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师版.docx

    • 资源ID:10581397       资源大小:182.55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师版.docx

    1、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师版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1. (20216浙江月选考)-珠蛋白与-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 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 139 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实例不能说明(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 D.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 【答案】 C 【解析】 C题中描述的是基因突变,是DNA上点突变,并非片段。2(2021湖南高考真题)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

    2、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详解】A、由题干中信息“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

    3、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人类的喜好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来实现,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因此,人工选择可以决定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选B。3(2021湖南高考真题)血浆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PCSK9基因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当突变使PCSK9蛋白活性增强时,会增加LDL受体在溶酶体中的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下列叙述

    4、错误的是( )A引起LDL受体缺失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BPCSK9基因的有些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C引起PCSK9蛋白活性降低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答案】C【分析】分析题干,血浆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LDL受体减少和载脂蛋白apoB-100减少,均会影响胆固醇被细胞利用,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详解】A、LDL受体缺失,则LDL不能将胆固醇运进细胞,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A正确

    5、;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PCSK9基因的某些突变不一定会导致PCSK9蛋白活性发生改变,则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B正确;C、引起PCSK9蛋白活性增强的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减少,使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C错误;D、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则apoB-100蛋白减少,与血浆中胆固醇结合形成LDL减少,进而被运进细胞的胆固醇减少,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D正确。故选C。【点睛】4(20211月浙江选考)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

    6、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倒位【答案】B【分析】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分为缺失(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引起片段上所带基因随之丢失)、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倒位(一个染色体上的某个片段的正常排列顺序发生180颠倒)、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4种类型。【详解】分析图示可知,与正常眼相比,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一个,超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两个,因此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7、,即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5(20211月浙江选考)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答案】C【分析】选择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按照达尔文的研究,生物中普遍存在着变异,而且很多变异有遗传倾向,通过选择,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产生。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详解

    8、】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B、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C、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D、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故选C。6(2021广东高考真题)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缺少天敌,斑点数

    9、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答案】C【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详解】A、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B、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

    10、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故选C。7(2021广东高考真题)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25%、75%C35%、65% D45%、55%【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详解】由题意可知,

    11、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5002)/(20002)=25%,f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故选B。8(2021河北高考真题)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向雌蝇提供食物;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可能由进化而来【答案】B【分析】雄性动物的求偶是为了繁殖后代,在求偶过程中,雄性动物会通过

    12、各种方式来获得交配机会,以便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生物的求偶行为是一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适应性行为。【详解】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一方面为了获得交配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雌性获得更多营养物质繁殖后代,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适应性行为,A正确;B、根据题意,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虽然是一种仪式化行为,但对缝蝇繁殖也具有进化意义,B错误;C、在求偶过程中,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更受雌蝇的青睐,容易获得交配机会,留下后代的机会多,这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C正确;D、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不需要食物也能求偶成功,与在外观上具有相似性,可推测可能由进化而来,D正确。故选B。9(20

    13、21河北高考真题)图中、和为三个精原细跑,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为正常细胞。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B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和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答案】C【分析】1、精原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含有A、a、R、r四种基因,对比正常精原细胞可知,精原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R基因和a基因发生了位置互换;2、精原细胞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14、【详解】A、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B、细胞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最终产生的配子为1/12AR、1/12Ar、1/12aar、1/12aaR、1/6AaR、1/6Aar、1/6ar、1/6aR,其中正常配子为1/12AR、1/12Ar、1/6ar、1/6aR,刚好占一半,B正确; C、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个配子,2种基因型,为AR、AR、ar、ar或Ar、Ar、aR、aR,C错误;D、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论上通过观察染色体的

    15、结构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可以观察到,D正确。10(20211月浙江选考)水稻雌雄同株,从高秆不抗病植株(核型2n=24)(甲)选育出矮秆不抗病植株(乙)和高秆抗病植株(丙)。甲和乙杂交、甲和丙杂交获得的F1均为高秆不抗病,乙和丙杂交获得的F1为高秆不抗病和高秆抗病。高秆和矮秆、不抗病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B(b)位于11号染色体上,某对染色体缺少1条或2条的植株能正常存活。甲、乙和丙均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和丙体细胞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甲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记为1.0)。回答下列问题:(1)为分析乙的核型,取乙植株根尖,经固

    16、定、酶解处理、染色和压片等过程,显微观察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其中酶解处理所用的酶是_,乙的核型为_。(2)甲和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1基因型有_种,F2中核型为2n-2=22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3)利用乙和丙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育种过程是_。(4)甲和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写出F1自交获得F2的遗传图解。_【答案】(1)果胶酶 2n-1=23 (2)2 1/8 (3)乙和丙杂交获得F1,取F1中高秆不抗病的植株进行自交,从F2代中选取矮秆抗病植株 (4)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甲(高秆不抗病植株)和乙(矮秆不抗病植株)杂交、甲(高秆不抗病植

    17、株)和丙(高秆抗病植株)杂交获得的F1均为高秆不抗病,说明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不抗病对抗病为显性,则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胞间层有果胶,这将导致压出的片子没有效果,应经过酶解处理,除去细胞之间的果胶层,故酶解处理时所用酶为果胶酶;该水稻核型为2n=24,则染色体可分为12组,每组含有2条,分析题图可知,乙的11号染色体减少一半,推测其11号染色体少了一条,故乙的核型为2n-1=23。(2)结合分析可知:甲基因型为AABB,基因B(b)位于11号染色体上,乙缺失一条11号染色体,且表现为矮秆不抗病植株,故其基因型为aaBO,则甲(AABB)与乙(aa

    18、BO)杂交,F1为AaBB:AaBO=1:1,共2种;F1自交,其中AaBB自交,子代核型均为2n=24;其中AaBO(产生配子为AB、AO、aB、aO),自交子代2n-2=22的植株(即缺失两条染色体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21/4(4/16)=1/8。(3)若想让乙aaBO(矮秆不抗病植株)与丙AAbb(高秆抗病植株)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aabb),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乙和丙杂交获得F1(AaBb),取F1中高秆不抗病的植株进行自交,从F2代中选取矮秆抗病植株(aabb),即为所选育类型。(4)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丙植株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F1基因型为AABb,

    19、F1自交获得F2的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生育种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

    20、体组。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详解】A、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即配子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B、由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的性别不一定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不是所有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C错误;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故选C。1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

    21、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缺失端粒的染色体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形成“染色体桥”结构,当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则可形成两条

    22、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根据以上信息答题。【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故可以在有丝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B、出现“染色体桥”后,在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染色体桥”现象使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转接,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D、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出现“染色体桥”后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转接到了另一条姐妹染色体上,则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染色体桥”现

    23、象,考查染色体的变异,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原理,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3(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9)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从核孔中游离出,到达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4、(翻译)。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A、重复序列位于膜蛋白基因编码区,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嘌呤碱基的比例50%,CTCTT重复次数的改变不会影响该比例,B错误;C、CTCTT重复6次,即增加30个碱基对,由于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与所编码氨基酸数目的比例关系为31,则正好增加了10个氨基酸,重复序列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D、重复序列过多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表达,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变大,D错误;故选C。14(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8)下列叙述中与

    25、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方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分为非整倍性变异和整倍性变异。【详解】A、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非整倍性变异,A错误;B、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原理

    26、为基因重组,子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未改变,与染色体变异无关,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错误;D、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后,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培育出稳定遗传的小黑麦,利用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原理,D错误;故选B。15(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7)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染色体变异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

    27、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从图中看出一个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DT,Dt,dT和dt四种精子,而正常的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精子。故选B。【点睛】

    28、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结合图中四个细胞的基因型进行分析。16(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3)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答案】D【解析】【分析】发生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取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变。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小群体。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

    29、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甚至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但这种偏差不是由于突变、选择等因素引起的。【详解】A、遗传漂变一般在发生在小群体中,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A错误;B、遗传漂变没有产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故没有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B错误;C、遗传漂变是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使生物得到进化,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都是进化的因素,C错误;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30、都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均可打破遗传平衡,D正确。故选D。【点睛】17(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32)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答案】(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详解】(1)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


    注意事项

    本文(三年高考生物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1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