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ppt

    • 资源ID:10754445       资源大小:693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ppt

    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九章土地利用与保护,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用地分类第三节 用地分区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第五节 土地保护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包括内陆水域和沿海滩涂在内的陆地,是由地貌、土壤、岩石、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构成的物质综合体。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的特征:稀缺性;恒久性;不动性和区域差异性。,第一节 概述,一、土地2.土地权属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权属,即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也有两种,即国家土地所有权、农民集

    2、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在我国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乡(镇)集体所有土地;二是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三是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按用地性质分类,国有土地使用权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按土地取得的方式分类: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使用权、入股(或作价)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第一节 概述,集体土地使用权分为三类:承包农用土地使用权、入股(或作价)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使用权。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权属,即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也有两种,即国家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

    3、权。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在我国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乡(镇)集体所有土地;二是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三是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按用地性质分类,国有土地使用权分为农用土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按土地取得的方式分类: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使用权、入股(或作价)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分为三类:承包农用土地使用权、入股(或作价)土地使用权、租赁土地使用权。,第一节 概述,二、土地评价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衡量一定地区土地的各种组成要素和基本条件的特点,对土地质量、潜

    4、力及适宜用途比较鉴别,确定最有利的用途。土地分等定级就是对土地质量的评定。在城镇又简称土地评价。,第一节 概述,三、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以土地为对象,根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功能,围绕一定的目的,对土地进行干预,以获得物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1.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也不是简单的平面利用,而是追求立体式的开发利用,下至地壳,上至大气层,都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的范畴。,第一节 概述,三、土地利用2.土地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即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特定区域内土地上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受经济技术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土地人口承载力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土地承载力主要受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二是营养水平和

    5、人口数量。分析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目的,不仅仅是探讨某一特定区域能够养活多少人,而是要提出增加土地潜力和控制人口的对策。,第一节 概述,三、土地利用3.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也称为利用强度,是人类利用土地资源能力和利用土地状况的一种反映。它可以用多种指标加以反映。(1)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2)垦殖指数:又称土地垦殖率,指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它反映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业发展程度。计算公式为:,(3)水面利用率:反映水面开发利用程度,它指已利用水面占水域总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4)耕地复种指数:又称耕地利用率,指每年实际播种使用的面积和耕地面积总

    6、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5)草原载畜量:指每平方千米草原所放养牲畜的头数。计算公式为:式中各类牲畜头数一般将各类牲畜换算成绵羊单位或黄牛单位(头)来计算。,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6)建筑密度: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建筑基底面积是指首层平面占用的面积,以墙脚外围的散水线为界进行计算。用地面积指建筑或建筑群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室外工程(如绿地、道路、停车场等)的面积。(7)容积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8)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第一节 概述,四、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

    7、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严重的状态,为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1)农地整理(2)建设用地整理(3)土地复垦,第一节 概述,四、土地整理1.土地整理的目的和任务(1)土地整理的目的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2)土地整理的任务: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对在生产活动中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破坏的土地和受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

    8、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露土地等未利用的宜农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第一节 概述,四、土地整理2.土地整理的总体要求(1)土地开发整理要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统一(2)土地开发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3)加大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力度(4)积极开展逐步推行土地修复工作(5)与土地修复相关的存量土地的优化利用,第二节 用地分类,一、按地貌特征分类根据地貌特性不同,常将土地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类型。二、从农业开发利用的资源角度分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中国土地分为9大类。它们分别为:耕地;园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草山、

    9、草坡;宜农荒地、宜林荒山荒地;沼泽、沙漠化土地、沙质荒地、戈壁;寒漠、石骨裸露山地、永久积雪冰川;沿海滩涂、内陆水域;城市、工矿、交通用地。,第二节 用地分类,三、土地适宜性分类适宜性,表示土地对拟议中的土地利用是适宜还是不适宜。适宜又可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等次一类型。据2009年住建部发布的城乡用地评定标准,根据用地评定指标,将用地建设适宜性分为适宜、较适宜、适宜性差、不适宜四级。,第二节 用地分类,四、土地利用状况分类(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010102007),采用两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一级类分别是:,7.住宅用地8

    1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9.特殊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他用地,1.耕地2.园地3.林地4.草地5.商服用地6.工矿仓储用地,第二节 用地分类,四、土地利用状况分类(二)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我国城乡规划法首先界定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两大类别。在中心城市内将城市用地分为8大类、35中类、44小类。1.城乡用地分类(1)建设用地,分为: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4:特殊用地H5:采矿用地H9:其他建设用地,(2)非建设用地,分为:E1:水域E2:农林用地E9:其他非建设用地,第二节 用地分类,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1)居住用地

    11、(R)(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4)工业用地(M)(5)物流仓储用地(W)(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7)公用设施用地(U)(8)绿地与广场用地(G),第三节 用地分区,一、用地分区的概念与类型1.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土地利用分区,又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某一特定地区划分出不同要求的用地区域。2.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类型(1)功能分区(2)管治分区(3)综合分区,第三节 用地分区,二、主体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与功能区的定义有所区别。功能区是将某个区域确定

    12、为特定的用途的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自然保护区等。主体功能区划则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原则划分具有各种发展导向的规划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四种类型区分别是:(1)优化开发区,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第三节 用地分区,(2)重点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3)限制开发区,指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生态安全的区域。(4)禁止开发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主体功能区广泛的影响表现在:首先,要求区域规划必须

    13、进行规划政策的空间分类。其次,主体功能区划应该成为区域规划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第三节 用地分区,三、空间管制区划1.城镇建设中的用地分区城乡建设用地分区一般分为三类,它们是:(1)禁建区(2)限建区(3)适建区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把中心区分为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4种用地类型。有些城镇体系规划把地域空间分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开发区、重点保护区等多种类型区。,第三节 用地分区,三、空间管制区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分区国土资源部要求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落实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和管制区域。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三界四区”(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

    14、和禁止建设边界,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尽快将城镇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和管制区域落到实地,明确四至范围,确定管制边界的拐点坐标,在主要拐点设置标识,并向社会公告,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扩张。,第三节 用地分区,三、空间管制区划3.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的主导生态功能,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在分区基础上,生态功能区划要分析各区现状的主要生态问题、生态保护方向,提出生态保护的限制或禁止措施。地区性的生态功能区划的层次与命名,与全国性的区划会有很大

    15、的差别。,第三节 用地分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表,资料来源: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年7月,第三节 用地分区,四、综合分区综合考虑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确定其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根据其开发利用的特点、产业布局和整治措施的一致性进行地域单元的类型归并与分区。各地分区的方法与命名有很大的区别。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2004年)将珠江三角洲土地分成四种空间类型:(1)都会区(2)市镇密集区(3)开敞区(4)生态敏感区,第三节 用地分区,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则将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分为七类区:(1)综合功能区(2)产业园区(3)CBD地区(4)科教创新发展区(5)绿心创新

    16、发展区(6)生态保育区(7)高品质乡村地区,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一、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张占承等综合了多种意见,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完整的定义应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一般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前者可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者包括土地规划设计和专项土地利用规划,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土地复垦规划、

    17、土地整理规划等。,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土地利用目标(2)确定土地利用指标(3)土地利用分区与用地配置(4)建设工程布局与用地规划(5)制定土地利用规划(6)拟定规划实施措施,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统筹兼顾原则3.综合效益原则4.逐级控制原则5.动态平衡原则,第五节 土地保护,一、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二)自然灾害和人为不当的活动使大量土地损失(三)人口不断增加,使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四)耕地减少的速度加剧,质量损失严重,第五节 土地保护,二、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切实保

    18、护耕地(一)解决土地供需矛盾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基本原则:(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全国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2)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妥善处理保障建设用地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五节 土地保护,二、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切实保护耕地(二)实施理性增长策略理性增长的思想在城区、边缘区、郊区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实施策略。建设“理性增长”城市的主要方

    19、法是:土地的混合使用;强调城市密度,设计紧凑的住宅;占用更少的土地;提供多种选择的住宅;创造适合步行的社区;减少对道路建设和车辆的需求;创造鲜明的社区自身特色;保护开敞空间、农田和自然景观以及重要的生态区域;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工业污染的土地;提供多种便利有效的交通选择,鼓励自行车、步行;提高城市增长的可预知性、公平性和成本收益;鼓励社区组织和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发展决策。城市增长边界是国际上“理性增长”管理常用的措施之一。,第五节 土地保护,二、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切实保护耕地(三)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保护。耕地保护

    20、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用途管理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都是我国保护耕地的重要制度之一。它们的要点是:(1)用途管理;(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耕地占补平衡。,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集约节约用地是一种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用地模式。集约节约用地的基本方针是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一、集约节约用地的现实意义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障碍。寻求在集约节约用地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新模式,

    21、对于解决当前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二、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集约节约用地策略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基本策略,可概括如下:(1)减量化节约用地(2)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再循环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内地与香港地区加油站用地标准比较,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三、推行“紧凑城市”建设模式1996年新城市主义大会(CNU)通过了一个宪章,主张“恢复现有的城市中心和位于连绵大都市区内的城镇,将蔓延的郊区重构为具有真正邻里关系的多样化的社区,保护自然环境和建筑遗产”。紧凑城市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高密度的城市开发(2)土地混合使用(3)大分散小集中(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第六节 集约节约用地,四、香港土地的集约利用香港土地利用具有两个特点:混合使用,立体发展。香港集约用地模式的五个方面:(1)建筑布局紧凑化(2)土地利用高密度(3)土地利用的立体化(4)底层空间开放化(5)以社区为核心的综合用地模式,思考题,1.反映土地开发利用状况的常用指标有哪些?2.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的异同。3.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的目的与功能区类型。4.简述集约用地的理论与策略。5.简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注意事项

    本文(09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九章.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