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科学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

    • 资源ID:10767239       资源大小:401.1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科学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

    1、七年级科学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 知识点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从而改进了蒸气机。奥斯特在整理实验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3.科学研究的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4.科学技术即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5.学习科学的目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练习;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

    2、实验 C.观察 D.阅读2、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伊拉克大沙漠 B. 伊拉克战争 C. 伊拉克气温高降水少 D. 伊拉克石油蕴藏量丰富3、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 A. 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 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 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 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4、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雨后出现彩虹 B “神州”七号上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5、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B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及C科学研究是很复杂的工作,我们没有办法完成D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

    3、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研究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成功者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B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C借助各种仪器可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D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7、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 C认真思考 D以上都是8牛顿从苹果落地自然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 A.实验 B.观察 C.调查 D.阅读9、科学家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其科学研究的首要工作是() A.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B.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C.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D.搜集资料,考察验证10、下列不属于科学研

    4、究的是()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B.苹果落在地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第2节 走进科学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工具。试管 蒸发皿 烧杯 燃烧匙 玻璃棒酒精灯 细口瓶 广口瓶 胶头滴管坩埚钳 托盘天平 量筒 铁架台 试管夹 药匙 锥形瓶 圆底烧瓶 漏斗 量杯 三角架 石棉网1实验室里的仪器(1)试管架:放置试管的仪器。(2)试管夹:夹持试管等。夹在试管中上部,距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

    5、上(3)铁架台:用于固定或夹取各种仪器。(4)试管:少量物质反应时用的容器。 可直接加热加热液体最多不能超过试管三分之一,管口应与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放入块状颗粒状药品时,先把容器平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往试管装入固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装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液体加热:加热前,先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加热。试管清洗干净的标志:试管内形成均匀水膜,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

    6、洗干净,如果出现水滴成股流下则没洗干净。(5)烧杯:用于配置溶液,可间接加热。(6)量筒:测液体体积。 不能加热,只能测体积用。 上下粗细均匀,刻度均匀。(7)量杯:测液体体积。 不能加热,只能测体积用。 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8)酒精灯:用来给物体加热的仪器。酒精最多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给物体加热时用外焰。(9)药匙:取少量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工具。(10)镊子:夹取块状物体。(11)停表:测量时间的仪器。(12)天平和砝码: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13)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仪器。 (14)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的仪器(15)

    7、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16)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遥远的星体。(17)玻璃棒:用于搅拌引流蘸取液体的作用。(18)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19)漏斗:过滤溶液。(20)放大镜:放大物体。放大镜逐渐远离物体,像越来越大。(21)蒸发皿: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22)坩埚钳:夹持坩埚加热或夹持热的蒸发皿等,(23)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24)燃烧匙: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25)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不能用于加热(26)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不能用于加热2.加热情况 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钳、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烧杯

    8、、锥形瓶、圆底烧瓶(下面垫上石棉网后在加热)不能加热:广口瓶、细口瓶、量筒、量杯、漏斗等3.实验室意外处理 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并且用蓝油烃涂抹。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化学物质溅入眼睛:用蒸馏水冲洗酒精灯倾倒引起火灾:用湿布扑灭4.常见仪器实验操作(1)胶头滴管的使用: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试管口的正上方0.5cm处。 滴管不要接触仪器壁;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保持滴管橡胶帽在上;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被污染;不要用没有经过清洗和干燥的滴管再去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能冲洗。常识:20 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2)酒精灯的使用:

    9、内装酒精最多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灭火。5.药品使用(1)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2)试管中加入少量药品: 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取1-2毫升指示剂:取1-2滴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包括不能倒入水池,以免堵塞管道);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6. 连接仪器、装置仪器的连接:连接橡皮管、塞子、玻璃导管,应将管口或塞子先用水润湿,插入过程应轻

    10、轻转动。7.装置气密性检查操作要领是:“导管一端先入水,手掌紧贴容器壁,管口不断冒气泡,手离器壁导管形成水柱,方知装置气密好”。8.写出图中操作引发的后果A:瓶盖没倒放使药品污染,标签腐蚀B:引起火灾C:水倒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D:药品会沾在试管内壁上9.常见操作 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试管内药品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烧的很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破裂。第3节 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2.观察的概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活动。包括运用眼耳口鼻等各种感官去接触认识.思考客观事物。3. 观察的分类:直接观察和间接观

    11、察直接观察: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进行的观察间接观察:人们借助于仪器 工具进行的观察。(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只需较粗略的知道物体的一般性质(如颜色性状气味),不需要知道具体的数据。定量观察:较精确的知道具体数据的观察4.人的感觉器官的判断有局限性错觉观察往往要借助于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可以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任何一个观察活动,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第4节 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

    12、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的认识: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选正确: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最小刻度的刻度尺。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注意: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

    13、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物体长度为末端读数减去起点读数。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例: 准确值为:2.2 cm ,估计值为:0.05 cm ;所以读数为2.25 cm练一练: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木块A的长度是 厘米2.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木块A的长度是_ 厘米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6.误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

    14、就叫误差。(1)误差来源: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仪器本身不准确; 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2)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3)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是常用方法 (4)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7.练习: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1mm 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1.52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1.4

    15、2_厘米。8. 测金属丝的直径呢?.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长度L.数出线圈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是9.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10.在测量时要进行_,这样就会产生误差,采取_可减小误差。11.用刻度尺测出一本200页书的厚度是8.5 mm,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_m。12.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厚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43 cm、18.42 cm、18.40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木块的厚度应记作_cm。1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16、D.24厘米。1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15.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1.002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16.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小方桌的边长是0.500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尺校对,它的实际长度是1.003m

    17、,则小方桌的边长的真实长度是 由测量结果的数值0.500m,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因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m,说明该刻度尺的一小格相当于实际长度1.003cm;读数是0.500m,相当于50个1.003cm,故物体的实际长度应该是:501.003cm=50.15cm=0.5015m为了保持分度值统一不变,因此小方桌边长的真实长度是0.502m故答案为:0.50217. 科学计数法 表达形式:数10* (要求“数”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0)例:1000= 103 或 1 103 0.001= 10-3或110-3练:1000000= 35000000= 0.00001

    18、= 0.000025=二体积的测量 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1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 ; 1升=1分米3 ; 1毫升=1厘米32体积的测量:(1) 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体积=长宽高。(2)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量筒(或量杯)(排水法)量筒刻度均匀 量杯刻度上密下疏(3)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注意:量筒读数要注意最小刻度!羊小虎大: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4)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的步骤:测出

    19、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V;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缓加入量筒水中,并完全浸没,测出水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VV即为石块的体积。(5)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排水法 针压法 重物法 薄膜法 替代法(6)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的概念及单位: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2温度的测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3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4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

    20、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5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6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6)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7)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内液面相平。7温度计的使用步骤: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

    21、取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4)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5)取出温度计8体温计:(1)量程为3542(2)最小刻度为0.1。(玻璃泡较大、内径特别细)(3)使用特点:体温计使用前应消毒,用力向下甩。(4)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它能离开人体读数。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常用温度计体温计最小刻度(分度值) 一般为1C0.1C刻度范围一般为0 100C35 42C结构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细均匀(1)下端玻璃泡比细管容积大得多,而且

    22、内径很细;(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相同点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9.最小刻度与玻璃泡和内径的关系? 答:玻璃泡容积越大,内径越细,越精确。10.小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指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了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作一个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40厘米,最后他用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24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 (

    23、 ) A20 B30 C40 D60第5节 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步骤 例1、从“天花和牛豆的故事”里归纳出琴纳是如何探究的?爱德华琴纳的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挤牛奶女工容易感染到牛痘的病,而这些女工为什么不会患上天花? (2)建立猜测和假设:可能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可以抵挡病毒的入侵(3)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计划):让人先感染牛痘,再看会不会得天花(4)收集事实证据:人感染牛痘后,不会再得天花(5)检验与评价: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6)合作与交流:推广应用例2、探究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呢?(2)建立猜测和假设

    24、:可能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一个比例关系。(3)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计划):测量不同年龄、不同身高的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4)收集事实证据:建立图表关系,分析脚印长和身高的关系(5)检验与假设: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确有一个比例关系(6)合作与交流:对比其他同学的结果,完善比例关系,进行推广应用 2.练习:1.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此批盆栽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相符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实

    25、验不成功,停止探究2、 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C.提高智商 D.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3、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4、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疼、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 A、交流 B.获取事实证据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5、中医给病人看

    26、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与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6、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7、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甲向阳处20充足乙暗室一二A. 20 不充足 B. 20 充足 C. 30 不充足 D. 30 充足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科学新教材第一单元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