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规划十.docx

    • 资源ID:10477632       资源大小:22.8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规划十.docx

    1、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规划十贵州省独山县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规划(2011-2015年)呈报单位:独山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独山县人民政府目录前 言 3一、资源总体状况 4(一)发展现状 4(二)存在问题 4(三)发展潜力 5二、规划区基本情况 5(一)自然地理概况 5(二)社会经济条件及贫困村、户、人情况 6(三)资源概况 6(四)基础设施条件 7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7(一)必要性 7(二)可行性 8四、规划的依据、原则、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9(一)规划依据 9(二)基本原则 9(三)总体思路 9(四)建设目标 9五、建设内容 10六、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管理 10(一)投资估算 10(二)年度

    2、投资计划 10(三)资金筹措 11(四)资金管理 11七、项目效益分析 11(一)经济效益 11(二)社会效益 11(三)生态效益 11八、保障措施 12(一)组织措施 12(二)政策保障 12(三)技术保障 12(四)资金保障 12(五)物资保障 13前 言搞好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不但可以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绿化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繁荣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全社会的绿化责任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需要我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挖掘各种潜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山县地处贵州省黔南州边远贫困地区,

    3、虽经多年迅猛发展,经济发展仍与沿海发达省区差距较大。但是,山地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林业产业化具有天然优势。独山县依托这一优势,在全县大力实施多项林业重点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九万大山造林绿化项目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在独山县相继得以实施,全县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发展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通过林业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产业化发展、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农村经济有一定幅度增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此,群众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全社会形成造林、爱林、护林的良好局面,同时也推动了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自1981年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

    4、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198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以来,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推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下,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 独山县义务植树工作得到空前发展,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局面逐步形成,广大干部群众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普遍增强,1981年以来,全县共完成义务植树1004.38万株,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6.3万人,植树面积48600亩,累计建设义务植树基地48个,面积9600亩,领导办绿化点38个。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义务植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应长足发展。一、资源总体状况(一)发展现状多年来,全县实施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生态绿化项目

    5、人工造林212233亩。人工造林中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42395亩、世界银行贷款造林27058亩、九万大山造林绿化项目39065亩、其它工程项目103715亩,义务植树完成48600亩,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56.3万人。据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表明,独山县林业用地面积2358916.65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46091.65亩、疏林地面积791206.5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0994.05亩、苗圃地面积603.75亩、无立木林地面积46744.5亩、宜林地面积258072亩、辅助生产林地面积79.8亩。森林覆盖率为44.6%。由此可见,独山县仍有广大地方需进行绿化,以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二

    6、)存在问题独山县由于地处黔桂九万大山贫困地区,没有支撑财政的工业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农业大县,财政比较薄弱,是国家级贫困县。据统计,全县2008年仍有一类贫困村44个,二类贫困村72个,贫困人口5700人。在林业发展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力不足,林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也需要一定资金。二是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在边远乡镇,科技信息闭塞,群众接受教育不多,没有掌握林业建设中必要科学技术,对其发展相当不利。(三)发展潜力独山县由于是山区农业大县,在全县34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0%,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从事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有近5万亩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近25万亩均可作

    7、为发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的土地资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电视、广播、网络等科技信息传播媒体基本覆盖山区农村,农民群众接受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对相关林业政策的了解更深刻,对推动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规划区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概况独山县地处贵州省黔南州南部,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位于贵州高原(苗岭以南)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处于东经10717551075005,北纬251245260105。东接三都县、荔波县,南邻广西自治区南丹县,西连平塘县,北靠都匀市。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41.5公里,国土总面积2442.2平

    8、方公里。县城城关镇距黔南州府都匀60公里,距省府贵阳198公里。地貌以中中山、低中山和低山地类型为主,海拔90013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0300米。露岩层以砂页岩、碳酸岩、第四季红色粘土为主要成土母岩,自然土壤以黄壤、黄沙壤、石灰土、紫色土等几大类型为多,肥力中上等,个别地段稍低,多呈酸性反应,PH值4.56.5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明显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5,年均降雨量1346毫米、无霜期255 311天,年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独山县水系分属珠江流域都柳江水系和红水河水系,大小河流24条,由于受地理条件,

    9、特别是季风气候的影响,水资源有分布不不均衡、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地下水丰富但不易利用的特点,水源依靠大气降雨和森林蓄水及地下水补充,流量季节性明显。(二)社会经济条件及贫困村、户、人情况独山县人口总数34.52万人,人口密度141人/平方公里,全县 18 个乡镇133个行政村 9 个居委会 34.5 万人,农业人口28万人,农村劳动力18.5万人。主要民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69% 。据统计, 2006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119502 万元 ,一、二、三产业分别为 53450 万元、 20745 万元和 45307 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 96123 万元,其中

    10、畜牧业产值完成 35119 万元。全县粮食总产量达 12.09 万吨,工业总产值完成 158349 万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完成 93453 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 227929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2287 万元;招商引资工程到位资金 34450 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 11353 万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完成 3437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95元。但是,全县2008年仍有一类贫困村44个,二类贫困村72个,贫困人口5700人,分布在较为边远的乡镇。(三)资源概况独山县地处亚热带,森林植被十分丰富。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原生植被仅有少量残存,次生天然植被及人工植被成为主要植被

    11、。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枫香、马蹄荷、含笑、红豆杉、桦木、樟、楠、榉、槭树、木荷、山核桃、香椿、紫檀、漆树、泡桐、园果化香、竹,经济树种主要有板栗、油桐、柑桔、桃、李、梨、杨梅、杜仲、盐肤木、茶、棕榈等,灌木树种主要有小果蔷薇、粉八契、杜鹃、崖豆藤、马桑、火棘、悬钩子等。根据“贵州省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独山县调查数据(19952006)”显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7261.11hm2,占国土总面积的64.39%,其中:有林地76406.11hm2,疏林地1674.97hm2,灌木林地52747.14hm2,未成林造林地6066.27hm2,无立木林地3116.27hm2,宜林地17

    12、204.78hm2,辅助生产用地5.32hm2,苗圃地40.25hm2,活立木总蓄积3024380.92 m3,森林覆盖率44.64%。(四)基础设施条件独山县地处黔南交通枢纽,交通便利,国道213和320线南北、东西穿越县境,贵阳至新寨高速公路和黔桂扩能改造后的铁路贯穿南北,县境内有火车站8个,18个乡镇133个村均通公路,15个乡镇已通柏油路。通信条件十分良好,通迅畅通,中国移动、电信、联通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县村民小组。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独山县地处九万大山贫困地区腹地,由于历史和不沿海不沿边的原因,经济发展与周边县市相比,仍处于较为贫困状态。据相关统计资料,独山县现仍有较

    13、多贫困人口,要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全社会共同富裕战略目标,需要国家加大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各种建设项目支持和投入。同时,从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上看,独山县现有无立木林地面积46744.5亩、宜林地面积258072亩,森林覆盖率44.6%,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森林的生态效益有待提高。目前,全县仍有大量土地适宜进行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植树造林是一项全民性、公益性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搞好生态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二)可行性九五”计划以来,独山县大力实施多项林业重点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

    14、程、退耕还林、九万大山造林绿化项目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在独山县相继得以实施,全县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发展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通过林业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产业化发展、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农村经济有一定幅度增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由此,群众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全社会形成造林、爱林、护林的良好局面, 这为发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同时,独山县林业局作为独山县林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机关,下设营林、林政资源管理、森林公安、木材检查、法制、林木种苗、森林植物检疫、林业科技推广、十八个乡镇林业站等站股所和一个国有林场,现

    15、有管理人员218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管理人员180人,工程技术人员32人(其中: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12人、技术员4人),有较强的林木栽培管理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力量,为实施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因而,实施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项目是可行的。四、规划的依据、原则、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一)规划依据1、独山县“十五”至2015年林业发展规划;2、独山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3、贵州省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独山县成果资料(19952006)。(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2、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突出重点,分类经营,分步实施。3、坚持林业产业扶贫为重点,效益先行,在推动贫困地

    16、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县域森林资源,使项目工程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三)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共中央林业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林业发展为主线,突出产业扶贫为重点这个主题,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社会赋予林业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实施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贫困乡镇、村和典型示范区的林业发展,达到实现村容整洁、经济富强、村貌美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目的。(四)建设目标通过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五年在兔场镇等十八个乡镇建成颇具29500亩规模的优质用材林生产基地,实施30年后达到成熟林,每亩可出商品材9方,

    17、提供收入年均2389万元。项目区域的农户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增加收入,达到脱贫解困。项目建设达到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五、建设内容分别在兔场镇等18个乡镇建设29500亩马尾松用材林生产基地。六、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管理(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46.325万元,分别为:基地建设:建设29500亩马尾松用材林生产基地,总投资246.325万元;其中:种苗费:167株/亩0.50元/株29500亩=246.325万元;(二)年度投资计划1、2011年完成5900亩马尾松新植基地建设,总投资49.265万元;2、2012年完成5900亩马尾松新植基地建设,总投资49.265万元;3、20

    18、13年完成5900亩马尾松新植基地建设,总投资49.265万元;4、2014年完成5900亩马尾松新植基地建设,总投资49.265万元;5、2015年完成5900亩马尾松新植基地建设,总投资49.265万元。(三)资金筹措申请中央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省地县配套46.325万元。(四)资金管理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扶贫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必须通过招投标和审计结算,一支笔核销。工程项目资金必须进入项目主管部门户头,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资金主要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种苗等。在资金支用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七、项目效益分析(一)经

    19、济效益新植马尾松用材林,30年后成为成熟林,每年每亩可出商品材9方,实现年均收入2389万元。(二)社会效益项目营造29500亩马尾松用材林生产基地,覆盖全县18个乡镇,基地建成投产后将需大量的劳力从事采伐、集材、运输等生产活动,农户从劳务中增加收入,可解决基地及其周边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劳务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从而有利于周边农村的稳定和繁荣。(三)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增加独山县森林面积29500亩,按每亩森林可截流蓄水约150200立方米计算,29500亩林地可截流蓄水约590万立方米。加之,森林有调节气侯、净化空气、增加雨量、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从而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

    20、到改善。八、保障措施(一)组织措施成立分管县长为组长,以扶贫办、农业办、林业局、财政局、审计局及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独山县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进行计划管理、质量检查验收、资金审查管理。县扶贫办、农业办、林业局负责组织工程的实施,工程建设任务与乡镇农村农业工作考核挂钩,按时定期检查督促。对任务完成得好,工程质量好的单位给予表彰鼓励,对质量差的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并责令限期完成。(二)政策保障为确保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中央资金、地方财政要在项目规划设计、实施等环节给予大力政策倾斜和支持。(三)技术保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大力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意识。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技术能手,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项目实施中实行科学造林,严格按设计施工。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造林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推广新的科学技术,严把种苗、整地、造林质量关,确保提高造林质量。(四)资金保障资金是整个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项目基础,中央扶贫专项资金是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化的经济保障。地方财政也要组织相匹配的配套资金来确保项目实施。(五)物资保障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项目中需要的种苗等,在项目立项批复后物资管理部门要充分组织准备,保证在数量、质量上及时调运,保证项目的实施。


    注意事项

    本文(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规划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