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10270586       资源大小:29.65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1、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了解南北方地理差异具体的表现。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分界线等自然地理差异。二、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区域的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情况。【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

    2、教学。【教材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具有初步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欠缺一定的方法。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准备】地理图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表对我国地理事物的认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引出本课内

    3、容二、学习新课:1地理差异显著(板书)(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学习小组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2)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3)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学习小组讨论组织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4)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学生阅读教材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4、。)(5)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老师总结:秦岭、阴山、贺兰山等)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引导学生对比教材,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学习小组完成,并派代表回答)2完成活动题目巩固(南北方的地理差异)(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题目,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题目,了解“秦岭淮河”一线

    5、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题目,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型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揭示课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讲述:我国面积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类型多,地势高低差异大,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差异等自然社会条件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2)学生说出四大区域的名称。(3)指导学生读四大区域图,了

    6、解各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省。学生将教材对照,依次讨论图中ABC三条界线的确定所考虑的主导因素,完成“活动”。师:出示(播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问: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及北方地区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比较是否相似?这条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生讨论:回答,这条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师:出示(播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1月那条等温线和多少毫米等等水量线大致一致?这条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生:大致与1月0C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大致与“秦岭淮河 ”一线相吻合。这条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气

    7、候和降水。师:出示播放我国三级阶梯图片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大致与那两级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生:看图回答,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大致吻合,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活动与巩固练习归纳四大地理区域在气温、降水、地形方面的突出特点和相互的差异。界线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水分)。界线B大致与1月1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界线C与地势的第一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三、师课堂评价、小

    8、结:四大地理区域是体现我国宏观地理差异的一级区划,每个大的地理区域范围都很大,所以,其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地区。例如:北方地区还可以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等。四、作业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1-3页 同步练习册1-3题五、板书设计 (略)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3、了解华北平原的重要性以及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明确我国北方地区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热爱祖

    9、国、热爱地理科目的情感。 2、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学习地理知识。教学重点 1、“黑土地”和“黄土地”的自然特征。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教学难点 1、理解导致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2、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各主要地形区及其自然特征。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播放沁园春 雪。这首词描述的是北国雪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笔下的“北国”吧。二、新课讲授 (一)黑土地 黄土地 1、北方地区的范围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2、北方地区的

    10、地形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 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3、北方地区的气候 温度带: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 气候: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干湿区: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区4、黑土地 东北平原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植物不易分解,形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5、黄土地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

    11、沙在下游地区堆积而成(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不足: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2、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 制约因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可以跨流域调水;时间上的不均匀可以修建水库;从长远看应该发展节水农业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三个重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知道了“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由来,并通过读图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北方地区

    12、的气候差异。四、作业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 p6-7 同步练习册 p7-9五、板书设计 (略)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经济特征等区域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知道东三省农业发展现状。 3、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了解其资源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东三省的气候特点;东三省的工业、农业发展现状。教学难点 分析和理解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

    13、相互影响。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图片:东北“二人转”、东北大豆油、长白山人参、哈尔滨冰雕等。二、新课讲授(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1、东北印象 “白山黑水” “林海雪原” “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东北三省的范围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4、东北三省的气候 总

    14、体特征:气候冷湿 产生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 具体体现: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3)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2、“北大荒” 东北平原开发较晚,特别是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北大荒”。3、“北大仓” 东北平

    15、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补充:(开垦“北大荒”)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国有农场和军垦农场,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于过量开垦,使

    16、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4、建立自然保护区 开荒意义: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开荒的害处: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创造多项工业之最。2、资

    17、源优势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3、取得的成就 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原因: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措施:制定详细发展规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效果: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它的位置、范围及气候,明白了东北平原从“北大

    18、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和东北三省的粮食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及条件,了解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工业分布特点。我们对东北三省地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 (略)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及其原因。 4、知道黄土高原的由来及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方法。 5、了解黄土高原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文明的摇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所跨省级行政区。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

    19、流失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的由来。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黑土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土地”的相关知识。二、新课讲授(

    20、一)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的印象 黄土、千沟万壑、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2、黄土高原的范围3、华夏文明的摇篮 原因:母亲河-黄河的孕育;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表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吗华夏文明的先河。 影响:悠久的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二)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高原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2、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

    21、土是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来的,日积月累沉积成深厚的黄土层。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3、水土流失的危害(四)水土保持1、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必要性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经验(1)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生物措施:种树种草 工程措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与悠久历史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还学习了黄土的由来“风

    22、成说”,明白了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 (略)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其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了解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变迁。 4、对北京的现代化有一定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资料整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培养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教学重点 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3、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难点 1、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 (北京)二、新课讲授(一)政治中心1、城市符号 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符号。2、北京概况 (面积、人口)3、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势4、北京的城市职能(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3)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悠久的历史2、众多的名胜古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北京的发展2、北京的

    24、城市交通网络(1)立体交通网络:由航空、公路、铁路构成(2)市区快速道路网:呈环形加放射状(3)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初步建设成网(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3、北京的城市建设 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了解了北京的地理环境优越和城市的变迁,还了解了作为现代化城市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 (略)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作物。 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5、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2、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与红壤丘陵的形成。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

    26、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由“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图片导入二、新课讲授(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南国风光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3、南方地区的地形4、南方地区的气候(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有利条件(2)不同的地形区的水田规模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知道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土壤等知识,还学习了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相关知识。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 (略)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

    27、的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辐射作用。 4、了解长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著名的旅游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

    28、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二、新课讲授(一)江海交汇之地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2、鱼米之乡3、江海交汇之地(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历史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上海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1)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2)水乡风貌(3)人文旅游资源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原因(1)有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2)人文旅游资源丰富(3)便捷的交通(4)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三、课堂小结

    29、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优势,知道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状况,以及本区密集的旅游景点。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 (略)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优越性。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理解香港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4、认识香港城市用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5、理解祖国内地是港澳地区发展的坚强后盾。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

    30、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树立在城市的发展中应重视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的概况,包括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 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以及祖国内地对港澳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歌曲公元1997二、新课讲授(一)特别行政区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2、“一国两制”政策3、香港、澳门的概况(1)地理位置(2)组成、面积、人口(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港澳发展的优势与不足2、回归后,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补充:(1)大三巴牌坊 (2)香港和澳门的身世 (3)自由贸易港 (4)澳门成为对外贸易港早于香港,但经济发展却落后于香港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概况、经济发展,认识了香港和澳门的过去与今天。四、作业布置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