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docx

    • 资源ID:10529872       资源大小:110.78KB        全文页数:20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docx

    1、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1、草原课时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 法提 示讲解、情境导入法教 学准 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2、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3、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你能否说一些四个

    4、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2)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

    5、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6.熟读成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教 学 后 记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1、草原课时2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6、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 法提 示讲解、情境导入法教 学准 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忽飞忽落的小鸟。”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 2.自由读课文2

    7、-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词语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

    8、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 出示: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

    9、,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板书: 风光美美 人情美教 学 后 记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2、丝绸之路课时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

    10、部的情感。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教 法提 示讲解、情境导入法教 学准 备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激情导入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激疑: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

    11、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1.感受“友谊之路”。(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3)小结: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2)读课

    12、文第十三自然段。(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4)交流、生发。 (5)有感情地朗读。3.感受文化之路。(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4)小结: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生发。3.激情朗读。五、作业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 “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教 学 后 记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13、 月 日课题3 白杨课时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2、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教 法提 示讲解、情境导入法教 学准 备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

    14、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2)出示三个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15、?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教 学 后 记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3 白杨课时2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

    16、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2、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教 法提 示讲解、情境导入法教 学准 备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

    17、思。2.展示,带学生入境。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1)提出读书要求:(2)学生分角色朗读。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1)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指导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顽强的特点吗?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18、?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风沙刮来,白杨树_雨雪打来,白杨树_面对干旱,白杨树_面对洪水,白杨树_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3)引读:“他们只知道”(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2)为什

    19、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3.学生交流讨论。4.理解爸爸的心。(1)“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指心脏。指思想、感情等。(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教 学 后 记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时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2、

    2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教 法提 示讲解、情境导入法教 学准 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天路引读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2.介绍青藏铁路,二、初读感受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

    21、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4.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 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三、读后采访1

    22、.合作要求:(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2.采访提纲(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四、现场报道1.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图)(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2)理解“下马威”。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

    23、段)2.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图)四、总结升华.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教 学 后 记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口语交际一习作一课时1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

    24、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 法提 示教 学准 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3.全班交

    25、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4)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教 学 后 记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口语交际一习作一课时2、3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6、。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 法提 示教 学准 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希望以后能如何

    27、进一步地相互了解。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

    28、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2.开始写信。四、典型评价(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学生讨论。投影出示。(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教 学 后 记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NO )科目语文年级五班级时间年 月 日课题口语交际一习作一课时4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1.策划一次和远

    29、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教 法提 示教 学准 备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典型评价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3)学生


    注意事项

    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