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陈应龙针灸医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1050634       资源大小:61.13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陈应龙针灸医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治疗以温补命门,调理脾胃,培益五脏,补气养血为主,佐以宣泄湿滞,通经活络之法。取穴以“独取阳明”为原则,予以循经取穴为治。取穴分三组,针与灸并用。第一组针百会、风池、命门、肺俞、肝俞、胃俞、三焦俞、关元俞第二组针中脘、气海、肩髃、曲池、合谷、地机、三阴交、公孙第三组灸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以上三组,轮流取用,隔日针一组,每日灸一、二穴。手法先泻六阴,后补九阳,子午补泻与提插补泻并用。疗效针灸15次,经年宿疾,遂告痊癒。本案患者病程已久,反应出一派阳气式微,阴霾四布,声、色、动、定疲劳不堪的病态。断其为命门真阴真阳衰败,脾阳不振,脾气下陷,邪居其经,清阳施布不畅,营血滋养不充气致。所以在取穴上

    2、就没有宥于独取阳明经穴一端,而是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迫脏剌背”素问.长剌节论,遍取有关脏腑的背俞穴来调整内在脏器的功能。如脾俞为脾气转输之所,气血生化之源,取之以除水湿,助运化,补脾胃,益营血胃俞为胃气转输之处,取之以振奋胃阳,健脾和胃,化湿消滞取三焦俞以调气利水取肾俞以滋阴补肾肺俞凋气肝俞和血。而重点选取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强壮穴,每日一灸又取奇经八脉中督、任二脉的百会、命门、中脘、气海等培元要穴,隔日一针。血肾壮阳,以温补虚损之下元强脾健胃,以升攀下陷之中气。余如手足明阳经的地机、三阴交、公孙等也稳中有降有所主。如肩髃系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风池系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之会穴,取

    3、之以维络、交通左右侧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脉气合谷、曲池、足三里与手足阳明经的原穴和合穴,取之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地机系脾经的郄穴,功能调和营卫三阴交系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会穴,统治足三阴经公孙系脾经的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通于冲脉,疏通太阴、阳明表里二经的经气。先阳后阴,以次取治,则脾胃健旺,气血生化来源不乏,清阳之气布流全身,营养充足,经脉通利,筋肉有力,活动机能劲强,而诸症悉除矣。暑癎(已型脑炎)1施,女,14岁,初诊日期1973年6月28日会诊主诉持续高热昏迷,项背强直六天。症状高热持续在40以上,深度昏迷,四肢强直,角弓反张,诊断为“乙脑”。住某院治疗六天,虽然给予中西医

    4、治疗,仍无转机之象。经患者家属要求,请陈老医师会诊。检查诊其六脉,洪大有力,观其面颊,红而已极。舌质红紫,少津无苔。辨证暑温热毒燔灼营血,内逼厥阴,外窜经络。治法清泄暑毒,宣窍开闭,镇肝熄风。治疗过程第一次针治太阳、印堂、大椎、身柱、至阳、背阳关十二井穴用三棱针剌出血。第二天体温下降至38.7,神志略见转机。第二次针治先取十宣,用三棱针剌出血。再针百会、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用泻法。第三天体温下降至37.0,神志已见清醒,反张强直,均已解除。第三次针治风府、中脘、天枢、太溪、涌泉。第四天精神正常,说话流利,四肢活动,恢复自如。第四针治通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用先泻后

    5、补法。第五天清晨,已能起坐,有饥饿感,所有症状,均已消失。痊癒出院。按“乙脑”属中医温病之范畴。其发病季节,以及临床的症状,符合祖国医学温病学说中的“暑温”、“伏暑”“暑癎”等这一类疾病。本例患者即为暑癎之症。温病条辨说“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日暑癎”。“大人暑癎。肝风内动,手足瘛疭”。此乃暑邪温热,内燔至盛,热极生风,高热不退,抽搐反张。因内热炽盛,致阴液趋于枯竭而成危症。如不斧底抽薪,必将酿成亡阴或阴阳离决而死。盖暑为阳热之邪,“热变最速”,故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原则,以选取督脉及开窍泄热穴为主,先剌十宣、十二井出血,配大椎、身柱、太阳、印堂、曲池、合谷等穴,通关开窍、退热镇痉取合

    6、谷配太冲为开窍的成方,百会配太冲为定搐的验穴。高热既退,再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清其余邪取太溪、涌泉等穴,复其津液。中脘、天枢、关元分别为胃、大肠、小肠之募,取以调整肠胃功能,加速病人的恢复。准此案治,虽为险症而终获回生矣。附记根据余之多年经验,本病在治疗及预防后遗症方面,配合针灸疗法更佳,各地文献报告也已有定论。可是本案在会诊时即遇到一定阻力,说这个小孩已属死症,邀余会诊,就是能抢救过来,也残废无用。结果不但没有死,也不有残废。愿我医界同志共同树立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则患者幸甚。暑癎(乙型脑炎)2刘,男,26岁,初诊日期1985年8月30会诊。主诉持续高热昏迷,角弓反张三天。症

    7、状患者于1985年7月27日夜三时,突然高热,继而昏迷,住院治疗,经各种检查,诊断为“乙型脑炎”。住院三日,仍不清醒,高热持续在39-40之间,且角弓反张。故请陈老医师会诊。辨证暑热引动内风。治法泄热开窍、镇痉熄风。治疗过程取穴,发际、人中、曲池、合谷、行间、少商、大椎、肝俞、委中。予重泻手法。少商剌出血。同时配与内服清心牛黄丸。经针剌后,神志渐见清醒。隔日再次针治后,即完全清醒,头、颈亦不反张僵硬了。先后针治五次,热除痉解,神清语常,与陈老谈笑风生矣。癒后无留后遗症。按发际、人中醒神开窍,大椎为七阳之会,配曲池、合谷、少商,大泻壮热。肝俞、行间、平肝镇痉。配委中,以增强除角弓反张之力。暑癎(

    8、乙型脑炎)3何,女27岁,家庭妇女,初诊日期1952年夏天。主诉高热神昏,手足抽搐多日。症状因高热昏迷而入某院治疗,该院诊断为“乙型脑炎”。采用诸药治疗,高热仍持续不退,经常保持在39-40之间。住院多日,不见好转,故家属要求出院。出院后清陈医师出诊。检查所见,颈项强直,烦燥不安,神昏谵语,手足抽搐。治法清泄暑热、宣窍镇痉。治疗过程取穴,人中、曲池、合谷、少商(剌出血)、涌泉,泻法。针后热降至38.第二次针后,取穴,百会、发际、列缺、足三里,行子午泻法。针后热度降至37.5.第三次针治,取穴,中脘、太渊、十宣(剌出血)。手法同上。此次针后,体温已正常。针至第五次,患者已清醒。但身体虚弱,配与中

    9、药调治,以助康复。二周后,已能外出散步,一切正常。按语“乙脑”者以退热为主。发热为其症,发炎为其因热退神便清,反张自平息。是故退热即含消炎之意。大椎、曲池、合谷为退热良穴。十宣、少商剌出血,功能清泄不解之壮热,而开其驱邪外出之道。百会、发际、涌泉,镇痉解僵。審因论治,辨证取穴。针灸虽非消炎之药而炎自消,非杀菌之品,但菌自灭。痨瘵、胸痹(肺结核并发胸膜粘连)柯,男,26岁,干部。主诉咳嗽咯血伴胸闷气急半年。病史患者于1950年因大量咯血,拍片检查发现肺结核。由于反复咳嗽咯血自晋江来夏转住某院治疗。经三个月之卧床休息,用抗痨药物打针内服,病情仍未好转,且感胸闷气急,低热起伏不定。X线复查提示肺结核

    10、病灶未见改变,且发现胸膜粘连。继续治疗三个月,潮热,胸闷胸痛,咳嗽气急,时或咯血等症,缠绵不解。食欲不振,人形消瘦。在患者要求下,请陈老医师会诊。即予针灸治疗。检查舌苔薄腻,舌质稍红,脉象弦数。辨证病邪侵入上焦胸胁后,与正气相搏,以致气机不利,胸阳不振。治法清肺除蒸,行气通痹。取穴大椎、肺俞、膏肓、肾俞、中府、关元、足三里、玉堂、紫宫、库房、膺窗,以上穴位,转流取用。手法大椎用先泻后补,胸膺四穴平补平泻,其余诸穴,皆用补法。二日针灸一次。疗效针灸二次,食欲好转。针灸二周,咳减胸舒。放弃西药治疗,继续针灸。一月之后,午后潮热解,咯血未再出。即增灸“四花穴”。针灸二月,一切症状消失,食量大增,体重

    11、增加,精神健旺,随即出院。疗养一个月,复X线检查,肺结核病灶明显吸收好转,胸膜粘连之阴影消失。按肺结核蔓延至胸膜往往引起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炎吸收愈合后可形成胸膜粘连,而产生胸膺右痛或闷为主的证候。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痨瘵及胸痹、悬饮等范畴。本例患者长期潮热不解,系肺结核病进展之征。肺者,气息出入之脏,取大椎,宜气分之热。肺俞、膏肓为治痨瘵要穴。中府为肺募,手足太阴之会,土金为母子一家。古代无X光设备,即以指切中府,痛而拒按者痨瘵也,故取此穴,直瘵肺疾。关元者纳肾气补肾水而益肺金足三里健脾胃而补土生金。“四花穴”系前人经验,治痨瘵有良效。余者取胸膺部紫宫、库房诸穴,理气宽胸,解郁止痛以解胸部闷痛

    12、,咳逆上气等症。痨瘵为病之本,胸痹为病之标,本例取穴重点放在清肺治痨,宗土滋肾,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骨蒸潮热、胸闷、咳嗽、咯血等症,也自然冰释,病遂得愈。慢惊风危症(结核性脑膜炎)吴,男,22岁,学生。主诉患结核脑膜炎四个月。病史某年春天,突然高热,头项强痛,频频呕吐。继而不省人事,两目紧闭。先请西医治疗,诊断为结核脑膜炎”。服药打针多日,大热见退,但成四肢僵直冰冷,气息微弱,昏睡不醒,食欲不进。如此症状,延续四个月。虽多方求治,但未收效果。至请陈老医师诊治之时,已见气息奄奄,六脉欲绝矣。辨证病邪侵入于脑,气道堵塞,清阳蒙昧寒热久延不退,元阳亏损,中气虚馁,不能温行经络,故致脾肾阳虚,真阳

    13、衰微之危症。治法回阳固本,培元生气。治疗过程初诊先灸关元24壮,命门十一壮。配合针水沟,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用先轻泻后重补手法。经针灸后,四肢渐转温,眼胞已能动,口作欲张之势,已有泪水及鼻涕流出。第二次针灸针劳宫、涌泉,用补法。灸百会(3壮),巨阙(7壮),命门(11壮)。针灸之后,四肢更温,气息渐复。此后,按上列诸穴,轮流针灸,症状日减,生机有望。第六次针灸后,眼开语出,但无力起床,只能翻身。第七次针灸后,加取大椎,腰俞各灸7壮。即能起立行走。治疗二个月,上述症状消失,逐渐恢复健康。按结核性脑膜炎,祖国医学一般称为慢惊风,多发生于五岁以内的小儿,成年人亦可见及。祖国医学认为,本病

    14、是由于禀赋虚弱,正气不足,外邪侵入,留恋日久,脾胃受损,真阴消烁,引起肝风内动所致。古代文献又称为慢脾惊。吴左之疾,系慢惊风之危症。清阳蒙昧于上,元阳亏损于下,出现“脉微细,但欲寐”之症候。陈老医师诊后断其为“寒邪直中少阴”,属形气不足的阴、虚、寒证。故施以固本培元,回阳救逆之治。内经日“人之有生,全赖于气”。六脉欲绝,补气回阳为先,予先艾灸关元,命门。次针水沟开窍醒神。形气不足,病体大虚,故先轻泻后重补。百会、大椎皆七阳之会,灸之以唤阳回。巨阙为心之募穴,心主血脉,神志,少阴者少气多血之经,为邪所中,而病延日久,气血俱虚,灸之,以化胸膈痰浊而清心宁神劳宫埏,心包荣穴属火,用之以助巨阙通心气之

    15、力。少阴根于涌泉,故行补针以固肾元腰俞灸之,令腰膝有力。哮喘,女,31岁主诉哮喘反复发作16年。病史15岁起,患哮喘病。每年秋冬,哮喘大发。近数年来,一年四季,天阴即发。发作之时,痰鸣气喘,声如拉锯,下气不接上气,气似闭而欲绝,不得平卧,坐伏床上,整夜不寐,通宵达旦。胸满窒塞,面色青暗,大汗淋漓,全身冰冷。16年,奔走求医,各种治疗,均不收效。是年冬天,特从龙岩来夏,求治于陈老医师。检查呼吸急促,喉中痰鸣,面色晦滞面青,苔白,脉紧,精神疲惫,骨瘦如柴。辨证证属于寒哮,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久病兼虚。治法扶正祛邪、培补摄钠、兼治其痰。治疗过程:予以麝香灸哮喘穴。每半个月灸一次

    16、,连灸二个月,哮喘基本控制。再灸二次,基本痊癒。方法如下:一、取穴法第五胸椎棘突旁开左右各寸半,即哮喘穴。指按穴位,令患者大咳数声,应手跳动者是穴。二、灸法1、灸料1)药粉正麝香0.05克,正川贝6克,正艾1.5克,上蔻仁5枚,篦麻仁6枚,上药共研细末,磁瓶收貯备用。2)生天雄二片,生姜母二片,灸用太乙药条一支。2、施灸过程:麦面适量调水,搓成条状,圈于穴位周围,如眼镜大。取十分之一药粉,平分于穴位,贴上生姜母,再叠上生天雄,点燃太乙艾条,灸于天雄上。数分钟后,热度由天雄、生姜、药粉而透到皮肤,待极热难忍时停之,算一灼火。热退后再灸之。但须换上新药粉及生姜,天雄不必更换,轻病者二灼火,病重者灸

    17、三灼火。三、疗程每月灸1-2次,间隔时间半个月,为一疗程。宜于哮喘发作前施灸。轻者灸一疗程,重者灸二至三疗程。四注意事项1、灸后应清心寡欲,禁房事百日。戒食生冷助痰之物。2、如灸疮溃烂,可用烫火膏涂之。附烫火膏处方川黄连15克,寒水石30克,生石膏30克,红黄精6克,海螵蛸30克,正冰片6克,共研细末。用时酌取药末调茶油涂患处。按俗云“名医不治喘,治喘丢了脸”。哮喘一证,病有宿根,伏痰,确系顽固难癒之疾。今此灸法,实有疗效。我院针灸科,曾仿此法,灸治二百人次,控制系73%,其中治癒率33%。脾虚泄泻,男,28岁,演员,初诊日期1973年11月24日。主诉:大便溏泻,完谷不化,食减腹胀数月。症状

    18、胃胀纳呆,完谷不化,日泻数次,严重失眠。病经数月。治之罔效。体重减轻八市斤,面色苍白无华,医师曾有胃癌之怀疑,建议作进一步检查,患者思想负担颇重,对钡餐更有所忌,故来针灸科求于陈老医师。检查四诊所见,舌淡苔白,脉沉而细。腹部叩诊,鼓音明显。胃脘部及天枢部明显压痛,但无坚硬或肿块所触及。辨证脾胃虚寒,中阳不司温运,不能腐熟水谷,清浊不分,下注而成泄泻。取穴中脘、通谷、天枢。手法纯补法,行九九之数。针后,胀痛明显减轻。第二次治疗,取穴同上,加关元。中脘加灸五壮,关元加灸七壮。针灸后,腹部舒适,大便正常,知饥欲食。第三次治疗,取穴同第二次,加足三里。天枢加灸七壮,足三里加灸五壮,此次针灸后,一切症状

    19、消失,追访一个月,体重增加十市斤,消化良好。按:本例患者,舌淡苔白,脉沉而细,大便溏泄,完谷不化,实系脾胃虚弱,脾气不能升发,中阳已衰之征也。脾胃运化无权,故不思饮食,水谷精微无由化生气血而营养全身,腹胀、腹泻,面晀消瘦,神疲倦怠,证所必然。胃不和则卧不安”,发为不寐,导致严重失眠。取中脘、天枢、关元者,分别为胃、大肠、小肠之募穴,针后加灸,温补是法。盖中脘温运中宫肠胃之阳天枢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关元既补肾元,益命火以生土,又是小肠之募,能分清别浊,利小便以实大便。足三里者,通运上下之气以调理脾胃之要穴也。辨证精确,选穴精当,守数据治,而收全功。癫狂1郑,男,35岁,教师。病史遭受打击,以致精神

    20、失常,或癫或狂,反复发作,有时打大骂小,拳足交加有时两眼直视,神志呆憨或如少女,羞答坐床,甚则放下蚊帐,不敢见人。多方延治,不见效果,近更语言全闭。检查两眼红赤,唇焦无津,舌干苔黄,脉大而数。辨证五志过极,化火生痰,痰火内扰,闭塞心窍,乃致神志逆乱。治法泻心经痰火,通窍醒神。取穴第一次治疗,取人中、神门、劳宫。行子午泻法。人中通疏闭塞之阳气,开窍醒神,神门为心经原穴,五输属土,火能生土。实则泻其子,针以清心神,通心志劳宫为心包经荣穴,五输属火,取之以泻心包之火而安神。针后,神志较清,能辨是非,但语窍仍不开。第二次治疗,取风府,针三寸,仍行泻法,留针30分钟。风府为髓海之下俞,取此有醒脑的作用,

    21、为治疗癫狂良穴。且督脉在此有分支,入系舌本,有管理声音之机关及喉舌之机能等作用。此次针后,语言如常。第三次治疗,取百会、大椎、曲池、间使、足三里。百会能镇静安神大椎系七阳所会,取之以平诸阳之气。曲池、间使属十五鬼穴,剌之能清心肺痰热,而镇癫平狂。配足三里,以泻胃火,清内热而化顽痰,胃土为心火之子,也实则泻子之意。针后精神更赴正常。第四次治疗,取中脘、足三里、绝骨、涌泉。中脘配足三里,加强理脾化痰之力绝骨为髓之会穴,取泻髓海郁之火,涌泉属肾经井穴,含滋肾养阴,水旺火灭之意。此后,按以上治法,轮流针治。先后共针10次。精神恢复正常。予以调理善后,仍执教。癫狂2欧,女,26岁,农民病史因情志抑郁而致

    22、精神失常,终日自言自语,东奔四走,言语错乱,问东答四,多日不食,亦为知饥。检查两目无神,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而细。辨证心情抑郁,营血耗伤,血不养神,以致心气不足,气结痰凝,痰学心窍而成。证属心脾两虚,神不守舍。治法先调气养血醒脑,后理气清心通窍。第一次治疗,灸百会、鬼眼(即两腰眼穴)。百会固气通阳,健脑定神腰眼壮腰调经,治妇人诸疾。灸后,面色逐渐红润,心神稍定,自愿随夫回家,不必拖拉。此即内经所谓“血变面止”之验。第二次治疗,针人中、内关、神门、少海。人中开窍醒神内关系心包经的络穴,别手少阳三焦经,会于阴维脉,针以理气和胃,宁心安神神门乃心经的俞穴,又是本经的原穴,取以镇静安神少海为心经合

    23、穴属火,令其水火相济。针后乱语除,神志更清。第三次治疗,单取风府一穴,深针三寸,留针20分钟。三次治疗,即告痊癒。癫狂3龚,女,43岁,家族妇女病史七情顿伤,精神失常十余年。终日念念有词,啼哭无常,精神恍惚,手足乱舞,善惊恐,畏见人。询之家属知已经断四年。检查舌质红,苔少,脉弦细略数。辨证肾阴不足,肝火上逆,心阳偏盛,心阴日耗,因而精神失常,悲忧欲哭,不能自主。治法滋肾降火,宁心安神,而以调经为先。第一次治疗,先补合谷,后泻泻三阴交,行子午手法。补合谷泻三阴交,活血化瘀,导血下行,为通经之经验处方。针后数日,经即来潮。第二次治疗,针风府、关元灸百会、少商。百会、风府健脑宁神定志,少商清泄诸脏之

    24、余热,关元总调一身之元气。此后,单取风府而治之。先后共针六次而癒。癫狂4林病史因忧扰惊恐,致精神失常,语无伦次,泣笑喜怒,发之无常,时或惶惶不安,坐卧不安。经中西医治疗,未收效果,故来求治于针灸。治疗取治癫狂良穴风府,剌入三寸,得气之时,予先泻后补手法,留针20分钟。共针三次,即获痊癒。癫狂5洪,女,16岁,学生病史因受剌激,精神失常,东奔西走,咒骂不绝。治疗经深针风府一穴,先后四次而癒。按癫与狂,圴属神志失常的疾病,皆因痰而发。癫病属阴,多由情志抑郁,痰气凝结,蒙闭心窍,神明无主而表现沉默疾呆,泣笑无常,言语错乱,举止失常,喜怒不定等症状。狂病属阳,多由暴怒骤惊,肝火气逆,或五志过极,气郁久

    25、而化火,痰火内动,堵塞心窍,神明不能自守而出现狂躁刚暴,无端咒骂,不避亲疏,登高弃衣,时歌时哭,甚则打人等。癫与狂有时可交替出现,癫病可以出现狂症,狂症经久,也可转为癫证,所以临床上合称为癫狂。针剌治疗癫狂,有较好疗效。治疗原则以清心开窍,豁痰降浊为主。癫证须兼理气开,狂证须兼潜阳泻火。余针灸治疗本病,立法取穴,多循此旨。唯风府一穴,堪称良穴。但通常浅剌五、七分,收效不显。根据本人经验,可深针三寸,始得育效,进针须缓,达此深度,得气如触电,上至顶巅,下达尾椎,立即全身发麻,患者大叫一声,狂状顿消。留针约半小时,缓缓出针,令其安卧一、二小时。但此穴深部是延脑所在,为生命中枢,针剌之时,须谨慎小心

    26、,运针手法,亦须轻缓,方保安全也。失眠1葛右,女,成年,初诊1973年11月9日主诉疲倦,烦燥,徹夜不寐数月。症状因受剌激,致患失眠,历时数月,虽经治疗,但症日重,已至通宵不寐之程度,人形亦随之日见消瘦,精神极度疲乏。检查两颧潮红,睛攀赤丝,唇舌皆红,苔见薄黄,脉沉细数。辨证肾水不足,心火独亢,则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而神志不宁,因而不寐。治法滋阴降火。取穴安眠2、大椎、内关、行间、太溪、神门。手法前四穴用泻法,太溪用补法。据法治疗,三次而癒。按本例患者呈现一派阴亏于下,虚火炎上见症。故取安眠2,配大椎、神门镇静安神与健脑,治失眠颇有良效。太溪滋肾水,内关降心火,行间平肝火,水火既济,心神自宁。失

    27、眠2高,女,29,大学生,初诊1975年6月22日主诉头晕耳鸣,夜不成寐月余。症状月余以来,严重失眠,甚则通宵不寐,整日昏倦。须服大剂量安眠药,始能入睡片刻,但醒后心慌意乱,不敢再服。检查舌红而干,苔见薄黄,脉沉弦细。辨证心肾不交,神不安藏,发为不寐。治法滋肾水,降心火。取穴安眠2、心俞、神门、内关、肾俞、三阴交、涌泉。手法前四穴用泻法,后三穴用补法。疗效第一次针治后,当夜能睡二小时许第二次能睡四、五小时第三次针后,睡眠恢复正常。随访一个月,未见复发。按失眠虽有多种原因,概言之,大约可分虚实两端,实证多系食滞、痰浊,责在中焦胃腑,其治以消导和中,清降痰火虚证多是精神因素及气血亏耗方面的病变,病在心脾肝肾,滋阴降火,益气宁神等法。针灸对失眠的疗效良好,有时对久服安眠药无效的病者施用针剌,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例患者病因用心过极,使心火偏盛,伤及心阴,致心气不能下交


    注意事项

    本文(陈应龙针灸医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