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爱莲说》期末综合复习试题有答案.docx

    • 资源ID:10312337       资源大小:2.19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爱莲说》期末综合复习试题有答案.docx

    1、爱莲说期末综合复习试题有答案爱莲说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一、解释 :水陆草木之花 之: 可爱者甚蕃 甚: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自李唐来 自: 。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 。独: 。出: 。之: 而: 。淤泥: 。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 _ 。涟: _ 。妖: 中通外直 中: _ 。通: 。直: _不蔓不枝 蔓: _ 。枝: _ 。香远益清 远:_ 。益: 。清:亭亭净植 亭亭: 。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_ 。亵:_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谓 : 。之:_ 。 隐 逸 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 _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 _ 。之:_。鲜: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2、 ? 之: 。同:_ 。者:_何: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 _ 。众: _ 。 矣:_二、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0.莲,花之君子者也 。1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理解性默写。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3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5.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 。6.从风度方面,写莲的端庄、清高的句子 , 。7.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8.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_, 。9.点明本文中心, 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 , 10.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 长的句子 , 。11.上联:周氏爱莲比君子 下联: 。四、选择题 .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

    4、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2.下列对文章第 1 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世上可爱的花甚多写起,从泛论入手,以引起读者的注意。B.提到陶渊明爱菊,表明陶氏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由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的叙说。作者写 陶渊明独爱菊,正是对他不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赞颂。C.又提到世人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笔锋从历史转到现实,从批判转到肯 定。对牡丹的赏玩,成为长安盛行的社会风气。权贵门不惜高价争相购买。D.作者以这

    5、两种不同的爱好,衬托自己爱莲不愿隐逸、不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 己正直操守的生活态度。3.下列对文章第 1 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等方面写莲花的超凡脱俗, 赋予莲君子的美好品格。B.“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又不以孤高自许。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 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菊的爱慕之情。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是喜爱莲花,

    6、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用来说明、记述事物 ,又可以 发表议论。B.这篇短文,采用衬托、夸张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 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C.文章的句式特点是骈散相间,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如相邻的两句字数相等、意思 相对的骈句:“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菊, 花之 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D.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 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5.爱莲说选择题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出

    7、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之生存环境的交代 ,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好和纯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出了莲的形态美 - 里外贯通 , 外表挺直 , 清香四溢 , 表现了莲的表里如一 ,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C.标题爱莲说意即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D.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 ,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 ,其用意是正反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 6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 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 “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 牡丹、 莲花, 意在慨叹真隐者少

    8、, 有德者寡, 而贪爱富贵者居多。 以“君 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 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 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 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 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C作者赞赏

    9、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D文章骈散相间, 错落有致, 音节和谐。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 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文中以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 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

    10、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9.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菊花、 牡丹、 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 以牡丹作反衬, 用菊花作陪衬, 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五、填空及问答。1.爱莲说 选自 ,作者 ,字(茂叔) 是 时著名的 家。2.作者开篇从 、 、 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3.本文写作顺序

    11、是 ,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4.本文采用了 、 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 , ,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5.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6 本文体裁是“ ” ,是一种文体。既可以 ,也可以用来 ,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10.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

    12、意隐逸吗?作者更多 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爱莲说期末复习试题参考答案一、二略三、理解性默写。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5.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从风度方面,写莲的端庄、清高的句子: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13、不妖。8.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点明本文中心,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10.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 长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上联:周氏爱莲比君子 下联:陶公喜菊列花神。四、选择题 .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D )A.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

    14、慕之情。2.下列对文章第 1 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从世上可爱的花甚多写起,从泛论入手,以引起读者的注意。B.提到陶渊明爱菊,表明陶氏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由一般的泛论进入具体的叙说。作者写 陶渊明独爱菊,正是对他不随时俗的高洁品质的赞颂。C.又提到世人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笔锋从历史转到现实,从批判转到肯 定。对牡丹的赏玩,成为长安盛行的社会风气。权贵门不惜高价争相购买。D.作者以这两种不同的爱好,衬托自己爱莲不愿隐逸、不慕富贵,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 己正直操守的生活态度。3.下列对文章第 1 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作者从生长环境、

    15、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等方面写莲花的超凡脱俗, 赋予莲君子的美好品格。B.“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 又不以孤高自许。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 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菊的爱慕之情。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爱莲”是喜爱莲花,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用来说明、记述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B.这篇短文,采用衬托、夸张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 主旨及作者

    16、的思想感情。C.文章的句式特点是骈散相间,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如相邻的两句字数相等、意思 相对的骈句:“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菊, 花之 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D.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 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5.爱莲说选择题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A.“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通过对莲之生存环境的交代 ,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好和纯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出了莲的形

    17、态美 - 里外贯通 , 外表挺直 , 清香四溢 , 表现了莲的表里如一 ,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C.标题爱莲说意即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D.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 ,却几次提到菊花和牡丹 ,其用意是正反衬托莲花的高尚品质 . 6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 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 “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 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 有德者寡, 而贪爱富贵者居多。 以“君 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

    18、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 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 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 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D文章骈散相间, 错落有致, 音节和谐。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9、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 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文中以“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 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 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9.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20、A、文章通过对菊花、 牡丹、 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 以牡丹作反衬, 用菊花作陪衬, 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五、填空及问答。1.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2.作者开篇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等各方面,赋予莲花以美好的品格。3.本文写作顺序是先总后分,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

    21、寓着他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5.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6.本文体裁是“说”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 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7.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出作者的超凡脱俗,不与世人同流合污, 喜欢莲花的高洁自好,抨击世人贪图荣华 富贵的不良世风8.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 ,表达自己洁身自好 ,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 ,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答:两个“独”字 ,都表现出倚世独立 ,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 爱菊又有所不同 .10.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 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答:作者并不赞赏,因为陶渊明的爱菊代表的是隐士 ,心灰意冷归隐山林 ,不再过问朝廷之事 是一种消极态度 .而作者则是像莲花一样出于淤泥而不染,是一种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 洁傲岸的积极处世的品行。


    注意事项

    本文(《爱莲说》期末综合复习试题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