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x

    • 资源ID:10300885       资源大小:157.8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x

    1、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范围:高中历史必修内容)命题人:王凯全说明:本卷适用于高三复习检测使用,适用于11月份月考。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11 页,第卷 11至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试题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

    2、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是:A通志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绝非周天子墓葬。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社会剩余产品更加丰富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制造业有了较大发展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

    3、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4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C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5中国隋唐科举制和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其相似的作用是 A 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6十二铜表法第

    4、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蕴含 “法治”的精神C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D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7“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伏尔泰英国书简)这一观点主要基于英国:A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C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8“(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

    5、制。”这是在评论近代哪国的宪法:A英国B美国 C法国 D德意志帝国9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10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该条约是: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11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6、A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D民族解放运动时代12“早在19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13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军”在第二年:A粉碎敌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转入战略反攻阶段C连续发动辽沈、淮

    7、海、平津三大战役 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142013年5月,台湾一艘渔船在屏东县东南约180海里处遭菲律宾军舰射击,一名船员身亡。中国政府表示强烈谴责,台湾也很快向与菲律宾有争议的出事海域派出一艘军舰和3艘海巡船,捍卫海域“主权”以及渔业资源。这说明:A台湾当局认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 B国家主权利益高于一切C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出台有利 D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国共两党已经达成一致152013年5月19日,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辛格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中印关系起起伏伏,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与印度的关系: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

    8、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16观察右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17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联合第三世界与美苏争霸 B打破了美苏的霸权政策C冲击了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18“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是有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下表对应历史事件符合该观点的是

    9、: 蝴蝶拍翅膀产生的风暴A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B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资本主义世界出现 1929 年的大危机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19 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20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

    10、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21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22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

    11、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23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A汉代 B唐代 C宋元 D明清24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从一个侧面说明:A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开阔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B财富积累的巨大可能性刺激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和扩张实力C社会发展机制上的革命性变化带动了全方位的社会形态的转型D在交融与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25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

    12、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自由放任原则26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此材料不能说明:A镇海是近代最早接受文明结婚的城市 B通商口岸地区较易接受西方文化C城乡开放程度影响了对新事物的接受 D新式婚姻很少被乡村接受271933年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了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的议案。至1914年时,共计

    13、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该举措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主要依据是它: A调整了农业经济结构,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28下表反映了1953-200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快速发展B最低点的出现与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C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明显变化 D最高点的出现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29“大跃进”期间,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

    14、生产自救,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段材料反映了: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30据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当时: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

    15、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31二战后,建立了制度化的世界经济体系。请参照下图某一同学的笔记判断下图所指的最可能是哪一事件: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达成C世界银行的诞生D马歇尔计划的制定 32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与会者多次提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这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 金融危机促进全球化的进程克服危机必须加强合

    16、作已成共识 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A B C D33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己述相符的作品(如图)是 ( ) 34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 )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35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

    17、教育近代化起步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36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艋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37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

    18、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由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 ) A都提倡吸收外文化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38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黎庶如何?”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 ( ) 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 C陈独秀的文学蕈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39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

    19、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 ) 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40“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时候就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出席;中共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的竟是在莫斯科召开的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并不在中国人手里,而在代表共产国际的德国人李德手里。共产党是有铁的纪律的党,党员不但要遵守中共的纪律,也必须遵守共

    20、产国际的纪律。”这段材料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奉行的基本原则是 ( )A国际主义 B共产主义 C“一边倒” D民主集中制41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42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如。题干中

    21、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43“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44“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22、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解放战争后 45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次“革命”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46“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7下图是选自美国查尔斯莫里所著文明的解析中的一幅示意图。

    23、该图反映了 A法国重商主义的盛行是大量科学家诞生的土壤 B英国逐渐成为欧洲科技中心 C意大利已有的科技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D德意志分裂割据制约了本国科学家的涌现48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第II卷(综合题,共52分)2、综合题49.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

    24、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问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某一史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说明中国为“追求富强”出现“传统外变”的观点。并分析出现“传统外变”的原因。(10分) 50(12分)贸易伴随着地区发展而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地区发展与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

    25、度、希腊、罗马、伊朗、阿拉伯等多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有必要声明的一点是:丝绸之路是一个巨大的贸易圈,它使中国、印度、西南亚、欧洲甚至非洲的商品贸易得以进行,尽管它不是唯一的连接这几个文明区的贸易圈(同时还存在着印度洋贸易圈),但是它无疑是连接这几个文明区的作用十分巨大的贸易圈,尤其是在航海不发达的年代则更是连接中国、印度、西南亚、欧洲等各个文明区域的最主要的贸易圈。 古代世界的六大贸易圈材料二(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和地中海贸易圈实现沟通的原因?(4分)(2)阅读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这一现状有何变化?当时中国各阶层是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局面的?(8分) 51(2

    26、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

    27、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1937年5月,亦即纪念“

    28、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的。(12分)(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4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5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

    29、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现点。 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现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庋)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材料中有关科举制度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现点展开评论;现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 选择题 答案题号 1 2 34 5 6 7 8 9 10答案 C CBBBBDCC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CCBBDCCBA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年级第一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