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 现代世界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docx

    • 资源ID:10426626       资源大小:1,001.1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 现代世界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docx

    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 现代世界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专题总结提升 六 现代世界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2、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3.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的程度高。(3)结果: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2)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责任制。(3)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考题例证1】

    3、2018山东滨州模拟 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C.中央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二、运用新史观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观结论史实论证近代化史观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表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逐步近代化服饰从长袍马褂发展到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饮食从传统饮食到引进西餐;中国风俗礼仪的变化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也表明

    4、人们的思想走向近代化;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轮船、电车、火车、汽车、飞机、邮政、电报和电话等工业革命的产物,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国逐步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全球史观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使近现代中国更快地融入世界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轮船、电车、火车、汽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各地区的距离;邮政、电报和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中国逐步融入世界文明史观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都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在近代以来不断走向近代化;精神上改变陈规陋习,推广文明礼俗;报刊、电影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文化修养的提

    5、高和视野的不断开阔。这一切都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表明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近代化【考题例证2】 2018江苏盐城一模 19世纪末,熊希龄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其章程规定:会员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体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反对起居无节、酒食征逐,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延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要求C.体现了“移风易俗”的时代需求D.彻底清除了腐朽的生活方式三、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

    6、工业革命后,以大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限制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干预国家政治生活。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1)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临经济危机进行

    7、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考题例证3】 2018安徽宣城调研 下表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出现的新变化。根据下表,该变化是由于 ()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失业人数最高点(万人)物价变化(%)1953年8月1954年8月10.2375+0.31957年3月1958年4月13.7502+4.61960年2月1961年2月7.7483+1.61969年10月1970年11月8.1487+6.

    8、6A.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降低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C.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形成D.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四、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历程时间推动原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世界一体化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经济全球化趋势

    9、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世贸组织成立;区域性经济组织增多;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实行【考题例证4】 2018湖南怀化模拟 下图是一幅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B.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主流民意C.只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D.维护国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拥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10、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并间接控制欧洲。(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实力普遍衰弱。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括: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激烈,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甚至超过美国。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局面。(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

    11、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考题例证5】 2018河南八市联考 19851995年,世界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5.5%,为同期世界生产平均年增长率的2倍;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60年为12.2%,1989年则上升为18.2%。这一现象表明 ()A.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呈下降态势B.政治格局变动影响贸易额C.信息技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六、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工业化道路先发展轻工业,后

    12、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题例证6】 2018河北衡水模拟 有学者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深处帝国主义的仇视和包围之中,需要迅速增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需要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以形成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 ()A.适应了现实需要B.具有显著的成效C.实现了高度集权D.扼杀了市场活力七、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的比较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3、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严重受损“文化大革命”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商业、分配制度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村后城市,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点作用生产力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

    14、点(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示(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所独有的经济体制【考题例证7】 2018重庆四模 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发起而是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多达3556项。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 ()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D.分权制衡机制被严重削弱素养七继承与发展中的史学研究理论

    15、 理论阐释(1)史学研究的步骤及原则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原则: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2)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法:也称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如计量史学、社会史学、生态史学等。历史比较法: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的方法。二重证据法:把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法:站在不同阶级立场上分析、研究历史

    16、的方法。“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真实的历史。【考题例证】 2017全国卷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解析】 本题以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关系的能力。受历史资料掌握情况的局限、时代的局限、叙述者的立场、技术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历史事实会

    17、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B项正确。历史叙述是历史事实的呈现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呈现方式,故A项错误;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能客观准确地再现历史事实,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历史事实的确认需要经过多种手段的验证,如古迹考证、史书辨伪等,故D项错误。【答案】 B 方法点拨(1)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2)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

    18、局限性等。(3)注意史学研究中要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4)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公正性。素养八突破压轴大题中外纵横比较类材料解析题【考题例证】 2016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

    19、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

    20、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及题眼。本题为主题比较类材料解析题,且为中外比较综合题,解题的题眼是“中外社会救济与福利制度的异同及变化”。第二步:审设问,确定答题方向。第(1)问,回答共同目的(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异同(救济方式),采取概括的答题方式。第(2)问,回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发展(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答题方式为指出。回答此题需迁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英国工业革命及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等知识。第三步:紧扣信息,迁移所学,组织答案。第(1)问,共同目的依据材料确定比较相同项,

    21、从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人道主义等角度组织答案;济贫方式的相同点从政府主导、设置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等方面回答;其不同之处可依据材料,从中国救济制度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等方面回答。第(2)问,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回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内容与特点,主要从相比于近代所呈现的新特点角度回答。【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22、,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方法点拨(1)“审读”:阅读题干材料,明确材料叙述的历史现象或主题,确定求答对象和方向。 (2)“判点”:根据设问,阅读材料,设置两个历史现象的关联,分析比较点,分析其异同点,注意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的要点。 (3)“比较”:从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性质、影响、评价等方面寻找历史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4)“归纳”:根据图文信息,紧扣设问,关联所考查的主体知识,归纳符合题意的答案。新论十多角度看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与失误 史界观点观点一从全球史观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

    23、际关系的缓和趋势以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刚刚起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956年,苏共“二十大”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极大震动。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同时认为,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对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观点二从近代化史观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奋斗目标的提出“大跃进”的开展,表明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它的发动

    24、,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建设一个强大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观点三用唯物史观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遭受严重困难。其主要教训是:经济建设应按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进行,不能片面夸大人的

    25、主观能动作用;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观点四用社会史观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特殊现象在此时期提出了许多“大办”“特办”的口号;放出了许多脱离实际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等等。新论十一社会史观下高考命题的新视角 史界观点观点一社会变革下民众观念的嬗变近代西方思想传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国家政策改变、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导致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近代化。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人们的家庭、婚姻和伦理观念都发生重大变化。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和社交礼仪等均是高考命题重点。观点二社会转型时

    26、期问题的凸显每逢社会转型时期,都有新思潮萌发,同时也滋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另一方面,圈地运动中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涌入城市,带来严重的城市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相对贫困、人口暴增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生态环境整治以及转型时期道德重塑均是高考命题重点。观点三社会动荡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社会动荡或战乱时期都是形成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日占区的“奴化统治”;20世纪40年代末国统区的社会崩溃;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

    27、命”。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推动实施改革开放,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都是解决严重社会问题的成功举措。观点四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生活方式的变迁轨迹衣、食、住、行作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文化特征,是浓缩的和鲜活的历史。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西方工业文明成果传入中国,在促进中国人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勾勒出近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轨迹。服装、住宅和娱乐活动变化以及交通、通信事业变迁成为命题的重点。观点五下层民众对社会大变革的认识一般的社会变革会伴随着社会思潮的反应。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里程碑式事件,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前后人们观念的变化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思考感悟社会史观一般是指从社会的视角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碎片”,分析研究正史之外的“小历史”,就是平时所说的“边缘史”。有关社会史观的考查视角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可以从商人史、教育史、人口史、瘟疫史、抗震救灾史、福利保障史和社会公平道德重塑等方面切入。


    注意事项

    本文(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 现代世界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和经济全球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