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经济概论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 资源ID:10598694       资源大小:25.0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经济概论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1、世界经济概论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七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1国际货币制度简介 (1)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指一组由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用以确定国际储备资产、汇率制度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习俗或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和制度框架。 (2)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主要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使用什么货币作为国际间的支付货币,一国应持有何种国际储备资产,这会因实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储备货币是国际货币

    2、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其他两个方面内容的性质。 汇率制度的确定。即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应如何决定和维持,才能顺利地将一种货币的购买力转化为其他货币的购买力。此外,一国是采取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各国政府是否共同规定市场汇率波动幅度及干预汇率波动的措施等。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当国际收支失去平衡时,各国政府采取什么方法来弥补这一缺口,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又如何互相协调。在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调节方式是不一样的。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积极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

    3、)市,召开了有44个同盟国的300多名代表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因为此国际货币制度是在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即所谓的“双挂钩”体系;b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

    4、供辅助性储备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d取消对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e规定“稀缺货币”条款。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国际支付手段的不足,从而消除了影响国际间商品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b以一个比较稳定的汇率确保了全球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安全与稳定;c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避免了各国之间相互进行外汇倾销,结束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动荡不安的局面。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及其瓦解 特里芬两难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缺陷,即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发现的“特里芬两难”(Tri

    5、ffin Dilemma)。简单地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960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上爆发了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第一次美元危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被迫实行“黄金双价制”(Two-tier Gold Price System),即在官方和私人黄金市场上分别实行两种不

    6、同的金价。黄金双价制实际上意味着以美元一黄金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难以维持。 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于当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即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和对内冻结工资与物价。它宣告了美元与黄金官价兑换的终止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3)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相互对立,进行货币战、汇率战的局面,稳定了国际金融局势,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树立了国际合作与协调的典范。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一些基本缺陷: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难以按实际情况经常调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7、各国为了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不得不牺牲国内经济目标。 3牙买加体系与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1)牙买加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 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即“牙买加会议”),就若干重大的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协议,即“牙买加协议”(Jamaica Agreement)。该协议从1978年4月1日起生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被称为“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汇率安排多样化;b黄金非货币化和储备货币多元化;c扩大基金份额,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需要注意的是,牙买加体系并不

    8、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否定。牙买加体系所否定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制度,但保留和加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换言之,牙买加体系是在保留和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用的前提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2)浮动汇率制的实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主要西方国家自发实行浮动汇率制,并在牙买加协议中得以承认,从而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自觉形态。需要指出的是,1973年以来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非是纯粹的自由浮动,而是以管理浮动为其基本形态;各国政府不仅对于汇率的波动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管理,而且还初步形成了有关国家在必要时联手干预外汇市场、共同协调汇率政策的国际管理形式。 (3)对牙买加体

    9、系的评价 牙买加体系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较强的适应性也是牙买加体系的一个最大缺陷,即不稳定性。牙买加体系的缺陷体现为:多元化储备体系不仅丧失了自发调节机制,而且也没有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清偿力增长的全面控制。另外,多元化储备体系缺乏稳定的货币标准;浮动汇率不仅在短期内经常波动,而且长期看也是大起大落,增加了汇率风险;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日趋严重。 4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同主张 (1)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约束明显弱化,但仍是由美元充当关键货币、美国充当实际主导力量的垄断型市场体系。现行国际

    10、货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有: 美元仍是最重要的国际支付工具、储备资产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 主要大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美国立足本国利益,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对外币值稳定的责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提供全球性汇率稳定机制等国际公共产品与明确的国际金融规则,也无形中削弱了其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大国(西方五国或七国)之间非正规化的汇率政策协调取代了以往制度化的汇率协调机制。 汇率波动性增强与国际货币多元化,促使新的金融技术与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进而使国际金融市场中以发达国家为资金来源的投机力量大规模扩张。 (2)改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同主张 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再一次认识到改革现行国际

    11、货币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此,主要发达国家围绕着这项改革所涉及的两个不同层次,即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和救援以及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的不同立场。 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于1998年发表的声明,概括了各国的不同主张。该声明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近期内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寻求对国际货币制度进行较大的改革。较多地采纳法国和英国所主张的加强监管、渐进开放资本账户以及规范对冲基金和离岸金融中心等建议;未表明是否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机构。 4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1)汇率制度及其分

    12、类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根据汇率制度各项构成内容的差异,汇率制度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982年以后,按照灵活性即汇率的弹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汇率制度分为钉住汇率制、有限浮动汇率制和更为灵活的汇率安排体制三大类。 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新方法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汇率制度分为八种。按浮动程度由小到大排列,这八种汇率制度依次是:“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包括货币联盟和美元化)、货币局制度、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制(包括管理浮动制下的实际钉住制)、有波幅限制的钉住、爬行钉住、有波幅限制的爬行钉住、不事先公布汇率

    13、路径的管理浮动、单独浮动”。其中,第三到第七种被称为“中问汇率制度”,而其他三种则被称为“角点汇率制度”或“两极汇率制度”。 (2)各国的汇率制度选择 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是指一个国家在上述各种汇率制度中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往往被简化为在严格固定、自由浮动和中间汇率制度这三者之间或进一步在相对固定与相对浮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 自从允许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以来,各国的汇率制度越来越倾向于更具有灵活性的安排,选择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在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具体而言,在发达国家中,除欧元区成员国外,多数国家选择了独立浮动等弹性较大的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尽管仍有很

    14、大一部分保持着严格钉住或是某种形式的中间汇率制度,但选择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数量近年来也在增加。 (3)传统的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的缺陷 在当前世界经济环境中,传统的固定或钉住汇率制度的确存在着一系列现实的缺陷,主要体现为:钉住汇率制度削弱了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钉住汇率制扩大了实际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大了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钉住汇率制鼓励了不稳定性投机,加大了经济体系的脆弱性。 此外,除严格固定汇率以外的中间汇率制度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缺陷,即实施中间汇率制度要求大国间汇率水平与国际资本流动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政府才能有效协调其汇率目标与国内政策目标,市场参与者才有条件检验政府对汇率制度的承诺是否兑现

    15、,制度信誉才能得以确立。 (4)“两极”汇率安排对发展中国家不适宜性的原因 “两极论”或“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认为实行彻底的固定汇率或彻底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别是后者,以消除外汇市场的潜在风险,保证汇率安排的可持续性。但是,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结构中,上述“两极”汇率安排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不适宜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中国家多为小型开放经济,进出口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低,在浮动汇率制下,发展中国家通过汇率变动来促进资源配置和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并不明显。 浮动汇率具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发展中国家易陷入“通货膨胀汇率贬值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中。 发展中国家缺乏选择浮动汇率制度

    16、的市场条件。 浮动汇率往往具有过度波动性。 总之,浮动汇率制或“两极”汇率制度从理论上讲并不是总体上优于钉住或中间汇率制度,而是各有优劣。实证分析也表明,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近些年来,虽然名义上将汇率制度调整为浮动汇率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保留了对汇率波动的有力限制与干预,并或多或少地将本币钉住了某个特定目标。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浮动恐惧”。 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其趋势 1金融全球化的定义 金融全球化(financial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和资本项目,使资本在各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

    17、 金融全球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和必然要求,一方面是指“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指各国的金融活动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过程。这两个方面是金融全球化同一进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 2金融全球化的基本动因 概括而言,金融全球化的基本动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全球生产、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金融是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并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金融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源于全球生产、贸易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具体而言,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发达国家通过服务贸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业并导致全球服

    18、务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的疆界,为金融的全球化创造了必要的实体经济条件。 (2)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使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变革的新金融工具和融资方式的创造活动。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米什金把金融创新划分为需求引导型、供给促进型及规避管理型三类。其中,需求引导型金融创新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面对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供给促进型金融创新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金融市场交易的结果;规避管理型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面对严格的政府管制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3)金融自由化 金融管制是资本国际流动和金融全球化的障碍。20世纪7

    1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以改变原有的对金融体制实施的限制、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该浪潮在发达国家表现为相继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在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以金融深化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全球性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为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3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概括而言,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欧洲美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离岸金融的兴衰 “欧洲美元”是指离开美国本土在欧洲地区流通的美元。欧洲美元不仅使资金流动跨国化,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依附经济贸易中心和国内资本供应的传统范式,引发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并导致“离岸金融中心”(off-

    20、shore financial center)的产生和发展。所谓离岸金融,是指发生在某国但却与该国货币和金融制度没有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约束的资金融通活动。 (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3)全球资本流动的私人化 在私人资本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体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两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各国的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到国际证券市场筹集资金;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4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金融全球化作为历史的必然,其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1)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正面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正面影响

    21、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通过全球金融市场获得国际资本,以弥补其国内投资和对外贸易两个缺口,加快经济发展;对于各国的投资者来说,金融全球化可以突破民族国家疆界的限制,在全球各地寻求高收益投资的机会;对于各国的金融机构来说,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各国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经营成本的降低,也推动了各类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了其经济的更快发展。 (2)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由于各国的利率、汇率以及股市紧密关联,一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将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特别是一国的经济、金融形

    22、势的动荡,在许多情况下都会通过全球金融市场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三、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区域化 1最优货币区理论与欧元的产生 (1)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Optimum Currency Area,简称OCA)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界有关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相对优点的争论中提出。 蒙代尔认为,需求转移是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它会引起一国的失业和另一国的通货膨胀,实行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都难以同时克服两国各自面临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同一货币区内不同区域之间的需求转移问题

    23、,因此考虑用替代方法来改变这种情形,即两国组成共同的货币区,采用区域货币。 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修正、补充了该理论。综合各经济学家的观点,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其中,这里的“最优”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2)欧元的产生 欧元是若干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在政治主权分立的情况下,通过协商,自觉地放弃货币主权,接受一

    24、种完全是人造的货币。1991年年末,欧共体首脑就欧共体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后进一步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问题召开会议并达成协议,会议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其中,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的目标是最迟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EMU),届时将在联盟内实行统一的货币、统一的中央银行以及统一的货币政策。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从2002年7月1日起,欧元区内各国原有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内惟一的货币。 2美元化的发展 (1)美元化的含义 美元化(dollarization)是指美国以外的国家将美元作为部分或全部法定货币的

    25、进程。美元化可分为非官方美元化(Unofficial dollarization)和官方美元化(Official dollarization)。其中,前者是指本国居民非正式地使用美元,尽管这种使用没有得到本国政府的承认;后者是指本国货币当局明确宣布用美元取代本币,美元化作为一种货币制度被确定下来。 总之,美元化是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下通过一种强币向若干国家或经济体渗透并部分或全部替代其弱币而生成的金融区域化的一种形式,是有别于欧元一体化的另一种金融区域化形式。 (2)三难选择(trilemma) 三难选择也称三元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

    26、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三难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以牺牲稳定的汇率为代价达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

    27、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这三个目标在逻辑上和操作上互相矛盾。这种“三难选择”使得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只能在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以及资本管制这三种汇率制度中选择其中的一种。美元化国家或经济体在这“三难选择”中,采取了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一目标,以换取币值的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两个目标的实现。 (3)实行美元化的利弊分析 实行美元化的利益 对于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或经济体、特别是对与美国保持密切经济联系的国家或经济体而言,其利益主要有以下两个:a汇率风险将消失或大大降低;b为本国提供更为严格的金融纪律,进而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实行美元化的代价 对于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或经济体而言,其代价

    28、主要有以下三个:a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b中央银行自动放弃“最后贷款者”的作用和货币发行者的角色;c铸币税收益(seigniorage revenue)的完全丧失。 (4)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含义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政策独立性是指某个国家或经济体依据其经济运行状况来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包括利率的调整、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以及汇率变动等;狭义的政策独立性是指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如不必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而提高利率。 3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 (1)亚洲货币合作的进展 总的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亚洲国家在货币合作方面有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清迈协议的签订及其实现和拓展,具

    29、有里程碑的意义。具体来说,2000年,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达成了清迈协议,根据该协议,各国同意加强有关资本流动的数据及信息的交换;在扩大东盟的货币互换协议的同时,在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构筑货币互换交易网和债券交易网;通过完善亚洲各国货币间的直接外汇市场并建立资金清算体系,扩大亚洲货币间的交易。2000年,东盟10+3的中央银行将多边货币体系互换计划的规模从2亿美元扩展到10亿美元,并于2001年扩展了东盟互换协议和双边互换网络与回购协议。 (2)亚洲货币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亚洲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短时间内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亚洲各国经济发

    30、展水平、经济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亚洲货币合作缺乏一个能够为整个地区决定货币政策、并对区内各国政策起协调作用的领头国; 亚洲货币合作存在政治障碍。 四、金融风险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1金融风险的全球化 一国的金融风险通常由宏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这两个不同层次构成。其中,宏观金融风险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发生各种金融危机的风险,如爆发银行危机、债务危机、货币危机、股市危机及债市危机等风险;微观金融风险是指某个或某些金融机构所发生的风险,如经营管理风险以及亏损或破产风险。 2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 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扩展和深化,一国与他

    31、国的金融风险发生机制之间的联系则日趋紧密。这主要是因为: (1)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原本独立运行的一国金融逐渐融入到全球金融之中,各国的金融市场也因此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金融创新的发展最终将各国的金融市场真正联结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金融运作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政府尤其是某个大国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化,常常会通过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迅速地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 3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即为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活动寻求某种国际统一的标准和协调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行为。这种国际合作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次: (1)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对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行为进行协调; (2)通过以巴塞尔协议为总题目的一系列多边协议对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活动进行比较系统化的规范。 随着国际金融组织、运作和工具的日益复杂化,国际金融监管的组织、运作和方式也日益复杂化。但是,时至今日,尚未形成完善的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金融风险仍然是经济全球化下最大的和最难以控制的经济风险。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经济概论第七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