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x

    • 资源ID:10768346       资源大小:25.77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x

    1、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二、教学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

    2、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三、教材分析: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六年级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9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

    3、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四、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造型表现”: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

    4、,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综合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重点: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五、教学措施:1、教师本

    5、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多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

    6、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安排第一周建筑艺术的美 1课时第二周图形的魔术组合 2课时第三周添画人像 1课时第四周线描画中的黑白对

    7、比 2课时第五周亲亲密密一家人 1课时第六周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1课时第七周箱板上的新发现 2课时 第八周参观券的设计 2课时第九周神秘的礼盒 2课时第十周故事里的人 1课时第十一周镜头里的花 2课时第十二周神州风采 2课时 第十三周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2课时第十四周家乡的小吃 2课时第十五周家乡的艺术 1课时第十六周发现老房子的美 1课时第十七周家乡的老房子 1课时第十八周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2课时第十九周测试 2课时 教学设计备 注1、凝固的音乐建筑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 “凝固的音乐-建筑” 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

    8、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 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提问: “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 师: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同学们说

    9、是什么 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 , 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 凝固的音乐建筑二、讲授新课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一) 、 课件出示: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 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二) 、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 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三) 、师: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

    10、了巨大 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 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 字记录下来。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布置课外作业: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作品的欣赏变成浏览,泛泛而论,再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和考察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和

    11、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备 注2、有特点的人脸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研究人类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特 征。 2、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方法进行创作,利用欣赏艺术大 师们的各类作品,感受对人类各种面部表情进行艺术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自己对作品 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各种脸部的的特征,观察、研究、交流,讨论了解人类脸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各种表情之间的描绘。教学难点: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出示镜子,请一学生上

    12、讲台,看看镜子里有什么?每个人的脸一样吗? 揭示课题,板书:有特点的人脸三、欣赏感悟: 师生共同欣赏艺术大师和一些学生创作的与人类脸部有关的绘画作品二、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知识每张面孔都有自己的特点,或丰满,或清瘦,或慈祥,或甜美,或严历 有特点的人脸,常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只有认真观察了,我们才能表现好 人脸的特征。 小组研究:1课本中人物的脸分别属于什么基本形?2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 3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表情,如果你来画你应该怎么表现? 小组研究后全班讨论。三、水墨人物的画法和步骤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四、师示范 五、布

    13、置作业: 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的工具画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 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六、作业展示,评价总结 作业展示,1、为既画得快又画得好的同学开一个水墨画展览。 2、没有展出的同学请他做个评论家,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评价展出的作品。 通过观察欣赏各种脸部的特征,观察、研究、交流,讨论了 解人类脸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和表情的特点。通过评价、交流,相互启发,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自己对作品的 感受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教学设计备 注3、戏曲人物 教学目的: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 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 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

    14、.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 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 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2.导入激趣。 导入激趣。 导入激趣(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 (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3)各小组展示作业,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感知引趣。 感知引趣(

    15、1) 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 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尝试探趣。 尝试探趣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5.评价延趣。 评价延趣。(1) 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让学生自评、 互评, 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 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 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 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

    16、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要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 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教学设计备 注4、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目的:1、 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 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 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 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4、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

    17、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如何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 教学过程: 一、 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 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 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 的奇妙世界。 3、 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 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 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二、 新授 1、 出示

    18、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4、 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 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 a) 学生作品欣赏 5、 练习、辅导。6、 作品展览和评述 a) 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 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c) 教师点评。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作品的欣赏变成浏览,泛泛而论,再给学生任务时,要求要明确,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上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教学设计备

    19、注第 5 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的: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 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3、 揭题:线描画 板书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1、 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

    20、么表 、 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 (汇报)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 ;线条(点的延长) ;面(点的聚集和 线条的增粗)3、 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三、 练习1、 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 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 的主题呢! 3、 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 对比。 4、 作画步骤: (1) 构思 (2) 起稿 (3) 线描 (4) 调整 5、 练习 6、 辅导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 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

    21、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 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2、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四、辅导:五、作品展评:师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 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 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教学设计备 注6、自制小相框教学目的: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2、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小组研究:(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2、学生发言: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

    23、谁的相框更 新颖、更漂亮。四、作业评价:1、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2、评选设计之星。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操作富有特色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教学设计备 注 第18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

    24、,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难点:图案形象的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教学准备: 各种苗族服饰、录像、图片、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了解有关苗族服饰特点 搜集苗族服装、服饰图案的实物或图片。二、引入新课:三、新授课: 1、提问:通过课前学习,谈谈你对苗族的了解。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进行补充。 2、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苗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先民不断被迫迁徙,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最终形成

    25、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4、引导学生欣赏“百鸟衣” “百鸟衣”的传说、用途、图案特征、色彩、欣赏价值。5、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了解有关“蝴蝶妈妈”的传说。 6、欣赏“牛首龙纹”的图案,了解有关“龙”的传说。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四、学生作业: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服饰图案进行临摹。 能讲其寓意。五、小结:组织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作品的欣赏变成浏览,泛泛而论,再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和考察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备 注 第18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苗族

    26、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难点:图案形象的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教学准备: 各种苗族服饰、录像、图片、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了解有关苗族服饰特点 搜集苗族服装、服饰图案的实物或图片。二、引入新课:三、新授课: 1、提

    27、问:通过课前学习,谈谈你对苗族的了解。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进行补充。 2、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苗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先民不断被迫迁徙,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4、引导学生欣赏“百鸟衣” “百鸟衣”的传说、用途、图案特征、色彩、欣赏价值。5、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了解有关“蝴蝶妈妈”的传说。 6、欣赏“牛首龙纹”的图案,了解有关“龙”的传说。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四、学生作业: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服饰图案进行临摹。

    28、能讲其寓意。五、小结:组织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作品的欣赏变成浏览,泛泛而论,再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和考察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备 注 第18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增强对祖国非物质

    29、文化遗产的认知。 教学难点:图案形象的特点和对比色的运用。教学准备: 各种苗族服饰、录像、图片、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 了解有关苗族服饰特点 搜集苗族服装、服饰图案的实物或图片。二、引入新课:三、新授课: 1、提问:通过课前学习,谈谈你对苗族的了解。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进行补充。 2、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苗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3、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先民不断被迫迁徙,这个过程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布格局。 4、引导学生欣赏“百鸟衣” “百鸟衣”的传说、用途、图案特征、色

    30、彩、欣赏价值。5、苗族不仅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更将它倾注于图画之中,了解有关“蝴蝶妈妈”的传说。 6、欣赏“牛首龙纹”的图案,了解有关“龙”的传说。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四、学生作业: 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服饰图案进行临摹。 能讲其寓意。五、小结:组织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作品的欣赏变成浏览,泛泛而论,再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和考察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性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备 注 第18课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苗族服饰文化的内涵,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能讲解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寓意。 2、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苗族形式多样、制作精美、色彩瑰丽、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的图案纹样的服饰,了解有关苗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增强对祖国非


    注意事项

    本文(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