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10291870       资源大小:58.14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1、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涪城区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二月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单位:涪城区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单位:绵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编制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二一年十二月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组 长:廖 凯 区政府区长副组长:邓辉星 区政府副区长成 员:谭逢如 市国土二分局局长 吴 永 区发改局局长李 雄 区规划建设局局长田孝和 区财政局局长许明光 区水务农机局局长田 平 区农业局局长周 玲 区林业局局长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人员编制单位: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政府 行政负责:罗

    2、采裕 绵阳市国土二分局局长技术负责:刘兴富 绵阳市国土二分局耕保科科长 陈朝镇 绵阳师范学院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野外调查:涪城区各镇、乡国土资源所资料汇总:刘兴富 董廷旭 张莉萍 报告编写:杨佩晔 张新合 李才全报告校核:王建华 蒋 溢 董廷旭图件编绘:杨佩晔 张新合 王建华 可华明资料提供:区规划和建设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交通局、区计生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旅游局,涪城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方针,实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

    3、目标,从严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绵阳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

    4、地资源。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其他各项重大工程建设、安排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和灾毁土地整理复垦的重要依据。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规划范围包括涪城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辖16个乡镇,土地总面积为55390.7公顷。第一节 涪城区概况一、自然条件涪城区位于绵阳市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10454,北纬31163148,幅员面积553.9平方公里,东隔涪江与游仙区相邻,南接中江县,三台县,西靠德阳市罗江县、安县,北连江油市。涪城区境内地貌为丘陵平坝,地势西北高,东

    5、南低,最高海拔693米,最低海拔410米。丘陵地带较为平缓,呈条状分布,一般相对高差不超过 50 米,且以浅丘面积较大;平坝主要分布于涪江、安昌江沿岸。全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C,年日照1298.1小时,年无霜期272天,年平均降雨量963.2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年平均雾日51天。区内平坝、河谷地带多冲积土,丘状台地和丘陵地带多黄壤、紫色土,农田灌溉条件较好。丘陵地带有竹木和果树,平坝地带有蚕桑。涪江、安昌江流经境内东北。 境内资源有砂金、石灰石、石英石、粘土、天然气、石油、盐、卤水等。二、社会经济条件涪城区是绵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绵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

    6、教育、交通、通信和商贸中心,全区幅员面积的46.2%属绵阳城市规划区。涪城区共辖16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141个村民委员会。截止2005年末,总人口62.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2.1万,农业人口20.6万。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3.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第二产业94.15亿元,第三产业70.53亿元,产业结构比为4.9:54.4:4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6233元。交通、能源、水利、通信、市政、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外经外贸和利用外资规模扩大,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

    7、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8913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78元,比上年增长8.6%。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第二节 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严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涪城区土地利用的控制性指标,结合涪城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

    8、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编制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点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防止浪费土地,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土地复垦整理全面开展,宜农土地后备资源适度开发,耕地质量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涪城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规划任务本规划根据涪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土地利用的供需状况,严格落实上级下

    9、达土地利用任务,确定全区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区域内各业、各类用地,合理安排区域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划定土地用途区,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明确管制规则;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本规划是落实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指导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是涪城区区域内土地利用、审批和监管的基本依据。第四节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规

    10、划法、水资源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4、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6、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7、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8、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1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08】138号)11、四川省土地利用总

    11、体规划(20062020年)12、2006年绵阳市统计年鉴13、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14、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通知(绵府函【2010】42号)15、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16、涪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17、涪城区“十一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8、涪城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2008-2010)年19、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1、 关于制定涪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说明22、涪城区有关自然、社会经济

    12、基础资料及相关规划报告。第五节 规划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保证本地区粮食安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正确处理规划控制与市场调节、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重大关系,突出重点,有所创新,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全区土地利用方式从外延扩大向内涵挖潜的转变,促进全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严格保护耕地。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确保耕地数

    13、量,提高耕地质量,严格耕地的用途管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以内涵挖潜为主,切实改变外延扩张的传统用地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统筹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优化布局。统筹各业各类用地。贯彻落实国家和我区发展总体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客观评价土地利用的安全性,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引导各类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妥善处理区域用地关系,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自然、历史

    14、、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逐步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资源结构、质量1、土地资源结构及数量变化情况分析根据绵阳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末,涪城区土地总面积55390.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1213.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1415.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2761.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4.41%、20.61%和4.98%。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20452.7公顷,园地面积为6942.3公顷,林地面积为7263.7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6555.1公顷。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0239

    15、.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1059.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16.2公顷。在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1481.1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280.2公顷。(见表1-1)表1-1 2005年涪城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土地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小计耕地园地林地其它农用地小计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它建设用地面积41213.920452.76942.37263.76555.111415.610239.81059.6116.22761.3比重74.4136.9212.5313.1111.8320.6118.481.910.214.98上一轮规划从1997年实施至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

    16、变化情况见表1-2:表1-2 涪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统计表单位:公顷年份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其它用地合计1996面积27637.82325.37433.66666.111327.955390.72005面积20452.76942.37263.710239.810492.255390.7变化量-7185.14617.0-169.93573.7-835.7年均变化量-798.3513.0-18.9397.8-92.86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建设用地不断的增长,涪城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城镇规模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住房面积的增加等是未来社会经济

    17、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未来建设用地也必然呈增加趋势,耕地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2、土地资源质量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质量有下降趋势。重用轻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和经营,造成耕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蓄水保墒能力差、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造成地力下降的原因,首先是施用化肥过量,有机肥投放不足,用肥结构不合理;其次是农田水利设施损坏严重;三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各种污染。二、土地利用布局分析截至2005年,涪城区耕地面积为20452.7公顷。耕地主要分布在离城区较远的乡镇,其中永兴、塘汛等乡镇分布较少。从构成上看,灌溉水田11079.7公顷,占耕地面积5

    18、4.17%,主要以吴家镇、磨家镇、城郊乡分布较多;水浇地96.1公顷,占耕地面积0.47%,主要以石塘镇分布最多;旱地9276.9公顷,占耕地面积45.36%,主要以吴家镇、杨家镇等乡镇分布较多;从空间分布的坡度级来看,全区耕地分布于0-2有7048.0公顷,占34.46%;2-6为4841.2公顷,占23.67%;6-15为5115.2公顷,占25.01%;15-25为2251.8 公顷,占11.01%;大于25的为1196.5公顷,占5.85%。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城郊乡、石塘镇、青义镇、塘汛镇、永兴镇等,城郊乡、石塘镇土地总面积有一半在绵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周边辐射功能强,建设用地数量

    19、增长较大;石塘镇、塘汛镇、永兴镇和青义镇作为绵阳航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新兴工业园区及科教园区所在地,是绵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设投资力度较大,建设用地增长较快。三、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涪城区现有其他土地2761.3公顷,土地利用率达到95.0%。其他土地中,需保持原状的河流、滩涂、裸地占70.5%,荒草地占29.5%。区内土地垦殖率为36.9%,土地农业利用率74.4%,耕地复种指数为2.0,土地建设利用率20.6%,土地利用程度较高。涪城区单位农用地总产值2.04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144.3万元/公顷,均高出四川省及绵阳市平均水平,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20、四、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涪城区通过合理的利用土地,保障了区域粮食安全,促进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但是,区内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1、人均耕地少,可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较少2005年末,涪城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9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44亩的平均水平,居绵阳市最后一位。全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较少,新增耕地潜力有限。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和推进耕地保护和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工作。2、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尽合理2005年末,全区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为6450公顷、3688.9公顷,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和

    21、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为153.2平方米、179.1平方米,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和人均用地量偏大,布局分散,用地粗放,迫切需要从内涵挖潜入手,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挖掘存量用地潜力,缓解用地空间不足的矛盾。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趋势涪城区未来土地利用主要面临四大趋势:一是耕地保护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为确保粮食安全,将采取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界定城镇扩展边界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二是土地利用方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必须彻底转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使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

    22、三是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将逐步加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用地增减挂钩,都有赖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规划期间,涪城区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必将越来越大。四是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将得到高度重视。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重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加大对土地生态保护的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强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一节 规划的主要目标根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涪城区土地利用须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涪城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约束条

    23、件,实施保护与保障并举、集约挖潜和统筹协调并重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全面实现协调发展和集约节约利用的目标: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实施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生态安全三个策略,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协调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使土地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相配合,共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集约节约利用。以保障宏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建立节约型社会为目的,按照“管住总量、严控

    24、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实施建设用地理性增长、建设用地内部挖潜等策略,以规划定布局,实施有序利用,以项目定土地,实施高效利用,以投资定面积,实施集约利用,从规模、结构和时序上强化对土地的集约利用。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全区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4%以上,至2010年末,全区GDP达到333.27亿元,人均GDP38483元;2020年末,全区GDP达到1235.51亿元,人均GDP116467元;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形成新格局。规划预计到2010年全区人口为86.6万,城镇化率为80,城镇人口69.3万;

    25、到2020年人口为106.1万,城镇化率为85,城镇人口90.2万。第三节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2005年耕地面积20453公顷。2010年耕地保有量14343公顷。2020年耕地保有量1334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613公顷。(见表2-1)表2-1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单位:公顷地区2005年耕地面积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0年2020年涪城区204531434313343116132、建设用地指标200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11416公顷。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1173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0562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675

    26、2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5平方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1410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2729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9500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4平方米。(见表2-2)表2-2 建设用地指标单位:公顷地区200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涪城区1141611735105626752141051272995003、园地指标2005年园地面积6942公顷。2010年园地面积806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9721 公顷。(见表2-3)表2-3 园地指标单位:公顷地区20

    27、05年园地面积2010年园地面积2020年园地面积涪城区6942806097214、林地指标2005年林地面积7264公顷。2010年林地面积7320公顷。2020年林地面积7390公顷。(见表2-4)表2-4 林地指标单位:公顷地区2005年林地面积2010年林地面积2020年林地面积涪城区7264732073905、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2006-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20公顷,建设占用农用地30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40公顷。2006-2010年补充耕地25公顷。(见表2-5)表2-5 2006-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单位:公顷地区2006-2010年新增建设

    28、用地2006-2010年补充耕地用地规模建设占用农用地建设占用耕地涪城区320304140256、土地生态建设目标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3.18%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广大农村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田林网、饮用水源地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005年末,全区农用地面积41213.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1415.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2761.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4.41%、20.61%和4.98%。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到2

    29、020年,全区农用地面积为3871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89%,比2005年降低4.51个百分点;建设用地面积为1410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46%,比2005年增加4.85个百分点;其他土地面积为25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4%,比2005年降低0.34个百分点。(见表3-1,表3-2,表3-3,表3-4)表3-1 土地利用一级分类结构调整情况单位:公顷、%年份农用地农用地比例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土地其他土地比例200541213.974.4111415.620.612761.34.9820104134174.641142020.622629.74.7520

    30、2038714.169.8914104.225.462572.44.64表3-2 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农用地结构调整情况单位:公顷、%年份耕地园地林地其它农用地2005年20452.76942.37263.76555.22005年占总面积的比例36.92 12.53 13.11 11.83 2010年19149.58368.57280.26542.82010年占总面积的比例34.5715.1113.1411.812020年16591.28466.37302.96353.72020年占总面积的比例29.9515.2813.1811.47表3-3 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建设用地结构调整情况单位:公顷、%年份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


    注意事项

    本文(绵阳市涪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