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地球和地图海陆分布.docx

    • 资源ID:10671320       资源大小:172.8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地球和地图海陆分布.docx

    1、中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地球和地图海陆分布2019中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地球与地图、海陆分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赤道是()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分析】赤道是南北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解答】解:A、0经线(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起始线,故不符合题意;B、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故不符合题意;C、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故叙述正确;D、赤道是0纬线,不是90纬线,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365天 B30天 C三个月 D24小时【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

    2、地球自转的学习情况【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24小时根据题意故选:D3用同样大小的纸画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成都地形图、四川地形图,则比例尺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成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 B世界政区图、四川地形图C成都地形图、世界政区图 D四川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解答】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四川地形图成都地

    3、形图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成都地形图四川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世界政区图故选:C4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于()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太阳的照射 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分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解答】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故选:A5在

    4、1: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2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A62000千米 B620千米 C620000千米 D6200千米【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解答】解: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得:实地距离=62厘米10000000=620000000厘米=6200千米故选:D6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分析】纬线是与地轴垂直 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每条经线和它

    5、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解答】解: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7地球赤道周长约为()A4万千米 B8万千米 C4万米 D8万米【考点】12:地球的大小【分析】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三个数字来说明: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解答】解: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故选:A8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

    6、圈的是()A60W B60E C120W D120E【分析】在地球仪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0经线和180经线相反)【解答】解: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0经线和180经线相反)A、与60W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为120E,故A符合题意;B、与60E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为120W,故B不符合题意;C、与120W

    7、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为60E,故C不符合题意;D、与120E经线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为60W,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A180 B0 C160E D20W【分析】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解答】解: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依据题意故选:B10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事例,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下列事例中不能作为例证的是()A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B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迹C有些岛屿涨潮淹没,退潮露出D极地发现煤田【分析】地

    8、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解答】解: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在海底部发现了古河道和森林的遗迹,说明海底曾经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极地发现煤田,说明南极大陆曾经位于温暖的地区,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到了这里、形成了煤,属于海陆变迁;岛屿涨潮淹没,退潮露出,这是潮汐现象,不属于海陆变迁故选:C11读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A300米 B1 300米 C800米 D600米【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

    9、差【解答】解: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故计算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500米=300米故选:A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B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C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D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21千米【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解答】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

    10、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故D错误故选:D13从宇宙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原因是()A地球表面完全是海洋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C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D地球被云层所包围【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71%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解答】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

    11、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因此从宇宙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故选:C14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A亚洲、太平洋 B南极洲、北冰洋C亚洲、北冰洋 D南极洲、大西洋【分析】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根据世界地形图我们可以看到,处于纬度最高的南极洲和北冰洋,跨过了几乎所有的经线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根据题意故选:B15图中,表示南美洲的是()A B C D【分析】读图可得,A所示的是南美洲,B所示的是南极洲,C所示的是欧洲,D所示的是大洋洲【解答

    12、】解:图中A是指南美洲,该大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故选:A1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C大陆内部 D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带【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张裂拉伸,容易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碰撞挤压,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选:B17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值()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产生现象的学习情况【解答】解: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

    13、季变化,太阳的直射点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北半球正值夏至日,即夏季根据题意故选:B18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解答】解: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故选:A19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A东半球 南半球 B西半球 北半球C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西半球【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

    14、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解答】解:从半球位置来看,世界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故选:C20下列关于地图知识的正确叙述是()A由山谷到山顶的垂直距离为海拔高度B等高线分布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分布稀疏表示坡缓C甲图比例尺为,乙图比例尺为,当两图直线距离相同时,实地距离乙图大于甲图D地形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山脊【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

    15、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解答】解:海拔高度为地面上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A错误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B正确甲图比例尺为,乙图比例尺为,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的比例尺小;当两图直线距离相同时,实地距离甲图大于乙图;故C错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21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是()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分析】在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解答】解:南极是地球

    16、的最南方,站在南极点上判定方向,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故选:A22下列节日中,当地(济南市)昼夜悬殊最大的是()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解答】解: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

    17、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因此,哪个节日与冬至日、夏至日这两天最接近,昼夜悬殊就最大四个选项中,七月一日党的生日与夏至日接近,因此,此时昼夜悬殊最大故选:C23中纬度与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纬线是()A0和30纬线 B30和60纬线 C0和60纬线 D60和30纬线【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

    18、线,为了区分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纬度低纬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发范围为6090【解答】解:低纬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发范围为6090;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4台湾海峡的底部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弃到海中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分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解答】解: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在古代原是陆地

    19、,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海平面上升,形成现在的台湾海峡故选:B25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C日本 D中国【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有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解答】解: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中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以及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A、C、D都是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26根据大陆漂移学说,两亿年前()A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 B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C地球上还没有陆地 D地球上还没有海洋【分析】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

    20、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解答】解:德国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根据题意故选:A27下列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A日本多火山、地震 B红海在不断的扩张C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 D我国云南多地震【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

    21、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解:Ari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故不符合题意B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故不符合题意C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泥”与板块运动无关故符合题意D云南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8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断裂陷落 地表隆起 形成高大山脉 形成新的海洋A B C D【考点】3B:板块的运动【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

    22、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解答】解: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方向为相背运动,裂谷会逐渐扩大,形成新的海洋故选:D二、综合题29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点的纬度是34N,经度是94E;B点的纬度是28N,经度是94E;C点的纬度是28N,经度是100E(2)B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3)按高、中、低纬划分,A点在中纬度,B点在低纬度(4)A点在B

    23、点的正北 方向,A点在C点的西北 方向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解答】解:(1)纬线指示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若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从图中得知,A点的经纬度是(34N、94E);B点的经纬度是(28N、94E);C点的经纬度是(28N、100E); (2)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0纬

    24、线)为界,赤道以北的属北纬,用符号“N”表示,所有的北纬都在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属南纬,用符号“S”表示,所有的南纬都在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得:B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3)低纬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范围为6090根据题意A点在中纬度,B点在低纬度 (4)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得,A点在B点的正北方向,A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1)34N;94E;28N;94E;28N;100E;(2)北;东;(3)中;低

    25、;(4)正北;西北30读世界四大洋和七大洲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南美洲(2)图中A字母代表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填名称)和大西洋(填名称);图中字母B代表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填名称)与非洲(填名称)的分界线(3)在图中分别用字母C和D在适当位置标出南极洲和北冰洋【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解答】解:

    26、(1)读图可得:是非洲,是印度洋,是亚洲,是太平洋,是南美洲,是大西洋(2)图中A字母代表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图中字母B代表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3)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内,北冰洋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内,据此标注即可故答案为:(1)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南美洲;(2)巴拿马;太平;大西;苏伊士;亚;非;(3)31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地形类型的名称:A鞍部; B山谷; D陡崖(2)A、B、C、D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D(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5千米;根据图中所示的

    27、方向标,甲山顶位于乙山顶的正西方向【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解答】解: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

    28、越缓(1)读图可知,A所代表地形的名称为鞍部;B为山谷;D为陡崖;(2)读图可知,A、B、C、D四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D;(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3.51千米=3.5千米;根据指向标可知甲位于乙的正西方向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陡崖; (2)D; (3)3.5;正西31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数字符号所代表的板块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填代号)板块与(填代号)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是由于(填代号)板块与(填代号)板块张裂拉伸造成的;日本是世界

    29、上地震频发的国家,是由于处于(填 代号)板块与(填代号)、板块的交界处【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解答】解:(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日本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地球和地图海陆分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