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 资源ID:10281606       资源大小:121.8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范围:第一二三单元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电灯发光 B木材燃烧 C钢铁生锈 D葡萄酿酒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有颜色的变化 B会发光放热 C有气体生成 D有其他物质生成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AA BB CC DD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止咳糖浆 B洁净的空气 C澄清石灰水 D含有冰的水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B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不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D铁丝在

    2、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7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 B水蒸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8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A BB CC DD9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B油库、面粉厂里都应该标有“严禁烟火”图标C缓慢氧化不放出热量,所以不易被察觉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3、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C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分子发生了变化12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操作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用鼻子闻集气瓶内气体的气味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1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14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焚烧树叶,以减少垃圾运输量B将废弃塑料就地烧掉,以消除“白色污染”C加高工厂烟囱,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污染D运输沙土的车辆盖上毡布,以免增加空气中的粉尘含量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

    4、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为了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16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硫是淡黄色固体 B硫受热会融化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 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17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g B1.6610-27kg C12 D1/12g18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A BC D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氢气由氢原子组成 D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20水结冰时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间隔 B分子的质量 C分子的性质 D

    5、分子的体积21下面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氧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与该反应事实相符的是A BC D22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中,除试管外能直接加热的容器有A分液漏斗 B烧杯 C燃烧匙 D烧瓶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能分解产生氧气B要使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D在工业上,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24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5.85 克氧化铜 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稀硫酸C用10毫升量筒量取6.6毫升溶液 D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2C

    6、25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氮气C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D氮气 氧气 一氧化碳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26根据空气成分填空。 (1)夏天,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2)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3)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27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填写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_。(_) (2)磷在空气中燃烧:_ 。(_) 28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

    7、结构示意图,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A、B、C、D、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填字母代号,下同),表示原子的是_;表示阴离子的是_;_ 易失去电子形成_填“阴离子”或“阳离子”)。(2)在F原子中,x=_ ,y = _。29最近,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中子数为_,核外电子数为 _。30用A、B两个小烧杯分别取约10mL水,分别滴加45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注意观察),另取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立即用大烧杯罩住A、C两只小烧杯。(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2)实验中使用烧杯B有什么作用_?(3)

    8、如果把大烧杯换成水槽,哪个更好?_。(填“大烧杯”或“水槽”)31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苯的物理性质有_,_(答对两条即可)(2)苯的化学性质有_,_(答对两条即可)评卷人得分三、推断题32现有A、B、C、D、E、F六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并生成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C,D是银白色的固体,在A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F是一种无色气体,把F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

    9、灰水变浑浊。推断A、B、C、D、E、F各是什么物质。(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A_B_C_D_E_F_(2)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BC_DE_ 。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3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 _ 。(2)实验室用H2O2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_(填字母,下同)做发生装置,选用_做收集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实验的主要操作有:装药品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 收集气体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移出水面固定装置停止加热给试管加热将上述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序_(填序号)。若改用下图的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选

    10、填“a”或“b”)口进入。(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发生装置_ 和收集装置_。34(1)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_, _。(2)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 ;_。(3)你得出的结论是_ 。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A. 电灯发光,只是现象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B. 木材燃烧后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

    11、钢铁生锈,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 葡萄酿酒是葡萄糖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D【解析】【详解】A、有颜色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变为液态氧,由无色变为淡蓝色,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会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生成,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是化学变化,但没有气体生成,选项错误;D、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

    12、物质生成,选项正确,故选D。3D【解析】【详解】A、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选项错误;B、用滴管向容器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到容器内,要垂悬于容器口上方,选项错误;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数时,不能采用俯视的方法,应平视读取,选项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做到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选项正确,故选D。4D【解析】【详解】A、止咳糖浆中含有水、糖和药物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C、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D、含冰的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

    13、净物,选项正确;故选D。5C【解析】【详解】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故选C。6C【解析】【详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多种物质燃烧,是助燃物,不是可燃物,选项错误;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有些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而有些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减慢,选项错误;C、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来除去氧气的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不能生成气体。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选项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不发出耀眼的白光,选项错误,故选C。7C【解析】【分析

    14、】【详解】因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食物的缓慢氧化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粽子采用真空包装就是为了隔绝氧气,这样可以防止粽子发生缓慢氧化,从而延长粽子的保质期。故选C。8D【解析】A、A中只有一种分子说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B中只有一种分子,说明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C中只有一种原子,表示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D、D中只有一种分子和一种原子,表示是以种由分子构成和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混合物;选D9C【解析】【详解】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

    15、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故选C10B【解析】【详解】A、爆炸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气球爆炸都是形状变化引起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油库、面粉厂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极易燃烧引起爆炸,因此都应该标有“严禁烟火”图标,选项正确;C、缓慢氧化也放出热量,只是释放的速度慢不易被察觉,选项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最小粒子,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就是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构成它的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构成它的原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保持

    16、其化学性质的粒子就是构成它的阳离子和阴离子。11B【解析】【详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选项正确;B、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引起的,与分子的大小无关,选项错误;C、给篮球充气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才实现的,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选项正确;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实质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构成新分子,所以分子发生了变化,选项正确,故选B。12D【解析】【分析】【详解】A.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是验证氧气的方法,不是验满方法,选项错误;B. 氧气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鼻子闻集气瓶内气体的气味是不能验满的,选项错误;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17、气瓶内是验证氧气的方法,不是验满方法,选项错误;D.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表明已经集满氧气,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1、在化学上,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表明已经集满氧气。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13A【解析】【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失去或得到电子,从而使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B、在变化中,中子数不发生变化,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质子数不发生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

    18、质,选项错误;D、核外电子数的变化是由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引起的,核外电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故选A。14D【解析】【详解】A. 焚烧树叶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选项错误;B. 将废弃塑料就地烧掉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选项错误;C. 加高工厂烟囱,只是将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到高空,并没有减少有害气体的污染,选项错误;D. 运输沙土的车辆盖上毡布,可以避免粉尘的遗落,避免了增加空气中的粉尘含量,选项正确,故选D。15D【解析】【详解】A、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原瓶中的药品,所以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的容器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

    19、化二磷是白色粉末,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选项错误;C、为了避免残夜腐蚀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一定向着手心,选项错误;D、为了安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16D【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新的物质,故要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即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故选D考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7C【解析】【详解】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和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所以碳的相对

    20、原子质量为12,故选C。18B【解析】【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2个双氧水分子分解生成了两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所以方框内应应填入的是:,所以B正确。故选:B。19B【解析】【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选项正确;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错误;D、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选项错误。故选B。20A【解析】【详解】水结冰时,水由液体变为固态,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据此故选A。21C【

    21、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需要加热才会产生氧气,所以氧气的产生不会从零开始就有,所以C正确。故选C.考点:变化的过程22C【解析】A. 分液漏斗用于分离过滤、倒流液体,不符合题意; B. 烧杯加热时应在石棉网上,不符合题意; C. 燃烧匙可直接加热,符合题意; D. 烧瓶加热时应在石棉网上,不符合题意; 选C。23C【解析】【详解】A.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能分解产生氧气,只不过反应速度慢一些,选项错误;B. 要使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不一定加入二氧化锰,加入硫酸铜也可以,选项错误;C.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选项正确;D

    22、. 在工业上,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分解反应,选项错误,故选C。24C【解析】【详解】A、托盘天平称量物质质量精确到0.1克,选项错误;B、量取5.26毫升稀硫酸应该用10毫升的量筒,不能用100毫升,选项错误;C、用10毫升量筒量取6.6毫升溶液,量筒量程接近被量取液体体积数,选项正确;D、普通温度计精确到1,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量取液体体积选择量筒时,应选择量程大于且接近被量取液体体积数的量筒。25A【解析】【详解】A、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

    23、颗粒物等,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和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C、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D、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故选A。26水蒸气(H2O); 二氧化碳(CO2); 氧气(O2) 【解析】【分析】【详解】(1)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原因是盛放冰块的杯子温度很低,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小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水蒸气H2O;(2)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出现白色固体物质,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缘故,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CO2;(3)小白鼠在

    24、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小白鼠能进行呼吸,呼吸需要氧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故填氧气O2。27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分解反应)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解析】【详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写为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由表达式可知反应中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新物质,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2)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文字表达式写为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由表达式可知反应中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填化合反应。28B、E ; A、C、D

    25、 ; B; D; 阳离子。 8; 17。 【解析】【分析】【详解】(1)如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该电子层有2个电子为稳定结构;如原子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单质为稳定结构,上述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B、E,故填B、E;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具有这个特点的是A、C、D,故填A、C、D;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具有这个特点的是B,故填B;D微粒的最外电子层里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故填D,阴离子。(2)F微粒有三个电子层,第二层应有8个电子,所以x应该为8,故x=8;F微粒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F微粒是原子,那么质子数y=2+8+7=17,故y=17。【点

    26、睛】原子与离子在结构上的区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29175;114【解析】【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14,则核外电子数也为114;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89-114=175,故中子数填175,核外电子数填114。【点睛】大多数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0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不变红)。 对比 水槽 【解析】【分析】【详解】(1)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中,和其中的水分子结合

    27、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不能运动到大烧杯外,因此B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故填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不变红)。(2)通过比较A、B两个烧杯中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能充分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填对比。(3)倒扣时水槽的气密性比大烧杯的气密性要好一点,现象表现得更快更明显,故填水槽。31没有颜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解析】【详解】(1)由题意可知苯的物理性质有: 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等,故填没有颜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等。(2)由题意可知苯的化学

    28、性质有: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点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表现时是否需要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32氧气;硫;二氧化硫;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硫 + 氧气二氧化硫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解析】【详解】(1)由B在A中燃烧呈蓝紫色火焰并生成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C,可知A是氧气,B是硫单质,C是二氧化硫;又由D是银白色的固体,在A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可知,D是铁,E是四氧化三铁;F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为二氧化碳,故A填氧气,B填硫,C填二氧化硫,D填铁,E填四氧化三铁,F填二氧化碳。(2)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文字表达式写为硫 + 氧气 二氧化硫;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文字表达式写为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33试管;长颈漏斗B;C、E (C或E);过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