夫(父亲)凝望的目光。全诗描写比较“静”的画面,既“美”且“悲”,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课后作业 听并跟唱庞岩 - 春望 歌曲,体会诗中沉痛之情味。(插庞岩- 春望 歌曲MP3)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雁门太守行2. 学习赤壁3. 学习渔家傲五、学习雁门太守行 配:宋鑫淼 -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歌曲 (原版伴奏) 学习目标写作背景 诗意朗读 析诗内容 鉴

    17、诗主旨 赏李贺诗特点1.写作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从格律上看,“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故为古体诗。2.诗意朗读 赏听歌曲,划分朗读节奏,听准字音。(插宋鑫淼 -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歌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

    18、,甲光向日/金鳞ln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si上燕脂yn zh/凝夜紫。半卷jun红旗/临易水,霜重zhng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析诗内容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字面意思: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内含: 这一联诗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正如杜甫的诗句“武帝旌旗在眼中”(秋兴)一样,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这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加上奇特的艺术细节,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表现将士们不

    19、可侵犯的气概。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字面意思: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使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内含: 这联诗没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只是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声连天,战争是残酷的,而“秋色”又是美丽的,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是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用侧面烘托方法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20、字面意思: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内含: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含蓄丰富。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可并没有因为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催人泪下。“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作者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这联

    21、用拟人的手法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突出悲壮的气氛。 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字面意思: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内含: 尾联是抒写将士们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又契合了古人“士为知己者死”“拼将一死酬知己”的价值观,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点明主旨之句。 4.鉴诗主旨 析: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给他们的战斗染上了悲壮的色调。感情:悲壮。板书设计:(笔记)主旨:表现战争的惨烈,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誓死报效国家

    22、的决心。感情:悲壮。全诗写了三个画面: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 一个在黄昏前,表现战争的惨烈;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一个心愿:报效国家,甘愿身死5.赏李贺诗艺术(1)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2)作品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唐人好用这样的设题写当时的题材,作品极多,而李贺这一首由于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在当时即享有盛名。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李贺带着他的诗卷去谒见韩愈

    23、,因正值酷暑,韩愈倦极思睡,衣带已解,闻报后想推辞不见,可是打开诗卷,第一首就是雁门太守行,读罢大惊,立即束带出见。这件事虽不一定属实,却也说明这首诗的确不同凡响。李贺诗特点:擅长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记思考探究二) 例:雁门太守行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

    24、又显得很妥贴。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特色。 (3)随堂练习:思考探究二(口头完成)关于李贺诗的特点,课文有一道练习:思考探究二 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六、学习赤壁配 萌萌哒天团、芊芊 - 赤壁 歌曲 学习目标作家作品 诗意朗读 析诗内容 鉴诗主旨 赏诗特点1. 作家作品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25、。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2.诗意朗读赏听歌曲,划分朗读节奏,听准字音。插 雅乐诗唱 - 赤壁 歌曲赤 壁杜牧 折戟/j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3.析诗内容第一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字面意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

    26、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内含: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第二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字面意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内含: 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观点: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4.鉴诗主旨(1)如何理解题目中“

    27、赤壁”?这首七言绝句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借相同的地名的史实抒发感概,所以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吴魏共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的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的确高明 。板书设计:(笔记)第一联:叙事,兴感之由 主旨: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第二

    28、联:议论,抒发感慨 感情:慨叹。 5.赏诗特点以小见大、构思巧妙(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3)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八、学习渔家傲 配纯古典背景音乐 学习目标写作背景 诗意朗读 析词内容 鉴词主旨与特点 赏诗情感方法1.写作背景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渔家傲,词牌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

    29、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这首词是记梦之作。2.诗意朗读 赏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听准字音。插渔家傲音频朗读渔 家 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mn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析词内容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字面意思: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内含:写天

    30、、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字面意思:在梦中仿佛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内含:一个“归”字,表达了词人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心愿。(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字面意思: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内含:写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国难当头,空有才华的感慨。(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字面意思: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w chu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内含: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去,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求幸福。4.鉴词主旨与特点(1)全词关键词是哪个?梦魂(2)这是一首记梦之作。作者为什么写梦呢?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