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走向高考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

    • 资源ID:10784806       资源大小:28.3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走向高考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

    1、走向高考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专题9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少年游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_【答案】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_【答案】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通过“心共马蹄

    2、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青山流水皆有情,借景抒情。(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3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答案】“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4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_【答案】融情于景。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3、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检校:核查。床头:指酿酒的糟架。5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_【答案】“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6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_【答案】一个“偷”字,

    4、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7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5、?有什么作用?_【答案】词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8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_【答案】对朝政的不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泊平江百花洲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注】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

    6、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9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_【答案】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10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_【答案】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

    7、,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莎,指莎草。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1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_【答案】“软草平莎”在雨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触景生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

    8、耦耕身?”1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_【答案】比喻,“光似泼”极言光线充足,“气如薰”表明香气浓郁;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3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_【答案】以乐景衬哀情,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桃花繁盛,李花飘香的生机盎然的春景反衬出诗人的深愁苦恨。14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

    9、说你的理解。_【答案】不是直接抒发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曲折、含蓄地表达愁思。不说自己愁重,而怨东风冷漠不为己遣愁;不说自己“恨长”,却反过来怨春日惹恨。(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5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_【答案】(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

    10、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6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_【答案】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从中可见内心的愤激之情。(九)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718题。雪晴晚望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17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_【答案】诗

    11、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出门远眺见遍山白雪,樵人初归,野草燃烧,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景物清冷;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空山独行,情感清冷(心灰意冷、凄凉、失落、苦闷)。18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_【答案】整首诗在写景上,远近结合:选择了“野火”“断烟”“危峰”等远景,也选择了溪水这样的近景;动静结合,选择了“白屋”“寒日”“溪云”等静景,也选择“归”“下”勾勒出山间景物的生气和动态;俯仰结合,写了天上溪水上升腾的云朵,也选择了采樵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山;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推移变化;视听结合,这首诗歌前六句全为望景,最后一联写

    12、清脆的钟声,让诗歌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余韵无穷。(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19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作用?_【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

    13、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20前人曾评价这首诗说:“此诗吊陈琳,都用自己陈说,盖己之才与遇,有与琳相似者。”诗中哪些词句是描写自己的?二人有何相似之处?_【答案】“飘蓬”、“霸才无主独怜君”、“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二人皆有盖世才华,陈琳曾不被重用,而作者一直怀才不遇。(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21“叫起离情,敲残愁况”一句中“敲残”二字有何妙处?_【答案】“敲残”二字极为凝

    14、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22本曲是如何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_【答案】本诗描写了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等意象,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叶的沉寂,这一切构筑了令人断肠的秋夜氛围,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绪。(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324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23本诗

    15、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_【答案】(1)生活的艰辛;(2)命途的不顺;(3)生命的衰老。24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_【答案】(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这些景物凄冷萧条,能够准确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526题。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滟预关,即滟滪滩。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25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_【答案】首句写被放多年,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不免庆幸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还能在这岳阳


    注意事项

    本文(走向高考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