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10281967       资源大小:263.45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2020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生物学科杭州学军中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碳酸B.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C. 大气CO2浓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D.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不属于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答案】C【解析】【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

    2、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详解】A、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B错误;C、大气CO2浓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短时间内大量释放CO2,导致大气CO2浓度增加,C正确;D、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体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因此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都属于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D错

    3、误。故选C。【点睛】2. 下列关于遗传病及其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亲兄弟姐妹属于直系血亲B. 成人单基因遗传病比青春期发病率高C. 羊膜腔穿刺可用于检查各种遗传性代谢疾病D. 凡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称为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4、。(3)禁止近亲结婚:这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详解】A、直系血亲是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往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往下的直接晚辈),亲兄弟姐妹属于旁系血亲,A错误;B、成人的单基因遗传病比青春期发病率高,而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低,B正确;C、羊膜腔穿刺可用来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还可以用于确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C错误;D、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D错误。故选B。3. 下列有关细胞化学成分、结构与功能的叙述,

    5、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B. 组成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C. 油脂、淀粉、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

    6、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的中心,A错误;B、组成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B错误;C、油脂、淀粉、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C正确;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错误。故选C。4. 下列关于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肌肉收缩属于吸能反应B. 人体剧烈活动加强,ATP含量增加C. 生物体中吸能反应所需能量均由ATP提供D. 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过程中ATP水解属于吸能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

    7、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在肌肉收缩过程中ATP先使肌肉中的能量增加,改变形状,这是吸能反应,A正确;B、当人体剧烈活动时,由于ATP的消耗,肌细胞内的ATP含量稍有降低,但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含量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C、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由ATP提供,如光合作用光反应所需能量来自光能,C错误;D、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的变化过程中,有AT

    8、P的水解,ATP水解属于放能反应,D错误。故选A。5.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衰老过程中所有的酶活性均下降B. 所有高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C. 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 除了同卵双胞胎以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

    9、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详解】A、细胞衰老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酶活性均下降,与细胞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可能会升高,A错误;B、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对生物个体有利,所有高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B正确;C、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胚 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而没有发育

    10、成个体,所以不能体现全能性,C错误;D、不同的人MHC分子不同,是由于编码MHC的基因不同,而不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B。【点睛】6. 关于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B. 哺乳动物各种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C. 姐妹染色单体和染色体同一时期出现,同一时期消失D.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用盐酸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散【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

    11、%10%,细胞数目少)。【详解】A、每一个细胞周 期包括一个分裂期 和一个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又包括一个合成期和合成期前后的两个期,简称 G1 期 和 G2 期,A错误;B、哺乳动物各种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时间长短从 2 3h 到几天,B正确;C、姐妹染色单体在前期出现,在后期消失,染色体在前期出现,末期消失,C错误;D、制作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用盐酸解离目的是使根尖变软,D错误。故选B。【点睛】7. 撕取洋葱外表皮分别放置在一定浓度的蔗糖和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时,曲线乙中水分子进出细胞速率相等B. 曲线甲表示硝酸钾

    12、溶液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变化C. b点时,曲线乙中的细胞液渗透压与实验初始时相等D.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甲曲线表示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曲线表示细胞先失水量增加后减少,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判断甲曲线是把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乙曲线是把细胞放入硝酸钾溶液中。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浓度差变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详解】A、a点是个拐点,a点之前细胞失水,a点之后细胞又吸水,所以a点表示曲线乙

    13、中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状态,A正确;B、甲曲线表示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把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B错误;C、b点时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大量进入细胞,细胞液渗透压应大于实验初始时渗透压,C错误;D、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而不能吸收蔗糖分子,D错误。故选A。【点睛】8. 下列关于DNA的分子结构与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脱氧核苷的元素组成为C、H、O、NB. 卡伽夫法则是指A与T、G与C通过氢键相连C. 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D. 双链 DNA分子中,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 G+C=58%,则DNA分子A占21%

    14、【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是脱氧核糖和对应碱基构成,是脱氧核苷和磷酸连接起来的结构单元,由C、H、O、N组成,A正确;B、卡伽夫法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A与T相等,C与G相等,但没有说明碱基之间互补配对,B错误;C、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含有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因此每个 DNA

    15、 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C正确;D、双链 DNA 分子中,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 G+C58%,则 DNA 分子中G+C58%,A+T42%,AT21%,D正确。故选B。【点睛】9.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B.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不具有可育性D. 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基因的种类也会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

    16、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但第21号染色体含有3条染色体,A错误;B、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7、该变异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C、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可育看染色体组的数目是奇数还是偶数,若为奇数则不可育,若为偶数则可育,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六倍体小麦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但基因的种类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B。10.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B. 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体表屏障中的化学防御C. 免疫细胞可从毛细血管中钻出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 T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来进行免疫应答【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免疫

    18、的防御功能分为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形式【详解】A、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属于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进而起到防御功能,是第一道防线,属于体表屏障中的化学防御,B正确;C、免疫细胞可以变形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这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C正确;D、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T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来完成免疫应答过程,D正确。

    19、故选A。【点睛】11. 下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B. 过程产生NADH,过程消耗NADPHC. 若叶肉细胞中过程速率大于过程,则植物干重增加D. 过程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与吸能反应相联系【答案】D【解析】【详解】过程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过程,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A错误;过程产生NADPH,过程消耗NADH,B错误;若叶肉细胞中过程速率大于过程,则植物干重不一定增加,因为还有其他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还要通过呼吸消耗有机物,C错误;过程中ATP的合成需要

    20、能量,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是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与吸能反应相联系,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2. 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降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菌抗药性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 细菌抗药性增强不属于适应性进化C. 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差异并逐渐积累D.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根本原因是其DNA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答案】D【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21、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详解】A、细菌抗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不是人工选择,A错误;B、优势突变通过正选择的作用繁殖下去的结果,就叫适应性进化,细菌进化的过程是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造成的,属于适应性进化,B错误;C、抗药性的变异不是由于抗生素引起的,而是自己产生的,C错误

    22、;D、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根本原因是其DNA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D正确。故选D。【点睛】13. 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DNA都已用32P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先连续进行2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含32P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 )A. 2,16B. 2,8C. 4,8D. 4,16【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另外DNA是半保留复制。【详解】一个细胞含有的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4个DNA分子、共8条脱氧核苷酸链都被32P标记。将该细胞放在不含32P

    23、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2次有丝分裂,共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可推知,8条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分别进入到8个DNA分子中,4个子细胞中至少有2个细胞含有32P,最多有4个细胞含有32P。且2次有丝分裂结束,含32P的DNA分子全是31P和32P的杂合链。这4个子细胞继续减数分裂,可以产生16个子细胞。若2次有丝分裂结束只有2个子细胞含有32P,则这两个细胞中4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全是31P和32P的杂合链,经过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则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只有22=4个细胞含有

    24、32P;若有丝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均有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32P,且含32P的DNA全是31P和32P的杂合链,则经过DNA复制,每个细胞中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则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32P的有42=8个。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14.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正常仔鼠、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如下表。结合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 )指标正常仔鼠甲减仔鼠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20.

    25、425.9015.92促甲状腺激素(TSH,mIU/L)3.129.294.97心肌重量(mg)68.2741.2965.66A. 补充甲状腺激素后甲减仔鼠体内TSH的分泌减少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B. 心肌细胞上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其发育受甲状腺激素的影响C. 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恢复心肌的正常生长D. 若某成人患呆小病,可通过注射甲状腺激素治愈【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表格分析:与正常仔鼠比较,甲减仔鼠甲状腺激素总量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心肌重

    26、量减轻;而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虽然甲状腺激素总量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心肌重量减轻,但变化幅度减小,三项指标与正常仔鼠基本接近,说明甲减仔鼠产生可能与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有关。【详解】A、甲状腺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产生相关激素,因此补充甲状腺激素后甲减仔鼠体内TSH的分泌减少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A正确;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故心肌细胞上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其发育受甲状腺激素的影响,B正确;C、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心肌的生长,故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恢复心肌的正常生长,C正确;D、呆小症是因为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导致

    27、生长发育过程明显受阻,特别是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一旦形成不能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而治愈,D错误。故选D。15.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离心前通常需要搅拌,搅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外的T2噬菌体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B.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B的放射性增加C. 在锥形瓶中连续培养T2噬菌体n代后,子代中含亲代T2噬菌体DNA的个体占总数的1/2n-1D.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

    28、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未侵染细菌的部分(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A正确;B、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由于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而外壳未进入细菌细胞内,所以培养时间过长对实验无影响,B错误;C、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需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所以子代的噬菌体DNA组成是只有两个DNA分子含有新代DNA分子的各一条链,同时含有32P 和31P的是2个,n代后DNA分子总数为2n,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22n=1/2n

    29、-1,C正确;D、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B有较弱的放射性,可能是因为培养时间过短,少量T2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D正确。故选B。16. 丝瓜茎矮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突变有两种可能,一是不能合成激素,二是不能合成激素的受体。为研究某种矮生丝瓜属于哪种突变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能得出的结论是激素茎伸长量赤霉素处理(浓度单位:mM)生长素处理(浓度单位:M)00.30.91.50525125正常丝瓜茎伸长量(cm)1320233013222212矮生丝瓜茎伸长量(cm)44444444A. 高浓度赤霉素对正常丝瓜茎的生长具

    30、有抑制性B. 正常茎丝瓜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强于生长素C. 该突变丝瓜不能合成赤霉素受体和生长素的受体D. 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联合处理正常茎丝瓜,茎的伸长量大于生长素单独处理的伸长量【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中没有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对矮生丝瓜茎伸长量的对比,赤霉素浓度越高正常丝瓜茎伸长量越高。【详解】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赤霉素对正常丝瓜茎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因为表格中没有相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对矮生丝瓜茎伸长量的对比,故不能得出正常茎丝瓜对赤霉素的敏感性强于生长素的结论,B错误;矮生突变丝瓜不受赤霉素和生长素浓度的影响,故可推测突变丝瓜不能合成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C正确;由于没

    31、给出用赤霉素和生长素同时处理正常茎丝瓜,因此茎的伸长量的大小也无法比较,,D错误。所以选择C选项。17.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糯米酿酒,先由酒曲中的黑根霉或黑曲霉中的淀粉酶完成糖化B. 植物组织培养时,菊花茎段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可以得到丛状苗C. 在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D. 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将水放入比色杯中,直接测其OD值,作为空白对照【答案】A【解析】【分析】1、进行酒精发酵前要对糯米进行糖化,此时应在有氧、较高温度进行,该过程主要在酒曲中的黑曲霉、黑根霉分泌产生的淀粉酶作用下进行。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


    注意事项

    本文(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