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docx

    • 资源ID:10926856       资源大小:27.8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docx

    1、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

    2、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

    3、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

    4、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主要由细胞体、轴突、树突三个部分组成。神经冲动是在同一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它们是一种电传导的过程。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两部分.大脑皮层主要机能代表区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大脑两半球单侧化.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绝非一样,主要表现在言语、空间组织能力、思维类型、感知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分工不同,以及右手比左手更为灵巧等功能上的差别。这种功能的不对称,使得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内分泌系统由许多腺体组成,它制造和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并直接释放到血管或淋巴系统中,被释放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会影响人的心理

    5、活动与行为表现。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的无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反映过程主要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和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意识是一个包

    6、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是指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催眠是指在人为诱导下引起的意识改变状态。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精神恍惚状态,表现为注意范围的缩小和对暗示接受程度的提高,它是在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意识的状态既包括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还包括睡眠、梦、催眠等半意识状态,还包括冥想、幻觉、强烈的宗教体验以及可以引发精神促动类的药物.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即感觉阈限愈高,感

    7、受性愈弱;反之,阈限愈低,感受性愈强。光波是能够作用于人类眼睛器官并引起视觉的可见光,是人类视觉产生的适宜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波。可见光在电磁波上只有很窄的一个波段,其波长大约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 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来聚焦物体,以聚焦远处的物体或聚焦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倒置客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图像。暗适应是在暗光下人眼对光的敏感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在暗室中,测定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可以看到在进入暗室后感知光的阈值逐渐下降。将不同时间测得的阈值连成曲线,即暗适应曲线。 明适应指从暗处进入亮处引起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与暗适应相反,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视觉后象是刺激刺激停止对人

    8、体的作用以后在大脑中暂时保留的印象。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相同点:a.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b.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c.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2、异同点:a.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b.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c.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3、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对声源的

    9、方向定位表现为来自左右耳两侧的声音最容易定位;来自前方水平线上的声音辨认最准确;来自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声音容易混淆;用连接耳朵的直线为轴,以直线的中点为顶点,向两侧各作一个圆锥体,在每侧耳朵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相互混淆。错觉与幻觉的区别。错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与幻觉具有本质区别。错觉并不是因为观察者的疏忽,而是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正常的心理活动,不同个体只是表现在错觉量上的差异。错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主观歪曲的知觉。当错觉产生时,客观事物的长度、方向、位置、运动和弯曲等特征受到扭曲而被错误地知觉。幻觉则是无条件的,它是主体对脱离客观事物刺激的虚

    10、幻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也即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元记忆是元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的记忆。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是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值。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遗忘曲线:又称为保持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人的记忆过程和遗忘进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不同的识记材料,会影响记忆效果;2学习材料的数量:识记

    11、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识记材料数量越少,则遗忘越慢;3学习材料的意义:学习材料对识记者的意义和作用会影响遗忘的进程;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人对于处于不同序列位置的学习材料的遗忘进程不同。表现为序列位置效应,即材料中的首尾部分容易保持,中间部分容易遗忘;5学习程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反应所能达到的程度。一般而言,学习程度越高,保持越牢固,遗忘越少,但过度学习为150时,保持的效果最好。 记忆策略:1及时复习与及时反馈;2尝试背诵与重复;3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4注意系列效应的影响;5间隔学习;6多种记忆线索提取。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

    12、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表象、概念和语言是思维的三个基本组成单位。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直觉思维:是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径直根据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的觉察而做出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

    13、会指导我们的实践,有时也会误导我们。分析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证明等逻辑推论而作出结论的思维。思维过程包括哪些?1、分析与综合。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即紧密联系又相反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都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比较与归类:前者是在人脑中确定客观事物之间异同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或类型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前者是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在思想中抽取出同类客观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在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

    14、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4、体系化与具体化:前者是在人脑中将知识的各个要素分门别类地构成一个有机的、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后者是把抽象和概括化了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体系化与具体化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起来使用。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的功能::1、分类功能:个体能够通过概念,把当前认识的客观事物归到某一类别中去,并在人脑中提取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迅速对其做出适当反映;2、推理功能:指个体通

    15、过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归类后,运用推理对当前事物或现象做出解释;3、联结功能:指个体对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并通过各种组合而形成更加复杂的概念或概念体系;4、系统功能:是概念普遍性的体现,它使个体能够直接利用某些或某个概念,进行有效学习或进一步的探索。 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影响:概念的属性或特征会影响个体概念的掌握,尤其是复杂概念,具有较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比较难以掌握。研究表明,客观事物具有具体特征的图例,如房子、脸等,要比具有空间特征的图例,如圆、树、形状等容易识别,而抽象图形,如数量2或5就很难识别,概念的有关具体特征或属性越鲜明突出,就越能引起注意,概念掌握就越容易

    16、。2、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会影响其概念的掌握;3、下定义: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概念内涵的过程,下定义会对概念掌握产生很大的影响。4、科学概念的理解:(1)要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经验;(3)要充分利用变式;(4)要用正确语言表述;(5)形成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之中。 推理是人脑中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新结论的思维形式。有效推理过程,必须合乎逻辑(logic)。三段论推理:包括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三段论的基本条件是论证的结论是由两个前提推演而来,只有两个前提均为真,结论才会为真;大前提通常是一种普遍原则,小前提是特

    17、殊事例,结论是所推出的新命题。 决策失误的心理学依据:我们进行决策时经常依赖于直觉和经验,实际上,这是十分不可靠的,人在判断时有着严重的缺陷(Kahneman,2003)。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代表性启发错误。当一种选择看上去更能代表我们已知的东西,我们就会赋予这种选择更多的权重。如一个来自贫民窟的单身年轻男子与一个来自富人区的中年已婚父亲相比更容易被判有罪。 (2)情绪化导致的错误。感情也会影响判断力,所以有经验的公共领袖非常善于调动公众的集体情绪来赢得支持。 (3)忽略基础比率错误。也就是忽略事情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如离婚率达50%,吸烟致病率达70%等等。 (4)问题建构形式引起的直觉

    18、错误。问题的表述或建构形式影响了判断。一般来说,看问题越全面,就越有可能做出最合理的决策,当然,有时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无论如何,简洁清晰的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捷径。如选择未来的职业。 (5)智慧。生活中智慧是辐合思维、智力与推理以及创造性和独创性的综合。有的人聪明但没有智慧,学习好但生活却很糟,有的人聪明但没有创造力,而清晰理性的思维会导致正确但缺乏创见的答案(Sternberg, 2001)。生活中,智慧是辐合思维、智力、推理以及创造性的综合。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1)机械式问题解决:是一种尝试-错误或反复尝试的办法,通常是用一种算法来指导思维,即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规则。(2)理解式问题解决:

    19、通过深入理解问题找到解题方法。先要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案,并在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3)启发式问题解决:先对不同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确定和评价,根据“只保留一个最佳方案”的规则,尽量减少可选择的方法的数量。(4)顿悟式问题解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答案在眼前突然出现,就是发生了顿悟,通常包括对问题元素的重新组织,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他是发现问题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方法。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知识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2)刺激模式:指个体知觉到的问题组织形式。(3)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如

    20、幼儿用饭碗装泥土。(4)问题解决定势: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心理准备状态。(5)原型启发: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相似性越强,启发作用越大;个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中也影响到问题解决。(6)动机和情绪状态: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问题解决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如害怕失败而采取小心谨慎的方案。(7)人格特征: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8)个体认知结构也会对问题解决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基于能力、知识、经验、态度、观念基础上的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如艺术家与科学家。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

    21、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由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身体状况作用所引起的体验,只是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与认识过程不同。基本情绪: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情绪是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四种基本形式,它们与基本需要相关联,具有很高的紧张性。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反映了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埃利斯的ABC情绪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很多人认为情绪发作是因为某件事情引发的,事实上是信念与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情绪智力指的是由三种能力组成的结构,包括能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具备有效调节

    22、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行为过程的能力。不良情绪的调控指的是?没有人可以时刻都保持着快乐的情绪。人总会遇到令人烦恼、愤恨、悲伤的事情。因此会产生诸如焦虑、愤怒和悲哀等负面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在于如何调节和控制这些负面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注意力;(3)合理地发泄情绪;(4)主动用言语控制调节情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具有复杂的多层次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需要位于下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个体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较高层次的需要。具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又称为匮乏性需要。是个体不可或缺的普

    23、遍的生理和社会的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又称为衍生需求,是个体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求,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就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包括:(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对个体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影响;(2)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与童年期所受家庭教育关系密切;(3)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水平的;(4)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个体要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5)个体的成败经验对成就动机发展具有一定影响;(6)个体对工作或

    24、学习难度的看法会影响成就动机。 技能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活动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是个体通过练习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技能与知识的异同。(1)区别:技能与知识属于不同的经验范畴;知识和技能都是巩固了的概括化系统,但概括的水平不同;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掌握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知识的获得要比技能的掌握快得多,而技能的形成和熟练则要比知识获得慢得。(2)联系:知识是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并制约着技能掌握的快慢、难易、灵活性和熟练程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则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但是,学习者学习的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只有把

    25、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之中,经过练习的环节,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练习及练习的一般趋势。练习是以掌握一定技能为目的,进行重复性操作的行为过程。练习一般是在指导者的教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练习的一般趋势。在技能形成过程中,通过练习曲线,可以看出技能发展的一般趋势。(1)练习初期成绩提高较快,经过一段时间后,成绩上升变得缓慢;(2)在练习成绩逐步提高的同时,存在着成绩的起伏现象;(3)练习后期,会出现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的“高原期”现象,即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有:在练习后期出现以新的活动结构代替或改

    26、变原有活动结构的需要,但此时活动结构的改变不能改变,新的活动结构还未真正建立,因此,在新结构建立之前,练习成绩就会出现某种停顿状态,甚至会出现暂时下降,此外,练习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影响。个体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注意力涣散、兴趣降低、疲劳厌倦等,都会使练习成绩出现高原现。 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1)明确练习的目标;(2)练习者知识的正确运用;(3)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整体练习与分解练习交替进行;(4)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5)利用反馈信息;(6)利用迁移规律,是指在练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一种学习或训练影响另一种学习或训练的现象。能力是指使人能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

    27、个性心理特征或人格特征,包括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两部分。能力与知识、技能。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1)区别:能力、知识和技能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知识和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不同步;(2)联系: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个体。正确理解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区别与联系,将有利于鉴别与培养人才。 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果。智力的内涵。有不同角度的界定,包括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是潜在的学习能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等。智力发展趋势。个体智力的发展

    28、不是等速的,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逐渐下降。在人的一生中,智力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规律受到心理学研究的高度重视。 智力发展的差异性。(1)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它们主要用智力测验量表来测定,用智商表示。在同龄群体中,按智力发展水平可分为智力超常、智力中等、智力低常三类;(2)智力表现的早晚差异:人才早熟,即早慧;中年成才;大器晚成;(3)智力表现的类型差异:智力是由各种认知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同一种智力,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而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类型。智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

    29、忆、言语与思维等认知方面。知觉方面的类型差异;记忆方面的类型差异;言语与思维方面的类型差异;(4)智力表现的性别差异:男女在不同智力类型上各有优势,包括在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速度、智力类型上的差异,虽然科学研究表明,男女之间在总体智力水平上并不存在差异,但女性取得的社会成就客观上确实要少于男性,这与社会环境、教育训练、社会角色期望与角色地位、行为动力水平等,未能使女性的巨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关。 总之,智力的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并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可以参照;智力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只是体现在既定时间与空间当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智力的发展是直接与一个人的后天环境及个体主动性息息相关的

    30、,差异也是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综合效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在智力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2)环境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家庭与智力发展、文化与智力发展、教育与智力发展、实践活动与智力发展。智力测验主要是通过测量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科学方法,由于智力被看作是人的各种基本心理过程的综合体现,因此智力测验智力测验主要用于鉴别个体的智力水平、对心智缺损作出早期诊断或作为选拔、任用各类人员的依据。智力测验是对个体能力的一种综合测定。 人格是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其中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

    31、体在适应环境时,其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性格与气质。人格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人的本质特征;性格一般指他人对一个人的良好人格品质的肯定性评价;气质指一个人由遗传或生理因素决定的情绪特点。人格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心理倾向性,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成分组成;二是人格的心理特征,由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成分组成。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气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32、,并一直沿用至今。 性格是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性格是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又称为心理卫生,指个体的心理状态,如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而且自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以及自我与现实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包含以下四种状态:(1)正常的健康状态,以有无心理疾病,心理功能是否良好为判断尺度,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等处于协调状态;(2)正常的平均状态,从统计角度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处于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为正常状态;(3)正常的理想状态,以此评价个体的行为而非描述其行为,例如,幸福感和满足状态等;(4)正常的适应状态。正常是一种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心理健康者能够不断地在职业或所从事的工作中,学习有效的技巧来应对现实中的紧张状态。 心理健康标准是社会适应性标准的具体化,需要从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及其功能角度,为多数人共同具有的状态为评价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但是,至今在国内外尚无共同认可的心理健康的统一标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