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教案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091103       资源大小:24.0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教案Word下载.docx

    1、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讲授新课 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活动1利用教材45页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观察地图完成并发言。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活动2多媒体展示教材45页图7.4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7.3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

    2、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指明学生: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归纳地形特征。2.地形:复杂多样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沿江:平原和三角洲。地形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东西地形的差异,就气候类型而言,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请同学们观察我国气温以及降水图,归纳南方的气候特征。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水热充足湿热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了解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称为“红土地”(板书)植被常绿 红土壤活动3:引

    3、导学生完成教材46页活动题。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已经认真地了解过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怎样的农业呢?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农业景观图,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田农业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橡胶、茶等课堂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连接会考1、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物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B.本区平原面积广大 C.本区的土壤肥沃 D.农作物生长期长,水热条件好 2、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同时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不受

    4、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梅雨、干旱 作业布置填充图册学生代表谈感受。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讨论交流。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归纳南方气候特征。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阅读、思考并回答教后记: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1.运用地图简要平价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

    5、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请一名同学朗读教材49页第一段的文字,将学生带入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学习中,然后提问学生,说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印象。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总结并板书。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板书)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7.13,指出长

    6、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板书),并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发表小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并总结:结合地图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获著名的“鱼

    7、米之乡”。(二)区域优势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肥沃2. 结合教材图7.13,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江”、“海”,从而进一步理解标题中的“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并板书:(三)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中下游(联系内陆地区)濒临黄海、东海(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3.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51页活动题第1.第2题。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引导。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地理范围以及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此外我们需要分析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了解河流上、中、下游对区域的影响

    8、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动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温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一名同学朗读教材49页第一段的文字。学生读图7.13。完成教材51页活动题第1.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血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在当代的发展也很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在当代的发展也很迅速,师生共同列举名城并板书。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板书)。由此转入对教材

    9、图7.19的分析。让学生读图,分别找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数量。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总结并板书。二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城市古都:南京、苏州、扬州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教师讲述:通过图7.19,我们发现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活动请去过上海的学生给大家介绍对上海的印象。介绍浦东新区,教师提前让学生一小组的形式收集整理资料,课堂期间教师收集各小组的资料并展示,让学生了解浦东新区发展的巨大变化,及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生活,工作在一个地方,但经济的发展,

    10、快速、便捷的运输方式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便捷地往来于不同城市。交通时间的缩短,使得人们在不同城市生活和工作成为可能,者在一些经济、交通发达的大城市表现得更加明显。(板书)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同城效应: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地方文化特色也相当有影响力,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活动学生课前分小组收集不同的、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的资料。课堂上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内容,突出侧重点。教师:适当指导并板书。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园林艺术水乡风貌其他:戏曲、茶、丝绸、饮食等课堂总结 通过大家一起收集资料以及课堂上的积极介绍,本节课顺利完成各个学习任务,

    11、下面请同学分享收获,或者说出您认为的重难点知识,提醒同学们注意。积极发言,分享收获或提出重难点知识。1、我国最大的城市是()A.北京 B.重庆C.上海 D.天津2、关于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最大的港口 B.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D.我国的政治中心3、有关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上游地势低平,江宽水阔,可实现江海联运B.长江上游地区拥有我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C.长江下游地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其中以煤炭储量最为可观D.长江下游地区已形成以南京、上海为中心的两个城市群4、长江沿江城市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是( )A.肥

    12、沃的土壤 B.繁茂的植被 C.长江 D.宜人的气候 谈上海的印象。自由思考、讨论。完成教材55页活动题。学生课前分小组收集不同的、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的资料。课堂上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内容。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范围;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举例说明香港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关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香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

    13、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音乐停)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一、概况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7.28,P5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完成下表的填写:(可以板书,可用投影仪展示)2.比较香港、澳门

    14、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港和澳门是名副其实的“地狭人稠”。“上天”,不仅“上天”,还“下海”填海造陆,澳门也如此。如今,这两颗灿烂明珠早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刚才我们讲到特别之处主要在于“一国两制”。 香港本是一个小渔村,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发展成为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全球贸易中心之一、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全球航运中心之一。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及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香

    15、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在祖国内地多方面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同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香港也将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带到了祖国内地,目前香港80%的工业转移到内地。由此可见,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板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概况、经济发展等知识,认识了香港和澳门过去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今天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的支持,香港的发展也带

    16、动了祖国内地的发展。相信在伟大祖国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和澳门这两颗明珠会更加熠熠生辉,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香港、澳门的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B.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西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C.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D.它们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长江口南、北两侧,与广东省相邻阅读课文及图7.28,P59活动内容,回答问题.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很大,分别是6431人/km2和18518人/km2。我们再看看这几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北京748人/km2,上

    17、海2325人/km2,新加坡3890人/km2,大阅读P63“阅读材料”。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台湾省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

    18、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台湾的经济特色。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38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

    19、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活动请大家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7.48)讲

    20、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为主,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7.4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工业品,到90年代,主要出口电子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

    21、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活动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连接会考1、台湾和大陆相比,其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是( )A

    22、.丰富的资源 B.廉价的劳动力C.广阔的市场 D.雄厚的资金和技术2、台湾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是( )A.台北 B.基隆 C.高雄 D.新竹学生口答:台湾省。阅读课文及图7.41,回答以下问题: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记录。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阅读P67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7.46,分析、讨论回答问题。从地缘关系上,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完成教材70页,活动题1、2、3.


    注意事项

    本文(八下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