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海洋地理知识点.docx

    • 资源ID:1072012       资源大小:328.5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洋地理知识点.docx

    1、海洋地理知识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海洋地理知识点海洋地理【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海底主要地形类型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与盐度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一气相互作用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海岸与海岸带海岸类型及其特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海洋开发(1)海洋资源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化学

    2、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2)海洋旅游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海洋权益(1)海域的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概念(2)我国海洋国情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国际海洋秩序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知识

    3、构建】【学习目标】1.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具体复习时可将海底地形类型和海岸类型进行对比。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注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借助地理环境整体性观点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采用比较法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4.分清海洋资源的种类,说出某海域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优势。

    4、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简述海洋旅游业等海洋经济开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6.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7.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8.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结合钓鱼岛、南沙群岛所属权的问题,阐明中国严正扞卫本国海洋权益的立场,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复习重难点】1、复习重点:海洋地理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海洋地理和环境保护、必修模块中没有交

    5、叉的知识点上,高考对海洋地理的考查重点也应该放在具有海洋地理模块特色的内容上。如海岸带的类型及海岸带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海洋灾害的防治问题等。此外,与海洋地理考点内容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也可以作为复习情景给予足够的关注,如海洋污染问题,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问题等等。2、复习难点:海洋地理的考点及内容因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结合度较高,如海岸带的类型与等高线线地形图的结合,风暴潮、海啸的成因与天气系统、地质作用的结合,海-气相互作用与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关联,海水性质的判读及描述与纬度位置、洋流因素等的结合这些难点的落实解决也是对必修模块内容的复习巩固,因此

    6、,复习时,可结合具体的资料充分分析,化解疑难。第一章 海底地形与形态一、海底地形类型形成、分布规律及特点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不足200米,地势平坦。油气、渔业资源丰富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坡陡。水深在2004000米岛弧与海岸山脉和海沟相伴而生,因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上升而成。太平洋西岸最为典型海沟大洋最深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年龄最老。大洋盆地面积约占洋底总面积的的一半。洋中脊(海岭)分布在海洋底中部,为海洋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裂地带,年龄最轻。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

    7、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板块运动的方向(边界类型)对地表的影响举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

    8、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与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第二章 海洋水体一、海水温度: 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洋流、深度 (1)水平方向: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3)时间

    9、:同一海区,夏季冬季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 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水平方向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10、。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达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

    11、闭。不超过1。三、海水运动: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成因作用波浪风能形成的风浪;地震波形成的海啸;引潮力形成的潮波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渔业、航运、海岸建筑、石油开采潮汐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地球的自转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洋流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详见洋流的影响四、洋流1.定义: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2.性质分类:(1)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流向水温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比到达海区温度高寒流从高纬流向地纬比到达海区温度低(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12、。盛行风风海流名称低纬信风东北信风(北半球)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南半球)南赤道暖流中纬西风盛行西南风(北半球)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北风(南半球)西风漂流(寒流)极地东风极地东北风(北半球)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季风(北印度洋)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梯度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密度流大都发生在封闭海区和开阔海洋之间。海峡和运河表层海水流向(低到高)底层海水流向(高到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地中海地中海大西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红海地中海曼德海峡印度洋红海红海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波斯湾波斯湾印度洋

    13、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北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海峡黑海地中海地中海黑海补偿流:海水是连续的流体,当某一区域风海流和密度流开始形成时,其出发区的海水就会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便来补充。海区补偿流离岸风北太平洋东岸加利福尼亚寒流东北信风南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东南信风北大西洋东岸加那利寒流东北信风南大西洋东岸本格拉寒流东南信风南印度洋东岸西澳大利亚寒流东南信风北印度洋西岸索马里寒流西南季风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海区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

    14、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寒流。南纬40附近海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例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2)对航运的影响:顺流速度

    15、快,逆流速度慢。(3)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成因: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海水交汇)(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五、“海气”的相互作用(一)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雨水多);东部温度低、海面低(雨水少)的状态下形成的。(二)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2.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

    16、影响(1)大陆东岸:变得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大陆西岸:产生暴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山区引发泥石流;抑制冷海水上泛,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3)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三)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的加强)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四)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合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

    17、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类型成因特点利用典型基岩海岸海水和波浪侵蚀而成。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发展滨海旅游业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砂质海岸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海滨浴场开辟盐场台湾西侧海岸淤泥质海岸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分布在大河河口和大型冲积平原沿海地区。滩涂养殖开辟盐场长江入海口附近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抵御海洋灾害;保护海岸。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沿岸珊瑚礁海岸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

    18、而成热带基岩海岸边缘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南沙群岛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且把其中的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潜热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海水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就越多。 3.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的大气温度的变化。a海洋的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性,北半球,二月为海洋最冷月;八月为海洋最热月。b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小c海气的长期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第三章

    19、 海岸与海岸带一、海岸类型及其特点二、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大型海湾周围,已发展成以航运、交通为先导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区和城市带。较小的海湾由于具有某种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单项开发。具有良好沙滩的海湾,可以开辟为海上浴场;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湾可发展海产养殖;海湾为港口提供天然保护,常建有优良港湾。1.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a水域条件: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b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陆地平坦开阔。2.滩涂养殖的条件: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温度;营养丰富3.开辟盐田的条件:平坦开阔的海滩;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或大风天气多)4.旅游资源开发三、海平面变化1.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2.海平面变

    20、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1)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2)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3)影响近海渔业资源,(4)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态系统。(5)影响城市和港口功能的发挥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2)加固海岸防护堤,保护红树林和珊瑚礁海岸;(3)有计划的改变农作物的种类与品种以适应气候变化;(4)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削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量。(5)寻求全球合作(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第四章 海洋开发一、海水水资源的开发1

    21、.直接利用: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用于洗刷、卫生、消防和游泳;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冷却、制冷、溶剂、还原剂、洗涤、净化。2.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中东国家普遍采用海水淡化技术提取海水。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三类是沿海城市。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碘等,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的原因:春秋季晴天多,且春季风力大,蒸发旺盛多淤泥质海岸接近天津盐化工基地,市场

    22、广阔技术条件和交通条件优越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鱼类、海洋藻类、海洋哺乳类、海洋爬行类、海鸟1.渔场形成的条件:(1)大陆架区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2)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吸引鱼类;(3)附近有河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不是所有渔场具备) 例如: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形成条件分析(1)位于东海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强,生物的光合作用强 (2)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水交汇,饵料丰富 (3)位于长江钱塘江的入海处,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4)南北洄游的鱼群在此形成鱼讯,夏季有墨鱼讯,冬季有带鱼讯 2海洋生物资

    23、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1)存在问题:a由于过度捕捞,部分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有的珍稀物种几乎绝迹;b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生物物种种群减少c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2)对策:a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环境;b合理捕捞,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措施,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海底矿产资源1.类型和分布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其中,世界上海底石油分布于:波斯湾、几内亚湾、北海、墨西哥湾四

    24、大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渤海、东海、南海等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太平洋。五、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1海洋能特点:总量大、密度小;可再生;污染小,属清洁能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困难2.开发利用的前景: 广阔但需要解决技术上很多难题六、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1)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2)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

    25、大、风险大(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4)意义:对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七海洋旅游资源:我国岸线长,海岸类型多,滨海资源丰富。1.现状:海滨旅游业发展迅速2.前景:开拓立体旅游空间,丰富旅游活动内容第五章 海洋灾害与海洋环境问题一、海洋自然灾害类型成因危害应对措施风暴潮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天气系统对海面的作用导致水面急剧升降水位暴涨、堤岸决口、船舶颠覆、农田受淹、房屋被毁1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3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海啸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造成生命财产巨

    26、大损失例: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灾害严重的原因:孟加拉湾地处低纬,飓风频繁;海岸形状呈口大内小的喇叭口形状;地势低平开阔;恒河入海口,河水顶托作用;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二、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海洋环境污染;二是海洋生态破坏。(一)海洋环境污染:1海洋污染的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1)废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2)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等(3)油污染:是海洋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石油进入海洋有三种途径:陆岸排油(海洋上最主要的油污来源)海上油田开发(钻井平台附近)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4)核污染:核电站排出的

    27、冷却水及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2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1)海洋污染物危害海洋生物,危害渔业生产(2)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3)破坏沿岸景观,影响海滨旅游业(4)有机物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导致地方性疾病(二)海洋生态破坏、1产生原因:(1)人类生产活动:过度捕捞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2)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2.赤潮:(1)概念:浮游生物异常增多,造成海水颜色变化的一种现象(2)分布:中低纬的沿海地区,尤其是封闭的大陆架。我国发生海区: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3) 原因:工业

    28、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退水都含有大量的氮和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汇入江河,流入海洋,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中低纬度温度高、光照强,浮游生物易大量繁殖(易发生在夏半年)封闭的大陆架海域,海水流动慢,风力微弱,净化速度慢。(4)危害: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影响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大量赤潮生物繁殖、死亡、消耗溶解氧,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赤潮生物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释放毒素,使其他生物因中毒而死影响海洋旅游业。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1)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向海洋排污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排放和倾倒有害废弃物;(3)加快沿

    29、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第六章 海洋权益一、海域的划分名称概 念内水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沿岸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领海邻接陆地和内水的一带海域,最宽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宽度不超过24海里大陆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不超过350海里 专属经济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领海基线起不超过200海里公海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二、我国海洋国情1.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大,海洋资源总量丰富(2)人口对海洋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3)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4)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5)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小2.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1)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


    注意事项

    本文(海洋地理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