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发展经济学CH8.docx

    • 资源ID:10418576       资源大小:43.56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发展经济学CH8.docx

    1、发展经济学CH8CH.8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1、环境实质上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以我个人理解,通常是指空气、阳光、温度、湿度、降雨量、气候(臭氧层被破坏、海洋环流被扰乱)等。最重要的是,环境中的生物(动物与植物)群落或者生态链条的完善程度,以及这种环境是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适宜的程度如何。环境恶化是指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空气污染、阳光由于烟尘、雾霭等不再明亮、湿度不宜(北方过于干燥)、湿度过高、多风少雨、气候变化无常(厄尔尼诺现象)甚至异常。2、资源通常指可用于生产的要素。这里指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这又可以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草原、森林、植物等;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煤炭

    2、、石油、各种矿产等。当然是指短期内不可再生。有些资源可能产生争议,土地可否再生?(围海造地、长期森林有造地功能,即森林边缘,十分缓慢)淡水可否再生?陆地上的经过重新净化,可以;但是,深层地下淡水乃典型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的目的不是如何定义,而是考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耗费状况。如何不让它枯竭;即使“可再生资源”,要保证其强健的可再生能力;开采、使用自然资源时,不致破坏生存、生态环境。3、资源环境问题指的是,随着人们不断地追求GDP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居住(大)环境不断恶化。这包括,大气污染,空气品质下降,人们呼吸系统发病率上升;水污染,农业大量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用水以及相应的

    3、排水不经处理,使得淡水资源不断减少的同时,江河湖泊、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人类可用淡水资源持续减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表现之一为垃圾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固体垃圾大量增加,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相当一部分城市被垃圾包围(观察垃圾可以判断当地的生活水平);噪音污染,主要为城市,机动车数量大幅上升,噪音对人体有害(工业噪音、建筑噪音均可以或较易处理,唯有交通噪音不好办);光污染等;地下矿藏不加节制地开采,包括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等,在矿产资源储量急剧下降的同时,对地表造成严重破坏,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矿产开发后没有对开采过的矿进行回填、整修,造成矿区大面积塌陷。传染病发病率在全球都在上升(非典、手足口病

    4、;过敏;)。可见,空气、淡水、地下矿藏、地下森林、阳光、土地无一不在人类追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遭到破坏,此即为环境问题。交通堵塞食品污染4、出现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因(1)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改善是以GDP增长为物质基础,而经济发展除去要求人均GDP不断增加以外,加重了对资源的索取、对环境的破坏,而未考虑这些经济行为的长期的累积后果。(2)在计算GDP当中,资源是免费的。例如,开采煤矿,尽管开采出的煤矿已然计价,但对于煤炭资源的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对地下水的污染等,均没有相应的成本补偿。现在虽然开始矫正这一问题,例如已有“资源开采收费”,仍然没有足价计算。当使用资源、环境是免费的,当然

    5、会使资源、环境急剧“稀缺”。加之,人口在发展中国家急剧上升,使此问题更趋严重。(3)外溢成本问题凡是有污染的生产、消费,均属于成本外溢,开采地下资源,破坏地表和环境,也是生产成本外溢,即没有足额支付全部生产成本,等同于降低了成本,结果是生产量过多。(4)说到底是产权不明独自占有权或排他权、使用权与自由转让权(处置权)。资源、环境问题产生于市场交换的环境中,生产出来,出卖、消费,而完善的市场机制需要的必要条件是交换物的产权必须明确,即只能用属于自己的东西去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资源、环境,如江河湖泊、地下水、公共的土地、空气等,大都属于公共资源,名义上产权明确,实质上没有人乐于维护这些资源的不被

    6、滥用或被破坏,实质上公共产权是产权不明,结果无一不被滥用直至被破坏。(5)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者,管理不力。当资源、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时,政府理应做出相应政策以求遏制。政府可能没有认识到,此其一;再者,或与追求GDP增长相矛盾,造成今天的结果。5、世界面临的十大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经济发展的副作用有关。(选自哥本哈根共识Copenhagen Consensus 2004)2004年3月,丹麦环境评估机构(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stitute)与经济学家杂志(The Economist)共同宣布,要向世界一流的经济思想家们(economic thinkers

    7、)提出一个令人难以应付的问题。由于世界面对的危机越来越多,例如,气候改变,爆发区域战争,疾病流行,金融不稳定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资源、资金,资源也可以是智力形式,即政治策略、政策形成等。为此,向这些一流的经济思想家们提出的问题是,在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应该着手先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才能使效果更好一些(相同成本,收益更高一些)。丹麦环境评估机构首先按照联合国以及其它国际机构的目标,提出一系列这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然后由问题所在的各领域的杰出经济学家负责撰写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分析以及可以采取的办法以解决问题。均采取论文的形式。针对每一个问题所撰写的论文,要接受另外两个专家的评

    8、价,即提出不同看法。然后,丹麦环境评估机构集中了世界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中的9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其中四个为诺奖获得者:Robert Fogel, James Heckman(此二人为芝加哥大学),Douglass North(华盛顿大学 at St. Louis)和Vernon Smith (George Mason U.) 另外5个也被认为是在未来几年很可能摘下诺奖桂冠的人:Jagdish Bhagwati (哥伦比亚大学),Bruno Frey(苏黎世大学),林毅夫(北京大学),Thomas Schelling(马里兰大学),Nancy Stokey(芝加哥大学)。这9人在2004年5月聚会于

    9、哥本哈根,阅读论文、讨论论文5天,然后遴选出世界需要优先处理的十大问题。经济学家一是描述问题,二是提出解决的办法,即着重于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例如解决污染问题,要花多少成本,收益有几多,哪一方式更为经济。我们的课程重点在于前者,即了解世界面临的环境资源的十大问题是什么。至于成本与收益的分析、解决办法涉及的模型等过于复杂,我们将较少涉及。先大致了解世界面临的十大紧迫的问题:(无排序)1、水危机或水的挑战(世界、中国都严重缺水)2、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农业减产)3、流行性疾病(每年死亡几千万人,其中20%是儿童)4、人口与移民5、营养不良与饥饿(1999-2001年发展中国家7.98亿

    10、人营养不良)6、政府管理与腐败(世界问题、非共产党专利)7、教育的缺乏8、全球内战问题(导致巨大的损失)9、金融不稳定10、补贴与国际贸易障碍第一个问题:水危机(1)安全卫生用水与安全用水(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上将有自来水管道供水,并且有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定义为安全卫生用水。没有上、下水管道,也可以是干净的用水,如井水、河水、湖水等,但这被叫做安全用水(无“卫生”二字)。水危机指世界上有超30亿的人口无法获得可支付得起(affordable)安全卫生用水。“可支付得起”的意思是,因为无钱,即使居住地有安全卫生用水而选择不用,抽取井水等。世界上有超过10亿的人口无法获得可支付得起的安全用水(被污染

    11、地区不得饮用被污染之水)。因为饮用不洁、不安全卫生的水,结果是,每年有200万穷人死于腹泻,其中90%是5岁以下儿童。世界上12亿穷人的3/4生活在农村,8亿营养不良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没有农业生产用水,没有饲养家畜用水。在发展中国家,一半人口的疾病与饮用不卫生的水有关。世界上有20亿人受水寄生虫或土壤滋生疾病的影响,其中3亿人病情严重。(2)地球上的可用水占全部水的0.62%。全球估计有水13万亿亿升(130亿亿吨),其中海洋中存在97.23%;在南北两极有2.15%;地下水为0.5969%;湖泊为0.009%;内海为0.008%;土地中有0.005%;在大气中有0.001%;在河流中有0.

    12、0001%,共100%。因为太阳能和引力的作用,水在不停地运动。因为蒸发形成云,又成雾、气、雨、雪、雹等,回落大地,回流江河,即循环。(3)地球上需要用水四大领域: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系统用水(江河湖泊,草原,草场,湿地,森林,植物,动物生态链)。按照我国的情况,在获取的淡水中,生活用水占10%;工业用水占25%,农业用水占65%。世界上农业生产粮食用水大约是生活用水的70倍。因为生活用水中的90%可以再循环利用(发达国家可以做到),而农业用水无法再循环。发展中国家生活用水再循环利用率低,二者之比则大大下降。生产1公斤谷物要1000升水或1吨水(是指植物成长过程中消耗的,由茎叶蒸

    13、发以及经土壤蒸发掉的水)生产肉产品,用水要5倍多于生产谷物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人,每人每天20-50升用水(因为没有抽水马桶、洗衣机,没有花园、汽车要浇灌、冲洗);发达国家的人,每人每天200-500升用水。尽管不平等,这反映了一大致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用水在急剧增加。以上计算只是“兰色水”(blue water 占40%),被视为可再生的河流、湖泊、地下水。(我们并未计算绿色水)与此对应的是“绿色水”(green awter 占60%)是指天上降水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又蒸发回天空,也是被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兰与绿比例为40:60。由此可以推算,若气候改变、降雨减少,绿色水将减少,

    14、而与此对应的兰色水(40%)也必将受到影响。(4)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与农业用水过多,无疑会挤占生态系统所需之水,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5)地下水为人类用水提供三分之一,由此导致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可否持续至关重要。地下水为人类用水提供1/3,而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绝不仅仅是在中国和印度,中国黄河、淮海、海河流域共有4.3亿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美国西部、北非、中东、阿拉伯半岛均如此。问题的关键是,用水没有节制,也无协调机构。水的品质生活用水最高,其次为生产用水,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水品质持续下降。(6)上一世纪,人口增加了200%,而水的使用量增加了500%。即使每年世界上的

    15、水投资700-800亿美元,水仍然不足。由此可见,人口增加,是水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为生活用水与生产食品用水是主要部分。(7)经验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国家每人每年可用水量低于1500吨,该国将开始进口粮食。等同于这些粮食代替水的不足。我国北方人均1100吨。(我国人均水资源2200吨)*人口增加食品需要量增加水的需求也增加。现在世界上粮食贸易自由进行,实质上是,淡水缺乏的国家以进口粮食的形式补充淡水。 以每人每年1500m2水为标准,2000年非洲、亚洲有21个国家低于此标准,即意味着进口粮食。到2003年,低于此标准的亚洲与非洲国家又增加14个。但是,对于中国的评估却不确定。(未讲原因,估

    16、计为中国北方低,南方高)这意味着,稀缺将以水或粮食的形式表现,为此各国要竞争资源以保证生活所需(或水或粮食)。全球上的淡水够不够用是有争议的,即一方认为够用,另一方认为不够用。认为够用的一方强调的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对供水的投资不足。水不足,导致农业不发达,转变为粮食短缺。认为不够用,指水资源总量不够用。(8)淡水资源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如下:(取自Blue Gold)第一,工业用水:传统工业、石油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也大量耗费淡水,并污染淡水。第二,大量农业用水。指工业化农业,大面积灌溉,造成江河水量减少。第三,地下蓄水层被大量抽取,得不到补充(北京1200平方公里的大漏斗,过去40年地下水位下降

    17、37米)第四,大面积的城市、高速公路导致降雨不能渗入土壤,而直接排掉、流入海洋(绿色水减少),陆地淡水缺少补充(兰色水也减少)。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第五,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海洋海平面上升,陆地蓄水能力下降。第六,森林被大量砍伐、湿地消失,陆地蓄水能力下降。第七,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大坝、水库、堤堰改变了水的自然形态,产生若干后果:水的表面积增加、蒸发量大大增加,其数量占人类主要活动消耗的10%;因为蒸发量增加,所剩之水含盐量上升,导致水质与土壤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有加速作用:蓄水时淹没的植被在降解时释放大量温室效应。淡水生物的多样性遭到大规模破坏。(9)我国淡水总量2.81万亿米3,

    18、绝对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拥有水资源(12.36亿人口计),是世界平均水量的1/4,人均2200米3,不足美国1/5,俄国1/7,加拿大1/50,居世界第110位。我国是世界13个主要贫水国之一。我国用水量已经接近“可用量的上限”,但浪费依然严重。全国实际可用量为8000-9000亿米3;目前(2004年)用水已达7000-8000亿米3。以2003年为例,水利部提供的资料:全国7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中,近1/3的水“丧失水功能”;全国75%的湖泊不同程度地“富营养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为重。我国用水与美国相当,GDP仅为美国的1/7(或1/6)

    19、。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平均(241米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重复用水率40%,发达国家为75-85%;我国城市一年水管、器皿渗漏的水可装满一个三峡水库(20041102商报)。我国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米3,黄河径流量500亿米3。全国669座城市有400座缺水、110座严重缺水。32个100万人口大城市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不缺水的城市可能是上海、南京;或吉林市、或武汉)因为缺水,每年城市经济损失2000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4000万。3000年悠久历史,奔腾到海,首次中断于1972年。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水流入海时间只有5天。2000年没有断流,为什么?经

    20、过人工调节,不许滥用黄河水,计划管理所致。总是比断流好!(10)哥本哈根(基本)共识:(A)卫生安全用水乃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政府有责任实现此目标。(B)对于水的投资(供水、净水、输送水等)有外溢,全部利益不能全部为投资人享用,所以投资不足。(C)建设水项目,一次性且投资额巨大,尤其是远程取水,如南水北调,私人投资者难以承担。为此,公共投资实为必要。通常为本地政府负责,建大坝、运河、水上处理工厂,以及水输送管道。(D)(为什么是“公共资源”,一旦污染,产生“共享”、连带问题)地表水,江河湖泊,上、下游可共享,若不出现污染,不过量使用,相互并不影响,但一旦出现污染与过量使用(筑坝拦截等),则上游影

    21、响下游。为此,通常江河湖泊被视为公共资源,由涉及地区共同管理。(E)提供自来水的管道具有垄断性。为此,政府有必要介入管理,保证价格合理,水品质可靠,服务收费合理。(提供安全卫生用水即自来水管道则有垄断性)(F)建设成的输水、供水、储水工程,有巨大的外部性(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品质提高、身体健康等),特别是对下游使用者,尤其注意那些大量使用、截留而导致供给不足的情况或污染导致水的品质下降。为此,要求政府实行管理或者控制。(连带、波及下游生产、生活,要管理)水可被视为公共产品,但并不意味免费,但如何收费,收多少费,充满议论。例如,大型输水项目,南水北调,大型农业灌溉工程等。第

    22、二个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或气候改变(因二氧化碳聚集)(1)表现从1861年到20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6oC,主要因为“温室气体排放”。有争论,有人认为,地球冷暖有周期性,现在恰逢“暖周期”。现在科学的估计,到2100年,地球平均气温要比1900年高1oC到3.5oC。自1960年以来,全球雪覆盖面积每年减少10%。在世界大范围内,在20世纪内,高山冰川在大面积的缩减后退;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1-0.2米,在20世纪内;自1950年以来,夏末秋初的极地冰层厚度已减少了40%;在20世纪,北半球纬度30o以上地区,每10年降雨量增加0.5%-1%,在热带地区增加0.2%-0.3%(

    23、每10年),北半球亚热带降雨量大概会降低0.3%(每10年)。21世纪的干燥、干旱的几率加大,降雨量减少。(2)损失:气温上升的全部损失中的(%),农业占1/4,为降温而多用电,占1/6,海水上升对供水影响导致的副作用占1/10,热浪导致人口死亡占1/10,森林损失占1/12,增加的热带臭氧污染占1/12,还有物种、动物种损失等。其他损失包括,人类舒适性损失,人类健康受损,以及温度上升后的其他污染后果。(3)原因这主要由于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导致矿物燃料消耗大量增加,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CO2),这与人口不断增加密切相关。(4)人类的主要对策为此,在1992年6月在“罗马地球峰会”(Rio E

    24、arth Summit)上,150个国家同意对于地球气候的改变签署了“框架协议”,意在降低CO2排放。随后,在1995年柏林,1997年京都分别召开了会议,其京都协议确定发达国家排放量限制,包括俄罗斯国家,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签署这一协议,但他未送与参议院投票,因为他知道在参议院获得不了2/3多数的赞同。京都协议规定,2008-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CO2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5.2%。为此工业化国家的企业都分配到可以减少排放的配额,超过的减排CO2量可以拍卖,减排不了的,要买。日本与西欧在2007年6月就2012年以后的减排达成协议。小布什在2001年干脆拒绝签署。为什么?要降低CO

    25、2排放量对美国代价高昂(会减少就业机会),而且美国会强烈认为,降低CO2排放量必须同等地包括发展中国家,美参议院在1997年投票,95:0,拒绝签署对排放量限制的协议。*发达国家可为没有减排任务的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技术,也可以当作自己的“减排”任务*也可以发达与发展合作尽管如此,2001年3月,仍然有84个国家签署了京都协议,到2003年,有84个签字国,120个国家已经同意签署。要使京都协议生效,不仅需要55个国家签署,这些国家的排放量要达到1990年总排放量的55%,但直至2003年,普京拒绝签署,总排放量的55%这一指标达不到。最近似乎俄罗斯已经签署?(前2、3年已经签署)若美国将C

    26、O2排放量维持在1990年的水平,美国将要减少30%的排放量,为此要损失多少GDP?尚无计算。但排放量的急剧增加是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出现的!NOTE:CO2排放后聚集,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反作用于地球,时间相当长,有的讲100年,有的认为还要长。为此,现在要做的即限制或减少CO2排放量,即“成本”以及未来的利益(损失减少),要在一个很长时间内比较,为此要折现。这一折现率要极准确,否则,现值会很不准确,即变化很大。但是,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折现值。最终比较“成本”与“利益”的PV。有持反对意见的,温带、热带因为地球温度上升而受损害,而寒冷地带正好相反,可以从中受益。最大的受益国是斯堪得纳维亚半岛、

    27、格凌兰岛和加拿大(因为西伯利亚可开采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辽阔)。 *地球有冷暖周期第三,流行性疾病20世纪下半叶,全球的健康状况获得显著改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寿命增长大大快于发达国家,1960-1995年,发展中国家预期寿命增加了22年,发达国家9年。当然,发展中国家的基数低是一个原因。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寿命正在接近发达国家,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个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非洲次(sub-)撒哈拉地区。其中,流行病是原因之一。(1)表现2002年,全球死亡5700万人,其中20%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儿童中的98%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10大原因中,流行性疾病占了7

    28、种,致死儿童占死亡儿童数的60%:每年死亡600万还多。在发展中国家,可避免死亡之中,90%是流行性疾病所造成的。在富国(发达国家)中,非吸烟者在其一生中享有较低的死亡率,经济学家将此死亡率当作一个基准,超过此率为“可避免的死亡”。现在世界每年有3400-4600万人感染爱滋病,每年530万新感染,正在成为世界安全的威胁。已有2200万人死于AIDS。在sub撒哈拉非洲地区,每2分钟4人死于疟疾,其中3人为5岁以下儿童。在此地,2600万人感染爱滋病,只有7万人接受治疗,相当于一周的新感染人数。(2)最为著名的流行性疾病为疟疾、TB(结核)、HIV/AIDS。疫苗可防治的疾病(百日咳、破伤风、

    29、麻疹、天花等)。对世界经济造成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疟疾与HIV/AIDS。(3)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前10大原因(其中7个是流行性疾病):第一、出生时的情况(儿童自身情况)(体重过轻、早产、先天性疾病等)第二、低度呼吸系统感染第三、腹泻第四、疟疾第五、麻疹第六、先天畸形第七、HIV/AIDS第八、百日咳第九、破伤风第十、营养不良及其它(4)降低死亡率的主要途径是,较好的住房条件,卫生条件,教育父母受教育程度,对抚养子女至关重要不断增加的收入公共卫生水平(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公厕、给排水管道,免疫注射尤为重要)。(5)经济后果健康状况作用于生产力。例如,当人生病,很可能不能工作,或工作能力下降,生产

    30、力降低。若人有病,他们上学、投资于教育的动机相对减弱(例如,上高中,考大学,研究生等),因为不良的健康状况使他们非常没有把握,能否收获教育投资带来的利益。健康状况差,也使人们为退休而储蓄的动机减弱,因为较短的寿命使得储蓄并投资于生产性资产的价值下降,不如不储蓄。反之,良好的健康状况可以使一个国家的人的品质提高并享受长期的经济增长。疾病或健康状况的间接影响对一国之劳动力队伍的品质、构成规模产生影响,这是通过死亡率下降、生育率上升、受教育水平提高等途径实现的。(5)分析方法所有以上以及以下的经济学分析,均为“成本与收益或利益”的比较。一切投入为成本;降低死亡率是利益。如何计算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

    31、价值=人均年国民收入”此为当前的标准。第四,人口:移民(1)什么是移民?包括合法与非法移民。跨境移居、定居为移民。历史上,人类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转移,多来自于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现在已经变为“政府限制”,利用“签证”进行限制。与此相反,偷渡成为避开签证制度的另一条途径。(2)为什么要移民?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水平不同,即收入与生活水平差异太大。所以许多贫穷国家的人向富有国家移民。通常是富有国家不欢迎。(3)现状2000年,全球有1.75亿移民,占世界人口的3%。在此前的25年中,移民增加了一倍,世界人口增加了50%。移民增加更快了。移民中60%现居住在更为发达的国家。在欧盟国家,舆论认为应减少移民,特别是非法移民。(4)经济后果在理想状况下,这种移民会受益,也会增加世界GDP,缩小穷富国家之间的差距。结果也将减少移民。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从低工资国家向高工资国家移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世界生产规模。据1984年的估计,世界GDP若在自由移民的条件下可以翻一番还多,当时估计的是世界1977年的GDP,实际GDP是8万亿美元,若自由移民,可在此基础上增加5万亿到


    注意事项

    本文(发展经济学CH8.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