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docx

    • 资源ID:10534482       资源大小:197.02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docx

    1、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教材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初中地理)(第1册)第四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及世界各大洲、各主要国家的气候知识;初中地理(第3册)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中国地理有关气候的知识。【知识体系和要点】(一)大气圈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层 次特 点原 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对流运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热量绝大部分

    2、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 层大 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2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2)大气的保温效

    3、应 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和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全球的热量平衡 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 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大气的运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不均造成高低纬温度差异 (1)热力环流 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4全球性大气环流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

    4、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三圈环流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基本呈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被断裂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际情况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仅在海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副

    5、极地低压带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3)季风环流 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5常见天气系统(l)锋面系统 概念: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交界面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一般坡度较陡,降水区域范围较小、时间较短,雨区主要在锋后气温和湿度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一般坡度较缓,降水范围较大,时间较长,雨区多在锋前气温升高、气压上升、雨过天晴(2)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旋低气压

    6、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天气和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3)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控制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北纬10-北纬25大陆

    7、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 热带亚热带季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冬温雨夏干热温带温带季风北纬35-50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南北纬40-60大陆西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针叶林北纬50-70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 夏短暖寒带苔原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际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

    8、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4)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7气候资源(l)特点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2)开发利用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旅游:吉林市的雾湖、哈尔滨的冰雕 8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台风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

    9、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4)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

    10、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影响范围:只有西藏、云南影响较小 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9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 臭氧量污染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氟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 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酸雨危害与防治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 形成:燃烧煤、石油、天

    11、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成为重酸雨区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控制酸雨 (二)气候要素 1气温概念与单位:空气的冷热程度,一般用表示 2降水 概念与形成条件:有水汽、凝结核和冷却凝固的条件 测定:通常用毫米计算。某地的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12、 降水的季节分配(柱状图)月降水量最高、最低值,年降水量、雨季迟早或长短分布规律: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大陆东岸降水较多)、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3气压概念与单位: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压力,常用单位百帕(hPa)(三)中国气候 1天气预报(l)卫星云图显示云雨区域的位置、分布,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位置和强度,为生产生活服务判读: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程度浓,云层厚,下雨大(2)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见初中地理第3册P42页 2气温分布和温度带(l)气温分布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重要地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

    13、昼长比南方短,则太阳光热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一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最低温在漠河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则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多少最低温在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2)生长期和积温:10的持续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均温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 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3)温度带划分依据:积温温度带分布、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温度带范围10积温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1600-3400一年一熟春

    14、小麦、玉米大豆、谷子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和新疆南部3400-4500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双季稻、油菜(小麦)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8000一年三熟水稻高原气候区青藏高源2000一年一熟青稞3降水和干湿地区(l)空间分布分界线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阴贺巴冈)(2)季节分配(3)年际变化概念:降水年与年之间的变化情况:南方较小、北方较大原因:夏季风进退反常。夏季风强,南旱北涝,夏季风弱,南涝北旱(4)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干湿地区干湿情况分布地区植被农业湿润地区一般年降水量

    15、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水田农业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mm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地农业区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草 原放牧业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多荒漠4气候特征(l)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同纬度冬季最冷,夏季除沙漠外最热,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2)雨热同期(3)气候复杂多样标志:

    16、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原因:跨纬度广、离海远近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复习指导 复习指导复习本单元应抓住两条脉络:一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各层的特点;二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对流层大气的情况。 大气温度的时空分布、大气的运动、大气的降水、天气和气候等,都是指对流层大气而言。本单元的一大特点是概念多、原理多,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并贯穿到地理学科的各个领域之中,所以在复习时应注意弄懂原理,搞清概念,抓住重点,掌握规律,注意把大气对地理事物各个方面的影响联系起来复习。 概念多、原理多,特别是形成空间概念就更

    17、不容易。借助读图、画图训练,就能比较容易掌握。图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表示空间概念;知识容量、内在联系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因此,复习本单元最能做到边复习边画图,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综合等方法,来提高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知识要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掌握大气垂直各层特点的关键是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而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又取决于各层大气成分对辐射波长的选择吸收特征。例如: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所以,离地面(热源)愈近,气温愈高,离地面愈远的上空,气温愈低。正因为此,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上冷下热,导致对流层运动显著;含有水汽的空气在上升过

    18、程中遇冷凝结,易于成云致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成 分含 量作 用干洁空气氮(N2)约占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O2)约占21%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CO2)很少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O3)很少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水 汽很少成云致

    19、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层次高度特点形成原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

    20、,对高空飞行有利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度的范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上部冷、下部暖,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又称高空对流层因为这一层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缘故电离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千米高度的范围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该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子)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的缘故散逸层电离层顶以上的大气一些高速度运动的空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受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很弱二、大气的热状况1、太阳辐射 (1

    2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它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2)太阳辐射波长: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包括红外线(大于0.76微米)、紫外线(小于0.4微米)和可见光(0.4-0.76微米)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3)太阳辐射强度:1平方厘米的表面上,在1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叫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这是因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

    22、路程就越短,被大气削弱也越少。(注意单位) (4)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高中地理下册 P53)2、大气的热力作用(见高中地理上册P51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要求:理解并会分析图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上述两个问题的掌握关键在于抓住大气对辐射波长的选择吸收特征。例如,了解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中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选择特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再如,了解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选择吸收特征,也就容易理解大气为什么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吸收作用:平流层

    23、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对流层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太阳红外线;电离层中的氧原子吸收紫外线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云层愈厚,云量愈多时,反射作用愈强散射:以空气中的分子、尘埃、云滴等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如:质点较小的空气分子有选择性地散射波长较短的蓝光,使天空呈蓝色。质点较大时,散射无选择性,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散射,天空呈白色。阴天或空气浑浊时,天空呈乳白色。(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从而能把地

    24、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温室效应:(高中地理上册)3、气温的时空分布 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地面热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当地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大于热量支出(主要是地面辐射)时,地面存储的热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气温随之升高;反之,当地面热量收入小于热量支出时,地面储存的热量减少,地面温度下降,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随之下降。三、大气的运动 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状况: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前

    25、者叫对流,后者叫风。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造成高低纬间的冷热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和下沉的垂直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2、大气的水平运动的三种力(见高中地理课本P60)(1)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而产生的一种力,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由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受其影响使风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没有摩擦力的

    26、情况下,风可以一直偏转到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为止。 (3)摩擦力:实际大气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完全平行,而是有个角度。 注意:高空不考虑空气摩擦力3、大气运动的形成 (1)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气旋反气旋概念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低气压。在低气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在高气压区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叫反气旋。形成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中心的气流被迫上升

    27、运动。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气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在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中心形成下沉气流。天气状况中心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特殊形式。中心空气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气温升高,水汽逐渐蒸发,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就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气压与温度、高度的关系一般情况是: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在不同高度上,愈往高空,气压愈低,近地面气压高低

    28、往往与高空相反。 气旋与天气:气旋的不同部位,大气运动情况不同,因而天气特点也有很大差异。在北半球气旋的东部以偏南气流为主,因其来源于较低纬度,气温较高,水汽含量较大,可出现云雨天气;在气旋的西部,以偏北气流为主,因其来源于较高纬度,一般气温偏低,水汽含量少,可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在气旋中心,气温以上升运动为主,若水汽充足,经常出现云雨。 反气旋与天气:在北半球,反气旋的东部以偏北气流为主,因其来源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水汽含量少,多出现降温风沙天气,在反气旋的西部,以偏南气流为主,气温较高,水汽含量多,可出现升温和云雨天气;在反气旋的中心附近,以下沉气流为主,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多晴朗天气。因反气旋范围广大,又经常稳定少动,所以在其笼罩下的广大地区经常持续干旱,重者成灾。注意理解气旋或反气旋的八个方位分别盛行什么风?(以北半球为例)GD例2、判断下列地理现象各是下图中哪种大气运动形式影响的结果,请将受其影响的大气运动形式的顺序号填在现象后的括号内。(1)北美洲南部的飓风( C )(2)江淮流域的伏旱 ( B )(3)南极大陆的极地东风( A ) 例3、下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天气图,图中数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专题复习大气环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