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资源ID:10551076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1、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语文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文阅读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丽”的范畴处于较高位置,并在其自身的历史流变中积淀了深厚的美学内涵,具体而言,可分为三个层面: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文辞之丽是“丽”范畴的最基本特征,它是“丽”的表层内涵,古典文论中的“丽”多取此义。如汉书艺文志云:“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此“丽”即文辞的华丽,但因西汉诸家之赋多缺乏真情实感,固其文侈丽,实为文病。情思之丽是“丽”范畴的深层内涵,它决定着文辞之丽的成

    2、败。文心雕龙情采云:“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作家之文只有本乎真情,发乎性灵,其文才能美丽自然。故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云:“巧丽者发之于平淡,奇伟有余者行之于简易。”文辞的巧丽正是情感自然而然流露的结果,虽看似平淡却美丽无比。然而,无论是文辞之丽还是情思之丽,都是人的生命之丽的外化。生命之丽才是文学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并得以长久流传的内在根源。中国古人因信奉“天人合一”,多注意从自由的生命活动的基点上考察文学,从而为自己建构起一个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丽”正是这个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易经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虽然我们从词义的角度讲

    3、“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但如果我们从审美形象上看,日月星辰悬挂于天,百谷草木植被于地,这不正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之所在吗?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人的体貌之丽不也正是人的生命力之充盈流溢的表现吗?当古人把“丽”引入文艺批评领域时,“丽”实质上正是主体驰骤扬厉的生命精神的艺术显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丽”范畴会成为魏晋六朝美学的核心范畴。“丽”正是魏晋士人在自我觉醒后高扬的个体生命力的审美表现,是人的精神的艺术化。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文化中,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它是古代士人阶层的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这种自由状态可以从艺术和人

    4、生两个方面显现出来:就艺术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艺术法则的摈弃,在情景交融、主客冥一的艺术意境中感受主体心灵的净化,体验宇宙生气之跃动,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之“丽”的中核;就人生而言,它表现为对一切名教伦理的解构,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心灵世界中寻求个体精神的解放,领悟万物生命之自由,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综合上述对“丽”的审美内涵的分析,一言以蔽之,“丽”正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 (节选自胡碟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丽”,2011年12月版)1. 下列关于“丽”的内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丽”的美学内涵包括文辞之丽、情思之丽和生命之丽三个层面。B. “丽”的美学内涵

    5、早已存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其范畴也一直处于较高位置。C. 从生命之丽到情思之丽,再到文辞之丽,是“丽”由内向外表现的一个过程。D. “丽”其实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的状态的感性显现。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心中的生命之“丽”,是整体的本体空灵的且先于逻辑的生命世界的审美表征。B. 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表现为在考察文学时注意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C. 引用易经中的“日月丽乎天”等句重在说明“丽”是附着、依附的意思。D. 生命之丽的状态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由状态,是人类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

    6、楼梦最打动人的并不是它所用的艳美文辞,也并非它所写的真假人情,而是它高扬人性的觉醒。B. 因为中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所以,在建构自己的生命世界时是不讲究逻辑的,却强调物我两忘。C. 我们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之意义,是与“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所展现的景象相符合的。D. “丽”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由此得知,可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国文化之“丽”的内质,那就是“自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只有一束鲜花张炜 “民兵”,这是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两个字。我们全家人都在他们的盯视之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连走路都轻轻的。父亲平时要被喊到离

    7、我们家五六华里的一个小村去做活,因为他没有资格在园艺场做工。父亲如果早一年回来,我上学的事肯定会化为泡影。 上学前,妈妈和外祖母一遍遍叮嘱我:千万要听话啊听各种人的话,无论是谁都不要招惹啊。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是我必须记住的,即在外面千万不能提到父亲。就这样,我心里装着一大堆禁忌,战战兢兢背上了书包。 可能因为我太沉默了吧,从第一天开始,学校里的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我。我每时每刻都是拘谨的,尽管我总是想法遮掩它。 从学校出来,一个人踏上那条灌木丛中的小路时,我才重新变成了自己。值得庆幸的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同学和老师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但我想校长可能知道,因为他的镜片后面有一双好奇

    8、的、诡秘的眼睛,我于是像躲避灾难一样躲避着他。 就在那些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奥秘:校园里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孤单。我敢肯定,这个人大概也像我一样,暗暗压着一个可怕的心事。这不仅是当时,以至于后来一生,我都会从人群中发现那些真正的孤单者。 她就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来这所学校已经一年多了,她与所有老师都不一样,我觉得她在用那温柔的眼睛抚慰着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她的目光投向我的时候,目光中竟然没有歧视,也没有怜悯,而仅仅是一份温煦、一种滚烫烫的东西。 当时离学校十几里外有一处小煤矿,每到了秋末全班就要去山上捡煤,以供冬天取暖用。因为雨水可以把泥中的煤块冲洗出来,所以越是下雨就越要爬到山上。大家都穿了雨衣,

    9、可是“黑子”几个故意不穿,故意溅上满身满脸的黑泥,像恶鬼一样吆吆喝喝。我好不容易才捡到的煤块,一转眼就被他们偷走了。有一次“黑子”走过来,狞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猛地喊了一句父亲的名字。雨水像鞭子一样抽打我的脸。我吐出了流进口中的雨水,攥紧了拳头。“黑子”跳到一边,接着往前一拱,把我撞倒在斜坡上。坡很陡,我全力攀住一块石头。这时几个人一齐踢旁边盛煤的篮子、踢我的手。我和辛辛苦苦捡到的煤块一起,顺着陡坡一直滚落下去。 我的头上、手上、全身上下都被尖尖的石棱割破撞伤,雨衣撕得稀烂。我满脸满身除了黑泥就是渗出的血,雨水又把血水涂开来有几个同学吓坏了,他们一嚷,班主任老师也跑过来,他只听“黑子”几个说话

    10、,然后转脸向我怒吼。我什么也听不清,只任雨水抽打我的脸。 正在我发木的时候,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揽到一边,蹲下,用手绢擦去我身上脸上的血迹,牵着我走开 她领我直接去了场部医务室。我的伤口被药水洗过,又包扎起来。场医与她说了什么,我都没有听清。离收工还有一段时间,她领我去了宿舍。 我今生第一次来老师的住处:天啊,原来是如此整洁的一间小屋,我大概再也看不到比这更干净的地方了。一张小床、一个书架,还有一张不大的办公桌我特别注意到桌旁有一架风琴;床上的被子叠得整齐极了,上面用白色的布罩罩住。屋里有阵阵香味儿:水瓶中插了一大束金黄色的花 她要把我衣服上的泥浆洗掉、烘干,我只得在这

    11、儿耐心地等下去。天黑了,她打来饭让我一起吃。这是我一生中所能记起的最好的一餐饭。我的目光长时间落在了那一大束花上我想起我们家东篱下也有一丛金黄色的菊花。 第二天上学,我折下最大最好的几枝,小心地藏在书包里。我比平时更早地来到了学校她看到那一大束菊花,眼睛里立刻欢快地跳动了一下。后来的日子我就像有了一个新的任务:把带着露珠的鲜花折下来,我用硬纸壳护住它们,这样装到书包里就不会弄坏。如果上课前没有找到老师,我就得小心地藏好。我看到她急匆匆往办公室走去了她如果在课间休息时回宿舍就好了,那时我就可以把花儿交给她。我倚在门框上,咬着嘴唇等待。第一节课下课了,她没有返回,我只好等第二节课。我知道,我的老师

    12、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大蓬颤颤的、香气四溢的鲜花,鲜花美得和她一样,比起我无尽的感激,这只是一份微薄的礼物。我一无所有,我只有一大束鲜花。(摘自青年文摘,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父亲是“民兵”,我们全家人都在他们的盯视之下,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父亲也没有资格在园艺场做工。B. 因为从校长镜片后面好奇的、诡秘的眼睛可以看出校长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我于是像躲避灾难一样躲避着他。C. 有一次“黑子”走过来,狞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猛地喊了一句父亲的名字,从这里可以看出,黑子可能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D. 文章详细地叙写了捡煤事件,这个事件对刻画人物形

    13、象、推动故事情节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5. 学校中的“我”具有怎样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6.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潘光旦的人文情怀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 “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突出的是在1921

    14、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戌(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籍”,潘光旦是其一。潘光旦宁肯牺牲出洋机会,也要据理力争。闻一多对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次年7月,时过境迁,学校才让他出洋。1946年1月,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作为教育

    15、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他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不怕得罪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对于学生运动,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宪警提供抓捕学生名单,以致激怒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独立”。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有时不得不为当局讲几句话,可是他是很有分寸的,不是迫害学生的。这一点很重要。”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

    16、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潘光旦与费孝通之间有点特别,他们亦师亦友。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费称赞他的性格是“牛皮筋”,“屈不折,拉不断,柔中有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费视他为活词典,说凡不知道的事情,不查词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潘光旦的最爱是藏书。1936年住清华园新南院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结出一对并蒂的葫芦,他十分喜欢,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认为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而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

    17、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的大欲。”费孝通说潘光旦“他的人格就是位育概念的标本。”1957年的反右,潘光旦获“罪名”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鼓动土家族知识分子和群众找中央要求自治”。这实在是不白之冤、是笑话。他是社会学者,民族学家,他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作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向上级作如实反映,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而已,岂有他哉?他虽被打为右派,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这期间潘光旦的家被抄、被封,他只能蜷曲在小披屋的水泥地上,没有被子,还是费孝通把自家没被封存的被子送来御寒。6月10日病情恶化,老保姆找来费孝通。费孝通将他拥入怀中,潘光旦就这样在老朋友的怀中告别了人世。1999年末

    18、,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他的皇皇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口衔烟斗的潘光旦,一脸的微笑,拄着双拐,穿过雾霭,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摘自人物杂志,有删改)7.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潘光旦的研究已经掀起了热潮。B. 他拒绝请托维护清华制度与后文在处理学生运动时“为当局说话”的行为表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作为学者,其思想有困惑与矛盾的一面。C. 为支持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

    19、教索薪斗争,潘光旦参加了“同情罢考”,并拒绝写悔过书,甚至牺牲出洋机会也据理力争。D. 潘光旦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说明他很有生活情趣又不乏文人雅士的情调。E. 文章运用肖像、语言、动作以及侧面描写手法,为我们再现了一代学者的风范。8. 文中提到潘光旦“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结合文本,说明“人文情怀”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9. 本文在介绍潘光旦的同时,多次引用闻一多、费孝通、钱伟长等人的话, 试分析这样安排有何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

    20、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日:

    21、“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注】公除:

    22、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舆榇(chn):载棺以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B.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C.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D.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23、是 ( )A. 经,文中指古代经典。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B. 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官门。C. 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有身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D. 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B. 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

    24、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C. 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D. 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

    25、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注】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上国:指京城。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B.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C.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D. 诗歌

    26、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E.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举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3)毛泽东沁园

    27、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巢穴。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曾几何时,女性只能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哪里有自己的人权和自由?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几年前,大家还对互联网音乐嗤之以鼻,认为“网络歌

    28、曲”就是口水歌的代名词。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阵地。A. B. C. 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契诃夫不仅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也是现代戏剧的开创者,今年是契诃夫112周年纪念日,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契诃夫戏剧全集。B. 倭蝗,一种生活在1800万至2000万年前、大小相当于玫瑰花刺,主要以苔藓、藻类和真菌为食,这个物种非常不可思议。C. 安生世界名校英才遴选暨培育工程是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的一个项目,目的是旨在为中国普通高中生提供一个可以申请国际顶尖名校入学资格的平台。D.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传播速度很快,被感染患者的最初症状是

    29、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痛、腹泻,最后是体内大出血。19. 下列选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B. 临别时,他将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我:我很感动,决心一定要好好惠存。C. 喝过两盏茶后,他笑着问道:“赵大众深夜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D. 于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给他打个电话。20. 下列对巴金的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抑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30、B. 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C. 家中,觉新和二弟觉民、三弟觉慧共同接受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D. 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E. 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21. 阅读下面的清华大学有关自主招生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1)

    31、根据图表内容,得出结论。(不超过26字)(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提出一条具休的建设性意见。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某项任务时,往往会说:“试试看。” 诚然,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试或者不去试却绝对预示着成功无望。因为无论多么可喜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试试看”的跳板上。 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你曾勇敢地跨越一条宽阔的壕沟;你曾尝试着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方程;或者你曾试着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正是从“试试看”起步,尔后一路风尘,跨越人生的山峰沟壑,来到青青的芳草地。 请以“试试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