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品解析山西省运城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10893433       资源大小:478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解析山西省运城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1、精品解析山西省运城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化学试题解析版2019年运城市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i-59 O-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材料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矿物油B. 明矾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 “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加工成肥皂或生物柴油D. 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碳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加热使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能

    2、使动物或植物的油脂发生水解,但矿物油的成分是烃类,不与NaOH反应,因此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去除金属表面的矿物油,故A错误;B.明矾水溶液中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起到净水作用,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B错误;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皂化反应,油脂可用于制造肥皂和生物柴油,故C正确;D.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无机高分子纤维,故D错误;答案:C【点睛】易错选项B,注意净水剂与消毒剂的区别。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煤中含有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干馏得到B. 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C. 甲苯和乙苯分子内共平

    3、面的碳原子数最多均为7D. 由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之酯属于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将煤进行干馏可以得到焦炭、焦炉气、煤焦油,从煤焦油中可分离出苯、甲苯和粗氨水。煤中不含苯、甲苯和粗氨水,A错误;B.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先确定碳链,再将两个氯原子采取“定一移一”法确定位置:,共有9种,故B错误;C.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则甲苯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考虑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则乙苯可能有八个碳共平面,故C错误;D.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看做乙酸中的羟基被CH3CH2O-取代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答案:D【点睛】易错选项B

    4、注意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用“定一议二”法解题。3.下列所示物质的制备方法合理的是A. 实验室从海帶中提取单质碘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蒸馏B. 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Ti:金红石、焦炭TiCl4TiC. 从卤水中(溶质主要是MgCl2)提取Mg卤水Mg(OH)2MgCl2(aq) MgCl(s) MgD. 由食盐制取漂粉精NaCl(ag) Cl2漂粉精【答案】B【解析】【详解】A.海带中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时,过滤后要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再加入萃取剂进行萃取、分液,最后经蒸馏获得单质碘,故A错误;B.二氧化钛和焦炭、氯气反应,产物是四氯化钛和

    5、一氧化碳;镁与TiCl4置换反应得到钛和氯化镁,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参与化学反应,常做保护气,故B正确;C.直接加热蒸干水分得不到氯化镁固体,会促进氯化镁水解,最后得到氢氧化镁;应该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MgCl26H2O晶体,然后在HCl气体环境中加热MgCl26H2O可得MgCl2固体,故C错误;D.澄清石灰水浓度较低,用其制备次氯酸钙效率较低,应用石灰乳,故D错误;答案:B4.下列实验内容(装置操作或现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氯化氢的密度大于空气,导管应该短进长出,故A错误;B.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

    6、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因为氢氧化亚铁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氧化,应该在试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备硫酸亚铁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液面下,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才可以观察现象,故C错误;D.配制溶液时,不可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故D错误;答案:B5.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最外层比Z原子最外层多1个电子实验室可用Z的单质与烧碱反应制备少量气体X2,W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Z氢氧化物与Y、W的最高价含氧酸均能反应B. 简单离子半径:Z

    7、WC. Z、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 工业上常用X、W的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制备XW【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室可用Z的单质与烧碱反应制备少量气体X2,可知Z为Al,X为H;Y原子最外层比Z原子最外层多1个电子,Y的原子序数小于Z,可知Y为C;W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可知W为Cl;结论:X:H;Y:C;Z:Al;W:Cl。【详解】A. Z的氢氧化物Al(OH)3不能与Y的最高价含氧酸H2CO3反应,故A错误;B.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因此Z(Al3+)W(Cl-),故B正确;C. Z、W形成的化合物(AlCl3)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C错误;D.工业制氯化氢的方法:让氯气在过

    8、量的氢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冷却后被水吸收形成盐酸,故D错误;答案:B6.当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时,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利用这一性质,有人设计出如图所示“浓差电池”(其电动势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是由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而产生的)。其中,甲池为3molL1的AgNO3溶液,乙池为1molL1的AgNO3溶液A、B均为Ag电极。实验开始先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一段时间后B电极的质量增加B. 断开K1,闭合K2,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此时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C. 实验开始先断开K1,闭合

    9、K2,此时NO3向B电极移动D.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乙池溶液浓度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断开K1,闭合K2后,形成浓差电池,甲池为3molL-1的AgNO3溶液,乙池为1molL-1的AgNO3溶液,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可知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O3-向负极移动;闭合K1,断开K2,为电解装置,与电源正极相连的B极为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A析出银,NO3-向阳极移动,乙池浓度增大,甲池浓度减小,据此解答。【详解】A.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中的B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质量减小,故选A;B.断开K1,闭合K2后

    10、,形成浓差电池,甲池为3molL-1的AgNO3溶液,乙池为1molL-1的AgNO3溶液,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可知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O3-向负极移动,乙池硝酸银浓度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此时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故不选B;C.断开K1,闭合K2后,形成浓差电池,A为正极,B为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NO3-向B极移动,故不选C;D.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为电解装置,与电源正极相连的B极为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A析出银,NO3-向阳极移动,乙池溶液浓度增大,故不选D;答案:A【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11、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是关于浓差电池的理解。7.25下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 HCOONa和 HCOOH的混合溶液的pH=3,则c( HCOOH)/c(HCOO)=10B. 相同pH的 HCOONa和NaClO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前者大C. 等浓度等体积的Na2S和 HCOOH混合后:c(Na+)=2c(HCOO)+2c( HCOOH)D. 向NaClO溶液中通入H2S发生的反应为ClO+H2SHS+HClO【答案】D【解析】【详解】A. Ka=1.010-4=,可得c( HCOOH

    12、)/c(HCOO)=10,故不选A;B.由两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c(Na+)+c(H+)=c(HCOO-)+c(OH-)和c(Na+)+c(H+)=c(ClO-)+c(OH-),由于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甲酸,因此次氯酸根的水解能力大于甲酸根离子,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大于甲酸钠,所以次氯酸钠溶液中的H+浓度小于甲酸钠溶液,由电荷守恒式可知,由于两溶液中的离子均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则阴离子浓度之和等于阳离子浓度之和,而两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相等,H+浓度大的,则离子总浓度就大,所以离子总浓度是前者大于后者,故不选B;C.等浓度等体积的Na2S和 HCOOH混合后,根据物料守恒:c(Na+)=2c(HCO

    13、O)+2c( HCOOH),故不选C;D.因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H2S=S+Cl-+H2O,故选D;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程度大小比较和盐类水解的应用、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分析,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题灬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29分)8.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验证文献上用乙烯气脱除氮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设计实验制取纯净的乙烯气体和NO。设计的制备C2H4装置如图

    14、所示:资料:C2H5OHCH2=CH2+H2O(主)C2H5OH+2H2SO4(浓)2C+2SO2+5H2O(副)C+2H2SO4(浓)CO2+2SO2+2H2O(副) 写出乙烯的电子式_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_(填小写字母)。a KMnO4溶液 b Br2/CCl4溶液 c 浓NaOH溶液 d 浓硫酸设计图装置制备NO气体装置D烧瓶中的实验现象为:_;装置E盛放的试剂是_。(2)乙组利用甲组制得的C2H4和NO并选用下列装置进行催化反应,并检验乙烯的氧化物CO和CO2(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已知C2H4可被热的CuO氧化为碳的氧化物,酸性高锰酸钾可氧化NO和C2H4,不氧化CO)。各装置的连接顺

    15、序为:KG_HG_M。(按顺序填一个或多个字母)K后接的G的作用是_。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证明乙烯的氧化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若NO还原为N2,乙烯氧化为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2). c (3). 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在烧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4). H2O (5). I (6). JLG或JLGH (7). 检验乙烯的氧化产物中有CO2 (8). 除去未反应的乙烯与一氧化氮 (9). L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 10NO+2C2H4 5N2+2CO+2CO2+4H2O【解析

    16、】【分析】(1)制备C2H4: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制取乙烯,同时还有杂质气体CO2、SO2,因为CO2、SO2属于酸性气体,选择碱液处理法除掉杂质,在通入无水氯化钙中进行干燥;制备NO气体:铜片与稀硝酸反应制备NO气体,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O+O2=2NO制得的NO中含有易挥发的硝酸和少量NO2,可以通入水中除掉杂质,在通入浓硫酸干燥;(2)乙组利用甲组制得的C2H4和NO并选用下列装置进行催化反应,并检验乙烯的氧化物CO和CO2,注意两个关键点因为酸性高锰酸钾可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先通过澄清石灰水验证催化产物中二氧化

    17、碳的存在,在通过酸性高锰酸钾除掉未反应的乙烯与NOC2H4可被热的CuO氧化为碳的氧化物,干扰CO的鉴定,验证CO之前必须除掉乙烯和残余的二氧化碳。【详解】(1)乙烯的电子式:;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CO2和SO2但是不可除掉乙烯,所以选择碱液处理法。答案: c 装置D中进行的反应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O+O2=2NO,因此烧瓶中的实验现象为: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在烧瓶上方变成红棕色;装置E用来除掉NO中含有的杂质(易挥发的硝酸和少量NO2),因此选择盛放的试剂是水。答案: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无色气体产生

    18、,该气体在烧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H2O (2)乙组利用甲组制得的C2H4和NO进行催化反应,并检验乙烯的氧化物CO和CO2:将甲制备的纯净NO和C2H4通过催化装置K进行反应,通过G(澄清石灰水)用来验证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通过I(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未反应的C2H4与NO,通过H(浓NaOH溶液)除掉NO与C2H4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以及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乙烯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G(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除尽,通过J(无水氯化钙)干燥残余气体CO,通过L(CuO),发生反应CO+CuOCu+CO2,通过G(澄清石灰水)验证是否有CO2生成,从而验证催化产物中是否有CO,通过H(浓氢氧化钠)除掉剩

    19、余CO2,通过M(排水法集气)用来收集未反应的CO防止污染空气。根据上面分析可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KG IHCJLGH M;答案:JLG或JLGH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K后接的G的作用是检验乙烯的氧化产物中是否有CO2;答案:检验乙烯的氧化产物中有CO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酸性高锰酸钾可氧化NO和C2H4,不氧化CO,因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乙烯与一氧化氮;答案:除去未反应的乙烯与一氧化氮根据L装置中反应:CO+CuOCu+CO2,证明乙烯的氧化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L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L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若NO被还原为N2,乙烯被氧化为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乙烯总共升高10价,NO降低2价,因此n(NO):n(C2H4)=10:2,化学方程式为 10NO+2C2H4 5N2+2CO+2CO2+4H2O;答案:10NO+2C2H4 5N2+2CO+2CO2+4H2O9.三盐基硫酸铅(3PbOPbSO4H2O,不溶于水)主要适用于不透明的聚氯乙烯硬质管、注射成型制品,也可用于人造革等软质制品。以铅泥(主要成分为PbO、Pb及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Ksp(PbSO4)=1.82108,Ksp (PbCO3)=1.461013请回答下列问题:(

    21、1)加入碳酸钠溶液后PbSO4转化为PbCO3。转化的方程式为:PbSO4(s)+CO32(aq)=PbCO3(s)+SO42(aq),通过计算(保留2位有效数字)说明该反应程度很大的原因:_。这一步骤中,也可以将碳酸钠溶液改为碳酸氢钠溶液,写出用碳酸氢钠溶液时的离子方程式:_。(2)根据图溶解度曲线(g/100g水),由滤液I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为将“滤液1”_、_、用乙醇洗涤后于燥。(3)步骤“酸溶”,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措施是_(任意写出一条),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_。(4)“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溶质为_(填化学式)。步骤“沉铅”时若将Pb(NO3)2溶液与0.02molL1

    22、的H2SO4等体积混合生成PbSO4沉淀时,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答案】 (1). 该反应平衡常数K=1.2105,所以能进行 (2). PbSO4+2HCO3-=PbCO3(s)+SO42-+H2O+CO2 (3). 蒸发(升温)结晶 (4). 趁热过滤 (5). 适当升温(适当增加硝酸浓度,减小滤渣颗粒大小等合理答案均可) (6). 3Pb+8H+2NO3-=3Pb2+2NO+4H2O (7). HNO3 (8). 3.6410-6【解析】【分析】以铅泥(主要成分为PbO、Pb及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向铅泥中加Na2CO3溶液是将PbSO4转化

    23、成PbCO3,Na2CO3(aq)+PbSO4(s)=Na2SO4(aq)+PbCO3(s),所以滤液的溶质主要是Na2SO4和过量的Na2CO3,滤渣Pb、PbO和PbCO3在硝酸的作用下反应:3Pb+8HNO3=3Pb(NO3)2+2NO+4H2O、PbCO3+2HNO3=Pb(NO3)2+CO2+H2O、PbO+2HNO3=Pb(NO3)2+2H2O,均转化成Pb(NO3)2,Pb(NO3)2中加稀H2SO4转化成PbSO4和硝酸,过滤的滤液为HNO3,可循环利用,向硫酸铅中加入氢氧化钠合成三盐和硫酸钠,在5060,4PbSO4+6NaOH=3PbOPbSO4H2O+3Na2SO4+2H

    24、2O,滤液3主要是硫酸钠,洗涤沉淀干燥得到三盐,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反应PbSO4(s)+CO32(aq)=PbCO3(s)+SO42(aq)的平衡常数K=1.2105,由于反应平衡常数大于105,所以反应进行程度很大;如果碳酸钠溶液改为碳酸氢钠溶液,注意写离子方程式时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可拆开,离子方程式为PbSO4+2HCO3-=PbCO3(s)+SO42-+H2O+CO2;答案:该反应平衡常数K=1.2105,所以能进行 PbSO4+2HCO3-=PbCO3(s)+SO42-+H2O+CO2 (2)由图象分析可知,温度较高时析出硫酸钠,温度较低时析出硫酸钠结晶水合物,因此由滤液I

    25、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为将“滤液1”蒸发(升温)结晶、趁热过滤,洗涤晶体时用乙醇洗涤避免形成结晶水合物;答案:蒸发(升温)结晶 趁热过滤 (3)提高反应速率可以从升温和适当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固体反应物接触面积角度考虑;因为3Pb+8HNO3=3Pb(NO3)2+2NO+4H2O,所以生成NO的离子方程式:3Pb+8H+2NO3-=3Pb2+2NO+4H2O;答案:适当升温(适当增加硝酸浓度,减小滤渣颗粒大小等合理答案均可) 3Pb+8H+2NO3-=3Pb2+2NO+4H2O (4)Pb(NO3)2中加稀H2SO4转化成PbSO4和硝酸,过滤后,滤液中的溶质主要为HNO3,可循环利用于酸

    26、溶;设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1,Ksp(PbSO4)=1.82108=C(Pb2+)C(SO42-)=,计算得x=3.6410-6;答案: HNO3 3.6410-6【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对工艺流程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条件的控制选择与理解、溶度积的计算等,理解工艺流程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10.“低碳经济”备受关注,CO2的排集、利用与封存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1)将一定量的CO2(g)和CH4(g)通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CH4(g) 2CO(g)

    27、+2H2(g)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1=802kJmol1CO(g)+1/2O2(g)=CO2(g) H2=283kJmol1CO(g)+H2O(g)=CO2(g)+H2(g) H3=41kJmol1则反应CO2(g)+CH4(g) 2CO(g)+2H2(g)的H=_。(2)为了探究反应CO2(g)+CH4(g) 2CO(g)+2H2(g)的反应速率和平衡。起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2与CH4,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molL1 平衡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两条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曲线(如图):v正(CO2)和v逆(CO),则与v正(CO2)相对应

    28、的是图中曲线_(填“甲”或“乙”);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某一时刻降低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曲线甲对应的平衡点可能为_(填“D”“E”或“F”),判断的理由_。又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当压强为P2时,在y点:v(正)_v(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压强p1_p2(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原因是_;若p2=6MPa,则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答案】 (1). +248KJ/mol (2). 乙 (3). E (4). 降温反应速率减小,又降温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所

    29、以为E点 (5). 大于 (6). 小于 (7). 温度一定时,加压平衡逆移,CH4转化率减小,所以p2大 (8). 16【解析】【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解题; (2)根据平衡点确定,当达到平衡时正逆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图可知,反应平衡时图中对应的点应为A和F点;降温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浓度会增大,据此判断;压强为P2时,在y点反应未达到平衡,在x点达到平衡,则反应正向移动,所以v(正)大于v(逆);该反应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方向,压强越大,CH4的转化率越小,已知相同温度下,P1条件下的转化率大于P2,则P1小于P2;在y点对应温度下的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列

    30、三行式计算Kp。【详解】(1)CH4(g)+2O2(g)=CO2(g)+2H2O(g) H1=802kJmol1 CO(g)+1/2O2(g)=CO2(g) H2=283kJmol1 CO(g)+H2O(g)=CO2(g)+H2(g) H3=41kJmol1利用盖斯定律:-4+2,得CO2(g)+CH4(g) 2CO(g)+2H2(g) H=+248KJ/mol答案:+248KJ/mol(2)反应:CO2(g)+CH4(g) 2CO(g)+2H2(g) H=+248KJ/mol平衡时图中对应的点应为A和F点,当达到平衡时正逆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正(CO2):v逆(CO)=1:2,确定v正(CO2)相对应的是图中曲线乙;降温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浓度会增大,据此判断曲线甲对应的平衡点可能为E;答案:乙 E 降温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解析山西省运城市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