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及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10909889       资源大小:434.5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及参考答案.docx

    1、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及参考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及参考答案2020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卓越(zhu) 迸溅(bng) 倦怠(jun) 无

    2、精打采(jng)B. 拾级(sh) 炽热(zh) 沙砾(shu) 酣然入梦(hn)C. 莅临(l) 蓦然(m) 恪守(k) 间不容发(f)D. 伫立(zh) 坍塌(tn) 悲怆(chung) 气冲斗牛(d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簇拥 斑斓 摩肩接踵 入目三分B. 广袤 寒噤 穿流不息 殚精竭虑C. 遨游 眺望 轻歌漫舞 雕梁画栋D. 浮躁 凋零 彬彬有礼 戛然而止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 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 ,这一个 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 尊荣

    3、。A.严寒 明媚 风云变幻 一现B.寒冷 妩媚 风云变幻 一睹C.严寒 妩媚 风起云涌 一现D.寒冷 明媚 风起云涌 一睹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不当)B.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D.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径”搭配不当)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

    4、样。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10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结果并不乐观。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以上。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安身之处。A. B. C. D.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个举动都表示敬意。B.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

    5、深沉”表达了冰心对祖国深沉的爱。D.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出门东向看, 。(十五从军征)(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5)说起濒临失传的拉祜族红茶秘制工艺,人们无不扼腕叹息,所幸在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拉祜红茶”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正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所说“ , 。”(6)初中毕业会上,同学们纷纷用杜甫望

    6、岳中的“ , ”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9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CBD)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材料一】2020年5月22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白皮书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据发布会介绍,近年来云南已采取以下举措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生物多样性减贫示范,严格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交流合作

    7、。【材料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0个7.76万公顷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6个42.11万公顷亚洲象:从150头增长到300头左右。滇金丝猴种群:从2000年的13群14001700只增长到约3000只。黑颈鹤:从1996年的约1600只增长到约3000只。(2019年统计数据)【材料三】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图案8.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信息进行综合概括。(2分)9.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材料三的图案进行解说。(2分)(二)名著阅读(4分)【文段一】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为别致

    8、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文段二】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种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路学堂引去了。10.(1)上面两个文段出自名著 ,讲述的是 (人名)求学期间的两次 心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2分)(2)请从下列三项中任选一项,参照示例。联系名著内容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2分)简爱(简爱) 祥子(骆驼祥子) “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示例】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坚持造福众生的追求,最终取回三藏真经。(三)书写与鉴赏(4分)11.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

    9、同的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12.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作品兰亭集序,点画生动,端庄典雅,气韵流畅, 集雄强与优美于一体,达到了书法“中和之美”的极致。下列属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是 图。(2分) 甲 乙 丙三、阅读(1325题,共3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4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3.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2分)14.“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二)阅读下面

    10、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哺糟啜醨(chu l):吃酒糟,喝薄酒。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念无与为乐者 念:( )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盖竹柏影也 盖:( ) (4)皆可以饱

    11、饱:(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17.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8.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9分)多读多写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只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

    12、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客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既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

    13、要当然是“读”。还有一种是学“思路”。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

    14、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得熟悉,必通过自已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

    15、。”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选自张中行作文杂读,有删改。)19.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20.第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是什么(2分)21.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13分)我所见的叶圣陶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

    16、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娇揉造作而成。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

    17、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

    18、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十六年一月,

    19、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了门。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

    20、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由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一文中说。(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2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3分)23.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24.文章第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4分)25.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3分)四、作文(90分)26.请以“肩膀”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

    21、袭。(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2020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B项中“炽热(zh)”应为“炽热(ch)”;“沙砾(shu)”应为“沙砾(l)”。设置两个错误读音,降低了难度。2.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入木三分;B.川流不息;C.轻歌曼舞。故正确答案为D项。3.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对于近义词语,要在同中找异,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词语。本题为选择题,要运用排除法快速确定答案。“秋高气爽时节”应用“明媚”,“一现”意思是“出现”,“一睹”是

    22、“看见”,结合语境可知应为“一现”。故正确答案为A项,然后验证答案。4.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D项中“能否搞好”和“提高”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5.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运用排除法,逐项确定答案。先通读语句,知道大意,了解文体特征。然后观察选项,确定首句,或可能为首句。再看哪些句子衔接比较紧密,中“我们以为”与中“现在认为”结合比较紧密,中“记录”与中“记录表明”与中“相反”结合比较紧密,可以排除A、B、D。代入检验,确定答案。6.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项表达了艾青对祖国深沉的爱,不是冰心。7.(1)泪落沾我衣 (2)枯藤老树昏鸦 (3)匹夫不可夺志也 (4)教然

    23、后知困(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首先要根据题干中的答题提示,准确填写。(1)(2)(3)(4)根据上下句提示填空。(5)根据“又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可以确定所填句子。(5)根据关键词“凌云壮志”可以确定所填句子。要注意“藤”“燕”不写错,写完答案后要认真核查,保证无错误。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一)(4分)8.(2分)近年来云南省采取多项(有力、全面、到位)举措保护生物多样性(1分),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1分)。【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题干要求概括材料一、二

    24、的主要信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提取概括。材料一的关键语句为“近年来云南已采取以下举措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材料二从统计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分值2分,分点作答。9.(2分)答案示例:水滴(种子)型图案象征生命之源;图案包含人、鸟、鱼、兽、虫、花、水等元素,寓意人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谐共生;图中的小女孩身着民族服装,意指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省份;图案设计理念来自于中国的剪纸艺术,体现中国民间文化魅力;图案右下方的印章,说明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行(展现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印章文化);图案背景布满甲骨文,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答出2点即可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首

    25、先了解会标的名称: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图案,然后从整体+局部的方法把握会标特点。解说时要先说元素构成,然后分析其寓意。分值2分,答出两点即可。(二)(4分)10.(4分)(1)(2分)朝花夕拾(1分) 鲁迅(周树人)(1分)(2)(2分)答案示例:简爱是位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努力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她不惧与罗切斯特先生社会地位悬殊,勇敢追求爱情。祥子追求幸福生活,想要凑钱买一辆洋车,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奔波。“红小鬼”追求平等,他们虽然年纪很小,却事事参与,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受到优待。(追求的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可以得2分;只写出目标,或只写出具体内容,得1分;脱离选项作答不给分。)【

    26、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从文中“考矿路学堂”及题干中“求学期间的两次心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可只是鲁迅的朝花夕拾。(2)题干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格式示例,答题时要参照示例组合答案。分析简爱,要结合其对平等的追求,分析祥子,要结合其对洋车的追求,分析“红小鬼”要结合其追求平等,事事参与。(三)(4分)11.(2分)略。(视临写与原帖的接近程度给分;将繁体字写成相应的简化字亦可,要求书写端正规范)【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要严格按照题干的要求: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字帖为繁体,临写繁体时不要写错。临写简体也可以。考生可以平时临写教材后的读读写写正楷字

    27、,以免考场上失分。12.(2分)甲【解析】本题考查书法鉴赏。从题干中“端庄典雅”可以排除乙和丙。三、阅读(1325题,共38分)(一)(4分)13.(2分)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满分)【解析】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对作者情感的分析,一定要从作品的文本信息出发。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诗歌内部,即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遣词造句、手法运用等着手;二是从诗歌外部,即从诗人的身世遭际、思想倾向和诗歌的具体创作背景等着手,即“知人论世”,特别是诗歌创作背景比较明确或与诗人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时。从“千古兴亡”可知有感叹历史兴

    28、亡之事;“生子当如孙仲谋”有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下阕则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14.(2分)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1分);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1分)。【解析】本题考查诗句作用。首先“何处望神州”是一个问句,自然引起下文,结合诗歌的社会背景,“何处望神州”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二)(12分)15.(2分)(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3)盖:大概是 (4)饱:吃饱(使饱,让饱)【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三个课内,一个课外。课内的平时练习比较多,容易填写。课外的要结合该词所在语境,“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29、”可知应为“吃饱”。16.(4分)(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1)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2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大意流畅。采用“留、删、调、补、替”等方法,准确翻译。(1)要留意“但”“者耳”的翻译。(1)要注意“苟”“皆”的翻译。17.(3分)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1分),“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

    30、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2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词语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如”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写水其实是写月光,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然后分析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18.(3分)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1

    31、分)(如学生引用“月色入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给1分)。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1分),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1分)(学生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不作解说,给1分)。【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干要求概括甲文印证“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的内容,要注意把握住“可观”和“乐”两点,从甲文中寻找答案。可观为“月色”,“乐”为通过观赏月色,获得快乐。(三)(9分)19.(4分)(1)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2分)(只答到关键词“多读多写”得1分,漏答“长期积累”扣0.5分。学生答“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给1分。)(2)吸收“思想”(1分)(


    注意事项

    本文(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及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