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docx

    • 资源ID:10916268       资源大小:78.2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docx

    1、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组长:段瑾钰 41005052组员:李雪阳 41005001魏鸿勋 41005002何宜锦 41005012梁酉珍 41005015肖红 41005027王奎 41005029林竹青 41005053 郭泰 41005053 颜燕妮 41005055 批注:小组成员均为保险专业学生本组调查情况4一、中西方教育现状4二、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51.早期基础教育52.高等教育方面-以大学教育为例62.1欧洲模式-以德国为代表62.2 英国模式62.3 美国模式62.4 日本模式62.5中国模式72.5.1 集权管理体制72.5.2 行政管理模式73.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73.

    2、1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83.2让孩子学会独立83.3让孩子自然发展83.4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93.5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103.6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104.社会投入方面114.1教育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114.11中国114.12印度114.13美国114.2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124.21中国124.22美国及其它国家124.3个人投入:135.社会态度13三、中国教育制度的优点与所影射出来的问题141.早期基础教育方面:142.大学教育方面:143.家庭环境方面:154.社会投入方面:15四、中国制度具体改革的方法154.1 注重学前教育投入,增强师资力量154.1.1教育观念差别1

    3、54.1.2 学前教育投入164.1.3 师资力量的差别164.2 扩大高等学校自主办学权,明确高等学校法人地位174.3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平衡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174.4 注重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174.5 兼容学习美国教学型大学的教育模式174.6 义务教育投资应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解决,完善相关监督机制184.7调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投资比例,首先保证义务教育194.8在城乡之间的选择上,首先保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194.9保证农村贫困地区女孩子完成完整的义务教育19本组调查情况就在一个半月前的今天,毛概小组正式成立了。关于辩题的确立是我们

    4、小组在这次调研活动中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小组有十个人,每个人有着自己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好在都是班上的同学。经过两周的磨合和不断地小组讨论后,终于定下了今天调研的这个主题。而很快问题又接踵而至,这个调研题目与中外教育关系密切,不可能光靠网上的现有资源简单拼凑,这样的调研也没有意义。于是,在多番讨论之后大家立即开始了对留学生群体和交换生群体的关注。加上有不少组员的同学正在国外念书,他们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一次信息的主要采集处。就在交作品前的两个星期,组员们已将组长分配下来的任务按时完成,总结了各大论坛、博文以及亲身对留学生的采访稿件中的相关信息。每两三个人自己将负责的不同板块串成线并附上目

    5、录发给组长后,很快地,草拟的调研报告就已经成型了。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修改和润色,调整语句和结构后,终于完成了这一次的人心所向的调研报告。整个过程也遇到不少阻力,因为时差和语言差异的缘故让调研搜集资料的时间超出了计划,这一点今后将会注意并改进。总来的说,这一次的调研是成功的,对于展示拭目以待吧!一、中西方教育现状不同的历史文化造就出不同的教育制度,每个国家和文化都拥有他们自己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下一代的教育决定这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不同的教育制度会给人打上不同的标记,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研究方面,而且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交能力。中国的教育用严

    6、格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孩子的行为,忽视对潜力和创造性的开发,注重自我发展,缺乏探索精神,讲究内外有别,注重相互间的横向比较,强调纪律,认为知识的传授比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更为重要。对成绩的追求超过的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往往重视一个人的能力,忽视他的人格在中国,学校很少与社会发生联系,显得相对孤立和闭塞。西方教育制度推崇创新型思维方式。如西方早期儿童教育中提倡儿童多玩,在玩中启发他们探索的天性,通过让他们接触,认知最终建立起对知识的渴望。西方教育中重视阅读,因为广泛阅读可增加宽广的背景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同时,西方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领袖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等。这些特性都有助于学

    7、生将来在工作中的发展。二、1.早期基础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三年,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共9年,普通高中学制3年。小学毕业后能选择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从初中开始1至3年,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科2到3年,大学本科4到6年,硕士研究生2到3年,博士研究生3到4年。美国学制与中国相仿,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大学4至5年,硕士2年,博士4年,高中毕业前为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提供,教育内容采用通识教育。美国自大学教育开始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有两年制职业学校和专业学院。然而,美国是一个极力倡导和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无论是在教育国际合作还是人员交流方面,都位于世界前列。美国内华

    8、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此前,孩子能把0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自从识读了26个字母,这种能力就丧失了。这位母亲以幼儿园剪掉了孩子一只幻想的翅膀而限定了孩子的能力为由,要求幼儿园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结果是,法庭判幼儿园败诉。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是一种保护儿童天性的教育,并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应该在孩子最有想象力的时候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把想象力看得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然而

    9、,在中国人的早期教育理念中,想象力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很少受到关注。我们的媒体所夸赞的神童不是识字多,就是速算高手。幼儿的想象力在多数中国成人看来是没有价值的,不像识字、算术那样有知识含量。当国外的父母关注于如何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的父母在忙着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最近,深圳一名五岁女童在其父母的训练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现已能准确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3020位,创立了一项新的吉尼斯纪录。据悉,该女孩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超过4000位。很难想象,单调枯燥地背数字对一个幼儿会有什么乐趣,何况,机械化记忆对智力发展也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我们中国人对拥有超常的记忆力自古以来就极为推崇。在中国儿童的

    10、早期教育中,背诵记忆也是最常用乃至最首要的训练方式。2.高等教育方面-以大学教育为例2.1欧洲模式-以德国为代表德国大学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德国大学制度是基于法令、法规和最终决定权的政府权利,由于研究者个人赢得政府的尊重和政府给予研究者个人的实际自由而得到调和。政府对大学直接控制,大学享有很少的自主权,学者个人则享有高度自治和自由。政府通过教育部门对大学重大事务、经费使用和人事管理的最终决定权,对大学进行管理。而在学校内部的组织管理上则典型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特点,其组织结构由大学评议会、学部、讲座三级构成,越向下一级延伸,拥有的权力越大。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

    11、基本由讲座教授负责,讲座教授不仅拥有领导研究所、设置课程、组织考试和自主进行研究的权利,而且直接从政府获得研究资金与设备,完全拥有资金的支配权。院、系一级只是协调工作,不直接介入教授的教学、科研活动。由于绝大多数教授把国家看作是学术事业的唯一合法赞助人,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是根据学术本身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进行,因此德国大学与社会联系不大。2.2 英国模式约翰范德拉格夫在学术权利一书中说:“英国大学的理想和学术管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古老传统。”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制度传统最主要的是其非政府性和捐赠性。英国大学除了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和独立地位以外,经费自主是英国高等教育自主性的重要机制

    12、。政府对大学不直接干预,大学享有较高的自治权,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运行。学校的管理者和学校的内部事务均由大学自己决定,政府无权干涉。英国大学具有无可争议的对经常性拨款的支配权、对新生考试和录取的掌握权、对课程的控制权以及对教职员的任用和对教师任期的确定权。在大学内部,英国大学一般由校、院、系三级结构组成,每级结构都有一定的自主权,形成了一套有序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分治、能够有效地发挥整体优势的制度。通过董事会、理事会等组织将大学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大学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并促使教育市场化。2.3 美国模式美国大学享有较为完备的自主权。大学在制定组织条例和章程、分配和使用经费、招生、聘用教师、课

    13、程设置、学位授予等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利。在内部管理上,董事会享有裁决学校事务的全权,由董事会任命的校长具有管理实权,系级的中层管理人员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学校的各种事务通过不同的委员会进行决策和监督,各类委员会不仅有知名教授参加,也有部分一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参与其中。管理民主化,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美国大学制度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大学竞争制度体系。2.4 日本模式日本由于国家主义思想、自身高等教育传统的影响,其大学制度具有高度集权的特点。高等教育的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政府集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于一身。政府不仅在确定各大学的职能、规划各大学的发展等方

    14、面管理大学,而且通过法令和行政法规对大学的内部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包括人员编制、学科设置、经费使用方法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日本大学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2.5中国模式2.5.1 集权管理体制政府集办学主体、投资主体与管理主体于一身,管理高等学校大多数行为。由于我国大学制度是救亡图存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又受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权,高等学校基本没有办学自主权。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国家先后出台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进一步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问题从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界定。然而在实践中,高等学校自主权仍有限。高等学校与

    15、政府的关系是隶属关系,高校与社会联系不大,一切通过政府计划来实现。政府以对待下属部门的方式管理高校。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保持大学正常运转的各种资源完全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控制。2.5.2 行政管理模式大学内部的管理采用上令下行的行政管理方式,学术权力的发挥十分有限。199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有关条款中明确阐述了高等学校党委、校长和学术委员会的职能,为协调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学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的现象。高校基本上是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处理一切事务。我国目前大学仍按照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来设计大学的内部组织,

    16、按行政组织的方式对校、院、系进行权力分配,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级别,确立管理中的隶属和服从关系。学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以行政权力干预或取代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术权力在大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目前我国高校民主管理还未充分实现。3.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3.1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

    17、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中国家长:支配欲强,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3.2让孩子学会独立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3.3让孩子自然发展西方家

    18、长:让孩子自由发展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

    19、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中国家长:期望过高只重学习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

    20、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3.4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西方家长:经常沟通重视心理健康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

    21、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中国家长:重生理需求而轻心理需求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3.5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西

    22、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3.6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探索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

    23、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

    24、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综上所述:西方人强调:个体意识、独立、自我教育、自由发展、适应环境、自身参加实践锻炼、心理方面、创新中国人强调:顺从听话、集权教育、娇惯、无比重视学习、较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向他人学习、严格管教、扼杀创新4.社

    25、会投入方面4.1教育投入占国家GDP的比例 :4.11中国全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XX年最高3.41%到20XX年的2.16%,最近提出要争取达到目的的2.3%,不及非洲国家乌干达的教育投入,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成了世界上在教育投入倒数的几个国家之一。教育投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地方政府不按规。不完成教育投入。近4年地方政府拖欠的教育经费竟超过4000亿元,不投入反侵占国家教育投入的事并不少见。4.12印度1998年,印度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是3.8%,20XX年达5%,20XX年预算比20XX年提高了31.5%,印度计划在从20XX年开始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幅增

    26、加教育预算,这期间的教育开支将从目前的约700亿美元提高到1000亿美元,在未来几年内比重可能将提高到6%。4.13美国现在美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其GDP的56%左右,而美国人口仅为我国的20%左右。 4.2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4.21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即教育部)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到90年代中期或到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应达到发展中国家4%的水平。实际的执行结果是:1995年占2.1%,2000年占2.6%。20XX年,教育投入应为4192亿元,实际投入距目标还有842亿元的差距,即只完成了目标的80%。根据近5年的平均增速15.9%增加投入,同

    27、时GDP以20XX年和20XX年的平均增幅9%左右的速度增长,要想达到4%的目标要到20XX年,比预定时间晚了10年。 1997年以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加非常迅速,平均每年增长16.9%和19.0%,但对教育的投入却未能等速增加,每年只增加15.9%,使得教育投入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减小之势。20XX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7.7%和15.2%,比1997年下降了0.9和2.2个百分点4.22美国及其它国家下图是美国20XX年度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财政支出情况下图为其它各国财政投入情况4.3个人投入: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

    28、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而我国的现实却远非如此。20XX年,在教育投入总量9248亿元中,国家投入3107亿元,占33.6%;社会投入346亿元,占3.7%;个人投入5795亿元,占62.7%。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学级中个人都是教育投入的主力军。 就总量而言,国家投入于小学的经费最多,共1120亿元,占36.0%。以下依次为:大学占23.6%,初中占22.6%,高中占12.5%,中专占4.0%,幼儿园占1.3%。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将高等教育总投入的75%视为财政拨款的标准,但学校的高收费早已打破了这一标准。在2000年之前,国家投入尚占多数,但自20XX年开始,宾主易位,个人投入反客为主,达

    29、50.7%,20XX年增至56.7%。 5.社会态度在国外,人们把教育当成一项社会应该负担的基本义务,即使是在国家困难的时候,也丝毫不放松对于教育的关注。当今社会更是把教育当成国家发展的基础,把教育作为培养推动社会进步分子的中坚力量。上到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无不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而在中国,我们一向提倡尊师重教的国家,教育却频出问题。在建国后,国家显然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却变味了。相对于国外认为教育是一种责任义务来说,我们越来越把教育当成一项产业来做。国家对于教育的支出比重降低,社会和个人比重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产业化。在

    30、国外,学校是教书育人,发展科学事业的基地。而在中国,学校则成为了政府,相关部门“盈利”的产业基地。我们把每个学生当做了消费者。我们的教育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是附加了许多产品卖给我们而盈利。教辅书,家教,补课从学生身上拿走的越来越多,而其教授知识的本质却没有体现出来。教育贪污问题,学术腐败问题,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最近有频频曝出校车事故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不可避免的沦为了一个争权夺利的工具。最近,中国富豪过半移民海外的文章出现在网上。这些富豪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连我们自己都对自己的教育失去了信心,还有谁能充满信心呢?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方面就是社会公平对于教育的影响

    31、。在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寒门出英才,而富家多败子。然而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实说明,这条定理别悄悄改变了。寒门不一定出英才,而富家更多的则是社会精英阶层。这就是社会公平对于教育的影响。有钱有权的人往往能得到比贫穷人家多的多的社会资源用于教育。他们可以聘请最好的老师,可以上最好的学校,可以用最好的设施条件,在这样的投入下,即使学生智商一般,也会被培养成精英阶层。更不用说社会多才多艺,因为有条件他们可以学习各项艺术技艺。而贫穷人家的孩子,除了读书,根本没有机会去发展其它爱好。更甚者,连最起码的书都读不起,更遑论其它。而在国外,不用担心你读不读得起书,只关心你想不想读,即使你不想读书,国家法律也会强制送你入学

    32、。大多数的欧洲国家,都是从幼儿园到大学学费全部由国家投入,个人只需投入附加费用就可。学校不仅教给你书本知识,并且提供几乎一切的艺术类学习机会,不论是音乐,美术,体育,只要你想学,学校就会尽量满足,提供你学习机会。无论你是出身寒门还是身在富家,你们拥有的教育机会是平等的,尽管也有好学校好老师之分,但是那只论你的学习能力,不论你的家庭出身。即使是比尔盖茨的子女也不一定就可以到哈佛上学。三、中国教育制度的优点与所影射出来的问题1.早期基础教育方面:优点:重视对学生双基的培养,课程内容结构严谨,系统性逻辑性强;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正面的道德教育,具有统一完整的教育管理体制。缺点: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体验


    注意事项

    本文(中西方教育制度差异最终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