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docx

    • 资源ID:10407539       资源大小:24.7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docx

    1、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之开端,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文人士大夫开始步入画坛,表现的技法水平得以显著提高。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1)专业画家出现。(2)民间美术活动与专业创作相互促进。 (3)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3)与西方交往,因为交流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8人:(1)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2)卫协: 他的画“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善于表达对象的内在气质。(3)顾恺之: 成就影响: 曾画过道释画和山水画,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

    2、、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士生活和肖像的作品,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提出了表现人物的新要求:传神。标志着对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 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 顾恺之是“笔迹周密”的密体。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著有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代表作: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传仁智图等。理论:画云台山记、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三篇。女史箴图:依据西晋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宫中妇女的生

    3、活描写。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的,用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烈女传仁智图: 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列女传内容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卷。列女仁智图保存较多的汉代风俗,图形式的古朴。人物造型线条粗犷流畅准确,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洛神赋图: 根据曹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对他们情感动态的

    4、描绘。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画云台山记和论画 画云台山记:反应了我国4世纪至5世纪初的画家的审美要求。在画记中:山水造型、取势与造势、反映时空的表现很有特色。 论画:提出了“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 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 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迁想妙得”。画家必须客观现实的认识,才能达到“以形

    5、写神”。顾恺之的画论意义重大,还在于给谢赫“六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陆探微 :是南朝刘宋时期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他创造的“秀骨清象”的人物形象。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张僧繇 :萧梁时期画家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他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他曾吸取天竺晕染画在一乘寺画凹凸画,时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 他有较高的写实能力,达到“对之如面”的效果。张僧繇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 梁元帝萧绎:职贡图,描绘外国使节,写实笔法简练。画面书旁介绍的文字,是难得的文献材料。 曹仲达: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风格被称为“曹家样”。曹衣出水:曹仲达的绘画风格,

    6、其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特点在于“画衣纹稠叠,衣服紧窄”故有“曹衣出水”之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是北齐的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是他传世作品。已知最早的出土纸本绘画: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著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1、顾恺之的论画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中提出了“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1)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2)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2、谢

    7、赫的画品或曰古画品录:(1)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十分准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2)“六法”总结了前人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确定了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3)“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

    8、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3、孙畅之的述画 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 述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书中记述了汉代至南朝宋、齐各代的画家传记,杂以评论。这种以画家传记为记述主线的编写体例在唐代通史体画史著作中得以发扬。 4、宗炳画山水序“卧以游之”、“神思”、“畅神说”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1)宗炳是南朝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佛学家。画山水序是山水画论。认为山水形象以其外形体现“道”,因而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 (2)提出创作构思方法“应会感神、神超理得。”(3)提出绘画创作的规律、方法、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4)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对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9、”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5、王微叙画 (1)指出了山水与地图的区别。 (2)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人物画 1、阎立本: (1)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视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作影响十分深远。(2)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意义:忠实地表达表现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友好交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表达出唐代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艺术特色:作品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深沉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

    10、朗,人物动态描绘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历代帝王图:内容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艺术特色: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以重色晕染衣纹,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有别于南北朝时人物创作,肖像创作达到新的水平。 2、初唐:尉迟乙僧西域画风: (1)尉迟乙僧擅长描绘佛像和外国人物著称。(2)其绘画特征是:“画外国菩萨,小则用笔劲紧,如曲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他用铁线描、设色重晕染相结合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

    11、。吴道子:(1)被誉为“画圣”。吴道子的风格也被称为“吴装”,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2)特点:描绘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招展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人物设色“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可吸收了西域画的明暗立体感,融合民族绘画的色彩中,吴道子的宗教绘画风格被誉为“吴家样”。创造“疏体”,代表作天王送子图等。 (3)“吴带当风”,表现在宗教绘画上的样式,称为“吴家样”。用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节奏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吴家样”与曹仲达的“曹家样”有显著的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概括。 张萱:(1)张萱为宫廷画家

    12、。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2)着意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冷落的寂寞之情,取得很大成功。从事宫怨题材的绘画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3)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捣练图: 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制练劳作的生活场景。全卷用三段描述捣练、络线、缝制、扯直、熨平的劳动过程。 画中妇女大都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故被称为“绮罗人物”。表现作者观察细致入微,画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虢国夫人游春图: 系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描绘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

    13、愉快主题。作品不依靠背景,靠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衬托出春天的气息。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有概括意义。 周昉:(1)因为唐代中后期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的阶段。周昉绘画作品体现出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2)绘画题材主要是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如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游春仕女图等。 (3)仕女画:多为浓丽丰肥之态。 (4)肖像画:刻画人物准确,能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 (5)宗教画:继承并发展了张萱的绘画,在宗教画方面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 。挥扇仕女图: 周昉的代表作。以长卷形式描写,刻画了宫

    14、廷生活的某些侧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 全图共13人,作品以情为衬托,安排在秋日桐叶飘零、凄清哀婉的气氛巾,情景交融,达到完美的境地。 画中妇女形象体现出周昉所创浓丽丰腴的样式。 隋唐山水画:山水画在初唐,已独立成科。展子虔、李思训开创金碧山水一派。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王洽画松石山水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艺术家对山水画创作的追求与理解。 展子虔:(1)展子虔历周、隋,他的代表作有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2)绘画特点:人物画画法属细密一体,更擅长山水画。 (3)传世作

    15、品游春图: 艺术特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尚无皴法,体现出朴拙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画面取俯瞰式的构图,“远近山川,咫尺千里”,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探讨只山水画技法,这时已能部分地做到了。游春图设色浓丽,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山水画发展到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极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用笔工致严整,画面格局宏伟,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风貌,被后人推为北宗或青山绿水画派之祖。 李思训: (1)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等职,史称“大

    16、李将军”,唐朝人推崇其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2)继承并发扬了展子虔的画法,能通过致密描绘,勾勒出动人的意境。(3)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李昭道: (1)李思训之子,史称小李将军。他在画山水楼阁上,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是“变父之势,妙又过之”。 (2)现存明皇幸蜀图表现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 王维: 明代董其昌称其为 “南宗”之祖,首创“破墨”山水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以诗入画,创造出减淡抒情的意境。 张璪: 唐画家、书画理论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他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要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出自唐朝画家张璪,“外师造化

    17、”指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所描绘的对象。进而对他所表现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中加工改造,即为“中得心源”。王洽:画松石山水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 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到唐代发展为独立画科并走向成熟。薛稷:尤善画鹤。 边鸾:以牡丹第一、折枝第一、正面孔雀第一。曹霸、韩幹的鞍马画、最早的传世品纸本作品 (1)曹霸: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在画中又美称为曹将军,他修补的凌烟阁功臣图以及御马,多次受到杜甫的称赞。 (2)韩幹: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最早的传世品纸本作品:韩滉的五牛图。1、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

    18、著录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它记录了画家姓名、作品名、题识、印记,并对画的来源做了简单的鉴别,初步形成了绘画著录的体制,开创了绘画史料学的先例。 2、中国最早的绘画断代史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又称作唐画断,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为五代两宋乃至明清时期的列传绘画断代史的编写提供了发展的基石。既记载画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和画作,又对画家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论述。3、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彦远:晚唐时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有两部书画著作法书要路、历代名画记。(1)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

    19、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 (3)继承和发展了著史传统,以当时绘画实践的理论认识为指导,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钟繇: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 ,鱗荐季直表、宣示表。皇象:急就章字体规整。传为皇象的天发神谶碑,古称

    20、“悬针体”。 陆机:世作品有平复帖。 王羲之:与其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创造韵媚宛转的书体新风,传世的尚有官奴贴、姨母帖、奉橘贴、快雪时晴贴及乐毅论、黄庭经等;王献之:鸭头丸帖、洛神赋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魏碑体”:笔画齐整粗重,无论大小,多予人以扑面而来的雄强厚重的气息,代表作:北魏龙门二十品中著名的始平公造像铭记。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梦奠帖、卜商读书帖。“颜筋柳骨”颜真卿与柳公权 颜真卿: 论者称他的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又名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柳公权: 与颜体不同,柳书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又道媚得体。时有“颜筋柳骨”为誉。代表作:

    21、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 陵墓雕塑 1、南朝陵墓雕刻:南朝石兽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渊源可上溯到古代波斯的雕刻。2、唐代陵墓雕刻 (1)昭陵六骏:是昭陵北阙的纪念性浮雕。表现的是太宗先后骑乘过的骏马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等。这六件石刻作品使用了“起位”创作技巧,因而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2)乾陵神道石刻有完整的设计,百兽雕刻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显出充沛的力量及一定的理想特点。从政治上夸耀唐代的伟业。 (3)顺陵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隋唐陵墓雕塑主要几种形式:线刻、浮雕、半圆雕、圆雕 唐三彩: 唐代有厚葬风气,创造了绚丽多

    22、彩的三彩俑。在白色黏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钴等釉料为着色剂,加入铅作为助熔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呈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故称三彩俑。 敦煌壁画:(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内容有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2)中期壁画是极盛时代,包括隋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开始描述风土人情,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壁画题材简单,没有任何故事情节,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莫高窟壁画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是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 敦

    23、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中期极盛期 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隋代塑像的显特征。麦积山石窟 现存窟龛194个,因山体石质疏松,石窟造像以泥塑为主,其中北朝的塑像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的精华。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依山体分为东、西区,现存洞窟45个,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昙曜五窟: 1) 沙门统昙曜和尚雕凿的佛像,今天的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 2)规制宏大,平面呈椭圆形,立面为穹窿顶,造像多为三佛,设计别具匠心。 3)五个石窟主体造像象征五世帝王,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和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4)雕像粗壮雄伟,面型方圆,鼻梁挺直,衣纹处理较简洁质朴,受到西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亚造像的特色。 龙门石窟 主要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和莲花洞、石窟寺洞等。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年代最早的洞窟。反映了北魏贵族对南朝文化的钦慕与吸收。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宾阳三洞:北魏时期最宏伟的洞窟,以本尊为中心的11尊雕像,互相联系互相衬托,主从鲜明。窟内空间高大宏敞,在造像和布局上都取得很大成功。 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末年,是石窟装饰雕刻中的精湛之作。


    注意事项

    本文(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