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题方案.docx

    • 资源ID:10394608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题方案.docx

    1、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题方案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递增、递减、不变三种情况。具体如P18图1-2所示。 递增:当生产点由A向B移动时,对应的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递减:当生产点由B向C移动时,对应的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下降,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减少,其机会成本是递减的。不变: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即处处切

    2、线斜率相同时,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此时的机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2)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假定所有个体的偏好都是相同的,那么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性质就和个人无差异曲线一致。如上图1-4所示。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用途:(1)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在图1-4中,BB线表示在X和Y的价格既定情况下一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C表示整个社会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对X和Y的总需求也就随之确定。(2)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福利。2、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生产均衡:

    3、 即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均衡 消费均衡: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均衡市场出清: 即总供给=总需求如上图1-5所示,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E,在E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的相对价格P,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在E点,生产者利润达到了最大化。(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假如A国在封闭条件下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价格,则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Y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同样的道理,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X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国之间的贸易方向取

    4、决于比较优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3、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也可转化为一国国民收入与总支出相等这一条件。 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的一般均衡如上图1-10所示,图中相对价格线PW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决定了生产均衡点Q点。同时这条相对价格线又表示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因此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消费均衡点C点。(2)国际均衡价格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此时的价格称为国际均衡价格。如上图1-13所示,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相对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从图中可以发现,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

    5、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水平之间,即12.4、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产品交换。总的来说,国际贸易产生有以下四个原因:(1)生产技术差异;(2)相对要素禀赋差异;(3)需求方面的差异(即消费者偏好不同);(4)规模收益递增或不完全竞争。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生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就是说,A国生产一单位的X所使用的劳动投入比B国要少,或者说A国在X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高于B国

    6、,则说明A国相对于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描述的是不同国家同一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而比较优势描述的则是其机会成本。由于要素的稀缺性,在充分就业的情形下,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其他产品的一部分生产,这种“牺牲”其他产品生产的代价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如果下列条件成立:,则说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上述条件成立必然意味着下列条件成立:,这就是说,如果A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则B国必然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相区别的是,如果比较优势存在,则意味着两国必定各在一个部门上分别拥有比较优势,不会出现一国在所有部门都拥有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在李嘉图的

    7、模型中,机会成本与两个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2、贸易前的均衡解(1)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2-1所示,AA表示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B表示B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由于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假设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要比B国更平坦一些。(2)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于两国的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所以A、B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在封闭的情况下,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在图2-1中,A国的均衡点为,B国的均衡点为,通过与AA相切的社会无

    8、差异曲线与通过与BB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但位置不同。 3、贸易均衡价格国际均衡价格记为,如上图2-2(b)所示,横坐标代表X的过剩供给,纵坐标代表X的相对价格。在开放条件下,A国面对的国际价格正好等于其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这时,与封闭情况下相比,虽然相对价格一样,但生产均衡点可以是AA线段上的任意一点,而消费均衡点只能是其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在这种情况下,当X的相对价格低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时,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Y,在图2-2(a)中,对应于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在点,这时X的消费大于生产,即X的过剩供给为负。当A国面对的X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

    9、水平,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X,这时X的供给大于消费,即X的过剩供给为正。基于以上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B国X的过剩需求曲线,如下图2-3所示。把图2-2(b)和2-3合并在一起,即可确定国际均衡价格如下图2-4所示,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际均衡价格。4、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对应于国际均衡价格,贸易后A国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如下图2-5(a)所示,A国的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在点,比较贸易后的生产点和均衡点,可知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X,即A国出口X,进口Y,图中的DA称为贸易三角形。DA表示X的出口量,D表示Y的进口量。贸易后B国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如下图2-5(b)所示,由

    10、图可知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Y,即B国出口Y,进口X,图中的FB称为贸易三角形。由此可得,一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品。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一、概念:(一)、要素禀赋 :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KL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二)、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三)、H-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

    11、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国际分工后,贸易双方均可获利。(四)、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由于资本变得相对越来越昂贵,劳动变得相对越来越便宜,所以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劳动雇佣来替代部分资本,进而降低资本-劳动比率。在产量增加的同时,资本-劳动比率却下降,则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实际报酬上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降低,劳动的实际报酬下降。 (五)、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六)、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

    12、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二、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PX*MPLX=PY*MPLYr=PX*MPKX=PY*MPKY其中,w、r分别表示劳动、资本的价格或报酬,MPLX、MPLY分别表示劳动在X、Y生产中的边际产出,MPKX、MPKY分别表示资本在X、Y生产中的边际产出。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w/PX=MPLX , w/PY=MPLYr/PX=MPKX , r/PY=MPKY上述等式左边均表示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即用各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或报酬分别用于购买X

    13、、Y时,所能购买到的X、Y的数量。上述等式表明要素的实际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出。由斯托帕-萨谬尔森定理可以引申出另一项重要结果: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三、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贸易前,由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格也不一致。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产品的相对价格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趋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如图3-10PX*X0=PY*Y0=1这里我们称这两条特殊的等产量曲线为

    14、X、Y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与位置完全取决于生产技术条件和商品价格。生产技术条件决定了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商品价格则决定了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所在的具体位置。图3-10中还有一条单位等成本直线,其方程为1=w*L+r*K这条等成本直线在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劳动价格的倒数-1/w,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资本价格的倒数-1/r。在图3-10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要素价格水平:画一条与X和Y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都相切的切线,那么该切线就是单位等成本直线,它在横坐标轴与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的倒数,分别对应于劳动、资本的均衡价格。四、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一)罗伯津斯基定

    15、理还可以用图示法来证明。在图3-11中,E点表示一国要素变化前的要素禀赋点,直线OX、OY的斜率分别表示均衡时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由于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所以直线OX在直线OY的左上方。坐标图中X、Y点所对应的劳动、资本量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的要素投入量。根据要素充分利用这一假设条件,OXEY应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另外,由于规模收益不变,X、Y的产出分别与线段OX、OY的长度成等比例关系,所以不妨直接用线段OX、OY分别表示两个部门的产出水平。假定资本增加,劳动保持不变,则图中资本增加后要素禀赋点由E变成E。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禀赋点变动之后,X、Y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仍保持

    16、原来水平不变,这时,因要保证所有要素充分利用,新的平行四边形为OXEY,相应的,X、Y两种产品的产出水平分别为OX和OY。由图可知,X的产出增加了,而Y的产出则减少了。(二)要素积累和贸易条件罗伯津斯基定理可用来说明要素积累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影响,这也是该定理的一个重要应用之处。要素增加之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端点所分别对应的X、Y 的最大产出都会增加,因此,整条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外移动,但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的方向性则取决于要素禀赋变化的类型。这里仍以为资本增加,劳动不变为例。在图3-12中,对应于一个不变的相对价格P,资本增加前,相对价格先P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点,资本增加后,相对价格

    17、线P与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于Q点。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新的生产均衡点Q应位于原来的生产均衡点Q的右下方,这里,通过Q与Q两点的直线R称为罗伯津斯基线。由于相对价格P可任意取值,因而对应于任意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X的产出增加,而劳动密集型产品Y的产出减少,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在图3-12上相对偏向于坐标横轴,横坐标上X产出增加的比例要大于纵坐标上Y产出增加的比例。由于在任意一相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下,资本增加后,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供给会提高,在需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同理,如果劳动增加,资

    18、本不变,那么要素禀赋变化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贸易条件的影响 :开放条件下,如果某贸易大国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当该商品是出口商品,则该国的贸易条件要恶化,而对方的贸易条件则改善,但该商品是进口商品时,贸易条件改善。对小国而言,由于贸易规模小, 国际市场上可看成是价格接受者,国际价格不会因其经济增长而有所变动,因此,对小国来说,要素禀赋变化之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 五、悲惨增长及发生条件悲惨增长: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致使转移到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纯粹的增长利益,使该国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称为悲惨增长

    19、。悲惨增长的出现的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出口增加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3.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需求弹性非常低。六、里昂惕夫之迷及对其解释依据HO定理,美国作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与H O定理恰恰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解释:1)、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从有效劳动(Effective labor)的角度作出如下解释: 由于劳动素质各不

    20、相同,在同样资本的配合下,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他们的外国同行要高得多,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数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2)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等类似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行为而形成的熟练劳动。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美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3)自然资源说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角度看,美国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如石油。这样看来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

    21、本。4)要素密度逆转要素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的,Y是劳动密集型的,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 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他国生产时的要素密度,在要素密度逆转存在情况下,这测算不能真实反映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要素比例。5)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0定理(假设各国偏好相同)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 虽然美国的资本较丰裕,但如果美国消费品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制成品为主)占绝大部分

    22、,那么,美国就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七、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答: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什么是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模型的基本假设: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3、2、规模收益不变;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根据上述假设,X、Y的生产函数可表示成下列形式:X=FX(X,LX)Y=FY(Y,LY)这里,X 、Y均为常数,它们分别表示X的生产部门和Y的生产部门专门使用的两类特定资本。若劳动总量为,则在充分就业时,以下条件成立: =LX+LY第五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一、重叠需求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核心思想: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水平决定

    24、的。两国之间的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越相似,那么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越雄厚。重叠需求:是在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中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代表性需求:指与一国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适应的需求水平。二、产品周期理论【经济学家维农提出】产品周期理论思想:是从技术变化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初始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研究与开发。技术情况: 不确定,未成型;主要投入要素:研究与开发优势国:少数先进国家贸易流向:先进国家向发达国家成长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资本。技术情况: 确定,被普遍

    25、采用主要投入要素: 资本优势国:发达国家贸易流向:先进国家向发达国家 成熟期: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的主要因素: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规则。技术情况: 标准化生产;主要投入要素:原材料和劳动 优势国:发展中国家贸易流向: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类型: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水平下降现象。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26、。【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垄断竞争市场特征:1、差异产品存在2、消费者偏爱和消费多样化、3、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4、规模经济存在5、市场可以自由进入开放条件下的垄断竞争市场均衡及图示于课本P89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当一国采取干预对外贸易的政策时,其贸易政策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关税(tariff)和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一)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二、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1) 小国为例(图

    27、7-1,课本99页)价格效应:国内价格由Pw上升至Pt国内生产增加了Q1Q3生产效应:+a国内消费量减少了Q4Q2消费效应:-(a+b+c+d)税收效应:+c关税的净福利效应:a-(a+b+c+d)+c=-(b+d)关说的贸易效应:Q1Q2-Q3Q4=Q1Q3+Q2Q4,即:生产效应+消费效应=贸易效应。关税的净福利效应=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财政收入=a-(a+b+c+d)+c=-(b+d)b+d时,本国福利增加;当eb+d时,本国福利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取决于贸易条件与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两种效应之和的对比,(3) 有效保护率(计算题)* 有效保护率是指,

    28、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记为ERP。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ERPj=(Vj Vj)/Vj100%式中,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Vj分别表示征收关税前后j行业(或商品)的国内生产附加值。举例说明: 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自由贸易下其单位产出附加值为1000-500=500元。假设关税不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单位产出附加值有效保护率征收30%的从价关税1000(1+30%)-500=800(800-500)/500=60%征收30%的从价关税,对中间产品征

    29、收30%的关税。1000(1+30%)-500(1+30%)=1300-650=650(650-500)/500=30%征收30%的从价关税,对中间产品征收40%的关税。1000(1+30%)-500(1+40%)=1300-700=600(600-500)/500=20%此处有计算题请结合书本的课后练习5进行复习其他贸易保护手段:配额;出口补贴;倾销与反倾销其他非关税壁垒: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绿色壁垒)等。 第八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第一节 最佳关税论最佳关税: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引起的额外损失(边

    30、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资金:普通关税图示分析:v 横坐标表示关税率横坐标表示关税率纵坐标表示征收国的福利水平OA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tH表示禁止性关税曲线AB在C点的切线斜率为零,即在这一点,进口国的福利水平达到最高, t*为最佳关税如果出口商在进口国市场上具有垄断力量,那么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可迫使垄断厂商放弃一部分垄断利润,这部分放弃的利益实际上转移到了进口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征收关税意味着从出口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一部分垄断资金,即关税带来的利益来源于垄断厂商的一部分垄断利润。第二节幼稚产业论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穆勒标准: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会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定的时间保护,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最后在经历保护期之后,该产业能够完全发展壮大,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巴斯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题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