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专题十三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浙江专用.docx

    • 资源ID:10524564       资源大小:22.5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专题十三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浙江专用.docx

    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专题十三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浙江专用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长郡中学检测)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解析:选B。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中源”思想。“西学中源”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

    2、学看成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思想,故C项错误。2(2018四川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A主张平等商贸往来 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 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落后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3(2018河北保定期中)“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的一种重新审视。企图化解中国文化的

    3、冲突,实现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模式。此“模式”()A最初宣扬了西方科技思想B消除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动摇了儒家思想主导地位D意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解析:选A。“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意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故B项错误;“中学为体”说明其维护儒学的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故D项错误。4(2018辽宁五校期末)从1899年到1903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和新民从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

    4、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宣扬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解析:选C。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材料表明,梁启超引入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意在鼓励国民从中找到救国的正确道路,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梁启超宣传西学思想,并没有体现梁启超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理念是由早期维新派引入的,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故D项错误。5(2018海南八校联盟测试)19世纪60年代,有人以影响风水和怕

    5、矿工滋事为由反对开矿,对此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这一言论()A表明冯桂芬支持发展工商业B体现出维新变法的必要性C摆脱了看待西方的旧观念D从政治上否定了封建统治解析:选A。材料“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表明冯桂芬支持开矿,支持工商业发展,故A项正确;冯桂芬是早期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才兴起,与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开矿,未涉及如何看待西方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开矿”属于经济领域,没有涉及政治领域,故D项错误。6(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期末)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政院”

    6、“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解析:选C。“设有上下议政院”已经超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由康有为提出,故B项错误;材料中郑观应主张效仿西方实行议会制,是对洋务派思想的突破,故C项正确;顽固派主张维护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7(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梁启超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A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国情

    7、B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C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D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解析:选D。题干强调中国必然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而没有突出立足国情,故A项错误;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并不否定君主制度,故B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C项错误;梁启超所说的“多君为政”是指贵族政治,“一君为政”是指君主专制,“民为政”是指民主政治,题干中梁启超强调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即指实行民主政治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D项正确。8(2018河北邢台月考)20世纪初,陈独秀说:“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自动的地

    8、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据此可知其()A主张实行人民民主政治B主张唤醒国民的政治觉悟C极力宣扬西方工业文明D全面地否定了传统儒学解析:选B。根据题意,陈独秀强调的是国民政治实现的条件,重点不在实行,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自觉其居于主人的自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治实现的条件,与西方工业文明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陈独秀强调的是国民政治的实现条件,并未牵涉对传统儒学的态度,故D项错误。9(2018河北保定期中)胡适曾说:“我曾向我的同事们建议,我们这个文化运动既然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它就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此建议

    9、()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真谛B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试图将运动限定在思想层面D旨在促成文学革命的开展解析:选C。材料未揭示新文化运动的真谛,故A项错误;材料中“它就应撇开政治”会导致脱离政治实际,不利于发展,故B项错误;“应撇开政治,有意识地为新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文化基础”说明胡适试图将新文化运动限定在思想层面,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学革命,故D项错误。10(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学者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B资产

    10、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D“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解析:选C。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即摆脱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束缚,北洋政府尊孔复古,强化封建思想的束缚,符合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故C项正确。11(2018河北邢台联考)胡适在1917年从美国归来时表达了“二十年不谈论政治”的决心,也表达了整个新文化界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这些刊物的主要读者应该是还没有被“陈旧之物,腐臭之物”完全腐蚀的青年。这表明当时中国()A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B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反封建专制已达到目标D民众对政治救国不感兴趣解析:选A。据材料“19

    11、17年二十年不谈论政治主要读者应该是青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们更提倡思想革命,而不是政治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1917年反封建专制还未达到目标,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民众政治救国不感兴趣,故D项错误。12(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检测)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

    12、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选B。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项错误;根据“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在中共“二大”,D项不符合史实,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宋代,经过不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含有儒家核心

    13、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蒙学读物,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材料二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

    14、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9分)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一“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

    15、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可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宋代儒学对社会生活、封建统治的作用,可总结宋代儒学社会化的影响是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可知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是因为它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了进步思想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了称帝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对于儒家伦理观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

    16、有理即可。答案:(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言之有理即可)14(2018河南六市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世纪中叶,中国面对着天崩地裂式的大变局,在这巨变的时代,进入新语境的古代

    17、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不得不重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在这种力图谋求适应新世界的知识重构中,拥有相当深厚历史与传统资源的中国士人,通常采取的是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通过这些熟悉的旧知识,来想象和重构那些不熟悉的新知识,借助这些早已理解的旧观念,来解释很难理解的新观念,来平息遭遇新知识新思想时的心灵震撼。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先要通过材料内容,明确论题。材料中阐述的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民族危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

    18、图存,利用“重新诠释古典以回应新变化的途径”来阐述思想和付诸实践的民主革命活动。结合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等相关内容,可知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符合这一要求,然后可以确立论题为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思想或者维新派利用传统思想宣传新理论等;在史实论证中,一定要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语言准确,逻辑清楚。答案:示例一:论题: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思想。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示例二:论题:维新变法中的传统思想。阐述: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他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样,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注意事项

    本文(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专题十三 第32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作业浙江专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