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Word版.docx

    • 资源ID:10346667       资源大小:183.14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Word版.docx

    1、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Word版第十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 (2)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

    2、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巩固对角得度量及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2)在讲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3)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

    3、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4)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教学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关键: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

    4、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科学精神、三、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划分 4.1 几何图形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复习与总结 淖毛湖镇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课题: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1.1 几何图形(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过程与方法: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

    5、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向。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学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组织与考勤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三、探索新知【探索1】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

    6、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平行等),而它们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体、圆、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探索2】思考:看115页课本上面的图形,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

    7、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四、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五、课堂练习培养与测试第97页 4.1.1 几何图形 夯实基础 第1-4题六、课堂小结1、了解什么是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2、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七、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97页 4.1.1 几何图形 夯实基础部分八、板书设计4.1.1 几何图形(1)一、探究新知 二、应用新知1、探究1 探究2:2、归纳三、

    8、小结 四、练习作业设计必做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97页 4.1.1 几何图形(1)夯实基础部分预习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98页 4.1.1 几何图形(2)自主学习教学反思淖毛湖镇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课题:4.1.1 几何图形(2)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过程与方法: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9、,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教学难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组织与考勤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索1】提问:像长方体、圆柱、球等叫做立体图形,那么,长方形、圆,三角形等叫做什么图形呢?引出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三、探究新知思考:P116

    10、图4.1-5的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立体图形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长方形。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探索2】 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方向看例题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也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

    11、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画一画: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探究活动1:P117图4.1-6,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物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四、课堂练习补充练习:画一画:埃及金字塔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五、课堂小结【小结】学会从不同方位看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会画立体图形的正面图,上面图和左面图。六、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4.1.1 从不同方位看几何体(2) 第99页 夯实基础 第1-4题七、板

    12、书设计4.1.1 从不同方位看几何体(2)一、探究新知 二、应用新知1、探究1 探究2:2、归纳三、小结 四、练习作业设计必做能力培养与测试 4.1.1 从不同方位看几何体(2)第99页 能力升级部分预习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100页 4.1.1 几何图形(3) 自主学习部分 教学反思淖毛湖镇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课题:4.1.1 几何图形(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

    13、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学准备: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组织与考勤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索1】你还记得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吗?学校陶艺兴趣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陶艺作品想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急需长

    14、方体形状的纸制包装盒,你能帮帮他们吗?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三、探究新知探究活动:P 117探究:你还记得长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吗?图4.1-9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四、课堂练习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看看自己的猜测对不对。【练习】补充练习: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填人三个数,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人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立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则填人正方形A,B,C内的

    15、数依次为 .五、课堂小结【小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真实教学情境,把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变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边讲边操作实验,通过动手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促使学生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六、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16、第100页4.1.1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3) 夯实基础 第1-3题七、板书设计4.1.1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3)一、探究新知 二、应用新知1、探究1 探究3:2、归纳三、小结 四、练习作业设计必做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100页4.1.1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3) 能力升级部分预习能力培养与测试4.1.2 点、线、面、体 自主学习部分教学反思淖毛湖镇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课题:4.1.2 点、线、面、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过程与方法:明确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2、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

    17、关系.教学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教学方法: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教学准备: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组织与考勤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探索1】(1)举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举例学生回答问题(1)时所提到的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教师给出体的概念.(2)你们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线与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得出结论: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线个曲线。3、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对结论加以总结,得出

    18、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3)举出生活实际中体、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三、探究新课【探索2】(1)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2)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现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点动成线。)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3)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线动成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举例,如:夜

    19、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上时针分针的运动四、课堂练习教材第120页 练习 第1、2题五、课堂小结【小结】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线、面、点等基本元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又由这些基本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六、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103页 夯实基础 第1-4题七、板书设计4.1.2点、线、面、体一、探究新知 二、应用新知1、探究1 探究3:2、归纳三、小结 四、练习作业设计必做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03页4.1.2点、线、面、体 能力升级部分预习教学反思淖毛湖镇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课题:4.2

    20、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射线,线段和线段的延长线的有关概念及射线,线段,直线的区别和联系。过程与方法:. 掌握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会用尺子正确画射线,线段的延长线。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2、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射线,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教学难点:难点:射线的表示法和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班班通、彩色粉笔、三角板课时安排:1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组织与考勤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线段、射线和直线你能说说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我们进一步对它们进行研究。三、

    21、探究新知【探索1】提问:1、直线有几种表示法?2、直线的公理是怎样的?3、(1)画三条直线AB,CD,EF(2)把直线CD上点C向左延伸部分擦去,则剩下的图形还是直线吗?(3)把直线EF上点E,F向左,右延伸部分擦去,剩下的图形还是直线吗?探究活动:(1)要在墙上定一根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多少个钉子?(2)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B呢?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列举日常生活中利用直线知识的例子.。直线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或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直线无端点,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当两条不

    22、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探索2】射线的概念及表示法(1)射线的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注意: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它只有一个端点,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例如: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发出的光(2)射线的表示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必须端点写在前,射线上另一个字母写在后。例如射线CD(C为端点。)说明:同一条射线有不同的表示;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端点相同 b.延伸的方向相同。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3)射线的画法:要画出射

    23、线的端点和向一方延伸的情况。【探索3】线段的概念及表示法(1)线段的概念: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注意: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有两个端点,有长短之分.(2)线段的表示(同直线的表示法相同)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用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3)线段的画法:用直线画出A,B为端点的线段,画时不要向任何一方延伸.(4)“连结AB”的定义,就是画线段AB(5)延长线:射线可以反向延长;线段可以向两方延长【探索4】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性质与表法名称端点 个数能否度量向几方延伸图形称呼与表示直 线射 线线 段四、课堂练习1、在直线AB上任取D,C,E三个点,那么这个图中共有

    24、几条线段2、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个点,问:图中共有几条射线?五、课堂小结1、射线,线段的定义及表示法; 2、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3、注意点:线段的表示法射线的表示法端点必须写在前。六、课堂检测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105页 4.2 直线、射线、线段(1)第1-5题七、板书设计4.2 直线、射线、线段(1)一、探究新知 二、应用新知1、探究1 探究1:2、归纳三、小结 四、练习作业设计必做能力培养与测试4.2 直线、射线、线段(1)能力升级预习能力培养与测试4.2 直线、射线、线段(2)自主学习教学反思淖毛湖镇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课题:4.2 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目标知识目

    25、标: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准备:多媒体、彩色粉笔、三角板课时安排:1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组织与考勤二、复习引入新课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

    26、量和表示三、探究新知【探索1】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思考:怎样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

    27、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数的大小,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比较线段的大小就

    28、是比较数的大小)四、课堂练习补充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AC=_+_,CD=AD-_、3、如图1-9,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五、课堂小结【小结】1、线段的长度的表示方法。2、两条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六、课堂检测培养与检测第108页 夯实基础 第1-4题七、板书设计4.2 直线、射线、线段(2)一、探究新知 二、应用新知1、探究1 探究2:2、归纳三、小结 四、练习作业设计必做【练习】P131练习1

    29、选做教学反思淖毛湖镇中学教案 (课时备课)课题:4.2 直线、射线、线段(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线段的比较方法能力目标:掌握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的关系。掌握线段的性质及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彩色粉笔、三角板课时安排:1 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一、组织与考勤二、引入新课【探索1】折纸找中点: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三、讲述概念试描述出线段中点的概念: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地,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中点: 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四、课堂练习【练习】P128练习2五、探究新知【探索2】思考:P131,如图所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如果


    注意事项

    本文(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