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市天津一中益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10747944       资源大小:74.8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天津一中益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1、天津市天津一中益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天津一中、益中学校 2018-2019-1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三月考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36 分)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吐(t)槽社会不公,抱怨怀才不遇,因而踟(ch)蹰不前,这不过是找一个堂皇的借口而已。当你拂去往日心灵的积弊与尘垢,用婴儿水晶般的瞳孔打量世界的时候, 你会发

    2、现即使是在严冬季节,周遭仍然暗涌着奇迹抽芽带来的层层新绿。B中华文明硕果累累(li),仰韶的彩陶、良渚(zh)的玉器、唐之金银、宋之陶 瓷,元明清不胜枚举,这些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诚惶诚恐。C雄心期决胜,壮志在必克。我们要多些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乘(chn)势而 上的机遇意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汇聚全体国民的磅礴力量,再接再厉,砥砺攻艰, 铿(kng)锵前行,争取更大的胜利。D站在兵马俑(yng)坑前,我们看见的秦朝文物几近全部。细心倾听,甚至可以 听见金戈铁马的嘶杀声。这令人震惊的兵马俑,不过是秦文明中的沧海一粟(s)。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为

    3、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 。(2)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干扰中剥离出“演绎”的成分,去伪存真,真相,呈现出万事万物的真实状态。(3)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老先生跑了许多图书馆, 了 大量的文献资料。A侦查 厘清 披阅 B侦查 理清 批阅 C侦察 理清 披阅 D侦察 厘清 批阅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蓟县滑雪场九成以上受伤者为初学滑雪者,大部分在未接受专业指导或训练的情 况下直接进入中高级滑道,从而导致自己受伤或撞伤他人概率更大。B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 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C气象

    4、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区同 时依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D法治教育的开展不能一味地加大课时量,课时总量和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 味地做“加法”无疑是与“减负”的初衷相违背的4下列对有关名著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这一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两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沂水舞雩”和“濠梁之辩”。B哈姆莱特说“我的命运在高声呼喊”。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继承了古希 腊命运悲剧的传统,把人物命运置于不可违背的天意之下,让主人公在命运和神祇面前觉 察出自己的渺小。C元杂剧可分

    5、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 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D三国演义善于写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 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扣人心弦。如官 渡、赤壁、彝陵之战。二、(9 分,每小题 3 分)小寒与物候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 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 故也;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 可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

    6、,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 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 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 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 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 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 千只汇集在一起,互

    7、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 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 “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 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 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 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 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 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

    8、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 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到了第二候,虽然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 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 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 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 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 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 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

    9、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 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 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 头。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 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 “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 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

    10、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大雁的习性是南北迁徙,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移,在迁徙的途中,它们表现出在人们看来的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因而也被人们称为“天厌”。B在中国人的眼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中,用雁来作为五 礼之贽,这使得大雁兼具有人们所需要在婚姻问题上的丰富含义。C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吉祥的象征,诗经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和绘 画中的画鹊兆喜都表达了人们对喜鹊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D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雉”既指一种禽鸟,如“雄雉于飞

    11、,泄泄其 羽”,也作为一种长度单位,如左传中“都城过百雉”。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小寒其实并不寒,因为小寒这个节气其实是阳能在增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B文章论证大雁是人类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量引用了名言名句,非常有文化内 涵。C文章将小寒节气中三种物候做了对比论证来分别表现对先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有大 有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读性强。D文章在论述中采用总分的层次来安排内容,按照大雁、喜鹊、野鸡的顺序,分别 论证了小寒时的三种物侯特征,使论述既非常清晰有条理。7下列诗句中,符合“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

    12、塞,归雁入胡天。 B冰簟银床梦不成,雁声远过潇湘去,碧天如水夜云轻,十二楼中月自明。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15 分,每小题 3 分)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 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 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 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沈溺于

    13、川谷者, 何哉?为其旁无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 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 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虙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 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 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 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塊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14、左右童竖,不能掩 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 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 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韩又 尝问曰:“玉珽杼上终葵首,当作何形?”乃答云:“珽头曲圜,势如葵叶耳。”韩 既有学,忍笑为吾说之。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 不精励。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

    15、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 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 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 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 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

    16、孙之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亦众矣。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之 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 注玉珽:玉笏。终葵:一种方形尖顶的椎。触涂:处处。迒(hng):(野兽的)脚印。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察之未熟耳 熟:熟练B伯石让卿 让:推让、谦让。 C雅自矜持 雅:平素、向来。 D治点子弟文章 点:修改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信誉显而然诺亏 人非生而知之者B乃答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忍笑为吾说之 何为其然也 D不容于口 乃设九宾礼于廷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17、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结盟以后,双方受义务约束。 B居丧制度: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等级分明,对亲人去世后的服饰、言容、居处、娱乐、饮食等都有规定,如“居丧三年”。 C士族:又称世族、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从两汉到南北朝最为显著的官员的选拔系统,后渐被征辟荐举制度所取代。 D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凡吉礼皆戴冕,而服饰随事而异。是王公贵胄的专有服饰,不同等级亦各不相同。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B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

    18、/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C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 D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余地也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徒有虚名,于是设宴叙谈,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 他的想法。B人一旦有了虚假的行为,后面没办法处处相继周全时,那么原先的功绩也就会随之而毁。 C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的原因是一方面可劝勉世人立名,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实惠。D文章主要讲名不副实,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消除了世人对名声片面的理解,明确了树立好名声的深远意义。四、(23 分)第卷(114 分)13将下面的句子

    19、译为现代汉语。(7 分)(1)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2)世之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偕茂者,惑矣哉!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10 分)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陈去病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注释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参加革命的途中。 胥涛: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涛神。(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的“高唱大江东”与尾联的“战秋风”,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

    20、 度。B 颔联描写了汹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 C 尾联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白浪滔天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 D 全诗境界开阔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2)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3 分)(3)本诗首联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均为借景抒情的 佳句,请分析其中两个“空”字蕴含的情感。(4 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6 分)孔子在易经系辞下传中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在诗文创作中自觉实践 这个方法,感天地悟人生的诗文名句不胜枚举:王羲之在修禊日里“仰

    21、观宇宙之大, ”游目骋怀,喜极而悲;王勃在滕王阁上,“披绣闼, ”,望闾阎扑地,观舸舰 迷津;这一边,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浩渺长江,喟然长叹,感慨人生短暂“ , ”;那一边,王安石“于是叹焉”,凝眉深思,“ ,往往有得, ”。不能不 说,这实在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方法。五、(22 分)一竿冷 简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 我常想,山比水更深奥吗?抑或水比山更辽阔?是哪一个参访河山的古人,在踏破芒鞋之后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成了古往今来,登临山水者的箴言。 山之仁,在于容纳参天古木,亦褓抱了任何一株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嗥、空穴虎啸,又

    22、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 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裸露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暴雨;也忍住干旱季节不知 从何而来的火燎。山仍然沉默,像一位仁者在希望与幻灭共生的人世上闭目养神。水的流动多么像智慧之路。水从来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水或回旋于礁 石,思索如何绕身而过,轻轻地扬弃了河道上的顽石,既不争辩,也毋庸和解,只派一匹 青苔教导它们水的涵意。至于飘落在水面的柳絮花片,水愿意负载它们,做它们的足,却 在流程里教会它们,凡是离乡背井追寻更宽阔天地者必须永远是个孤独者。水不曾允许它 们在河面上发芽,遂在中途,慷慨地收留它们腐朽的体肤。就连天光云影

    23、,也无法沉淀为 水的四肢。智者不宜耽溺,不宜收藏过多的身外之物。水草不断招摇、鱼群愿意繁殖以丰 富水的仓廪,但水哉水哉,流动是唯一的命运,纯粹的命运。水比山深谙随势应变的道理,烈雨只会丰沛它的力量,至于火,从来没有一场火在水 面上进行。水只是它自己,千江与万川同一道宿命,朝着真理的海洋奔赴,为了呼应更辽 阔的海洋的召唤,为了寻求更深沉的智慧。两岸桃李,是挥泪的宫女,那河腹的游鱼,只是一群企图牵住水袖的童子。水回答它 们,这一别就是永远了。山与水的对话,回响在天地之间。当山以洪钟形的绿意招呼,水回应 以短笛。像两位久未谋面却又不曾相忘的故友,一路循声问答。“为何你总是赶路,难道万顷田地不值得你献

    24、身?一塘鱼肥不值得你孕育?你口口声声要与海洋会合?如果千江万川不汇聚为海,这世上的生灵岂不拥有更宽广的土地,锄出他们的家园,种植他们的米粟?”山问。 “我岂能成全短暂的荣华?如果千江万川耽溺于小小的宅舍,在草树鱼粮中慢慢耗尽血脉,谁来成全 沧海?谁显示给生灵,这繁花茂林的土地上有一座无法征服的海洋,像手 中的繁华之钥无法开启永生的琉璃门。我多希望微笑永远停留在子民的脸上,但我更愿意 海洋启示他们关于不可捉摸、无法猜测的生之奥秘。幻灭是唯一能洗尽他们脸上的油脂, 教他们做一个谦卑的人,做一个缄默的人!”水答。“那么,我是你的反面了。生之短暂是你我都知道的,我担忧狂啸的浪头席卷一切, 把短暂生辰里

    25、仅有的欢乐吞没。是故,我愿意永远固守在此,至少这世上有一座高山是狂 涛追赶不到的,他们可以携带妻儿到我的怀抱里躲避;我预先准备柴薪与蔬果,让他们取 火升烟。所有受苦的人看到烟,可以前来分食。 如果,你执意以死亡惊吓他们,我亦执意 张开绿荫,让他们在此成家、繁衍,以生命连接生命,以人造人, 永远抵御你的偷袭!”“你岂能抵挡无垠之海?如果再有一群愚公,愿意子子孙孙荷锄移山,拿你来填平海 洋。就算你镇住了海,而你原来的位置也变成了海。这世上,有多少繁荣的山,便有多少 幻灭之海;有多少生的贪爱,便有多少死之恐惧。你我岂能为敌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 一虚,无非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他站在你的巅峰

    26、吟诵水的歌谣,他坐在我的 河畔,默读山的倒影。他能自你的多情中谛听我,从我的无情里注释你啊!”山仍然盘坐,为了褓抱;水仍然奔赴,为了幻灭。仁者以身为泥,种植希望;智者只 是冷冷地观照。当死亡袭击生灵,肉身还给山,而眸底的泪属于水。山水的对话在冰封的寒冬里沉默了。却有一名蓑衣戴笠老人,走入山林,劈枝削叶,抖 落一树雪花。他削成钓竿,以竿为杖,踏着银白的雪径来到江畔。江面浮着薄冰,仿佛一 江冻结的语言。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候, 他只为了问安, 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1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

    27、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B、本文托物言志,将深刻的思考和形象的描绘有机结合,融情理于一体,笔法活 泼,形象鲜明,含蕴深刻。C、题目“一竿冷”暗寓柳宗元独钓寒江的孤寂清寒的氛围,山水无言,寒江独钓, 柳宗元在山水的领悟方面独有心得。D、本文结构上层层递进,开篇由柳诗引入,再以山水形象铺垫,接着进一步展开山水对话,最后以独钓画面卒章显志。E、作者在文中充分阐明了山水所隐喻的人生态度方面的区别,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 始终,表达对两者不可兼得的喟叹。17文章采用了山水对话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效果。(7 分)18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3 分)19结合全文理解文末塑造一

    28、位抛出“不丝之竿”的钓叟的作用。(8 分)六、(9 分)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序号是(3 分)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 , , , 。蝉亦是禅。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2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6 分)(1)描述漫画内容。(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 25 字)七、(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

    29、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 平台。打败卖自行车的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 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 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1、A2、A3、D4、B.5、D6D7A8、A9、D10C11C12、C13、(1)窃名,就是外朴内奸,谋求浮华的虚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方法)。(2)世上那些急于追名

    30、逐利的人,不通晓这个道理,(他们死后) 如果他们的名 声能与魂魄一起飞升,能像松柏一样(一同)长青茂盛,那么就会让人感到疑惑了!14、(1)D(2) 从动词运用、意象组合、色彩搭配等角度,结合诗句进行赏析。(3) 陈诗“空”字写出了乘船泛海所见景象的壮阔(空阔、辽阔),蕴含了诗人乘 风破浪、无所畏惧的壮志豪情;杜诗“空”字写出了黄鹂鸟的悦耳啼唱无人欣赏,表现了 诸葛祠无人凭吊的冷清荒凉,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叹惋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感 伤。15俯察品类之盛 俯雕甍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6. D E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所写对象以人的属性,形象灵动,使读者感到亲 切。使用第二人称,互相诘问,营造一种辩论对话的情景,造成尖锐的戏剧冲突效 果,引人入胜。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山和水的不同特征,引发读者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直接表达文章主题:生死本是一体,要以豁达的态度看待生死。18.如果人们执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获得生存乃至繁荣,本质上是不可能的,生与死 本是一体,繁荣背后即是幻灭,生的贪爱背后即是死之恐惧。19、紧扣题目,呼应开篇引用柳宗元江雪诗句,使文章结构浑然天成。承接上文,明确回应上文山水对话中的“我们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无非为了 等待一个真正认识我们的人”一句,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将矛盾统一起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天津一中益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