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docx

    • 资源ID:10278319       资源大小:895.2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docx

    1、中国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中国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4月1.润滑油工业是经济的晴雨表.51.1润滑油工业与国民经济正相关.51.2润滑油细分市场较多.71.3我国的润滑油消费存在浪费情况.82.行业平稳发展,增量看交通用油.92.1交通用油仍有上升可能,看好乘用车用油.92.2工业用油维持不变可能是最好结果.123.润滑油添加剂是短板,国产需自强.143.1III基础油逐渐挑大梁,国产能力较差.143.2国外添加剂公司垄断行业.163.3润滑油企业三足鼎立.184.差异化、后市场布局为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194.1差异化发展,突出品牌和产品特色.214.2加大研发力度,抢占高端市场

    2、.234.3提高营销能力,抢占汽车后市场.255.投资策略.275.1德联集团.275.2高科石化.285.3康普顿.305.4风险提示.32表格目录表1:交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7表2:工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8表3:单位润滑油消费量对比.9表4:近年润滑油的消费量和分类11表5:基础油分类.20表6:添加剂情况.22表7:主要的润滑油企业.26插图目录图1:近年我国GDP与GDP增速变化.5图2:近年我国工业增速与平均增速变化.5图3:近年润滑油的表观消费量和增速.6图4:2015年工业油和车用油的占比(%).9图5:工业油结构分析.10图6:车用油结构分析.10图7:近年我国的汽车销

    3、量及增速.12图8:近年商用车和乘用车销售比例.12图9: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乘用车销量.13图10:2014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15图11:近年我国的摩托车保有量(万辆)和增速(%).17图12:水路货运量情况.18图15:工业润滑油和工业增加值.19图16:近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万吨)和同比增长(%).19图17: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1图18:润滑油产业链.23图19:全球基础油供需情况(万吨).24图20:亚太地区基础油产量(万吨).26图21:国内基础油的供需情况(%).271.润滑油工业是经济的晴雨表1.1润滑油工业与国民经济正相关我国的润滑油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

    4、较慢,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但从80年代开始,整个润滑油产业迅速发展,无论是需求、品质、增速都迅速提升。近20年来,我国润滑油消费总量继续增长,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用润滑油需求大幅提升,质量向高端化转变,工业润滑油消费总量和质量基本稳定,产品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近几年,受经济转型的影响,润滑油消费也从快速增长到“低增长平台”,甚至短期内略有下滑,2016年润滑油的销量预计比2015年下降2%左右。图1:近年我国GDP与GDP增速变化图2:近年我国工业增速与平均增速变化润滑油工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快速发展的“晴雨表”,与宏观经济以及汽车、机械、交通

    5、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第二产业增速已经从2000年之前的平均20%左右,下降到近5年的7%左右,甚至在2015年工业增加值已经出现了负数。中国工业依靠增加投资实现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增速放缓,必将影响我国润滑油消费需求放缓。图3:近年润滑油的表观消费量和增速市场对高品质、专业化、高技术含量润滑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势必将加速推动润滑油品的升级换代,引导润滑油行业从重视做大规模转变到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关注产品优化升级。1.2润滑油细分市场较多润滑油按照终端需求可以分为交通用油和工业用油两大种,其中交通用油以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为主,还包含摩托车用

    6、油、船用油、铁路用油、齿轮油等;工业用油主要以液压油为主,还包含齿轮用油、压缩机油、导热油和变压器油等。同时,润滑脂也与润滑油同属润滑系统。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的推动下,国内交通润滑油消费量逐年提高,成为推断润滑油消费的主要动力。但是,受汽车年均行驶里程的缩短,换油周期的延长,商用车保有量增速明显放缓,以及摩托车保有量基本饱和等因素影响,近几年交通用油消费增速逐渐放缓。表1:交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工业用油包含了液压油、齿轮油、压缩机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金属加工液、导热油、冷冻机油等十几大类品种,虽然在润滑油产品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40%,但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工业生产息息相关,尤其

    7、是钢铁、水泥、矿山、发电、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行业,是保证工业机械设备节能、高效、长周期正常运转的基本措施,是机械运作的命脉。表2:工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1.3我国的润滑油消费存在浪费情况润滑油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主要指标,在发达国家,润滑油消费量与GDP的比例相对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但是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润滑油消费量与GDP比例相对不平衡,我国的润滑油消费强度为72,这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原因要归属于我国的润滑油消费不合理以及浪费,目前我国的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和发达国家,按照一般规律来讲,随着油品质量升级,换油周期延长,管理水平和装备的提高,未来我国润滑油

    8、消费强度将持续下降,趋向世界平均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水平靠近。表3:单位润滑油消费量对比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依旧较快,但目前经济增速相对于过去10年明显放缓,给润滑油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带来不利因素。传统产业用油量将有一个明显萎缩的过程,润滑油产业“高品质、精细化、专业化”进程将得到快速推进。未来市场步入调整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2.行业平稳发展,增量看交通用油2015年,全国润滑油脂市场总消费量约为510万吨。工业油需求量占比42%,车用油占比58%。其中车船用油不同产品需求结构:柴机油占比39%;汽油机油占比34%,摩托车油占比9%,船用油占比7%,车辆齿轮油占比7%。整体润滑油

    9、市场与2014年相比下降10%左右。图4:2015年工业油和车用油的占比(%)近年来,工业润滑油不管比重还是需求量都在逐渐下降过程中,而车用油的需求量和比重在逐渐升高,主要是由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用油的需求量在持续升高,而随着经济速度的放缓,大规模的基建和工业投资在减少,所以导致了目前的局面。图5:工业油结构分析图6:车用油结构分析表4:近年润滑油的消费量和分类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分析出,目前处于增长阶段的主要为汽油机油和柴油汽油,其他小类型的润滑油的消费量已经处于下降通道中,由于我国的润滑油存在不合理的消费和浪费,在未来几年中,仍然存在继续下降的可能。2.1交通用油仍有上升可能,看好乘

    10、用车用油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交通用润滑油消费量逐年提升,已经成为推动润滑油消费的最主要动力。但是,受到乘用车换油周期的逐渐延长,商用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以及摩托车保有量基本饱和等因素影响,近几年交通用油消费增速逐渐放缓。随着乘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油机油的需求同样快速的持续增长。但是随着润滑油品质的不断提升,换油里程逐渐增加,汽油机油需求增速逐渐放缓,并且随着中低端乘用车在消费者观念中不在为奢侈品,消费者对润滑油的使用正在从高端大气上档次转变为经济实惠不浪费转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润滑油的销售。从需求结构来看,乘用车需求是推动汽车快速增长的主体。居民收入增加、私家车消费带动乘用车销

    11、量快速增长。而商用车销量逐渐减少,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运输需求下降造成的。乘用车的比例逐渐高于商用车比例,未来仍有可能继续扩大差距。图7:近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及增速图8:近年商用车和乘用车销售比例柴油车主要由商用车构成,约占商用车保有量的58%左右。目前,柴油车保有量中重型车占37%左右,比重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随着大宗商品运输需求的放缓,铁路及航空货运的替代,加之城市物流业发展,拉动轻微型车需求增加,未来中重型柴油车比重将继续降低,轻微型柴油车比重继续提高。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1年后商用车销量出现负增长,影响柴油机油需求量增速明显下降。目前虽然新能源车将成为未来的主

    12、要趋势,但是整体新能源车的总量较小,占比较小,对润滑油整体的影响不太大。国家大力推广电动车(电动车无发动机,对汽柴机油的需求量为0),可以暂不考虑新能源车的影响。图9: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乘用车销量图10:2014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摩油市场相对饱和,船用油、铁路用油市场空间较小均为交通用油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性。图11:近年我国的摩托车保有量(万辆)和增速(%)图12:水路货运量情况摩托车用油:2014年摩托车机油消费28万吨,与2013年基本持平;目前我国摩托车保有量约为1亿辆,千人保有量约75辆。随着摩托车保有量的逐渐饱和,摩托车耗机油量接近峰值,2005-2011年年均

    13、增长5.2%,2011-2014年年均增长1.5%。占交通用油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18%下降至2014年的8.1%。船用油:船用油包括渔业和运输船。在水路运输需求的带动下,船用油保持小幅增长态势,2014年消费达25万吨。铁路用油:1990年以来我国铁路用油经历了从较快增长到逐步萎缩的变化,用油高峰期在2006年到2008年。随着国内铁路电气化改造,2012年内燃机工作量占铁路总工作量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72%下降至27%。2014年国内铁路用油消费4万吨左右,近年来以2%-3%的速度萎缩。2.2工业用油维持不变可能是最好结果进入2010年以后,采取大型投资进而刺激增长的效果越来越明显,进

    14、而引起制造业、采矿业及基建等领域增长减弱,工业润滑油消费量下降。2014年消费量249万吨,近三年基本持平。其中2005-2011年年均增长1.9%,2011-2014年年均降低5.8%。未来持续现状不变可能是最好的结果。相对于国产润滑油厂商的利好也许仅仅是目前国产替代随着主要用油厂商的成本意识提高,未来采用国产工业油的市场空间巨大。在我们的观点中,工业用油最好的结果为维持现状。所以我们对工业用油的分析并非按照油品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我们主要采用分析主要工业油的行业来进行分析。图13:工业润滑油和工业增加值钢铁工业用油:未来我国的经济形势主要呈现L型,钢铁工业逐渐由快速发展阶段向低速、平稳发展

    15、阶段过渡。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8亿吨,同比下降2.3%。一方面,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约束抑制国内钢铁产能。另一方面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首要行业,钢铁行业去产能必然实施,钢铁行业存在产能和产量均下降的趋势,生产和消费难以再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随着用油效率的提升,未来钢铁工业用油增长空间不大。建材工业用油:建材工业是周期性行业,与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等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继续发展。中长期来看,建材工业发展将由大幅扩张转向小幅增长转变,最终带动带动用油需求缓慢增长。图14:近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万吨)和同比增长(%)图1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金属加工用油:金属加工是受

    16、行业技术进步影响用量变化最大的行业,受到新技术影响用油需求变化较大,未来随着行业技术进步以及新兴产业的出现,这一领域用油量将大幅下降。3.润滑油添加剂是短板,国产需自强现在世界润滑油的产量,仅占石油产品总量的1.2%左右,但它的特点是品牌多,生产批量小,质量要求严格,产品质量升级换代快,工艺流程长,生产很复杂。为此现代优质润滑油的开发和生产,都依靠不断进步的先进工艺:在炼油厂集中生产优质基础油,在添加剂厂生产优质添加剂,在调合厂以优质的基础油与添加剂相配伍,生产商品润滑油。每开发一个新品牌,都必须通过模拟仿真化的测试评定程序,进行质量认证。为保证润滑油品及基础油和添加剂的质量稳定,都实行严格管

    17、理和先进的过程品质控制。总之,现代润滑油生产必须具备基础油、添加剂和测试评定手段三个基本要素。它们的技术水平,可基本反映一个国家润滑油工业的发展水平。图16:润滑油产业链3.1III基础油逐渐挑大梁,国产能力较差润滑油的基础油分为五类,其中I类基础油为矿物油,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总体来讲,级别越高,基础油

    18、的性能越好。表5:基础油分类随着润滑油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润滑油的基础油采用III类基础油,这点在润滑油有增长的交通用润滑油中,表现的较为明显。汽油机油中,采用三类基础油或者III类+II类基础油的已经越来越多,其三类基础油加氢性能较好的性能特点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应用。并且,原来完全不需要使用III类基础油的柴油机油从2015年开始,已经陆续有厂商开始使用,虽然其中有II类基础油和III类基础油价格倒挂,II类基础油全球范围内供应偏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未来III类基础油取代II类基础油必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而我国的III类基础油目前的生产能力较差,仅有中石化茂名和上海石化有几万吨的生产能

    19、力,并且保供中石化长城,市场上很难找到货源。而VI类基础油,也就是所说的聚烯烃目前国内仅有纳克润滑油号称拥有生产能力。图19:国内基础油的供需情况(%)3.2国外添加剂公司垄断行业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核心部分。虽然没有有关中国润滑油添加剂的全国产能、产量、国际贸易量等全面的数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的润滑油添加剂产能大约为40万吨/年。2014年国内主要企业生产约11万吨/年的润滑油添加剂,超过80%由用于交通运输相关行业。2014年国内进口润滑油添加剂29万吨

    20、,出口3万吨,合计消费37万吨,约占润滑油消费总量的5%左右。近些年来,添加剂进口量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国外的主要添加剂公司为四大添加剂公司,包括润英联、雅富顿、雪佛龙、路博润。其中添加剂分为单剂和复合剂,单剂的主要生产的公司国外企业为润英联、雅富顿、雪佛龙、路博润、汽巴、罗曼克斯、范德比尔,国内企业主要包括兰州路博润兰炼、天合化工、无锡南方、锦州石化。目前市面上关于添加剂的数据较少,统计困难。只能根据现有润滑油数据进行推断。我国的润滑油市场的2016年的总销售量大概维持在500万吨左右,其中工业油占比约为40%,车用油占比60%,其中车用油中添加剂比例大约为1015%左右,工业油中添加剂比例大

    21、约为35%左右。表6:添加剂情况在整个中国市场中,添加剂的份额的总量大约区间为3655万吨,进口比例目前大约所处水平为80%左右,所以国产区间份额大约为4.413.2万吨之间。我国润滑油添加剂产业起步较晚。自20世纪50年代添加剂产业建立起,我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并举,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可生产10大类约60个添加剂单剂品种,总产量已超过13万t。我国在主要单剂品种上与国外相当,但在产品质量上还有一定差距。国内复合剂配方也在持续开发中,但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复合剂还需要依赖进口。我国的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整体市场空间未来大约在50万吨左右,但实

    22、际的市场份额基本被国外添加剂或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所瓜分,国内的民营添加剂产量较大的厂家主要有辽宁天合和无锡南方。3.3润滑油企业三足鼎立目前国内的润滑油企业分成三大阵营:一是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主要占据OEM、规模客户以及部分中高端消费市场;二是以壳牌、美孚为代表的外资和合资企业,主要占据车用油及部分中高端市场。三是江苏高科、康普顿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中低端及部分细分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表7:主要的润滑油企业4.差异化、后市场布局为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民营润滑油企业以自身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品牌意识,在区域市场或某些细分领域内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成为区域品牌,

    23、未来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有望形成全国性品牌。4.1差异化发展,突出品牌和产品特色大品牌要在保持大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强对细分市场和产品领域的投入,尤其是要注重发掘新的行业用油机会。小品牌要发挥特定产品和市场的专业化运营优势,占领行业示范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占据细分市场主导地位。相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中石化长城和中石油昆仑均为独立上市,14年中石化长城曾经进行过产销研一体化的整合,对其销售公司等渠道进行收购,预计准备独立上市,后期情况未知。未来依旧存在上市的可能。其他的民营企业中均有自己产品独特的产品和特点。例如德联集团的防冻液产品,康普顿的特色润滑油,高科石化的变压器油均为小众且高利润有自

    24、己独特的客户和风格。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持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自己独特产品上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整合行业资源。4.2加大研发力度,抢占高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润滑油市场逐步形成少数大型综合型公司为大众化市场服务,而具有特殊竞争优势、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型企业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总体格局。随着润滑油市场总体规模增长受限,主要润滑油品牌将展开新一轮更加激烈的市场份额之争。由于大类产品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整体利润会越来越稀薄,未来大型润滑油企业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利润相对丰厚的特种产品,做大细分市场,这会进一步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小企业为了生存和保住细分市场份额,势必要进一步

    25、加强对特定细分市场的精细化开发,以更高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在细分市场的影响力,对抗大品牌的入侵。归本溯源,最终润滑油市场的竞争将回归技术层面。目前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为四大添加剂公司所垄断,添加剂为润滑油的核心,据了解,目前情况下,国外添加剂公司内部的研发人员呈现高龄化和断层出现的情况,而我国的研发则持续向前,与国外的进度已经从原来的的相差45代逐渐缩短到23代,差距越来越小。目前研发投入较高的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这种大的国企,民营企业整体的研发能力不强,可以以民营企业的特色产品为突破点,逐层突破,从单剂到复合剂逐渐转变,力争整个行业实现质的突破。4.3提高营销能力,抢占汽车后市场按照国外汽车产业发展

    26、的一般规律: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也会从汽车本身,逐渐过渡到汽车购买后的相关服务,进而形成巨大的“汽车后市场”,主要包括汽车美容、车漆快修、汽保行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汽车养护行业、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而润滑油公司拥有先天的优势进入汽车后市场,作为每次保养必备的润滑油使的润滑油的品牌拥有先天的优势。汽车保有量与平均车龄的持续增长推动后市场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汽车后市场行业。据中国汽车后市场蓝皮书的数据显示,伴随着汽车消费水平的攀升,不少车主对汽车养护知识的认识水平有了变化,“三分修,七分养”以养代修的理念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经过测算,2018年维保市

    27、值超过1万亿元,2022年则突破2万亿元。即使润滑油只占其中的1/20之一,也有千亿的市场。但是汽车后市场这一杯羹,哪个公司能够分到,需要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规划,消费者的认可度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培育的基础一是品牌效应,而是线下店的综合实力。5.投资策略润滑油行业目前呈现的三足鼎立形势和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式,使整个润滑油行业呈现一种良性竞争的趋势,我国大约有3000多家润滑油生产商,很多小厂商产能不大,客户稳定性差,在整体市场稳步发展的阶段,拥有一定品牌效应和销售渠道的厂商,有望进一步抢占市场和整合市场。同时汽车后市场巨大的空间也是各大润滑油生产商所关注的,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尽快的进入汽车

    28、后市场,如何在汽车后市场获得份额是生产商需要突破的。基于整体润滑油市场的情况,我们的投资策略是建议关注具有先发优势、雄厚技术实力、且产品线丰富,布局汽车后市场的公司,如德联集团、康普顿、高科石化等。5.1德联集团德联集团总部位于广东佛山,是一家专营汽车系列化工用品的大型集团公司。主营各类汽车精细化学品,包括消耗类防冻液、制动液、动力转向油、自动变速箱油、发动机油、燃油添加剂及非消耗类胶粘剂、纤维增强胶片等胶类产品。公司在国内主要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建立了大规模、集中化的汽车精细化学品研发、采购、生产、供应综合性服务平台,并与巴斯夫、陶氏化学、潘东兴、雅富顿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主营汽车精细化

    29、工产品,包括防冻液、制动液、发动机油、自动变速箱油等汽车用品,公司在部分产品领域已经成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福特、一汽轿车等多家整车厂的唯一供应商。公司产品通过多家OEM厂商认证,产品质量优异。公司的防冻液、动力转向油、变速箱油主要供应给一汽大众和奥迪。公司的营销策略本着为客户服务的想法,围绕主要的车厂进行供应,对重点车厂重点服务,围绕车厂建立生产基地,客户稳定,利润稳定。同时公司的与大的添加剂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保证了添加剂价格上的优势,保证了公司的毛利率。布局汽车后市场的市场先驱。公司3年前就开始筹备建2S连锁,前期已铺垫仓储物流体系,并收购4S服务资质为后续做准备。公司独特的

    30、MB2B2C模式关注重点为小B端,即着重于服务目前徳联车护发展的7000多家线下2S合作门店,利用B端良好的线下体验去留住有粘性的消费者。公司的布局具有超前意识,短期内有可能看不到绝对效益,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根据万得一致预期,预测公司20162018年EPS分别为0.29元/0.36元/0.43元,对应P/E分别为33倍/27倍/23倍。5.2高科石化该公司目前已经形成13个类别、200余种规格型号的润滑油产品体系,主要产品为变压器油、液压油、内燃机油和包括齿轮油、金属加工油、导轨油、切削油、导热油在内的其他品种润滑油,基本涵盖工业机械设备和工程机械所需的润滑油品种。近年来开始拓展车用润滑油市场,销量逐年上升,在产品销量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变压器油生产商,2014年变压器油销售量为4.7万吨,市场占有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