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分析.docx

    • 资源ID:10668288       资源大小:24.8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分析.docx

    1、小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分析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题(卷)分析 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期末试题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县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际,力求体现科学性(保证试题质量的关键)、指导性(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适切性(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全面性(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独立性(试题独立不相互牵连)、合理性(评分标准简便准确)的命题原则,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科学、合理、准确、全面检测了我县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层次,为以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

    2、工作做出有效指导,特将本次考试试题(卷)简要分析:一、试题评价(一)考试内容规划以四年级数学为例:在“数与代数”内容方面,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万以上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自然数、整数、正数、负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运算律及混合运算,认识及运用计算器,两个常见数量关系在“图形与几何”内容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认识平行线,认识相交与垂直,角的再认识,认识平角与周角。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用数对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统计与概率”内容方面,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 “综合应用”内容方面,在“数学与生活”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3、领域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二)、试题结构规划以四年级数学为例:1、题型结构四年级数学试题有填空、选择、计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五种题型。其中填空部分为23分,选择部分为5分,计算部分为34分,画一画部分为9分,解决问题部分24分。难度比例占到本次测试的5分左右,“用心思考、正确填写”中的“刘霞晚上开始做家庭作业时,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正指向4,完成作业时,分针正好走了180度,那么刘霞是()时()分完成作业的”,大部分学生不能把角的知识和钟表中时针和分针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解决问题,更没有动手画一画的学习习惯,导致失分过多。2、命题的内容比例学科领域数与代数图形

    4、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考查知识认识并改写万以上数,自然数、整数、正数、负数的比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运算律及混合运算,简单认识计算器,一个常见数量关系会画平行线与垂线,角的再认识,认识平角与周角,用数对确定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初步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解决“数学与生活”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百分比53%17%3%27%(三)、试题特点1、内容设计紧扣教材,注重四基的落实,突出核心知识。为了引导教师读懂教材,用好教材,让学生养成读懂教材的好习惯,充分发挥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次命题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及其复习题等,采取

    5、旧题新用、例题翻新等措施,编制出让学生在考试时感到试题原来好像以前做过,但是又有点不是的样子,一言以蔽之,应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目的是重点考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检查对课程标准的达成情况,保证教师与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到位,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比如:试题中的计算部分都是课本中习题的一些改变。解决问题部分也是充分利用了教材安排的多个“实践活动”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了兼顾优生的发展,试卷适度增加了有一定难度、思维含量高、具有挑战性的试题,使优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2、注重试题呈现方式,试题增添活力每个年级的试题都是图文并茂,让学生用一份愉悦的心情解答

    6、每一道试题。3、试题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性特征,折射应用价值 。二年级的 “李老师身高约( )”,三年级“火车在上午( )时()分开车,她从家到火车站检票口要40分钟,她最晚要在上午()时()分从家出发才不会误车;四年级“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的”,等等。这些试题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保证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课改同步。4、注重知识整合,凸显学科特性。三年级的解决问题部分“一张边长是3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成了3张形状相同的长方形纸片,每张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四年级的“动手操作”部分

    7、让学生用数对知识找石桥和牡丹亭的位置,并利用所学过的“线”的知识画一条垂直路和平行路,凸显了数学的符号意识和几何直观意识。5、注重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为了兼顾优生的发展,试卷适度增加了有一定难度、思维含量高、具有挑战性的试题,使优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例如:六年级试题“让学生写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结果开放)”,五年级试题“在()中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同时有因数2、3、5(条件开放)”,二年级试题 “先计算36-18+19,再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小故事吧(结果开放)”;一年级的“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问题开放);这些试题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8、6、渗透人文教育,蕴涵人性光彩。四年级的“铁路的两条路轨是互相()的,房屋墙壁与地面是互相( )的;五年级的“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数学试题处处体现人文精神。7、重视数学思想,考查数学素养六年级的“解决问题中,画图表示三人体重之间的关系”(数形结合思想);五年级的“既是54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这样的数有( )(分类思想);一年级的“画一画中,有4个圆,画三角形比圆多5个(符号思想)。利用数学思想使数学知识进一步提炼概括,学会数学思维,体验数学价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素养。8、注重知识应用,考查数学能力 四年级的“469=51

    9、,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那么得数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每个年级都有大量的计算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每个年级都有动手操作试题,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每个年级都有解决问题试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各个年级的数学试题都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生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征。二、考试结果分析(一)试卷分析1、学生答卷突出的亮点:亮点一:学生的数学能力普遍提高。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础知识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

    10、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亮点二:新课程的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发散性有所增强,学生对解决一些开放性题目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从而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的教育目标融于一体,相得益彰,全面发展。二年级的“根据算式编小故事”,“提出一个用乘法和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等等。 亮点三: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立读题和分析的情况下完成试卷,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符合题目要求,解答的情况比较令人满意,说明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亮点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学生在解决动手操作的题目时,正确率比较高,这是学生练习和动手操作的结果。2、

    11、存在的问题(1)、学生应变能力差,思维层次不高,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学生对综合运用的题型,解题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平常教学中也没有接触到类似题型,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比如:五年级的“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填带分数或假分数)”,一年级的“10-=7,+=12,=?,=?。 这种题型学生甚至教师比较少见,所以正确率不太高。(2)、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够。 从试卷中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书写零乱、计算粗心、不按要求答题、操作不规范、解决问题不写单位和答语,竖式计算中横式上没有答案的,操作题不用尺规或铅笔作图的。(3)、一些学生计算能力不够.A、忽视口算练习

    12、,口算是计算的基础,个别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比较淡薄,学生的试卷因口算失分的比率还不小。B、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而没有优化。有的学生甚至不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尤其是不懂得计算的算理。在平时的听课调研中,个别教师忽略了得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学生算理不清楚往往是直接的原因,还有个别教师在重视对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而忽略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算法的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感到懵然,利用情景完成混合运算的教学任务,但教师往往不注重总结教学结论,从而出现混合运算顺序计算的错误。(4)、对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 如:四年级选一选中的“46951,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那么得

    13、数是( )”,商不变规律中余数的问题含糊不清。学生对规律的记忆没有问题,但在应用时出现了模糊,也就是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欠缺。(5)、教师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少了过程探究,多了知识陈列。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数学理性的、深层次的知识形成过程,使数学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五年级的“画图并写一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利用我们的“助学课堂”让学生“乐学、活学、会学”。(6)、不太关注生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不够。培养实践能

    14、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四年级“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 )的”,此题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学生感到知识的陌生。(二)、四年级测试结果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数据:单位优秀率合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全县53.2996.781003桐城中心校56.73 96.79 10032东镇中心校71.31 97.73 10014郭家庄中心校44.53 96.88 9935.5河底中心校41.13 98.39 9948.5礼元中心校43.54 90.41 1005凹底中心校35.86 94.48 1001

    15、8侯村中心校31.74 91.02 1003裴社中心校49.06 96.23 9935.5后宫中心校51.95 94.81 9925阳隅中心校18.18 87.27 9234薛店中心校31.11 95.56 10042.5神柏中心校38.46 97.44 98.559.5石门中心校46.67 100.00 9769.5东街实验小学60.11 99.44 10058西街小学61.03 99.06 10025.5道北小学62.64 99.43 99.558明德小学51.25 98.57 10043.5城北小学45.87 96.33 10020实验小学40.00 95.86 99.534东镇西街小学

    16、56.02 95.78 10016.5南街小学50.00 97.83 10044蓝天双语小学90.28 100.00 10076东华学校62.50 100.00 9972.5君翔学校40.00 97.50 9751.5晋华小学62.12 98.48 10047.5同一类学校的优秀率的差别比较大,相差20-30个百分点,合格率只有个别单位没有超过90%,最低分竟不到10分。优秀率高于20个百分点的单位是东镇和蓝天,对于优秀率较低的单位要注意“提优促中”,要强化对尖子生的个性化指导,增加教学难度;合格率接近百分百或已经百分百的单位是河底、石门、东街、西街、道北、明德、蓝天、东华、晋华,对于合格率较

    17、差的单位要注意对“边缘生”的“补差”工作,增强其学习信心,分析其学习困惑。2、试题难度难度是指测试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难度的高低与被试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一般判断试题的标准是:00.2为较难,0.3-0.7为中等,0.8-1为较容易。小学试卷的平均难度一般在0.7-0.8之间比较适宜。此次四年级数学学科的难度为0.85.3、试题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考试题目对考生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

    18、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区分度的评价标准:0.40以上说明非常良好;0.30-0.39说明良好;0.20-0.29说明合格;0.2以下说明较弱,建议改进。此次四年级数学的区分度为0.37.4、各单位数学成绩段数(或频数)分布(各段数人数占总数的百分比)以调考年级全体学生为样本,以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比对,较为直观的了解测试情况。单位 分数段90-100优80-89良70-79中60-69达标0-60未达标全县41.4636.7013.734.773.34桐城中心校44.8736.869.625.453.21东镇中心校59.6629.266.532.272.27郭家庄中心校30.4

    19、744.5317.194.693.13河底中心校31.0544.7617.345.241.61礼元中心校33.5833.5816.616.649.59凹底中心校24.8338.6222.768.285.52侯村中心校23.9532.9322.1611.988.98裴社中心校37.7438.6816.043.773.77后宫中心校31.1745.4511.696.495.19阳隅中心校3.6441.8221.8220.0012.73薛店中心校22.2242.2226.674.444.44神柏中心校25.6441.0320.5110.262.56石门中心校33.3346.6713.336.670.

    20、00东街实验小学46.0742.707.303.370.56西街小学49.7736.6210.801.880.94道北小学53.4531.6110.344.020.57明德小学39.4339.4314.705.021.43城北小学37.6140.3715.143.213.67实验小学33.1035.1724.143.454.14东镇西街小学42.7737.9513.861.204.22南街小学41.3032.6115.228.702.17蓝天双语小学86.1112.501.390.000.00东华学校48.2142.868.930.000.00君翔学校25.0047.5021.253.752.

    21、50晋华小学50.0036.367.584.551.52从上表看,全县的数学各段主要分布在优良、中等和达标之间,未达标人数不多;中等学段人数比较多的单位,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上对这部分学生稍加关注,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意识,争取成绩的良好或优秀;但礼元、凹底、侯村、裴社、后宫、阳隅、薛店、城北、实验、东镇西街这些单位学生成绩密布在未达标区域人数比较多,下拉了学科的整体成绩,说明在数学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对学困生要多加关注。5、平均分和差异系数单位平均分差异系数全县85.5313.65桐城中心校86.30 12.57东镇中心校88.95 12.37郭家庄中心校83.81 12.05河底中心校8

    22、4.12 10.38礼元中心校80.78 20.29凹底中心校81.40 15.42侯村中心校78.55 21.10裴社中心校84.82 13.45后宫中心校83.49 15.41阳隅中心校74.00 18.29薛店中心校82.46 13.32神柏中心校82.90 11.75石门中心校84.73 9.79东街实验小学87.89 8.89西街小学87.84 10.10道北小学88.18 9.45明德小学85.77 10.75城北小学84.80 14.12实验小学83.22 13.38东镇西街小学85.45 15.26南街小学84.72 13.25蓝天双语小学94.20 4.92东华学校88.90

    23、 6.96君翔学校83.41 10.59晋华小学88.32 10.85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县的数学成绩主要集中在85.53分,高于此分数的单位分别是桐城、东镇、东街、西街、道北、明德、蓝天、东华、晋华,说明这些单位学生数学的整体水平要好些。平均分反映了学生考试成绩分布的集中程度和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但平均成绩往往掩盖了学生之间的参差不齐,不能帮组教师发现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平均分受数据中各数值变异程度的影响,如果数值变异小,则平均分的代表性强,如果数值变异大,则平均分的代表性就弱,所以我们又引入了一个表示数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差异系数,反映学生成绩的差别程度、数据离散程度以及数据偏离平均

    24、值的程度,值越大离散度就越大。差异系数比较大的单位,说明学生分数成绩差值比较大,平均分的代表性越低,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平均分相同的东镇中心校和道北小学,道北小学的差异系数小些,说明道北小学的学生成绩比较集中。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重知识,轻能力; 重计算方法,忽视计算能力;重初步几何知识的学习,忽视空间观念的培养; 重统计量的计算,忽视识图、分析数据、联系生活理解的能力问题二、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问题三、数学学科的学习习惯、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二)、教学原因的分析1、新课程理念没有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包办代替现

    25、象严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不够,不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2部分教师底蕴欠缺,对课标的把握和教材的研读不够,重知识轻能力,平时教学忽视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3数学学科的素养(数学知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和数学价值观),诸如善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做观察记录、读题、审题、检查等常规能力训练不够,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对“基础”理解的欠缺。从“双基”到“四基”,教师没有关注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几点建议1、关注教材。教师要读懂教材、分析教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形内容,并合理的确

    26、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我们的“助学课堂”,让学生会学、活学,我们不仅要“授人与鱼”更要“授人以渔”。3关注生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把生活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4关注思想方法、关注能力。教师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渗透和培养,促使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进一步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加强学生对计算的练习力度,让学生每天坚持进行口算、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练习;继续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和活动经验的积累。5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年级越低,好的习惯越容易培养,一旦形成良好习惯,就很容易进入自我学习的阶段,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发展;让我们调整教学、完善教学、使教学发挥最大功能!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数学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