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0489056       资源大小:160.72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新人教版.docx

    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新人教版第23讲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

    2、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示解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3、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高速度。(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4)“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3.政策调整(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

    4、央日常工作。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特别提示对“八字方针”的认识(1)含义: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2)关系:调整是八字方针的核心,调整的目的是巩固、充实和提高。考点一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1.“一五”计划的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3)优先发展重工

    5、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渐进性和长期性。(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是“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

    6、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从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中找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设想。材料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主要信息:_答案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论十大关系与八大中得出关于工业化建

    7、设的设想是:由较长的时间实现工业化到迅速实现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带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吸取苏联工业化的经验教训。(2017课标全国,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8、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审题模板1.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特点

    9、5分,3个点意义5分,3个点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1)特点问题分层信息把握层意概括归类特点材料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矿产资源的开发纳入国家发展计划之中(角度:发展模式)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独立自主开发。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生产力的分布,新工业基地的建立规定工业建设计划(角度:服务方向)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重视对缺乏的和分布不平衡的矿

    10、产资源的勘探(角度:关注重点)所学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独立自主开发(角度:开发方式)(2)意义问题答题角度信息概括归类意义材料从对矿业发展的角度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对“一五”计划开展的角度从工业体系建立的影响的角度所学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所体现的新中国制度的优越参考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考点二探索与失误社会主义

    11、建设的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事件特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失误的原因(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12、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3.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2)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1.论从史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理性的探索史料一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他们的助手。”结论

    13、史料表明承认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和助手,实质上是对“一大二公”公社体制的调整,体现了在农村对“左”倾错误的纠正。史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示意图结论史料表明1968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采取有效措施,国民经济迅速回升。2.史由证来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宣传画,论证人民公社时期体现的政治理想和“左”倾思想。宣传画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提示:从宣传画中的文字信息和画面信息等方面分析。论证:_答案(1)画中出现公共食堂、图书馆、医院、幸福院等机构。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美好生

    14、活的向往和人民公社重视社员生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过于将公社生活理想化。(2)画中出现很多小高炉土法炼钢,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还破坏了生态环境。(3)画中出现粮食满仓,庄稼种植很密集。反映了人们急于求成的“左”倾情绪,但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4)画中出现全副武装的民兵站岗。一方面说明当时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紧张;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1.从农业政策看“一五”计划的特点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生活资料的部

    15、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注:指“一五”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发现问题:“一五”计划时期投资状况反映出投资的重点。命题角度:“一五”计划时期农业政策与工业政策的差异;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启示。2.人民公社体制的优势“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有效的针对农村社会的治理方式,“它单靠人力就使中国的面貌大为改观,全国建起了上万座水库、几千座小型水电站、几百英里的铁路线,在大江大河上建起了一座座桥梁,开拓隧道,修筑马路,开发了更多的矿藏,灌溉了更多的土地”但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看,人民公社只是一种国家财

    16、政不负担的、靠集体自己养活自己的、一切听命于国家计划的劳动组织。费正清传统与变迁发现问题材料信息表明人民公社体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主要作用,与教材观点有出入。命题角度人民公社体制的性质;人民公社体制的是非功过。3.实事求是历来就是中共的优良传统“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0年11月发现问题针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的失误。命题角度“八字方针”的实质;纠“左”的暂时性与不彻底性;实事求是的思想。 4.改革开放前

    17、的计划生育思想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全国人口达到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认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1979年光明日报指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人口)”。摘编自马寅初传发现问题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

    18、会,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这一热点备受高考关注。命题角度人口过多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马寅初人口问题主张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学术领域政策方针的变化。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412016全国,312015全国,312014全国,31全国,311.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的变化(2016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

    19、”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不能反映其实质,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2.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中西方工业化建设的比较(2015课标全国,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图表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

    20、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冷战格局下,为对抗苏联,美国大力发展工业,英国努力恢复发展工业,B项错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是正确的,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只是增速放缓,但规模仍然很大并没有衰落,D项错误。3.命题点:“一五”计划与粮食供应政策的关系(2014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

    21、.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涉及工商业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已基本完成,排除D项。4.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2014课标全国,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

    22、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解析“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于A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农村的政权建设”、D项“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粮食的统购统销本身就是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据此判断C项正确。1.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户籍制度的确立(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四,30)1958 年 1 月 9 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

    23、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恢复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答案A解析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1952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11月以后开展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 D 项错误。2.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三,30)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进一步增至43.8%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B.经

    24、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答案D解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58年至1960年间”,这期间正是我国的“大跃进”运动时期,“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积累率突然猛增可以得出1958年至1960年间,我国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故D项正确。3.命题点:苏联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影响(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一,31)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这一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A

    25、.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西方国家的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看出苏联模式对中国经济建设影响很大,故A项正确。4.命题点:十年探索时期对经济建设问题的应对措施(2017济南二模,31)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A.确立了“八字方针”B.清除了“左”倾错误C.

    26、反思了“三面红旗”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答案C解析因为“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三面红旗”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会议是反思“三面红旗”的,故C项正确。5.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2018河南高考适应性测试,3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看中内地、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答案B解析内地,不仅仅指代西部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布局逐步平衡”,

    27、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差距,故B项正确;有利于解决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非“解决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利于备战”,得出是出于工业布局平衡和备战考虑,故D项错误。6.命题点: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2018宁夏高考模拟一,34)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答案D解析1962年刘少奇等主张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目的是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故D项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28、(2017大连二模,31)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我国学术期刊中有很多“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市场规律”等词语。这一学术动态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成就显著B.经济领域出现了极“左”思潮C.市场经济理论得到认可D.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市场规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学术界研究社会主义与商品、市场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研究探索,故D项正确。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31)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这一变化表明()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B

    29、.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C.国家财政困难有所缓解D.国民经济结构走向平衡答案A解析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变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结果,有利于减少开支,故A项正确。3.(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3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在苏联伟大的援助下,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逐步地实现国家工业化A.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B.“一五”计划中农轻重全面发展C.苏联的援助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D.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热情答案D解析材料宣传画中并没有提及美国,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农轻重全面发展,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早在19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之时就已经开启,故C项错误。4.(2017莱芜二模,30)下图反映了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讲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