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x

    • 资源ID:10468019       资源大小:176.64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x

    1、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0一八年一月十九日第一章 质量工作方针及要求2第二章 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2第三章 质量保证体系33.1组织机构框图33.2检测流程43.3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53.4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73.5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193.6检测报告、文书及归档21第四章 内部管理制度234.1组织机构框图、内设机构职能、岗位设置及职责234.2防雷装置检测人员基本情况264.3技术负责人任命文件264.4内部文件管理制度274.5合同管理制度304.6检测报告编制审批制度314.7异议申诉处理制度324.8事故分析处理制度334.

    2、9保密制度354.10人员培训制度 374.11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 384.12资料交接制度 384.13现场监督检查制度 394.14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404.15检测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404.16检测结果报告制度 404.17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424.18人员档案保管制度 454.19其它资料档案保管制度 46第一章 质量工作方针及要求实施防雷检测是防灾减灾重要性举措,目的是为了减免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其检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遭遇雷害时,高质量的防雷装置能有效地抵御雷电灾害;而质量低劣的防雷装置,非但不能取到防雷的作用,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此

    3、可见,实施防雷检测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防雷工程的高质量。本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针,对影响防雷检测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包括: 1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如图3.1。在机构上,设置防雷检测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2考核工作人员业绩时,坚持质量一票否决权,凡因质量酿成事故者,不得评优、晋级和增薪; 3制定与防雷检测有关的各岗位的管理制度;4在防雷检测的全过程中的各阶段、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第二章 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序号标准和规范名称代号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3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

    4、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4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6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QX/T 105-2009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三章 质量保证体系3.1组织机构框图3.2检测流程3.3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3.3.1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查阅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测量技术参数、分析处理、抽检等。3.3.2 查阅资料查阅资料指查阅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图等相关资料,所查阅的资料必须确认其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施工跟踪检测应查阅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是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

    5、核准的设计施工图,也包含后续的设计修改单(图)。在检测过程中,如现场施工与设计施工图纸不一致,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有效的设计修改单(图)。竣工阶段检测或首次定期检测中缺少的隐蔽工程记录项目,可以查阅相关的隐蔽工程记录或竣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必须是经建设或监理单位签字盖章有效的记录。对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所查阅的安全评价报告、环境评估报告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等,应确定其是否有效。3.3.3 检查观感质量 检查观感质量指对各种防雷装置及措施的外露部分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和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观感质量主要是检查防雷装置施工安装工艺。如:检查接闪器、引下线是否平正顺直;检查SPD的连接导线是否平直

    6、、色标是否清晰、绝缘层有无破损、老化;检查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措施是否完整;螺栓固定的是否有防松零件等。3.3.4 测量技术参数 测量技术参数指运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防雷装置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读数、记录的过程。3.3.4.1 测量的技术参数包括长度量值、电涌保护器参数、接地电阻值、过渡电阻值、环路电阻值、土壤电阻率等。1 长度量值:用经纬仪、测距仪、卷尺、游标卡尺、测厚仪等测量。2 电涌保护器参数:泄漏电流Iie和直流参考电压U1mA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测量。残压Ures用冲击试验平台测量,测量时应采用In或Ipeak的值(8/20s波形)冲击(有条件时)。3 接地电

    7、阻值: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4 过渡电阻值:用等电位测试仪、毫欧表、万用表等测量。5 环路电阻值: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测量。6 土壤电阻率:用土壤电阻率测试仪测量。3.3.4.2 应根据环境因素,按仪器使用要求正确操作测量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1 接地电阻值测试1) 根据所使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试原理或方法,正确布置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并连线。2) 本业务规范推荐使用电位降法测量接地电阻值,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根据直线补偿法(0.618法)或夹角补偿法(30法)进行布置。用直线补偿法测量时,接地极E、辅助电压极P、辅助电流极C(E、P、C)应在一条直线上且垂直于地网

    8、,避免平行布置。3) 布置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时要注意避免或消除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网带电、杂散电流或高频干扰等因素对接地电阻测试的影响。 当地网带电影响检测时,应查明地网带电原因,在解决带电问题之后测量,或改变检测位置进行测量。 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果,宜将电流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当接地体(网)四周土壤具有剖面结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应注意使辅助电压极、电流极与接地体(网)布置在剖面的同一侧或土壤电阻率较均匀的区域内。4) 接地极E连接线长度应符合仪器使用说明要求。当需要加长时,应将实测

    9、接地电阻值减去加长线阻值(应通过本仪器用接地电表二极法测量)作为实际值。也可采用四极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5) 当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面积不小于250mm250mm的钢板连接。为使钢板与地面接触良好,可在钢板与地面之间铺设含水量高的毛巾等棉质物品,并用水润湿后实施检测。2 土壤电阻率测试测试方法应参照附录H。本业务规范推荐使用温纳(Wenner)四点法测量土壤电阻率。试验电极打入地下的深度应满足h0.1a(a为试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了解土壤的分层情况,在测量时,可改变几种不同的a值进行测量。3 过渡电阻值测试过渡电阻值测量时,应测量被跨接物,而不

    10、能测量其连接导体。使用过渡电阻测试仪连续测量时,可能出现因被测物上的锈蚀或其他绝缘层较厚而使两个线夹间未形成回路而不显示测量值的现象,应去除锈蚀或绝缘保护物再进行测量。4 电涌保护器相关参数测试泄漏电流和直流参考电压测试方法应参照附录I,测试时应保持仪器面板及工作台面的清洁与干燥,以免泄漏电流、电弧、电晕而引起测试出错。电涌保护器的残压Ures测试方法参照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8802.1,采用In或Ipeak的值(8/20s波形)进行冲击测试。3.3.5 分析处理分析处理是指对测量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测量数据为

    11、最终结果的可直接与标准要求比对并判定,测量数据不能直接与标准要求比对的需计算导出最终结果。需要进行计算导出结果的项目主要有年预计雷击次数、保护范围、间隔距离、冲击接地电阻值、电涌保护器冲击电流值等。3.3.6 抽检法抽检法的应用:在对所有被检对象检查观感质量的基础上,对于同一类型数量较多项目(如接闪短杆)的测试,可以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测试的方法来反映整体情况。3.3.6.1 接闪短杆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20%(含必测点)。注:必测点按GB50057-2010附录B中雷击率最高部位确定,目测为一体的接闪带可以只抽测一点。3.3.6.2 防侧击措施的金属门窗、栏杆过渡电阻值或接地电

    12、阻值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3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须全检。3.3.6.3 型号相同的电涌保护器的直流参考电压、泄漏电流、残压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10%。3.3.6.4 幕墙、金属屋面等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按10m10m网格抽测。3.3.7 检测判定规则 将现场检测结果经分析处理后形成的各项结果与报告(含原始记录)中对应技术要求和设计施工要求逐项进行比较,判定规则如下:1 对强制性和严格性标准要求,检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的判“符合”,否则判“不符合”。两种评定结果均在报告中对应项评定栏中填写。2 对允许有选择或有条件执行的标准要求,检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的判“符合”,填入报告中对应项评定栏;检测结果不满

    13、足要求的不作判定,可在备注中提出建议。3.4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仪器设备配置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仪器厂家备注1激光测距仪UT393B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2测厚仪TT110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3全站仪KTS-442R4KOLIDA4数显推拉力计SD-500N温州一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5可燃气体测试仪AS9800希玛仪表6接地电阻测试仪K-2125B北京好天气科技有限公司7土壤电阻率测试仪ETCR3000B广州市铱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8等电位测试仪ETCR3700B广州市铱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9环路电阻测试仪THJ-6416辽宁天宏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0

    14、防雷元件测试仪ES9020广州征能电子科技 有限公司11绝缘电阻测试仪PC-40B上海安标电子有限公司12表面阻抗测试仪GM3110深圳市聚茂源科技有限公司13数字式静电电压表EST101东莞市通荣防静电科技有限公司14万用表UT39A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5直流标准电阻BZ3辽宁天宏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6钢卷尺0-15m百锐17游标卡尺0-300mm杭州工具量具有限公司3.4.2 接闪器的检测3.4.2 .1 检查接闪器的类型,如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等。注:1.GB50057-2010第 3.0.3条 24款、第9款、第10款及第三类建筑物,当其女儿墙以内的屋顶钢筋网以上的防水和混凝

    15、土层允许不保护时,宜利用屋顶钢筋网作为接闪器;GB50057-2010三类建筑物为多层建筑,且周围通常无人停留时,宜利用女儿墙压顶板内或檐口内的钢筋作为接闪器。2.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伤人等事故隐患,高层建筑物不应利用建筑物女儿墙内钢筋做为暗敷接闪带。3.除第一类建筑物和GB50057-2010第4.3.2条第1款规定的建筑物之外,宜利用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作为自然接闪器,如屋顶旗杆、装饰物、广告牌、女儿墙上的盖板等,其截面应符合GB50057-2010表 5.2.1检测接闪器的材料和规格。注:1.利用屋顶输送和储存物体的钢管、钢罐作接闪器时,尚应检查其被雷击穿后内部介质是否会对周围环

    16、境造成危险。2.对于通信铁塔、独立接闪杆铁塔、宝塔形与套筒式钢管接闪杆的杆长皆取最顶端的一节为接闪器。检查接闪器的敷设状况,包括安装位置、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检查接闪网、接闪带(短杆)是否按GB50057-2010附录B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检查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接闪带(短杆)是否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外);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注:矩形平屋面未设置接闪网时,应测量d女儿墙上接闪带间的距离(沿屋面宽度方向的距离)(m)、S-女儿墙上的接闪带距屋面垂直距离(m),当时,屋面应按标准要求敷设接闪网。4 检查接闪器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5 检查接闪

    17、器的防腐措施与现状,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6 检测建筑物屋顶金属物体是否与防雷装置相连。7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线及低压架空线等电气、通信线。8 检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网、线)与屋面及被保护物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9 检测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检测Ri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下同)、hx被保护建筑物或计算点的高度、Sa1注:冲击接地电阻值可通过冲击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接测量。也可通过测量工频接地电阻R和土壤电阻率,并获取接地装置最长支线实际长度,

    18、按GB50057-2010附录C计算。下同。10 检测架空接闪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检测Ri、Sa2接闪线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h接闪线的支柱高度(m)、l11 检测架空接闪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检测Ri、Sa2接闪网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l1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 (m)、n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不同支柱并有同一距离 l112 检测被保护物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13 测量接闪器及被保护物相关数据。如接闪杆的高度、被保护物的几何尺寸、接闪器与被保护物的距离等,然

    19、后用滚球法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 注:在确定接闪线的高度时,要考虑到弧垂的影响。在无法确定弧垂的情况下,可考虑架空接闪线中点的弧垂。当等高支柱距离小于120m时,弧垂取2m;当等高支柱距离为120150m时,弧垂取3m。14 检查建筑物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如隔断墙、烟囱)是否处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注:对于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检测其是否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面高度0.5m。15 检查建筑物顶部孤立金属物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若未处于保护范围内,则应检查其高出屋顶平面的高度、上层表面总面积及长度,确定是否要采取保护措施。3.4.3 引下线的检测3.4.3.1 检查引下线的

    20、根数。3.4.3.2 测量引下线的间距,计算其平均间距。注: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GB50057-2010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3.4.3.3 测量引下线的材料规格。3.4.3.4 检查引下线的敷设状况,包括布置是否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是否以最短路径接地、是否采取防机械损伤措施、是否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距离大于0.1m。3.4.3.5 检查明敷引下线(非单根)的断接卡设置情况,测量断接卡距地面距离,测试接

    21、地电阻值时应断开其连接后进行。3.4.3.6 注:专设引下线设置时应优先考虑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3.4.3.7 检查引下线及其与接闪器间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3.4.3.8 检查引下线的防腐措施与现状。3.4.4 接地装置的检测3.4.4.1 测量土壤电阻率(需要时)。2 检查接地装置的类型(包含人工接地体、自然接地体)。3 检查防直击雷与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接地合设或分设。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与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接地应分设,难以分设时可按GB50057-2010规范4.2.4条规定合设;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接地应合设。4 检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22、的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之间的地中距离Se1 (m)、Ri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5 测量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6 检查接地体的埋设深度。7 检查接地装置及其与引下线间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8 检查接地装置的防腐措施与现状。9 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3.4.5 防侧击措施的检测3.4.5.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侧击措施的检测3.4.5.2 检查首道水平接闪带高度。3.4.5.3 检查水平接闪带垂直距离。3.4.5.4 检查水平接闪带及其与引下线间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3.4.5.5 检查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

    23、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测试其接地电阻值。3.4.5.6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防侧击措施的检测3.4.5.7 确定需采取防侧击措施物体。采取防侧击措施的物体包括:1、对应滚球半径的球体从屋顶周边接闪带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的突出外墙物体(俗称落球法);2、上部占高度20%并超过60m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以及显着突出的物体。3.4.5.8 检测接闪器及连接导体材料规格,检查相关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检查接闪器的防腐措施与现状,测试接闪器接地电阻值。3.4.5.9 检测需采取防侧击措施的物体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测量相关数据。3.4.5.10 检查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

    24、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底端与防雷装置的连接状况。 3.4.6 防闪电电涌侵入及防高电位反击措施的检测3.4.6.1 低压配电线路的检测3.4.6.2 检查低压配电线路引入敷设方式。3.4.6.3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电缆全线埋地时,检测在入户端电缆金属外皮、钢管是否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3.4.6.4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而部分埋地引入时:1 检查架空线与建筑物的距离。2 检查转换处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装设户外型电涌保护器,所装设的电涌保护器应选用3 检查SPD、金属外皮、钢管、铁脚、金具是否连在

    25、一起接地,测试其接地电阻值。4 检测电缆埋地长度是否不小于。5 检测入户端电缆金属外皮、钢管是否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3.4.6.5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入户端电缆金属外皮、钢管是否接地。3.4.6.6 检测入户处总配电箱内是否装设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1.第一类建筑物防直击雷装置与防闪电感应装置合设时,入户处总配电箱内应设SPD,当其分设时,在满足GB50057-2010第4.2.3条第1、2、3款要求的情况下,可不设置;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入户处总配电箱内应设SPD。2.此处选用的电涌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

    26、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2.5 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应取等于或大于 12.5 kA。 当 Yyn0型或 Dyn11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应在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在低压侧的配电屏上,当有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独自敷设接地装置的配电装置时,应在母线上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冲击电流应取等于或大于 12.5 kA;当无线路引出本建筑物时,应在母线上装设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每一保护模式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应

    27、等于或大于 5 kA。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 2.5 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的确定:当电源线路无屏蔽层时宜按GB50057-2010公式 4.2.43.4.6.7金属管道的检测3.4.6.8 架空金属管道的检测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建筑物100m内是否多次接地及接地点间隔距离;测试接地电阻值。2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接地。3.4.6.9 埋地或地沟内金属管道的检测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与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2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检测在进出建筑物处是否接地。3

    28、.4.6.10 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和具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的检测1 检查其从室外进入户内处是否设有绝缘段。2 检查在绝缘段处是否跨接SPD,如已设,检测SPD类型、相关参数及安装工艺。注: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或隔离放电间隙应满足下列要求: 选用级试验的密封型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能承受的冲击电流按GB50057-2010公式 4.2.4-6计算,取m=1,式中雷电流取值分别为200kA(一类)、150kA(二类)、100kA(三类)。 对于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埋地金属管道: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应小于绝缘段的耐冲击电压水平。当无法确定绝缘段的耐冲击电压水平时,应取其等于或大于 1.5kV和等于或小于2.5kV。 对于具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应小于绝缘段的耐冲击电压水平,并应大于阴极保护电源的最大端电压。3 检查管道等电位连接是否在绝缘段之后进入室内处进行。3.4.6.11 电子系统的检测3.4.6.1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接地装置分设时的电子系统室外金属导体线路的检测1 检查金属线路类型。2 检查金属导体线路是否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3 检查电缆敷设方式。4 检查


    注意事项

    本文(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