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docx

    • 资源ID:10665521       资源大小:28.1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docx

    1、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第一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分期问题:1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为什么要分这几个时期?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即由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把近代文学分成这四个时期,便能将中国近代文学在急剧变化的大动荡时代所经历的萌芽、发展和衰微等不同发展阶段明晰地疏理出来,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文学蜕变与近代化的过程。2 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八十年的文学史,我们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在参考历史发展时,既

    2、考虑政治斗争、经济变化,也考察思想,文化的演变。在考察文学本身的发展时,也全面考察各种文学不同的发展情况,从文学思潮的嬗变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创作不平衡的状态中,找出某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所代表的整个文学发展的方向,从而确定文学史的分期。3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文学创作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这一时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矛盾加剧,时代动荡不安,新世的思想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在文学上也就出现了反对模拟,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新的文学观点,文学创作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1)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的散文和揭露现实关怀时事的诗歌,张维

    3、屏、朱琦、林昌彝等反映鸦片战争表现爱国思想的诗篇,以及冯桂芬反对桐城“义法”,表达改革思想的诗文,都与鸦片战争前的文学不同,反映了近代的社会矛盾和时代精神。(2)太平天国的革命诗文,冲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表现出“朴实明晓”的风貌,直接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服务。(3)优秀的民间文学,更以歌谣和故事传说等形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第二讲 中国近代文学思想的流变1 何谓“宋诗运动”?“宋诗运动”(又称“宋诗派”),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清朝乾嘉年间,翁方纲为纠正诗坛鄙薄宋诗之弊,提倡以学为诗,以扩大宋诗影响。至首、咸年间,由朴学家程恩泽、祁隽藻等加以提倡,形成了宋诗运动

    4、。他们崇尚以文字训诂为诗,强调博学根柢,注重读书和反对模拟盛唐的俗滥之风。强调学习江西诗派黄庭坚,进而学杜、韩等唐宋名家,提出作诗要有“性情”、“学问”。对扩大宋诗的影响有一定意义。但他们又走上了以考据学问为诗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作品大多脱离生活,远离现实。宋诗运动的理论为后来“同光体”诗派所继承。2 宋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理论主张如何?这一诗派的发端人物为程恩泽,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金和也曾被认为是宋诗运动的健将。宋诗派的理论主张是:(1)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反对宗唐,反对复古。他们总结了清初以来各家诗派兴衰演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改变诗风的理论和要求;(2

    5、)强调“诗为心声”,要立诚不欺,反对摹拟复古;(3)在清代翁方纲主学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学养功力说。提出诗文创作与为人品行相联系的主张,强调学古创新,反对食古不化;(4)他们的诗学观仍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在强调“立诚”、“真我”、“不俗”的同时,又强调诗歌必须恪守政教法规,这派诗人在创作大多对社会现实采取回避的态度,诗作内容比较狭窄,形式上存在刻意模仿宋诗,生涩奥衍等通病。3 何谓“同光体”?“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兴起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故名。该诗派继承了宋诗派的文学主张,标举“开元”、“元和”、“元祐”的“三元”之说,打破分唐分宋

    6、的界线。并崇尚以学问考据入诗,强调人格修养与诗文成家的关系,力图另辟蹊径,“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其作品多摹仿宋代江西诗派,内容大多远离现实,思想贫乏,生活空虚,常以一种曲折隐晦、生涩艰深的诗歌寄托清延衰败的颓丧情绪。4 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有哪些?其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是什么?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闽人陈衍。这一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陈衍、陈三立、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昶等。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这一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5 何谓湘乡派?湘乡派是与“宋诗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19世纪后期,曾国藩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招揽幕府才学,其中大多为桐城古文的名字,直接从曾国藩学习的就有张裕

    7、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何师棣、刘痒等,他们尊奉曾国藩、在桐城派的“义理、考据、辞章”以外,再加“经济”一项,列为首位,以适应新的变化,更好地为维护封建“道统”、“文统”和他们所推行的洋务运动服务,逐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的别支,因曾是湘乡人而得名为“湘乡派”。该派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使已衰退的桐城派得以“中兴”,用以抗衡太平天国革命的文学主张,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文界革命”对桐城古文的冲击。第三讲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1 中西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中西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1)政治思想上。中国近代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肇始于甲午战争

    8、前后,这是近代历史与文学艺术的转捩点。在近代社会这一乾坤巨变的年代里,随着世界历史巨大的转折关头,往往是不同哲学学派和文艺流派思想观点以至审美观点纷呈的时代。文化的大量涌进,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展开了全面冲突与交汇,外国的“舶来品”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等,象博览品一样展销开中国舞台,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步步副进,一再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以适应时代潮流,以捍卫自己的生存。因此,中西哲学相互混合,形成了以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2)文学观念上。戊戌变法前后兴起的文学翻译热潮,把西方的文学思想,创作方法和作家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9、,开始被近代作家的接受,并指导创作。中外哲学、文艺思潮的相互撞击,既引起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巨大变化,也推动了我国文学观念的更新和艺术思维方式的变革,而且形成了新的文学思潮和新的文艺风格。(3)文学创作上。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冲破了传统的格局,促进了晚清文学的革新、发展和繁荣。2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说明了什么?原因有哪些?影响怎样?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对西方文明的追求。原因是:(1)政治变革的需要。自甲午战争之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苦的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中国政治的腐败,积弱不振,正在寻求救国革新的真理,因此,对西方新理论、新学说发生好奇

    10、心,便纷纷要求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作为自己的战斗武器。许多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著作,都带有程度不同的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主义思想,这在当是中国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要求变法维新的斗争中,有它积极的进步意义。(2)文学革新的需要。翻译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译介,目的是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以外的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冲破固有的文学封闭体系,促进中国文学的变革。第四讲 中国近代诗歌创作的发展(上) 1近代诗歌的特点是什么?近代诗歌作为近代历史风云的一面镜子,作为从古典诗歌到现代白话新诗的桥梁,它表现出如下特点:一、主变与爱国成为近代诗歌的基本主题。二、诗歌与现实斗争的联

    11、系空前密切,诗歌议论时政的现象极为普遍;异国的山川风情成为近代诗歌的新题材;近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也成为诗歌的题材。四、普遍广泛地采用歌行体,同时受民间歌谣和翻译西方诗歌、歌词的影响,严格的格律受到冲击,出现了散文化、通俗化的倾向。2近代大型组诗兴盛的表现及兴盛的原因是什么?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近代主要诗人中,不少诗人采用过大型组诗这种创作形式。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后十首,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89首),丘逢甲的离台诗、澳门杂诗以及台湾竹枝词,梁启超的爱国歌四章,秋瑾的题芝龛记,

    12、苏曼殊的本事诗十章、东居杂诗,高旭的爱祖国歌等。从上述事实看,不论政治态度,不分诗歌流派,组诗的形式在众多的诗人创作中都出现过。二是近代诗歌中,组诗的规模有了巨大的扩展,大大打破了历史上的组诗纪录。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达315首之多,规模之大为中国诗史上所仅见。又如贝青乔的咄咄吟也没有120首,以诗纪史,以史证诗。黄遵宪法的日本杂事诗达200首,为近代大型组诗中的奇构。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近代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深刻变化,往往不是一首诗所能容纳表现的,这对大型组诗就有了一种客观上的需要。其次,近代诗人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热情也大大增加,希望以诗歌反映它们的全过程或

    13、全貌,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态度,因而纷纷采用大型组诗的形式。再次,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巨大变化,引起诗人强烈的思想反响和感情激荡,而这在一首短诗中往往不足以抒发和表现,也就很自然地采用组诗这种形式。最后,近代诗歌在格律方面的要求已略有放宽,这也为大型组诗的兴盛提供了条件。3近代大型组诗的特点是什么?近代大型组诗在结构、形式、内容等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结构方面,一般都存在一条组织的主线,有些甚至在结构上表现出鲜明的层次,而又形成一个整体。还有相当一部分组诗,诗前有交代组诗产生的背景、思想情感主旨等情况的简短序言,或者是以组诗的第一首来承担序诗的职能。在形式方面,有用歌行体的,也有用七

    14、言律诗的,但较多采取绝句的形式,而尤以七言绝句居多。在内容方面,或选择比较重大复杂的题材,或为一桩时间较长的历史事件,或为一个内容较为庞杂的问题;一般都通过总题,以地域、时间、性质或事物名称来界定组诗内容的范围。4.近代宋诗运动(宋诗派)的重要诗人和他们的创作特点。清代道光、咸丰之际,程恩泽和稍后的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人继承早期翁方纲的“肌理说”,把宋诗派发展成一声颇具规模、影响及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使宋诗在当时诗坛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在他们的创作中,也有一部分作品与当时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抨击列强的殖民侵略,揭露清廷的腐败卖国,反映民生疾苦,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如程恩泽粤东杂感、何绍基沪上

    15、杂书、金和盟夷、印子钱、郑珍江边老叟诗、经死衰、莫友芝有感二首等都是。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除了相当大部分学问诗显得呆板枯燥、佶屈聱牙之外,也不乏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他们的一些山水景物诗即是。如何绍基的春江、滩行、郑珍的闲眺等。第五讲 中国近代诗歌创作的发展(下)1、新派诗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他们的影响如何?新派诗的代表作家有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蒋观云、丘逢甲、胡晓岑等。他们大都是维新派政治家、活动家。虽然从诗人、诗作的数量上看,在当时诗坛上还处于少数派的地位,但是,由于这些作品相当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和时代风貌,表达了人民的愿望,抒发了民主主义意识和反帝爱国的思想情感,

    16、而且以崭新的诗斜、解放的精神自觉地反映新世界,创造新意境,因而为晚清诗坛带来了一阵新风,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在晚清诗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普遍的重视。2新派诗的特色是什么?新派诗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维新派诗人提倡新派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诗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批判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因而民主主义的思想意识和理想,就成了新诗派的一个鲜明特征。二、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深沉的忧时忧民之思。在新诗派中,维新派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时忧民之思,表现了鲜明的时代和历史特性,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对腐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二者又常常交织在一起

    17、。三、积极浪漫主义的诗风。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力量和阶级力量的代表,新派诗人的精神世界是生动活泼的。这样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倾注到诗歌中,就形成浓烈的浪漫主义诗风:强烈的主观色彩、美好奇特的想象、昂扬的献身精神、飞动的气势和大笔淋漓的风格。四、清新的时代气息。维新派得时代风气之先,通过他们的作品宣传西方的先进思想、科技知识和成就,介绍异国的山川风景、风土民情。大量的新思想、新学说、新事物出现在他们的诗歌中,确实开辟了一个新的诗界,那种强烈的时代气息、时代色彩也的确使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第六讲 中国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上)1 如何评价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

    18、特殊的地位。它是传统散文的终结,现代散文的先导:是中国散文的新解放和新发展;是通向未来的现代白话散文的桥梁与纽带。中国近代散文,与整个近代文学一样,处于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之中。出现了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又一次高潮,这是我国自唐宋以来散文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它以自己强烈的政治倾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爱国与民主的思想,以及散文体式的丰富性,显示出其时代的特色,表现了强烈的革新精神,呈现出散文近代化特征。近代新体散文的出现和迅速被社会所接受的事实,使有清一代独据文坛统治地位一百多年的桐城古文,处于无地自容的地步。特别是随着新文体的产生,白话散文也开始被提倡、流行。这无疑成为产生“五四”白话散文的必然过

    19、渡。没有这个过渡,就很难有“五四”白话散文的迅速产生。尽管由于近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了他们在散文艺术革新上的不彻底,然而,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近代散文变革所发生的划时代变化,无疑是对当时居于正宗地位实则僵化空疏的桐城派古文的冲击、批判和否定。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近代散文创作的特征是:(1)在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2)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便达到极高的成就。(3)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散文朝着白话化、

    20、通俗化、口语化方向发展。(4)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气。3 龚自珍散文的思想与艺术特征。龚自珍的散文的思想与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思考,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广泛深刻的社会批判构成了他的散文创作的最基本的思想内容。揭露和批判“衰世”,呼吁改革,敢于对当时几乎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肌理的分析和议论。正是基本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敏锐、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他对当时社会的全貌和历史趋向作出魄力巨大而又极为准确的概括。思想的深刻和敏锐带来了文章的奇警和深切。总之,龚自珍的散文,从整体上把握和反映了时代的潮流、脉搏、趋向和氛围,足以概括和表

    21、现历史的真貌和时代的情绪。(2)艺术表现手法独具特色。龚自珍努力追求文学表现形式上的解放,散文形式不拘一格,他的散文中还注意把直言与曲笔相结合,借古讽今,借题发挥,使文章既充满着一种“狂直”之气,又显现出为表达难言的隐衷而借题发挥的迂回曲折的笔法。龚自珍的散文还巧于形象刻画,善用比喻,富于讽喻性的喜剧色彩。同时,他的文章用语精警,语言尖刻、含蓄、词锋辛辣,奇悍雄辩,锋颖锐利,句式错落有致,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第七讲 中国近代散文创作的发展(下)1“新文体”在代近散文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新文体”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近代散文变革中的一种创造。它是适应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历史要求而产生的,也是近代散文发

    22、展的必然趋势。“新文体”这种维新变法时期出现的散文体式,它力求冲破古文家法,融骈文、散文、单句、偶句于一炉,自由活泼,富于鼓动性,内容上直接宣传维新变法与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言文的一次解放,并且在文坛上取代了桐城派的统治地位,是文言文发展为白话散文进程中的一种过渡性质的新体散文。“新文体”继承和发展了龚自珍、魏源、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人的散文改革的创作实践,更是康有为、谭嗣同等散文家的散文创作的直接发展,同时又吸取了桐城派古文、文选派骈文以及八股文等旧体文言文可以用来表现新生活新思想的艺术手法与文体格调,镕铸百家,自成新体。新文体以崭新的题材、崭新的主题和崭新的风格,开创了一代新文风,

    23、对中国散文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新文体”的影响是巨大的,表现在:(1)对资产阶级革命派散文作家的影响。不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成,都影响了后来革命派作家的散文创作,我们从秋瑾、邹容、陈天华、柳亚子等人的散文中,均可以听到新文体的遗响。(2)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新文体”给“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散文作家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新文体的成功与失误,都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文体革新提供了经验。它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在古代文言文过渡到现代白话文的历程中,起着启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新文体”是现代白话散文的先导。2康有为、谭嗣同在“新文体”发展中的作用。“新文体”的建立,包含着梁启超的同

    24、代人乃至其前辈的共同努力,康有为便是在传统古文向新文体过渡这一转捩点上的关键人物之一,而谭嗣同则足可称作开路先锋和最积极的实行者。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领袖,他能站在历史较高的阶段上,从巨大的历史潮流中吸收思想活力,把文学活动与历史发展的主潮相结合,最终从传统古文中走出来,蔚为散文大家。在当时文坛上,康有为的散文是一种不完全相同于几千年传统的古文,更不同于当时统治文坛的桐城古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起着新变化。他的散文也为梁启超的“新文体”开了先河。谭嗣同为新文体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对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出现的浅显平易、富有号召力和煽动性的解放了的文体极表赞赏。他认为报章文

    25、体的好处并不囿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较多地反映出民众的呼声。他的政论散文仁学便是比较典型的“报章文体”,难怪时人惊呼其为“骇俗之文”。谭嗣同本其冲决一切网罗的勇猛精神,为新文体在荆榛丛集中开拓了一条大路。3“新文体”有哪些特点?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从条理明晰、辞句浅显和富有感情色彩三个方面简明而又恰切地指出了新文体的特点。具体说来,“新文体”吸取了生动的群众语言,把渊雅古典的文言文改造得平易通俗了;运用外国语法,采入新的词汇,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力;行文逻辑严密,形象生动,笔端带有感情,完全打破了古文、骈文、八股文的一切擒纵、开合、韵偶、用事之法,成了由古代文言文向现代白话文过渡的中间形式。

    26、4“新文体”最后完成的标志。“新文体”最后完成,以梁启超从时务报到新民丛报时期所发表的大量散文为重要标志。第八讲 小说创作的发展(上)1 近代小说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小说的繁荣发展,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由于文学刊物的出现,小说自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阵地。二、小说创作队伍迅速扩大。三、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题。四、小说理论批评兴盛,小说理论文章大量出现。五、小说创作艺术有了新的变化:表现在小说的结构形式上,表现在艺术形象审美特征变化上,表现在小说讽刺艺术的运用上,表现在小说语言运用上。2 近代以发表小说为主的著名文学刊物有哪些?据现有

    27、资料看,同治十年(1872年)创刊的瀛寰琐记应当是最早的文学刊物。光绪十八年(1982年),在上海出现了一个刊登小说的期刊海上奇书。从更完整的意义上说,刊登小说的文学期刊,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新小说。此后,刊登小说和以刊登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相继出现,影响较大的有:绣像小说(1903)、新新小说(1940)、月月小说(1906)、小说林(1907)、小说时报(1909)、小说月报(1910)等。3 近代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历史状况,是近代小说繁荣的政治原因,这是小说发展的外助力。第一,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文学本身看,近代小说的

    28、繁荣发展,主要原因有四个:其二,中国古代小说,经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题材、品种、创作方法、艺术技巧等都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民族气派的小说模式。其三,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人们视小说为“小道”、鄙夷小说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其四,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其五,近代小说理论的崛起和繁荣,对小说创作也起着促进作用。近代小说的繁荣发展,有政治上的原因,有客观物质条件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内部原因,是文学自身的诱发,对小说的陈腐观念逐渐和以改变,作家以创作小说为荣,使小说从“小道”的卑微地位堂堂正正地走上中国文学的殿堂。第九讲 中国近代小说(下中)1、荡寇志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荡冠

    29、志又名结水浒传,作者俞万春,字仲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小说主要写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受高俅父子迫害,却不“落草为冠”,而是忍辱负重,以杀害起义军的行为,来洗刷自己“犯上”之罪。最后与张叔夜率领大军,攻破三关,杀上忠义堂,填平了山寨。在此书中,水浒一百零八名英雄非死即诛,无一人能逃斧銊之刑,梁山好汉被斩尽杀绝,天下于是重新太平。“尊王灭寇”,维护封建统治,是小说的主旨。小说指责农民起义,极力宣扬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反对“招安”,主张镇压和屠杀。书中还极力宣扬天命思想,作者赋予天神和官军超人的本领。同时,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荡冠志并不是一部全靠封建说教的艺术平庸之作,它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

    30、成功,主要表现在:在艺术结构上,小说故事紧凑,情节动人,结构严密,波澜起伏,前后呼应。梁山反廷和官军灭梁山两条线索交叉发展,布局颇见匠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努力得到水浒传的妙处,作为正面人物的陈希真的智谋勇略,陈丽卿的勇敢、任性和好强,都秀有性格光彩。梁山英雄即使是作者贬低丑化的对象,但并没有脸谱化,而是写得有血有肉。在语言方面,小说也仿效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精炼流畅,有声有色,较好地完成了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任务。2、儿女英雄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作者文康,字铁仙,号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小说以侠女何玉凤、显宦公子安骥和民女张金

    31、凤三人为主人公,以“金玉姻缘”为线索,描写一个“作善降祥”的封建家庭的兴旺历史。小说贯穿着尽义、尽孝、尽忠、报国这样一条主线,以何、张三家蒙难的开端,否极泰来、荣华富贵的结局,宣扬忠孝仁悌等封建思想,要读者相信,只要行善,仁义待人,全忠全孝,纵使危难缠身,也能逢凶化吉,得到天赐、君恩、祖德、神佑,最终荣华富贵。这是一部针对红楼梦,旨在维护封建道德伦理观念、美化封建社会制度的侠义言情小说。但是,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丑恶现实,揭露了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展示了晚清时代科学、礼仪及民俗的某些情况,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艺术上小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引线、伏笔、人物、情节都能巧作安排,合情合理。虽然线索纷繁,但脉络清晰,交待清楚,也不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语言运用上,采用标准的北京话,很有地方特色,它在当时与红楼梦被誉为“绝好的京语教科书”,书中写京城旗人的生活风俗习惯,也很有参考价值。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哪四部作品?“谴责小说”是晚清小说的一个流派。鲁迅在一国小说史略中论述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因此称这类小说为“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数量很多,其题材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以写官场最为普遍,也最为出色。其中,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