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 资源ID:10565814       资源大小:197.8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阶段综合测评(三)(第六、七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中后期亚洲的中国、伊朗等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错选原因在于没有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C、D三项的结论是

    2、正确的;B项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教等各个方面。219世纪末决定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性质的关键因素是()A遭受帝国主义侵略B亚洲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化C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D受十月革命影响B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指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阶级关系的变化是指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故选B项。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觉醒,出现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这些运动与19世纪中期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B阶层人民广泛参加C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D民族资产阶级起了领导作用D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与19世纪中

    3、期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领导阶级的变化。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而19世纪中期的运动是由旧的阶级领导的,故选D项。4“南美解放者杯”与“世界杯”等都属于世界足球的重大赛事,“南美解放者杯”的创立是为了纪念()A华盛顿 B玻利瓦尔C拿破仑 D马赫迪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在玻利瓦尔等人的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取得了独立运动的胜利,因此B项正确。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各国掀起了反抗殖民主义的运动,下列按事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伊朗的立宪革命A BC DD埃及

    4、抗英斗争发生在1882年,马赫迪起义发生在1881年,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发生在1894年,伊朗的立宪革命发生在1905年,因此顺序为,故D项正确。6英国首相在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B解题时注意题干中“遍布全球”这一关键信息。结合“1898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故选B项。7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

    5、,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它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B由材料中的条约保护法国和俄国的利益,再结合史实可知,“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应指法俄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8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1914年俄军攻势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

    6、决”计划破产,双方进入无休止的阵地战中,故答案为A项。9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关键因素是()山东:日本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A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B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C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D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B注意漫画的含义是帝国主义列强主动分给日本“蛋糕”。A项本末倒置,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C项是原因,但不是关键因素;D项不符合史实;B项正确,因为主宰会议的是美、英、法三国。10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7、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矛盾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扼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凡尔赛体系虽是帝国主义列强安排的战后国际体系,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利益,但也有一定的进步性。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替代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体现了国际格局的民主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A项和B项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不正确。11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B

    8、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可知,体现出的应是国联的开创性、探索性以及经验和教训,故A、B、C三项均符合题干中的总结,而D项是国联的实质,与题干信息不符,但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项。12“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一直所说一定要进行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列宁所说的“那一次工农革命,实现了”指的是()A巴黎公社建立 B二月革命的成功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五四运动初步胜利C由材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

    9、不复存在了”可知,题中“工农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选C项。1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C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不同是由两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A、B、D三个干扰选项有一个共同点:对中国国情的分析都是正确的,但对俄国的情况说明则是错误的十月革

    10、命前夕的俄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城市人口并不占多数,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没有完全废除,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故本题答案为C项。14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来看待和研究。这表明十月革命()A验证了马克思暴力夺权的正确性B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B根据材料“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故选B项;A项与社会发展无关,C项不属于十月革命的影响,D项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故排除。151918年9月2日,苏维埃中

    11、央发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呼吁,宣布在战争形势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全体居民都必须无条件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国内所有的资源都必须服务于战争的需要。这一信息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应国内战争需要而产生B从开始实施就是错误的C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D无法真正建成社会主义A根据材料“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等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16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

    12、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A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利用私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故B项错误;C项是新经济政策中农业措施的作用,故C项错误;D项是方式。17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谷物产量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1921年至1922年苏联的粮食采购量是3 814.07万公担,而192

    13、5年至1926年就增加133%以上。这表明()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新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效显著D苏联人民彻底解决了饥荒问题B由材料“1925年”“1926年”“粮食产量得到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所取得的成就,故选B项。18斯大林在论及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这表明斯大林强调发展重工业是为了()A增加国民经济中工业的比重B保证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独立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14、基础D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对抗B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可见斯大林强调发展重工业的目的在于保证国家政权的独立和安全,故选B项;其余各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19据统计,1950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比1913年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的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仅与1913年相当,而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材料主要说明()A苏联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B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弊端C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辉煌D苏联人排斥先进生产技术B材料反映出苏联工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人们生活水平下降,说明了斯大林模式下

    15、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存在弊端,故选B项;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主要是经济体制的产物,故排除A项;C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并非主旨,故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20一位20世纪的历史人物,在从事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展现了“只有完全实现非暴力的人,才能完全看到真理”,而他的夙愿就是“要使动摇的人皈依真理和非暴力”。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A玻利瓦尔 B甘地C孙中山 D卡德纳斯B根据材料可知,该人物的主要主张是“非暴力”。由此可知该人物是甘地,故B项正确。21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

    16、)来。”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C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D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B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38年,此时处于二战爆发前,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议,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了德国,助长了德意志法西斯的气焰;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战后合约;非战公约是1928年美、德、英、法签订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开端,开启了德国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突破口;五国条约是为制约五大国海军力量的协议;洛迦诺公约是1925年签订的使德国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限制的条约;反共产国际协定是1936年德日签

    17、订的法西斯性质的协议,根据以上分析,制约德国的与英国首相张伯伦有关的是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故B项符合题意。22“针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猖狂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终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法西斯。”由此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A正义必定战胜邪恶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侵略,维护和平C必须发展高科技武器才能最终战胜法西斯主义D法西斯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B题干中明显反映出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打败了法西斯,故B项与之最相符;A项过于笼统,与题干不太相符;C项与题干完全不符;D项与当前客观事实不符。23“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

    18、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来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性因素C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电子计算机、火箭等发明,虽然一开始都是用于军事,但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24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下列关于该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B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C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D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B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体系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

    19、键是明确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能把雅尔塔体系等同于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故B项叙述不正确。25既体现大国强权色彩,又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国际会议是()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慕尼黑会议A BC DC凡尔赛会议上,英、法、美操纵和会,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列强签订九国公约,虽然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但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英美为换取苏联对日作战,牺牲中国

    20、诸多利益,损害了中国主权;虽然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牺牲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和国家利益,与中国无关,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材

    21、料二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材料三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

    22、争。”(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根本原因。(8分)(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4分)(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结合历史背景,针对具体问题,利用材料信息回答。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当时欧洲形势,分析出英、法、德当时的主要侵略意图和它们之间的矛盾。答案:(1)原因:利用德国对付俄国。理由:德国在东线的军事实力与俄国相差太大,与英国结盟会激化德俄矛盾,对德国不利。根本原因:德国与英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

    23、矛盾已经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2)理由:法国需要和平。实际原因:法国力图报普法战争失败之仇。(3)不同态度:拒绝英国的结盟建议,主动与法国接近。目的:利用法国对付英国。27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

    24、3 55118.217 330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增幅(%)330.09367.2649.0930.48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5、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6分)(3)根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和材料三中“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等信息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和材料三“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

    26、碎了法西斯”等信息概括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注意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回答。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3)原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

    27、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交,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材料二他(甘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燸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由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导,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精神品质。(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甘地领导民族解放

    28、运动的异同。(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交,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可以得出孙中山的品质:立场坚定;爱国主义;勇于献身;不屈不挠。第(2)问相同点:主要从其指导思想、斗争方式、斗争精神、斗争过程中所体现的两面性等方面去分析总结。不同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根据材料“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得多”可知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答案:(1)孙中山的品质:立场坚定;爱国主义;勇于献身;不屈不挠。(2)同:都提出了指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三民主义和非暴力主义);斗争过程中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异:孙中山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3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