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单元测试3.docx

    • 资源ID:10578348       资源大小:241.8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单元测试3.docx

    1、北师大版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单元测试3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再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B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除去析出物C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成蓝色D通过调节NaCl溶液的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答案】D【解析】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不能增加DNA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A错误;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所以用蒸馏水将

    2、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的目的是获得粘稠物,B错误;DNA丝状物溶解在2 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沸水浴才会呈现蓝色,C错误;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不同,DNA在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酶具有专一性,木瓜蛋白酶可以水解DNA中的蛋白质类杂质,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3、。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2下列属于DNA结构特征的是A.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B. 碱基按鸟嘌呤与腺嘌呤,胞嘧啶与胸腺嘧啶互补纪对C. DNA分子排列中,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排列千变万化D. DNA两条链反向平行排列【答案】D【解析】注:B有错字互补纪对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碱基按鸟嘌呤与胞嘧啶,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互补配对,B错误;DNA分子排列中,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C错误;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

    4、正确。3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O”代表磷酸基团)模式图。根据DNA双螺旋结构,下列对该图的有关评价正确的是()A. 物质组成和结构上完全正确B. 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C. 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D. 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是正确的【答案】C【解析】DNA不应该含有尿嘧啶,且核糖应该改为脱氧核糖,且结构上磷酸与五碳糖的连接错误,A错误、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图中至少含有3种错误,B错误;若是RNA双链,则核糖与磷酸的连接也是错误的,D错误。4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mRNA片段 B. 基因是有遗

    5、传效应的DNA片段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tRNA片段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RNA片段【答案】B【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故B正确。5下列有关双链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B. 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C. DNA聚合酶参与催化两个游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D. DNA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大多数都与两个磷酸相连,也有与一个脱氧核苷酸相连的,A错误; 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B错误

    6、;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C错误;DNA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6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A. 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B. 在复制过程中,将双链全部解开,再复制C. 可能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D. 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该单链中A:T:G:C=1:2:3:4,另一条链上A:T:G:C=2:1:4:3,则双链中A:T:G:C=3:3:7:7,A正确;在复制过程中,DNA是边解旋边复制的,B错误;含200个碱基的DNA不考虑每种碱基

    7、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可能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但因碱基数量比例已确定,故碱基排列方式肯定少于4100种,C错误;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链组成的,游离的磷酸基只有2个,D错误。7下图甲、乙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丙为该动物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由图甲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B. 图乙中的染色体数是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C. 若图丙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D. 若图丙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答案】D【解析】图甲细胞正发生同源

    8、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由于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图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A正确;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是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B正确;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为从2个到4个再到2,因此n=2,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DNA分子数目变化为从4个到8个在到4个,故n=4,D错误。【点睛】“三看法”判断细胞图像分裂方式:8“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B. 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

    9、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 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用15N标记核苷酸”这里的核苷酸指代不明确,是脱氧核苷酸还是核糖核苷酸,如果是后者(核糖核苷酸)则无法去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研究;假设15N标记的是脱氧核苷酸,被标记的染色体只能对数目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而对染色体形态没有办法进行变化规律的研究故A错误;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故B错误;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

    10、,C正确;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点睛】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如:原来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标记后就是(H218O)和(C18O2)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同位素不影响化学反应,只是便于与正常的物质进行区分,更容易进行观察。9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B.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能说明“作为遗传物质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C. 遗传物质

    11、复制过程中均会发生的碱基配对是:AT、CGD. 利用酶的专一性可探究某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答案】C【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A正确;进入噬菌体的只是DNA,却能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RNA的复制存在A-U、G-C碱基配对,而不存在AT,C错误;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可以根据酶的专一性可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D正确。10一个动物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精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分别是

    12、( )A. 4、0、4 B. 2、4、8C. 2、4、4 D. 8、0、8【答案】A【解析】一个四分体含一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那么含4个四分体的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为4对共8条。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也为4个,由于该时期不存在染色单体,因此染色单体数为0。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1科学家研究发现,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可见染色质螺旋化形成的染色体B.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发现DNA双螺旋结构C. 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

    13、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可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答案】C【解析】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染色体),A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采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成功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项错误;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它们的结构存在差异,所以功能不一定相同,C项正确;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占据了细胞质的大部分空间,不适合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D项错误。12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在遗传物质的探索中都作出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在含有

    14、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和R型活菌的培养基上,R型菌可通过基因重组转化为S型菌,S型菌可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R型菌C. 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都使用了物质分离提纯、细菌培养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技术D. 艾弗里的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设计原理相同,都是依据遗传物质具有自我复制、亲子代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而设计的【答案】B【解析】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项错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后会出现S型细菌,原因是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S型菌也可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R型菌,B项

    15、正确;艾弗里的实验使用了物质分离提纯和细菌培养等技术,没有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使用了细菌培养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技术,没有实验物质分离提纯技术,C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设计原理相同,都是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而设计的,D项错误。【点睛】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比较项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同点方法不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结论不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证明DNA是遗

    16、传物质相同点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都遵循了对照原则;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3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中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B. 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C.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D. 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答案】D【解析】A. DNA分子中磷酸和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A错;B. 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相同,因为在DNA分子中A=T,G=C,B错;C.

    17、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C错;D. 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由于DNA分子中A=T,G=C,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在小鼠体内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 艾弗里分别提取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通过R型细菌的体外培养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赫尔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 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思路都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18、答案】D【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A错误;艾弗里通过提纯、分离S型细菌的蛋白质、DNA、多糖等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选项中没有指明是分成两组,C错误;艾弗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确实相同的,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D正确。15某研究小组分离得到动物精巢中

    19、部分细胞,测定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并且统计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正在复制B. 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C. 甲组细胞中DNA复制后将成为乙组细胞D. 丁组中有一部分细胞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组细胞DNA含量为n,说明进行了减数分裂;乙组细胞DNA含量为2n,说明细胞中DNA含量和DNA含量一致;丙组细胞DNA含量为2n-4n,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丁组细胞DNA含量为4n,说明已完成复制。丙组细胞DNA含量为2n-4n,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乙组细

    20、胞中DNA含量和体细胞DNA含量一致,所以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B正确;甲组细胞DNA含量为n,是生殖细胞,所以细胞中DNA不能再复制,C错误;丁组细胞DNA含量为4n,其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16对某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A. 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B. 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C. 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 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

    21、概率为1【答案】D【解析】的一条来自父亲的和乙的一条来自父亲的完全相同,来自母亲的是两条X,假设为X1和X2,女儿的基因型是XX1或XX2,第一个女儿是XX1的概率是1/2,第二个女儿是XX1的概率是1/2,所以两者同为XX1的概率是1/4,同理两个女儿是XX2的概率也是1/4,所以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2,A错误;甲来自父亲的X与乙来自父亲的X肯定相同,所以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有可能相同,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5/8,B错误;取甲来自母亲的X1的可能为1/2,取甲来自母亲的X2的可能为1/2,取乙来自母亲X1的可能为1/2,取乙来自母亲X2的

    22、可能为1/2,相同的可能为1/2X1X11/2+1/2X2X21/2=1/2,C错误;由于父亲只含一条X染色体,所以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D正确。17下图是一正在分裂的人体细胞(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有两个四分体B. 1、3染色体上基因不同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C. 该细胞能产生四种精子D. 图中4条染色体不包含X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图:有两对(1和3,2和4)正在分离的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分裂均等,应属于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没有四分体,A错误;1、3染色

    23、体上基因不同可能细胞所在的个体的基因型就是AaBB,所以细胞既没有发生基因突变,也没有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1个初级精母细胞会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2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C错误;根据图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大小形态相同,说明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定不是XY这对异型性染色体,D正确。【点睛】判断细胞是否发生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必需要结合细胞所在的生物体的基因型组成,若细胞中某个基因在个体的基因型组成中没有,则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或者外来导入,绝不是交叉互换。18下列对“某种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物质”使R型菌突变成了S型菌B. 生长素的

    24、发现过程中,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认为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和弯曲C.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假说中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某种物质”(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含成对中的一个D.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是盐酸刺激狗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答案】A【解析】A. 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某种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A错;B.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认为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某种物质”,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

    25、性弯曲,B正确;C.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假说中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某种物质”(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含成对中的一个,C正确;D.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是盐酸刺激狗小肠黏膜产生“某种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胰腺引起胰液分泌,D正确。故选A。19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B. 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控折叠形成的嵴C.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后,未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不含还原糖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过氧化氢酶不能得到預期实验结果【答案】D【解析】A. 如果

    26、是用32P标记核算,搅拌不充分不会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A错误;B. 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细胞器的内部结构,B错误;C. 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还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D. 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较大,D正确。20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胞产生了变异,其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B. 若该细胞取自某动物的卵巢,则其名称为第二极体C. 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同D. 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此时正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解可知, 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产生的变异来源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

    27、误;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若该细胞取自某动物的卵巢,则其名称为第一极体,其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B项错误;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同,C项正确;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21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为减数分裂过程的一个时期。所示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第_次分裂的_时期。细胞中有_个染色体,有_个DNA分子。细胞内有_对同源染色体。【答案】 一 前 4 8 2【解析】【试题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现象,即联会。2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的数目,图中的染色体中含

    28、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数量比为1:2,所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分别是1、2、3和4,8个DNA分子;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1和2,3和4。(1)由题图可知,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联会并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前期)。(2)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的数目,图中的染色体中含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数量比为1:2,所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8个DNA分子;配对的两个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所以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22图1表示某种动物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2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29、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丙细胞名称是_,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数为_;图2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2)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时期是_。(3)图2丙细胞分裂时期对应图1的_段,从染色体组成考虑,该生物能产生_种配子(不考虑交叉互换),这与减数分裂的_时期密切相关。(4)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的_段 ;在观察减数分裂时,常常用_(雄性/雌性)生殖器官作为材料。(5)图2乙细胞中和是_;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细胞。(6)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有1位同学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取材位置不合适取材时间不合适制片时压

    30、片力量不合适解离时间不合适视野选择不合适A B C D【答案】 初级精母细胞 8 精细胞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D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D 雄性 同源染色体 甲乙丙 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2可知,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裂,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1)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且细胞质分离均等,是雄性细胞,故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图2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2)染色体不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当含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因此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图2丙细胞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故存在于图1的CD段。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故该生物可以产生4种配子。这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关。(4)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故存在于图1的CD段。在观察减数分裂时,常常用雄性生殖器官作为材料。(5)图2中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 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 单元测试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