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科版高三一轮复习精选精练选修一doc.docx

    • 资源ID:10478229       资源大小:165.05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科版高三一轮复习精选精练选修一doc.docx

    1、浙科版高三一轮复习精选精练选修一doc选修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及分离和计数 例1 (2008年济南模拟)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和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 和 。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2、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 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 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答案 (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无菌水 (4)多 高 (5)盐(或NaCl) 选择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的用途 例2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设计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无菌操作箱、接种环等。 (3)

    3、简述主要步骤: 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B、b备用。 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 d。 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 接种后,把a、b培养基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 d。 (4)实验结果:在a、b培养基上获得的分别是 、 。 (5)回答问题: 步骤、的目的是 。答案 (1)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3)无氮 加青霉素 (4)圆褐固氮菌 酵母菌(顺序根据学生答

    4、题的具体情况) (5)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应用例3 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等生产燃料酒精已成为大势所趋。 (1)植物组织培养可实现玉米等的大规模快速繁殖,图解如下,由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完整植物,这项技术利用了 原理,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繁育,可以很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原因是 。A、B分别代表 和 ,过程、分别表示 和 。 (2)在玉米组织培养过程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育出的玉米植株个体都是纯合子 B.A细胞全能性最高 C.从外植体到A的过程不需要光照 D.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细胞分裂都是有丝分裂 (3)

    5、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和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4)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 。答案 (1)植物细胞全能性 子代遗传物质与亲代相同,不会像有性生殖一样出现性状分离 愈伤组织 胚状体 脱分化 再分化 (2)A (3)添加高浓度蔗糖(或葡萄糖) 调低pH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4)提供

    6、高糖和酸性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1.某学校打算开辟一块食用菌栽培基地,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术课内容。首先对食用菌实验室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准备食表 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种原料和用具,然后从菌种站购来各种食用菌菌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买回来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首先制备试管培养基,写出制备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 、 、 、 。其中提供氮源的是 ;提供能源的主要物质是 。 (2)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成分所需量不同,配制培养基时各成分要有合适的 。在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 ,防止 。 (3)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加棉塞后若干个试管一捆

    7、,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放入 中灭菌,压力 kPa,温度 ,时间 。灭菌完毕后拔掉电源,待锅内压力自然降到0时,将试管取出。如果棉塞上沾有培养基,此试管应 。(4)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注意,先向锅内倒入 ,把锅内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原有冷空气彻底排出后将锅密闭。 (5)从一支试管向另一支试管接种时注意,接种环要用酒精灯 (“内”或“外”)焰灭菌,并且待接种环 后蘸取菌种,试管口不能离开酒精灯火焰附近,将接种的试管放入 冰箱中保藏。 答案 (1)牛肉膏 蛋白胨 水 无机盐 琼脂 蛋白胨、牛肉膏 牛肉膏 (2)比例 搅拌 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3)高压蒸汽灭菌锅 100 121 1530 min

    8、废弃 (4)适量水 (5)外 冷却 42.选择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选择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 ,碳源为 。(2)实验原理是 。(3)重复培养的目的是 。(4)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 的微生物。

    9、 (5)为 组,为 组,设置的目的是 。(6)采用 法,接种到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案 (1)选择培养基 对羟基苯甲酸 (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惟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选择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 (4)对羟基苯甲酸 (5)对照 实验 说明通过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6)单菌落挑取 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最后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 3.(热点预测)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

    10、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r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 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 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具体方法是: 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

    11、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 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仅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则该如何操作: 。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 结构上,在基因工程中,该结构常作 。(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4)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

    12、处是 。(5)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 (1)将原始菌种涂布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生长出的菌落即为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 (2)质粒 载体 (3)选择作用 通过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保留下来,数量较少 (4)对照实验 最终获得的抗药性细菌一直没有接触链霉素 (5)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在链霉素的作用下产生的 4.(2009年韶关模拟)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成分 含量 NaNO3 3 g K2HPO4 1 g KCl 0.5 g MgSO47H2O 0.5 g FeSO4 0.01 g (CH2O) 30 g H2O 1 0

    13、00 mL 青霉素 0.1万单位 (1)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 培养基。 (2)根据培养基的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 ,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 。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和 ,倒平板时,一般需冷却至 左右,在 附近操作。 (4)若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 ,应加入的物质是 ,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 ,形成 色复合物,若产生 ,则证明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 答案 (1)液体 选择 (2)异养型 酵母菌或霉菌 (3)(CH2O) 调整pH 灭菌 50 酒精灯火焰 (4)

    14、青霉素和(CH2O) 纤维素粉 刚果红 红 透明圈 5.人们常用琼脂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它在加热后呈溶胶状态,在室温下又呈半透明的凝胶状态。在凝胶状态下,其表面及内部不同部位可生长大量的不同代谢类型的肉眼可见的细菌菌落。请用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某种细菌的异化作用的类型。 (1)材料用具:某种细菌的菌种、含琼脂培养基的试管两支、无菌接种设备、恒温箱、水浴锅。 (2)实验步骤: ;在培养基冷却而凝固之前, ; 。(3)预测实验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 。答案 (2)将两支含琼脂培养基的试管置于水浴锅中加热溶化 用无菌接种设备将某种细菌菌种接种到一支试管中,振荡试

    15、管,使细菌均匀混于培养基中,另一支试管不接种作为对照 将两支试管置于恒温箱内培养,每天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情况并做好记录 (3)若只在培养基的表面生长有这种细菌的菌落,则说明它是需氧型细菌 若只在培养基的底部生长有这种细菌的菌落,则说明它是厌氧型细菌 若培养基的表面和底部都生长有这种细菌的菌落,则说明它是兼性厌氧型细菌 6.如图所示,图为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 。 (2)图中外植体是指从植物 分离出来的。 (3)图中的和图A中培养基上的培养物都是由无特定形态与功能的细胞组成,称为 。(4)图中D培养物已经形成幼体。请根据

    16、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对图重新排序: 。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 (3)愈伤组织 (4)BADC7.(2009年聊城模拟)下面是探究如何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与计数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原理: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材料用具:农田的表层土壤、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盛9 mL无菌水的试管、无菌吸管、无菌涂布器、无菌培养皿、盛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恒温箱。 方法步骤: (1)倒平板 分别将

    17、无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应在 操作。 (2)制备土壤稀释液 取土样10 g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清液1 mL,转至盛有9 mL的无菌水的大试管中,依次稀释到107稀释度。 (3)涂布 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0.1 mL 进行平板涂布,每个稀释度下,无氮培养基应至少涂布 个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涂布 个。 (4)培养 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下培养34 d。 (5)细菌的计数 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如果测试的平均值为50,则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 。(稀释度是105) 预期结果: 相同稀释度下,牛肉膏

    18、蛋白胨平板上的菌落数 (填“多于”或“少于”)无氮培养基上的数目。原因是 。答案 步骤:(1)酒精灯火焰旁 (3)3 1 (5)30300 5107 预期结果:多于 无氮培养基上能生存繁殖的仅是土壤中的固氮菌,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几乎允许土壤中所有菌类生存8.(热点预测)下图是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所做的一些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途径1、2、3中过程所采用的生物学技术是 。 (2)由途径1形成的植物B的可能基因型为 ,植株B成熟时不可育的原因是 。 (3)从到到的培育过程,需要调控的植物激素至少有 。(4)一般情况下,相同发育程度的植株C与植株E的性状 。

    19、(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5)从植株A到植株C的过程属于 ,从植株A到植株D的过程属于 。(均填生殖方式) (6)在相同条件和相同发育程度的情况下,植株D的表现型与植株A相同的可能性为 。 答案 (1)植物组织培养 (2)AB、Ab、aB、ab 减数分裂时因无同源染色体,因而无法进行正常联会,故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3)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 (4)相同 (5)营养生殖(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6)9/16 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果胶酶的作用 例1 我国水果生产发展迅速,由于收获的季节性强,易造成积压,腐烂变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加工制作果汁、果酒、果醋

    20、等。在果汁生产中用到果胶酶,某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果胶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方法:如图中所示的顺序进行操作。 (2)实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了相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自变量是温度,除此之外还可用 表示。 A.酶的浓度 B.苹果泥的量 C.水的加入量 D.pH 图中的纵坐标还可用 来表示。 实验小组改变了实验条件后重复做实验,得到曲线乙,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是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步骤b中在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前,将两者分装在不同试管中,恒温的目的是 。答案 (2)D 苹果汁的体积 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不会因酶的浓度、底物量不同而改变 保证底物

    21、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 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例2 (2008年潍坊模拟)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定”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不同温度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的对照表,请依据表中数据作答。 水温/冷水20304050607080植物油4839302017111220蓝墨水93868072686781105奶渍48432812641217(1)要达到最佳洗涤效果,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 。 (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加酶洗衣粉对衣物上的 的洗涤效果最佳,对 的洗涤效果最差,其原因是 。(3)羊毛、蚕丝等织物 (填“能”或“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因为

    22、。答案 (1)5060 (2)奶渍 蓝墨水 奶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加酶洗衣粉主要含有蛋白酶和脂肪酶,能使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分解,而很难使蓝墨水的成分分解 (3)不能 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从而使织物受到破坏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课题一: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

    23、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 mL洁净的烧杯,分别编号1、2,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 操作顺序项目烧杯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20 mL20 mL2 mL注入蒸馏水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10 min10 min(3)取两个大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 ,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如果是 ,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课题二:探索果胶酶催化果胶水解的最适pH (1)本课题的实验步骤中,在完成“向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向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

    24、”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请问上述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 ,并说明理由: 。(2)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 以减少实验误差。(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 ,实验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 。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pH=m,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出“m”点的

    25、位置。 答案 课题一:(2)注入果胶酶溶液 2 mL (3)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相同时间内1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比2号烧杯滤出的果汁体积大,澄清度高 课题二:(1)方法二 此方法的操作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pH (2)酶和反应物(果胶)充分地接触 (3)果汁体积 甲 如下图 2.从土壤的嗜碱性短小芽孢杆菌中首先分离选育到一株产生低温型碱性蛋白酶的高产菌株。该菌株具有嗜碱性强、不易染菌、生产性状稳定等特点。该菌产碱性蛋白酶能力强,每毫升发酵活力达9 000单位(28测定)、5 000单位(20测定)和18 000单位(40测定),在

    26、全国五种碱性蛋白酶的性能比较中,该蛋白酶在28下所占有酶活力比例高于国内同类产品,表明具有低温型酶的特性。该产品用于加酶洗衣粉,可提高去污力12倍,特别在常温下对血渍、奶渍等蛋白污垢有专一性的去污效果。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分离嗜碱性短小芽孢杆菌应用 (功能)培养基,从物理形态上应选用 培养基。(2)为什么该菌株产的碱性蛋白酶的活力在不同温度下发酵活力不同? 。(3)试分析该产品在常温下对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垢有专一性的去污效果的原因。 。(4)若要比较添加该蛋白酶的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注意控制实验变量,请列举均衡无关变量的措施(至少三条): ; ; 。 (5

    27、)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洗衣粉时,有人先用沸水溶解洗衣粉再浸泡衣物,该种方法能否用于题目中所说的加酶洗衣粉?为什么? 。答案 (1)选择 固体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活力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 (3)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以蛋白酶只能将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垢分解,对其他类型污垢不起作用 (4)使用两种洗衣粉的量相同 被洗涤的布料及污渍状态相同 洗涤时所用水量及温度(一般为常温)相同 浸泡和洗涤的时间相同(答出三条即可) (5)不能。因为碱性蛋白酶的成分为蛋白质,遇高温会变性失活而失去催化功能 3.酶是生物体内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没有酶,生物体内

    28、的所有代谢反应都不能进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经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更加澄清。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1)每当到了丰收的季节,苹果堆满了仓库,如果交通不便,就会有很多苹果因保存不当或不能及时运出,而渐渐腐烂变质,苹果腐烂的原因是: ; 。其中能使苹果腐烂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人们想到了榨取果汁,要想使果汁尽可能多的榨出来,应加入果胶酶,在该物质的作用下,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 。(2)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a.用搅拌器制苹果泥,并适量且等

    29、量注入到6支试管中;同时另取6支试管各注入适量且等量的果胶酶溶液;b.取6个烧杯分别编号1、2、3、4、5、6,依次注入适量30、35、40、45、50、55的水,恒温水浴;c.每一烧杯中分别放入装有等量苹果泥和果胶酶的试管,保温3 min;d.将各组烧杯中试管内的苹果泥和果胶酶混合均匀,振荡试管,反应一段时间;e.过滤,比较获得苹果汁的体积。 c中将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的苹果泥和果胶酶恒温处理的目的是 。有人认为该实验缺乏对照,应补充一组苹果汁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必要? 。若继续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则在实验过程中温度、 等因素应保持不变(列举两个)。(3)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

    30、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较大的酶制剂之一,若通过固定化霉菌细胞生产果胶酶,则在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注意 ,否则可能出现焦糊。 (4)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 酶和 酶,其中前者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 水解成 使污渍容易脱落。同样后者可将脂肪水解成 和 。 (5)使用加酶洗衣粉清洗衣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多选) ( )A.应该用温水来溶化加酶洗衣粉 B.用来溶化加酶洗衣粉的清水的pH越接近中性效果越好 C.最好先把衣物放在含有加酶洗衣粉的水中浸泡片刻 D.加酶洗衣粉一般只适宜用于清洗化纤衣物 答案 (1)苹果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死亡 微生物侵染 异养型 半乳糖醛酸 (2)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 没有 pH、苹果泥含量 (3)加热时用小火或间断加热 (4)碱性蛋白 碱性脂肪 蛋白质 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甘油 脂肪酸 (5)ABC 4.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


    注意事项

    本文(浙科版高三一轮复习精选精练选修一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